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奕宏
“容錯”,是秦穆公重用“敗軍之將”孟明視,是衛(wèi)侯不因小節(jié)棄“干城之將”茍變,是楚莊王“絕纓”護將得人心。過錯,乃人之常有,人不可能盡善盡美。容錯可以,但要有尺度、有規(guī)則地包容一些過錯,才能對人的成長發(fā)揮作用。
“容錯”須有度。人的能力有限,無法要求自己做到完全不能有錯誤,但“容錯率”過高,我們便會迷失了方向,認識不到自己的真實水平,從而降低對自身的要求與期待,反而不利于個人成長。“容錯”須有度,本質上是給“容錯”界定了范圍與區(qū)段。古語有“慈不掌兵”“慈父無孝子”之說,我們也見過很多驕縱叛逆、粗魯無禮的孩子,之所以會這樣,很大可能源自他們幼年時期長輩在家庭教育管理上的過度溺愛與縱容。小孩犯錯,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錯一次兩次可以容忍,若是一直犯錯而一直被容忍,久而久之,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所形成的價值觀中就不會有邊界,就不會有法度,隨心所欲、肆意妄為,終將釀成不可容忍的大禍。由此可見,“容錯”可以,關鍵要有度。
“容錯”須有則。不是所有的錯誤在犯下后都可以被原諒,這就是人們經常強調的不能犯“原則性錯誤”,這也是國家制定法律的原因。侵犯別人的合法權益必須賠償,危害他人生命安全必須付出慘重的代價。古時,秦穆公之所以重用“敗軍之將”孟明視,是因為他并無欺君、犯上、不忠等大錯,而自身又有勇有謀、戰(zhàn)功赫赫。我們思考一下,若是一切錯誤都可以被容忍,一向“溫良恭儉讓”的孔子為何會責備冉有“無乃爾是過與”?孔子認為季氏將伐顓臾,而冉有將所有的責任都歸結于他的君主身上,這種做法違背了君臣之禮,是大錯。若是一切錯誤都可以被容忍,那么傷害他人的人,就可以不用背負一點責任。天理不公,人心不正,國家就會大亂,百姓就會自相殘殺,又何以得到如今安定太平的國家?
所以,“容錯”是對人自身的寬容,同時也是對自身道德底線的界定?!叭蒎e”須有度有則,才能對個人的成長發(fā)展起到積極引領作用。吾輩青年應正確對待“犯錯”與“容錯”之間的關系,健康穩(wěn)步發(fā)展。
【山東微山第一中學】
◆點評
作文緊扣材料,開篇點題。從“容錯須有度”“容錯須有則”兩個角度展開論證,結構嚴密,分析問題透徹深刻,具有思辨性,可見作者功底深厚、思維縝密。
(指導老師:李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