許南疆
狗弄
狗弄,住許家里的人更愿意叫它狗弄里。狗弄連接了大馬路、一座石橋、一條河和老許家九十九間半的老屋。狗弄,是出入老許家的必經之路。這,只有一輛鋼絲車寬度的泥路,是許家人從老屋走向大馬路外廣袤世界的使者,肩膀上承載了許家里所有的婚喪嫁娶、喜怒哀樂、人生百態(tài)。
狗弄不長,大約三四十米,兩邊都是泥墻,砌得高高的;泥墻里是村民家屋或者院落。有幾扇小門躲在泥墻里,斑駁的外墻,墻眼里散落著幾小簇頑強的“狼雞頭”(家鄉(xiāng)話,后來查,這種植物的學名叫龍爪蕨、狼尾蕨)。兒時的我,手吃得空,只要從狗弄走過,一定要拔些“狼雞頭”葉子;過橋的時候,把折成幾折的葉子扔進河里,看它們順水漂走。葉子上的種子隨著河流漂泊到遠方,也許在別處,也有像我這樣子手很虐戳的小孩往水里扔狼雞頭,漂到狗弄來。
連貴從哪里來的,大家無從得知。他說他姓許,就找姓許的地方靠。他來到許家時已經七十多歲了,早已干不動活。誰也說不清楚,他為何要劃到我們小隊里。許文香家是狗弄里靠西的一戶,她家后門有個拐角,連貴就在靠墻處支起了棚,用稻草搭了披。草披沒有門,避不了風,不過沒有關系,能擋雨就行,這就算是在許家里落了腳。狗弄雖不長,但是也足夠我們這些小孩子瘋狂屁顛地跑幾步了。其他小門都緊閉,唯獨有個草披在歡迎大家,所以我們從狗弄里走過,都要朝這個草披里張望。有時,連貴在里面,好像在喝酒;有時,人不在,望過去也看不到什么東西,里面黑乎乎的一團。我們回家后,大人都要問問,有沒有看到連貴?有時答非所問,小孩子只關注情節(jié)而忘了結果,是常事。
連貴干不動活,就做點小生意。也不知道他從哪里弄來一副扁擔,有扁擔必有簸籃。我們更不知道他從哪里貸來一些熟豆腐干,邊挑擔邊叫賣。連貴的叫賣聲也是很有腔調的:“豆腐干豆腐干,先吃后匯鈔?!蔽蚁胍话氲娜耸峭樗昙o大,一半的人是聽了他的“先吃后匯鈔”才買的,手里先拿一塊嘗嘗,然后再稱上幾塊。我家一直住在馬路邊,連貴賣完豆腐干,從我家門前走過,天往往黑沉沉了,記憶中好像阿爺和孃孃會同他打招呼,他含糊其詞,單薄的身影就在暮色中晃蕩晃蕩,漸漸隱去了。
有日聽說,連貴佇倒在我家后面的田坂里,可能是第二天早上才被人發(fā)現的,估計是前一天晚上喝了酒,沉醉不知歸路了。我家后面的田坂,出過好多事情,喝醉酒倒在田里的事經常有之。有年除夕,父親才情大發(fā),寫了一幅我永生不會忘記的對聯“門前大路一條,屋后良田百畝”,就是我家屋前屋后最生動形象的寫照。
連貴被人抬回草披后,他有腔調的叫賣聲就中斷了。傳來的消息說連貴死了,我根本沒有親見,小隊里叫了幾個人抬上山挖了坑埋了。連貴兜兜轉轉大半生找到許家里落腳,就是找到了靠山。許家里是靠山依河的自然小村落。人生奈何,再復雜再多變,最后的結局其實很純粹,純粹到只要有一個坑就行。連貴的離去讓我們幾個小孩子感覺心里空落落的。草披老早隨著連貴埋到土里去了,可是那叫賣聲卻仿佛還在我們耳邊回蕩著,實話說,那豆腐干味道并沒有那么好。
狗弄里的傳奇很多,有白事也有紅事。哪家有婚事了,只要嫁妝來了或者發(fā)去了,我們都會站到馬路邊看,大人們還會數一數幾床棉被,有些什么新式電器,還會談論對方的家境。哪家有白事,棺柩必定要繞狗弄蕩一圈,后來這個習俗被一個女人破了。這個女人就住在橋頭第一家,也記不得是哪家的白事了,反正一群人抬進狗弄的時候,這個女人站在家門口罵了出來,后來又站到橋頭罵,她是別處嫁過來的,口音和我們還是有點不同。她的罵聲尖利而聲嘶力竭,不指名道姓,卻感覺老許家人背脊骨被戳得生疼。所有站在路邊的“觀眾”都鐵青了臉表情凝重,目光一致朝向她,像極了她一個人在老河橋頭演戲文。只不過,她演的是一出獨角戲。她丈夫不姓許,不是我們族人。她的罵讓她出了聲也出了名,后來真的再沒有白事往狗弄里穿過了。
再近一些的記憶大約就是我阿爺從狗弄橋頭騎車跌落河里。那時狗弄已經擴大了,在阿爺的事故之前,也有好些人跌落過,所以大家派了代表去大隊里反映,大隊里后來出資把橋加固了,還加了圍欄。破事陳事芝麻事,在狗弄面前,事事不值一提。門里門外黃泥墻,在狗弄面前,也不過是云煙過眼。我漸漸長大,走向大馬路外面的世界,狗弄也拆遷了;現在回去,估計只有那泥墻上春天長勢洶涌的“狼雞頭”還深深埋在鋼筋水泥里,卻在我的心里繁茂招搖。
哭喪
杭州蕭山一帶哭喪事非常有講究,不是隨便流幾滴眼淚、喊幾聲就好了??迒什坏曀涣呖?,還要哭出各種各樣的“套頭”??蓿兴健桧炇耪呱笆?,令人聽之動容;哭,要有高度——音調凄戚,讓人感同身受;哭,可以沒有眼淚——情緒的渲染最重要;哭,更要以唱的表現手法來演繹——抑揚頓挫,哽咽有聲。這,就是哭喪。
我所見的,哭喪的任務都由女性承擔??迒守灤┱麄€逝者的七頭七尾,農村婦女哭喪水平更可一窺其“傳統文化習俗”閱歷的高低。
逝者為大。如果哪個農村婦女不會哭,不但要被人當面說閑話,還會被人看不起,因為這是對逝者不敬不孝的表現。女人為人妻為人媳,遲早會經歷長輩老人去世之事,所以必須學會“哭喪”這一課。有些年長的婆姨們更會當面?zhèn)魇诩妓嚕涸趺纯蕖⒖奘裁?、什么時候哭、怎么樣循環(huán)往復。逝者的媳婦侄媳等都要洗耳恭聽,這種場景若不是特殊時期也用不到,但是有了場景一定要像模像樣出場,這關乎夫家臉面和之后長長人生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諸如對逝者生前的種種不尊重,都可以以“真會哭”“哭得好”而一筆勾銷,甚至還會獲得“孝順”的美名。所以,在靈堂方寸之內,女性哭喪是非常賣力的。
晌午過后,奔喪的親戚三三兩兩到了。大門口一男性拖長音通報“來——客人——了——”他故意面朝靈堂叫喊,女人們聽到這個特殊的信號音,馬上就齊刷刷哭了出來。第一句必是:“我個……有福有壽個……老爺爺……”吸口氣后,后綴緊急跟上“我個……老爺爺”,此乃開篇第一句。女性舊時在農村里沒有地位,身份和小孩同輩,所以哭的時候必然要把逝者的輩分往高、往上靠。接下去的正文就是各位女性自由發(fā)揮:哭逝者對家庭的貢獻,哭逝者以前的苦難人生,哭逝者對后輩的大恩大德,哭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哭晾桿挑水后頭長,百音齊放,煞是生動,簡直就是一臺無伴奏的家庭音樂會。唱詞半句接半句,有的老年女性是哭唱的能手,可以把一件事分成好幾句、好幾個章節(jié)才唱盡,往往用時很久。這時,就會有人上前來拖她勸她,而她繼續(xù)哭唱,俯身仰頭、紙遮眉毛一氣呵成,緊接著開唱下一件事情,直到唱完方才起身。短短十幾分鐘的哭腔女高音道盡了逝者的長長人生、活者的內心寫照,以及對今后生活的祝愿。她手里的紙巾竟然一點也不濕,所有的痛掩在心里,此乃哭喪高手也!
看別人哭唱,你是旁觀者,若輪值自身上場,成了親歷者和思考者,那就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學會這些套頭和花樣經,對于我這個讀書出身的文化人,難度實在不小。
娘家阿爺和孃孃去世時,我雖已成年,但是對農村習俗甚是陌生抵觸,那時姆媽是哭靈堂的主角,我只是在旁邊陪陪看看,連配角也算不上,所有同門親戚也原諒我的讀書人臭架子習性,這一張“讀書人不會哭”的招牌讓我躲過了哭喪一“劫”。到了夫家,運氣就沒有那么好了,沒有人會顧及你是不是讀書人,沒有人給你尚方寶劍擋箭牌,所有的一切指向你就是個“角”,你是媳婦的角色,你是孫媳婦的角色,你必須為這幾個角色承擔相應的職責。人就像被無形的繩索緊緊縛住而無從松身,被一瞬間拉到了臺前,等候那一聲“來——客人——了——”。
旁人遞來幾張餐巾紙,把餐巾紙折成方塊遮住眼皮眉毛上方,沒有人會看你有沒有眼淚,但是人家的耳朵卻能夠聽出你在唱什么!聽多了,我已經學會了開篇第一句,幸好之后有幾秒鐘吸氣停頓語調上揚的當兒,趕緊腦中思索好下一句是唱老太太的苦難呢還是大恩大德,旁邊耳尖的長輩馬上接口令:“就要這樣哭,去世的太太都會聽見呢?!庇谑?,我從老太太對玄孫的喜愛做引子,唱著她對孫子的關心、對家庭的付出、希望她在彼岸世界繼續(xù)看護我們、保佑我們健健康康太太平平。一曲唱罷,竟然不用過多思索,自己也進入了“唱花腔”的角色,突然悟出很多話語可以順手拈來,復制粘貼進去,以此類推,循環(huán)往復??迒?,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兒子年少不諳世事,跑過來拉我:“媽媽,你不要唱歌了?!焙⒆泳褪呛⒆?,說話一語中的。此話一出,四周皆笑,我也拿掉餐巾紙,笑出了聲,看看餐巾紙,一點也不濕。若說殺人不見血是刺客的境界,那么沒有眼淚的哭聲才是哭喪者的本事,把所有的痛掩在心底,才是孝道的最高境界!哭喪,哭的人有的在假哭,聽得人有的在心里真笑。老太太年事已高,她的喪事在農村里本就是“喜喪”,大家都高興地“哄”喪事呢。
出殯那天,所有女性送葬人員都要盡力高歌,真哭假哭都有,旁人也心領神會。這樣經歷一兩回后,一個女人才算真正掌握了哭喪的核心技術,以后某天上場,可以隨時從記憶倉庫里找到那些陳詞濫調。
孃孃
孃孃就是奶奶,蕭山話“奶奶”就這叫法。
我生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農村里。我出生時孃孃已經五十八歲。在那時算得上老來抱孫,對我的期望與喜愛溢于言表。
孃孃像極了楊絳女士,臉部輪廓、氣質韻味像,發(fā)型也一模一樣,一看就是個老底子的知識分子。孃孃很少對我提及她的過去。關于我家的故事,都是別人傳給我聽的。我不懂事又拿那些“半落不接”的話題去問孃孃,孃孃給我的回答也是“半落不接”。所以,我的記憶里對自己家以前的故事都沒有一個完整和正確的開頭。
最初我只知道,孃孃隨阿爺從甘肅蘭州定西下放到蕭山農村,爸爸九歲那年跟著他們來到了還是窮鄉(xiāng)僻壤的蕭山農村。
一家三口落戶到了人生地不熟的農村,什么也沒有,什么也不會,什么都招人欺負。阿爺下放前是地區(qū)對外廣播電臺的副臺長,有身份有地位,孃孃好幾次對我說過,坐飛機從哪里到哪里……想想,當時能夠坐飛機的有幾人?
關于孃孃最多的傳言,就是我家有許多黃金寶貝。只要碰到村里某家辦什么大事花費要多少,都會提及“老四(阿爺排行老四)嬤嬤家有許多金子”。我也就此事問過孃孃,家里到底有多少金子寶貝,為何招那么多人惦記?農村傳統習俗中講究“傳代”,一窮二白的年代里,金器就是最神秘的物件。我家的秘密,為何在大家口里不再是秘密了呢?
孃孃極平靜地告訴我,這些身外之物,要看淡些。于是她便和我娓娓道起了那個特殊年代的故事。剛剛下放到農村時,小隊里別人家年底憑生產隊工分可以分到生活物資,我家什么都沒有,什么都要用錢買,孃孃就用平生積攢的金器去當鋪換錢,然后到生產隊買工分,換生活物資。家里第一次造平房,孃孃用一只金表換了錢蓋起了房。爸爸娶我媽,孃孃用一只金鐲子換了錢做彩禮置辦酒席。后來家里第二次造樓房,又拿出一只金鐲子去換。如此幾番下來,信用社的人可能都守不住瓶口了,關于“老四嬤嬤家有許多金子”的風聲由此而起。
孃孃說她手里最后一只金鐲子已經給爸爸了,還有一顆爺爺和她的訂婚戒指還在。我參加工作后,孃孃把那只上面刻了爺爺名字的18K金小方戒給了我。那只戒指我戴了好多年,18K金不值錢,但珍貴、雅致、含義特殊。
爸爸給我看過那只金鐲子,色澤溫潤飽滿,積淀著歲月的痕跡。他后來專門給我買過一對金鐲子,他說孃孃留下來老的金鐲子給弟弟,現在買的給我。我非常慶幸,孃孃手里老底子的物件可以在許家代代相傳。
“身外之物,要看淡些。”我孃孃曾經有過那么多黃金珠寶,最后在困難時期為了養(yǎng)家糊口都變賣,求生存。金銀財寶,在孃孃眼里、在孃孃口里,就是身外之物。
拋開漂浮在流言蜚語中的黃金財寶,孃孃在村里很有名望。一個女子,在那樣特殊的年代里,能得到大家的認可,不僅因為她知書達禮,更因為她心靈手巧、樂于助人。
農村老婆婆都梳發(fā)髻盤在頭后,可我孃孃很精致,一直剪的齊耳平發(fā),非常精神,獨具氣質。家里一直訂報紙,孃孃就坐在門沿看報,她膚色很白,身姿又挺拔,遠遠望去,她看報的樣子極富神韻。那時老屋貼著馬路,很多人從我家門前走過,都會同我孃孃打招呼“老四嬤嬤你又在看報啦”。
“能幫別人是你的福氣?!眿鷭洺I眢w力行踐行這一人生格言。
當時農村里的大姨大娘見識不多,稍微“新式”點的事物她們連聽都沒有聽說過,更別提動手實踐了。農村里的婦女會包尖頭粽,但是沒有見過肉粽(枕頭粽),我孃孃就會包。孃孃教她們怎么包肉粽,我跟在她身邊,也早早學會了包肉粽,隨孃孃一起教過許多鄰居包肉粽。
不僅會包粽子,孃孃還是做饅頭包子的一把好手,在當時的村落里,這可算得上大本事了。她告訴我她生活過的蘭州屬于北方,大家都喜愛吃面食,饅頭包子窩窩頭餐餐吃,家家都會做。家里造房子的時候,天天要給泥水木匠準備點心,孃孃就天天變著花樣做面食,這些吃“百家飯”的手藝人都把孃孃的好手藝口口相傳到了村里村外。后來好多婦女還專門來請教孃孃怎么發(fā)酵饅頭包子,孃孃都不遺余力傾力傳授。
最稀罕的是孃孃還會鉤帽子打毛衣。孃孃的鉤針是沒有小舌頭的那種直鉤,她先把我教會了,我也會鉤很多小物件。我到蕭山城廂鎮(zhèn)讀師范時,鉤圍巾用的鉤針,就是和其他同學的不一樣。孃孃在冬天一直戴她自己鉤的毛線帽,別致又暖和,和村里老婆婆們用一塊烏絨布做成條狀、圍在頭皮外圍的帽子截然不同。孃孃七十多歲時,還有鄰居婆婆讓孃孃鉤帽子,孃孃欣然應允。
能干手巧的孃孃將各種新式生活技能帶給村莊里的婦女們,還將最新潮的娛樂活動也帶來了。我想,要是沒有“下放”這一段人生,孃孃應該就是從書中、電影中走出來的,出入有黃包車的“少奶奶”。
可是這樣全能的孃孃,她不會下地、下田干活。她的左腿有疾,走路帶點瘸,只是站著時和常人無異,走路時才看得出來,所以孃孃很早就用拐杖。我曾經問過孃孃關于腿腳的事,孃孃說是日本人炸的,其余的一直諱莫如深。直到孃孃去世那一年,我才真正看到了她腿腳傷痕的真實模樣。那時我已經工作好幾年,孃孃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姆媽在水泥廠三班倒,所以服侍孃孃起居大都由我承擔。我?guī)退料磽Q衣,看到了孃孃左屁股后的洞坑,我當時已經成年,明白了也不多問。
到后來我才知道,我的孃孃生于繁華的大城市上海,原也是小資本家的大小姐。從建家時的金銀財寶就可知道孃孃的出生絕不平凡,然而她漫漫余生卻以一個村婦的形象到臨終,終究是沒能擺脫舊時代落難的命運,然而恰是這時代造就了她不平凡的傳奇人生。
“踩過你的人,把他忘記?!边@是孃孃一直教導我的。世界以痛吻她,她仍回報以歌,與阿爺的跌宕人生,她從未有一句抱怨。我有記憶起,我的生活就離不開孃孃的教導。到今天,孃孃的幾句良言還始終伴隨著我。
“男子要讀書,女子更要多讀書!”這是孃孃常常掛在嘴邊的。我從小的認字本領和表達能力遠超同齡人,源于她打小就教我讀報識字。
孃孃和阿爺都是文化人。阿爺一開始在小隊里養(yǎng)豬,后來因為有文化,當上了小隊里的出納,慢慢受人尊敬了,生活也慢慢好起來了。
爸爸小學畢業(yè)后,阿爺曾提出讓爸爸去學篾匠手藝,早點賺錢養(yǎng)家,孃孃堅決反對,在孃孃的支持下爸爸才上了中學。
一個見過世面的女人,她的一生定會閃耀獨特的光芒,就如孃孃對我教導最大的一句話:要做個獨立的女人。
我讀小學的時候,孃孃就會輔導我做作業(yè)。我讀初中時,孃孃已經七十多歲了,每天早上她還會起來給我做菜,讓我?guī)У綄W校去。我讀師范時,一個星期回家一次,周六下午她一定坐在門口,等著我騎車回家。我工作了,孃孃也是笑著看我,她一直都是笑著看我,似乎能看透我的神、看穿我的心,又似乎在尋找她曾經的影子。
直到現在一刻,我想起她,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她的笑還在眼前,還在腦海,還在我的淚花里若隱若現。她的笑,陪她走過那些艱難的歲月,陪她走過坎坷不平且隱忍的一生,陪她養(yǎng)育了我們長大成人。
老四伯小傳
老四伯真名“文俊”,兄弟中排行第四,人人都稱他老四伯。
老四伯的一生就是一部濃縮版近代史,里面行走著傳奇斑駁的人物,充斥著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今天翻來讀之,依舊滄桑感滿滿。
老四伯是村里最有文化的老頭。他的字寫得非常漂亮,算盤打得頂呱呱,連名字“文俊”都透出一股硬朗的書生氣。
他,本就是個文化人啊。從大城市下放到了農村,他的苦難人生,自一腳踏進生產隊的養(yǎng)豬場,才剛剛開始,一切并不是“從頭來過”這么簡單的四個字而已。他的“國民黨”身份,在那特殊的年代,可想而知代表著什么,甚至可能是想而不知的結果。
老四伯的文化救了他自己,在蹉跎歲月中也救了他們一家。他對家庭的貢獻之大,值得再記上一筆。艱難日子里,他們全家的口糧及家里大事所需開支,都是老四伯以前的積蓄所換。后來趁著全國上下平反昭雪之風,其兒子寫了幾封信陳述他們在農村生活的種種艱難不易,寄到甘肅蘭州老四伯曾經的工作之地。老四伯幾十年“被打倒”的冤屈歷史自此撥亂反正,也隨之帶來了一個好消息:蘭州那邊每個月定期給老四伯寄來一張匯款單,而且是筆不小的數目——72元。匯款單上就是老四伯硬朗的名字——許文俊。
靠著每月這筆雷打不動的匯款,老四伯一家渡過了生活的大小難關。老四伯七十五歲過世后,其子寫信去蘭州,告之許文俊本人已經不在世,不需要再寄款,得到回復說只要家屬(指老四嬤嬤)在世,就繼續(xù)匯款。直到老四嬤嬤八十一歲去世后,這筆接濟款才終止。
老四伯在家里年紀最大,卻最沒有存在感。家內外,什么事情似乎都沒有他下結論拍板的分,有一陣子,甚至覺得他在家里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老四伯喜歡喝酒,但是不醉,中飯夜飯都必須得喝一碗黃酒。孫子孫女就是經常跑小店兜酒的腿兒。一個空酒瓶,瓶口還扣根布繩做拎手,打一斤,老四伯一天剛剛好。說來也真奇怪,那只小碗,恰好到可以盛半斤酒,酒倒進碗里,滿到沿口,必定半斤。所以,老四伯喝酒從不浪費,瓶里碗里滴酒不剩。喝酒照例要弄幾個小菜,老四嬤嬤又是個廚房能手,家里又有孩子又有貓,所以隔天就要出街去買葷菜,順便捎幾條貓魚??墒抢纤牟藭I豬肉買魚,其他什么都不會買。
“叮鈴”一聲,老四伯的自行車停好,前腳一刀肉拎進門,老四嬤嬤的埋怨聲就在后門響了:“沒有別的菜了嗎?”
過幾天,一條白鰱魚拎進門,老四嬤嬤的埋怨聲就在后門響了:“沒有別的菜了嗎?”飯桌上,全家人都朝老四伯烏珠白白,大家都用眼睛說:“沒有別的菜了嗎?”
這時老四伯總是拿起酒碗,裝作沒有看到,還故意慢悠悠呷出一口酒聲——這生活在老四伯的“一根筋”中過了一年又一年,直到后來改成老四伯兒子買菜了。
老四伯這文化老頭最愛的就是看報紙和聽收音機。當時,他已經從養(yǎng)豬倌晉級成了生產隊的出納,因了他肚里的那些“墨水”。
每天晚上只要不做賬,老四伯必定要先把當天的報紙從第一版看到最后一版,連廣告也不放過。報紙看完,心滿意足的他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事,然后心安理得地打開收音機聽廣播,廣播里又是一成不變的新聞臺。他這個“一根筋”的看報紙聽收音機的習慣就和當年買菜只會買肉買魚一樣,深受其家人的詬病和暗中嘲笑。只要他開始看報紙聽收音機,他們就會把廂屋的門關緊,讓他一個人在房間里,不想理睬他。
如果用“老實”“木訥”這些詞語來描述老四伯,那真是大錯特錯。一個人在家里沒有地位,并不代表著他在別處沒有尊嚴。老四伯去世前一年,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而且把家里家外像打水蒸蛋一樣攪出了很大的動靜。最先聽到動靜的是老四嬤嬤媳婦,有人傳老四伯在外面認了個干女兒。這還了得!果然確有其事!老四伯那時在山林隊任出納,年紀雖大,但是工作極其認真負責,談吐很有文人格調。他家說來在村里本就不是世代農民,至少書香氣聞起來感覺和別家也不太一樣,老四嬤嬤說想要來搭干親的人以前就有過,但是老四嬤嬤從來不曾同意。聽到關于老四伯的傳聞,家里分成三股暗流,老四嬤嬤是規(guī)勸老四伯不要去攀親著眷;其兒子看起來是不動聲色,其實內心肯定也有想法的;媳婦臉色非常難看?!案膳畠骸笔巧搅株狆B(yǎng)雞場里養(yǎng)雞的,和他們同村。后來據說在老四嬤嬤的規(guī)勸下,老四伯說出了幾筆經濟上的支出,給干女兒買了金首飾什么的,可能花了不少錢。媳婦的臉色更難看了。
有了這個干女兒,老四伯就多了個去處。直到后來老四伯騎車摔到老河橋下去了,大家才知道他當時是從干女兒家喝了酒出來。沒幾天,老四伯就走了。
在討論處理后事時,親戚們都說要去把干女兒叫來。傳云伯在村里有一定的威望:“老四伯生前沒有女兒,想認個干女兒,現在就圓了他的愿?!备膳畠阂患叶紒砹耍蠹业谝淮我姷剿?,看上去是個老實人,在躺著的老四伯面前,慟哭流涕,想想老四伯一定是聽見了。
前兩年老四伯百歲誕辰,依照農村舊俗,要大做一番。老四伯只一個獨子,本來按照舊習,要逝者女兒準備的七七八八東西全部落到其孫女身上。
老四伯媳婦說,就一個孫女,應當多準備點東西。
此言甚是!老四伯生前,孫女經濟還沒有獨立,好吃好用的東西沒有孝敬過他。當那些“七七八八”燃作熊熊大火時,在場好幾個人都說:“老四伯,你把這些東西拿去,是你孫女買給你的!”
其孫女就地痛痛快快哭了一場,老四伯在九泉之下一定聽到了。
老四伯生于1915年,卒于1990年,享年七十有五。其何許人也,我親阿爺也。
放電影
從我記事開始,爸爸就是個放電影的,那時我約莫七八歲吧。
我家吃晚飯?zhí)貏e早,因為爸爸要提前去做放電影的準備。那時,公社有七個大隊,一部電影要到每個大隊里輪流放映,所以幾乎每天都要很早吃晚飯。晚飯吃好,爸爸就把雙擺角的永久牌自行車推到屋前停好,然后將兩個鐵架子分別掛到自行車后座兩側,接著拿出幾卷電影片,應該有洗手盆這么大,很重。有時候是兩卷,有時候是三卷,放進鐵架,還要放一卷很長的黑皮電線,再從屋里搬出放映機綁到車后座上,準備就緒便出發(fā)了,當然,自行車前座上還要坐個人,就是我。
爸爸當過初中代課老師,后來又放電影,認識他的人很多。一路騎車,路過的人都會和爸爸打招呼,順帶問一句:“許老師,今天去哪里放電影?”到了大隊的會場,一般都是室外很大的場地,已經有專人在等了。大家早已搬出桌凳,放在場地的正中央,這個上面是擺放映機的。正前方大約十來米遠,一般都有個水泥臺子,就是拉幕布的位置,爸爸都是用腳步丈量一下,和大家一起上上下下把幕布拉起來。
大隊里放電影的消息,早就傳開了。幕布拉好,爸爸在試放影片時就有人拿著高凳長凳來搶位置。放映機前面的一排是最被看好的寶座,只要等放映機一擺好確定了位置,在旁邊等候多時的影迷們趕緊拿著凳子跑過來占位。位置占好后,他們方可安心回家吃飯,等天稍暗再來看電影。
電影正式放映,要等到天黑。準備工作做好后的間隙,很多老面孔經常會到放映機旁和爸爸寒暄,說東說西,煞是熱鬧,聽得最多的大約是:“許老師你真厲害,放電影是個苦差事,多虧你,我們才有得看這么多電影。”爸爸總是笑著擺擺手。
天黑了,場地上已經坐滿黑壓壓的人。先放“加映片”,一般是十來分鐘,這之后才是正式影片。放映時,雖說是在空曠的室外場地,但是除了影片里的聲音,沒有再多的嘈雜聲,甚至連小孩子跑來跑去的影子都沒有,大概都是被大人抱在手里,沉浸在影片的情節(jié)中了。偶爾有一兩人進出上廁所,人高,路過那束從放映機里投出的光,就會有影子投射到幕布上,總會招來眾人的唏噓聲。一卷電影片放完后,爸爸換第二卷的檔口就是中場休息,這時候,會場上喧嘩聲起來了。第二卷又接上了,全場回歸一片寂靜。
室外放電影最怕的是突然下雨。放電影伊始天氣晴好,但是中途變臉這樣的情況總不可避免。電影放到一半,頭頂突然淅淅瀝瀝飄下幾滴雨,眼看有越下越大之勢。
“天氣預報說今天晚上沒有雨啊……”
“快搬快搬,再不搬要來不及了!”
在爸爸的指揮下,大伙兒齊心協力,一鼓作氣把放映機搬進了大會堂。很多觀眾也一齊擁進了會堂,主動讓出一塊空地讓爸爸重新布置放映機。幕布已經不需要了,白色的斑駁墻面就是幕布。電影繼續(xù)放,室內擠滿了站著觀看熱情不減的觀眾,連窗外都是齊刷刷朝一個方向的黑乎乎腦袋和一雙雙閃著光芒的眼睛。剛剛人影攢動的室外場地,喧鬧過后,在雨中留下了一片空寂。
如果碰到小雨蒙蒙,大伙兒會強烈要求電影繼續(xù)放。爸爸拿出事先準備的雨布,拋在放映機上保護機器。觀眾們有的已經跑回家拿了雨傘,有的拿了油布,有的用尼龍紙遮雨。好一出農村觀影的雨中即景!
等到電影放完,觀眾們都扛著長凳,晃悠晃悠談著電影情節(jié),三三兩兩回家。有時候,一部片子要在一個大隊連放幾天,那么這些機器用具就放在那個大隊辦公室里了。等爸爸收幕布收放映機收電線,到所有東西收拾整理停當,已經十點多了,才能和我回家。
回家一路漆黑,沒有路燈,全憑天上星星、月亮的自然光,或者路過村莊時稀疏的燈光。我會看著天上的月亮,數著星星。我不覺得爸爸放電影是件苦差事,坐在自行車前座,爸爸總會在背后跟我說些趣事兒,可是說些什么早就不記得了。有時候道路崎嶇,天氣不好,我坐在后座上卻一點也不怕,因為爸爸從不抱怨,爸爸在,就不怕。
爸爸放電影,所以家里就會有電影方面的許多雜志,年底還會有明星海報和十二張合訂本大掛歷。由于新穎好看,經常有熟悉的人上門討要回去,做新年裝飾?,F在留在我腦海里的電影名,能夠說出來的只?!洞魇咒D的旅客》《廬山戀》,還有南斯拉夫《橋》這些,而且也記不起任何情節(jié)了。
隔一段時間,爸爸就會騎車到蕭山電影院去換片?,F在想來,應是公社間輪流播放幾十部電影吧。在那個年代,大隊里流動放電影的形式,是傳播精神文明極其重要的一種途徑。鎮(zhèn)里(公社改鎮(zhèn))有電影院后,爸爸就成了放電影師傅,鎮(zhèn)里還組織過招考放電影的專職人員,有三個年輕的高中畢業(yè)生成了爸爸的徒弟。過了幾年以后,鎮(zhèn)里出現了歌舞廳錄像廳,老式電影院漸漸落寞了。
如今的電影院設備先進齊全,電影膠片早已成了古董,爸爸的電影片已經找不到了。記憶深處的他,總是默默坐在放映機熾熱的白光后面,透過那筆直深遠的放射光,他的表情也會隨電影情節(jié)流露出喜怒哀樂,盡管他不知早已看過多少遍。
我想,爸爸一定十分熱愛電影。可是他卻從未同我去過新式的影院,手上拿著爆米花和飲料,欣賞高超繁多的電影表現技術。
故人駕鶴西去,空留后人嗟嘆。如果爸爸還在,我一定會和他再次走進電影院,看場喜歡的電影。
舞龍燈
許家里有鎮(zhèn)上唯一的一支龍燈隊,由二十多個男壯力組成,這是春節(jié)前后廣受歡迎的群眾組織。有專門負責任務接洽的業(yè)務人員,還有兩名財務人員。春節(jié),所有村民放假,村頭到村尾都在演繹走親戚的忙碌與熱鬧,舞龍燈是這些“戲”中最熱鬧的一場。
龍燈放置在許家祠堂里,為了在正月里精彩亮相,年前就組織了好幾個手巧的婦女翻修。修好的龍燈煥然一新,龍頭立在祠堂里神氣逼人。
鎮(zhèn)里有不少鎮(zhèn)辦企業(yè),年前就到龍燈隊負責人處登記排隊,希望正月初一到初三的某一天,早點去企業(yè)里舞一舞龍燈。龍燈隊負責人在村里本就有一定地位,這時候更是顯出他的春風得意。他按照企業(yè)大小、利稅多少論資排輩,把規(guī)模大、效益好的企業(yè)安排到前面,以此類推。他還會將排隊的順序在年底放出風來,大伙兒在老河橋頭閑談時,沒幾天許家里人就都曉得了。有次他手里夾著金猴牌香煙,揚聲說道這是某企業(yè)廠長送的,那風光勁兒,別提多讓人艷羨了。
龍燈隊初一一早就出發(fā)了,前面嗩吶加銅鑼,兩個拎著黑包的財務緊隨其后,十多個男勞力手里支著龍燈,后面還跟著替補人員,浩浩蕩蕩向事先安排好的目的地出發(fā)了。一路吹吹打打熱鬧過去,引得眾人紛紛站在馬路邊看,騎自行車的人也都停下來等著讓位。龍頭高大威武,須眉畢現,前面始終有一引路的彩珠,意為龍戲珠。龍身九節(jié),彩鱗層層疊嶂,龍穗隨風飄飄,顏色金黃閃亮,龍尾向上仰翹,那一抹紅黃相間最是耀眼。村里的熟人一個個用笑臉和眼神同大家打著招呼,非常神氣。
正月前三天,龍燈隊可謂出盡風頭,除了出場酬金外,企業(yè)還有額外的紅包和香煙發(fā),于是隊員們就更加賣力地舞龍燈,這熱鬧的場面仿佛預示著未來一年生意的運勢,老板們出手更加闊綽,就為了討一個好彩頭。
初四開始,就輪到一個個大隊里排過來舞龍燈了,輪到我們自己本小隊,往往在最末了。
早上便得知龍燈隊要來我們小隊了,阿爺孃孃就把原來貼著墻壁的八仙桌搬出來,在廂屋正中間放好,拿出燭臺香爐,擺好蠟燭。桌子正中間放一圓銅盤,里面盛滿米,上面撒上花生和糖果,最中間放一個紅包和一包煙。孃孃說鄰居們都包幾元,我家也包幾元。桌子邊上還放著一把市尺,我不知道寓意是什么。老遠就聽得嗩吶和銅鑼聲音過來了,我們幾個小孩瘋一樣奔進家里報告消息:“來了來了!”孃孃趕緊點起蠟燭和香,每個人都靠邊貼壁站好讓開,龍燈的頭已經進來了,龍燈順著八仙桌轉一圈就出門,碰到門口院子寬敞的,還會舞一圈,拎黑包的財務拿起紅包和煙塞進包里,匆匆趕往下一家。
正月結束開工前幾天,龍燈隊照例要在小隊曬谷場演一次給我們看看。這次龍燈舞好就只能等來年了。我們早就提前到曬谷場里瘋跑,感受氣氛,大人們也不吆喝,等到龍燈出場,我們才被叫回,夾在大人們中間站好。民間演出沒有幕布沒有主持,一個小隊的曬谷場就是最好的舞臺,農民觀眾最認真的眼神、最投入的表情就是最好的贊美。
阿根身高馬大舉龍頭,文才舞前面的彩珠,小強撐龍尾。彩珠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擺動,龍頭始終要跟著彩珠舞,似乎要去吞抓彩珠,但彩珠一定不會讓龍頭碰到。彩珠突然往地下而去,龍頭也緊跟著順勢而下;一眨眼彩珠舉過頭頂,龍頭已經高高擎起,一節(jié)節(jié)龍身往第二節(jié)處穿越而出。觀眾大聲叫好,時而從觀眾隊伍里傳出一聲“小強,你擋牢,再舉高一點!”,表演在我們的意猶未盡中接近尾聲,龍頭龍尾一前一后一晃一擺的,大人們叫我們小孩從龍身下鉆過去沾沾喜氣。鉆一次根本不夠,我們像泥鰍一樣鉆進鉆出,抓住一年一次的機會放肆玩耍。
可是這般的正月,我再大一點兒后就不曾有過了——龍燈隊不知何故解散了。龍燈起先還放在祠堂里,后來也沒有了蹤影。兩年前,弟弟發(fā)心成立了許家里龍燈隊,這支“死而復生”的龍燈隊竟成了申遺物質文化的一部分,相關部門還專門請了師傅來制作龍燈。當龍燈隊再現時,已是在今年的正月里,記憶中的龍燈終于從時光的河流里躍出來,舞在我眼前。社區(qū)里很多老人小孩在龍身下鉆來鉆去,孩子們玩得那樣肆意,大約是從未見過舞龍燈的場面,就像當年的我們。我拍了長長的視頻,看了一遍又一遍。我們將美好愿景賦予龍燈,游龍祝福和庇佑著這片土地。作為這片土地的子孫,將傳統文化發(fā)揚光大,歷久彌新!
湯婆子
老底子小平房就兩間房,我上小學三年級起就搬出了父母的房間,和孃孃睡一起了。
冬天來了,孃孃日日夜里都要為我灌一只湯婆子。孃孃說我人小,靠里邊的墻壁睡就不會掉下床。孃孃還說,用湯婆子把被子焐焐熱,小孩子不會冷才睡得香。
家里就這一只湯婆子。鋁色扁圓形,沉沉的有點分量,頂頭中間是一個旋蓋,圓圓胖胖非常得樣。
晚上大鍋里水一燒開,孃孃就呼我趕緊拿湯婆子去灌熱水。湯婆子的口不小,不用漏斗,一勺水兜起來,小心一點直接就可以灌進去。兩勺水剛剛可以灌滿。湯婆子吃飽了水,我興沖沖拿去焐進被窩。
等我脫衣上床睡覺,一躺進床里邊,趕緊用腳去尋找湯婆子。探到被湯婆子焐得暖暖的那一團棉被,溫存片刻,真是渾身舒坦。湯婆子在棉被里,一點也不冷。
孃孃也躺進來了:“哎喲——真暖熱,南疆啊……你還冷不冷?”
我從被窩里探出腦袋,笑著說:“孃孃,有湯婆子呢,很暖和。”
然后聽著孃孃的瞎編故事,愜意地進入夢鄉(xiāng)。
和孃孃睡的那兩年,冬夜里因為有了湯婆子,再冷我也不怕了。有次早上起來,發(fā)現屁股下面一團濕,我驚得叫了起來。孃孃掀開棉被,才發(fā)現是我尿床了。
鄰家阿婆走過,見孃孃又是曬棉被又是洗床單,問是不是我晚上尿床了。孃孃響亮地回答:“我家孫女怎么會尿床?是昨天晚上湯婆子蓋沒有擰緊,漏水了?!?/p>
湯婆子,在孃孃響亮與不經意的回答間,替我擋過了小時候的尷尬。
上初中后,家里造了新房,我就擁有獨立的房間了。再說人大了,也不再需要湯婆子了。之后,那只湯婆子孃孃還用過一段時間,后來口子邊沿漏了,就用輕輕軟軟的熱水袋代替了。
有天收廢銅爛鐵的來了,孃孃拿出湯婆子要賣,剛好被站在樓上的我瞧見。
“還要它做啥?都漏了?!笔諒U銅爛鐵的說。
“我孫女小時候冬天全靠它?!眿鷭f著,摸摸湯婆子。她不知道我站在樓上聽得一清二楚。
“你還要嗎?又重又硬,放著還占地方?!?/p>
收廢銅爛鐵的說鋁的東西不值錢,最多給一元。
“拿去拿去,給你給你,錢不要了?!痹僦氐那榱x也抵不過它如今是廢銅爛鐵的事實。
童年的冬夜里,湯婆子給我?guī)淼臏嘏?、心安、滿足,在收廢銅爛鐵的“不值錢”和孃孃的“錢不要”中,被一筆抹煞了。
……
再提到湯婆子是我工作后了,那年冬天,孃孃躺在床上,生活已不能自理,思維清醒的時候少,糊涂的時候多。
我在她旁邊整理房間。桌子上放著一只我替她買的扁圓形的電熱暖手寶,我問她要不要充充電給她焐焐,一連問了好幾遍,她都沒有反應。
我自作主張充好電,放進孃孃被窩里。突然她嘴里含糊地嘟噥起來,我起先沒有聽得太清她在說什么,湊近才聽清:
“哎喲——真暖熱,南疆啊……你還冷不冷?”
我在她耳旁輕輕說:
“孃孃,我很暖和……一直很暖和……”
(責任編輯: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