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寧 金萬芝
班會背景
通過平時觀察和與學生交流,我發(fā)現(xiàn)班上有的學生情緒多變、波動大,不會調節(jié)情緒,同學之間容易產(chǎn)生沖突和矛盾。因此,教授學生掌握調節(jié)消極情緒的方法勢在必行。
班會目標
1. 初步了解情緒ABC理論,明白消極情緒的根源在于我們對事情的看法,而不是事情本身。
2.理解情緒與想法之間的聯(lián)系,樹立“情緒可以掌控在自己手中”的信心,學會簡單的情緒轉化方法。
班會準備
學生準備:分好小組并選定組長。
教師準備:準備課件、沙具、沙盤、放松的音樂等。
班會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 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情緒
(教師用課件展示4個情景。
情景1:你做了一個漂亮的輪船模型,唱著歌走在公園的小路上,此時你的感受如何?
情景2:你看到公園椅子旁邊的地上有50元錢,這時你的想法如何?
情景3:當你低頭撿錢時,發(fā)現(xiàn)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把模型壓壞了,這時你的感受如何?
情景4:緊接著你發(fā)現(xiàn)那個人是盲人,此時你的想法和心情如何?)
師:隨著劇情的變化,你的情緒是不是也在發(fā)生變化?從開心、興奮到憤怒,再到愧疚,甚至是同情。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情緒是可以轉換的。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本節(jié)班會課《我的情緒綠洲》。
【設計意圖】 教師通過連貫的鏡頭、轉折的情節(jié),讓學生感受情緒的波動,明白情緒是可以轉變的。
環(huán)節(jié)二? 擺放沙盤,交流情緒
1.沙盤游戲,再現(xiàn)場景
師:在生活和學習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傷心、難過、失落的事。每位同學面前都有一個沙盤,組內(nèi)有很多沙具,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利用沙具還原那個讓你感到無助或者難過的事件。
(學生用沙盤還原煩心事。)
【設計意圖】沙盤游戲是一種心理表達技術。當學生在沙盤里擺放沙具的時候,他們其實是在進行自我表露,負面情緒能得到一定的宣泄。
2.學生分享,釋放情緒
師:誰愿意分享一下沙盤作品背后的故事?
生1:沙盤里右邊的小人代表我,我一個人在一邊,另一邊是我的同學,他們玩得很開心,我感覺融入不了他們,我很煩惱。(見圖1)
生2:柵欄外面穿白色衣服的小人代表我,放學回家后,我只能一個人玩,媽媽在照顧妹妹,爸爸在外面工作,我覺得很孤單。自從妹妹出生后,爸爸媽媽好像沒有以前那么愛我了,這讓我很苦惱。(見圖2)
生3:中間的藍色房子代表學校,粉色衣服的小人代表老師,她正在開家長會。我在家里特別擔心老師說我表現(xiàn)不好,害怕爸爸媽媽回來批評我。(見圖3)
生4:柵欄外面的小人代表我,柵欄里面穿藍色衣服的小人代表我爸爸,爸爸在陪其他小朋友玩,卻不陪我玩。爸爸總是拿我和其他同學比較,說我學習不如別人,運動不如別人,這讓我很苦惱。(見圖4)
師:聽了你們的講述,老師切實地感受到了你們的傷心、難過。接下來,請大家選一個舒服的坐姿,先讓我們的情緒恢復平靜。
【設計意圖】 通過解讀沙盤作品釋放消極情緒,學生能初步感悟情緒與想法之間的聯(lián)系,為理解情緒ABC理論做鋪墊。
3.放松引導,平復情緒
師:當聽到音樂響起,請你閉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請你深深地吸一口氣,感覺腹部微微隆起,再慢慢地張開嘴巴,呼氣。隨著你的每一次呼吸,你能感覺自己越來越放松。
(教師稍做停頓。)
師:很好,再來一次,深深地吸氣、呼氣,當你呼氣的時候,你想象消極情緒都隨著你呼氣離開你的身體,也許是傷心,也許是委屈,也許是憤怒,你感覺越來越放松,越來越平靜。老師倒數(shù)3個數(shù),當老師數(shù)到1的時候,你就睜開眼睛,回到課堂上來。好,我們開始,3——你越來越放松了,2——你越來越平和,1——你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放松?,F(xiàn)在,請你慢慢睜開眼睛,回到我們的課堂上來。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逐漸平復情緒。)
【設計意圖】 當學生陷入消極情緒時,他們很難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師此時對學生進行放松引導,有助于學生平復情緒,重回課堂。
環(huán)節(jié)三? 在故事中解讀理論
1.聽故事,揭開情緒面紗
師:大家都放松下來了,下面我們就用平和的心態(tài)去揭開情緒轉換的神秘面紗。
(教師播放音頻: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傘,小兒子賣鹽??墒?,她整天憂心忡忡。每逢晴天,老太太就念叨:“這大晴天的,傘可不好賣呦!”每逢陰天,老太太就嘀咕:“這鹽可咋曬?”老太太的鄰居看她每天都這么苦惱,就跟她說了一段話。老太太聽完,不禁眉開眼笑。)
師:同學們,你們猜鄰居說了什么?
生5:老太太,你想想,晴天的時候,小兒子的鹽可以曬得更多,雨天的時候,大兒子的傘可以賣得更多,這不是每天都很高興嗎?
2.解故事,引出情緒ABC理論
師(出示圖5):晴天是客觀存在的且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稱之為A。老太太覺得大兒子的傘賣不出去了,我們把這個消極認知稱為B1,所產(chǎn)生的消極情緒為C1。老太太換了個想法,她覺得晴天小兒子的鹽可以曬得更干,能賣出去更多,我們把這個積極認知稱為B2,所產(chǎn)生的積極情緒為C2。
3.用方法,轉變關鍵認知
師(出示圖6):大家能不能找出這張圖里的B1和B2?
生6:B1是小兒子的鹽曬不好,B2是大兒子的傘能賣出去。
【設計意圖】 通過故事引出情緒ABC理論,教師先解讀老太太在晴天時的不同想法以及引發(fā)的不同情緒,再讓學生分析老太太在陰天的想法,從而讓學生真正理解情緒ABC理論——將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的關鍵是改變不合理的信念。
4.教師總結,加深理解
師:仔細觀察這兩張圖,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7:A是不變的,不同的B導致了不同的C。
師:你們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利斯想到一塊去了,他提出“情緒ABC理論”,他認為影響情緒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他認為消極情緒來源于不合理的B。所以,要想將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我們就要調整對事件的看法或者認知。我們只有積極看待事件,才能產(chǎn)生積極情緒。
【設計意圖】從故事到理論,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情緒ABC理論。
環(huán)節(jié)四? 在活動中轉化情緒
師:大家能不能試著用這種方法來解決煩心事呢?請大家在之前的作品上調整沙具(可移動、撤銷、新增),表達你的新想法。
(學生調整沙具。)
師:同學們,困擾你的問題解決了嗎?分享一下你調整了哪些沙具,為什么這么做?
生8:我之前覺得爸爸媽媽偏愛弟弟,總是忽略我的感受,中間這座橋代表我和爸爸媽媽之間的鴻溝。現(xiàn)在,我把這座橋移到我的身后,表示我要和爸爸媽媽好好溝通,心里不再有鴻溝。我想爸爸媽媽照顧弟弟多一些是應該的,因為他還小。我在弟弟這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也是這樣呵護我的,這樣想心情就好多了。(見圖7)
師:這位同學改變了想法,情緒也隨之改變。其實父母對你們的愛從未減少,看著父母照顧弟弟妹妹的過程,你們就能看到自己小時候的影子,爸爸媽媽以前也是這樣陪伴你長大的。
生9:我之前的沙盤是課間我一個人在柵欄里玩,其他同學都在柵欄外,不愿意和我玩,這讓我很苦惱?,F(xiàn)在,我的想法是,他們不是不愿意和我玩,而是我沒有主動和他們說話。所以,我把代表自己的小人從柵欄里拿了出來,和同學們放在一起。轉變想法后,我感覺開心多了。(見圖8)
師:看來同學們都找到了自己的不合理想法,并且調整了認知,祝賀你們掌握了轉化情緒的秘訣。
(學生暢談本節(jié)課收獲,教師帶領全體學生做《天天向上》手勢舞。)
師:看到大家臉上綻放的笑容,老師特別欣慰。此時此刻,你一定從困擾你的事件中走了出來。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擁有一片情緒綠洲,讓我們用積極正向的情緒滋養(yǎng)它、培育它吧!
【設計意圖】 當學生改變想法、處于積極情緒中后,教師用學生熟悉且充滿正能量的手勢舞再次將他們帶到愉快的氛圍中。
班會反思
本課的目標是讓學生意識到消極情緒源于對事件的不合理信念,要想擺脫消極情緒,先要轉變想法。回顧本課教學,有以下幾點特色。
1.以沙盤游戲貫穿全課,把潛意識具體化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兩次用到沙盤,第一次是讓學生還原困擾自己的那件事,第二次是學生了解情緒ABC理論后,通過調整沙具來表達他們新的合理想法,從而改變消極情緒。
2.用故事啟迪思維,讓情緒ABC理論通俗化
本節(jié)課借用了“老太太的煩惱”這個小故事,第一次,教師帶領學生梳理老太太的想法以及想法引發(fā)的情緒。第二次,學生自己找到了老太太的兩種認知。通過故事,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情緒ABC理論,能辨析并及時調整不合理信念,將消極情緒積極化。
(作者單位:北京第二實驗小學通州分校)
責任編輯?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