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潮 史雍真
[摘 要] 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團結領導東莞人民浴血奮戰(zhàn),為戰(zhàn)爭勝利做出巨大貢獻。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中融入東莞抗戰(zhàn)史,能夠發(fā)揮東莞抗戰(zhàn)文化教育功能,彰顯高校思政課育人特色。就教學實踐而言,東莞抗戰(zhàn)史豐富的理論研究成果及眾多的抗戰(zhàn)遺跡為“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實踐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撐。就實施路徑而言,將緊密聯系教材、合理利用東莞抗戰(zhàn)史資料進行穿插式講述,發(fā)揮博物館、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開展現場教學及布置學術寫作類型作業(yè)與成果匯報相結合三種方式有機結合,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提升對東莞城市文化的認同,也可以推動授課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
[關鍵詞] 東莞抗戰(zhàn)史;教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基金項目] 2022年度東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東莞抗戰(zhàn)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2022CG55)
[作者簡介] 唐 潮(1994—),女,湖南衡陽人,碩士,東莞城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主要從事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史雍真(1987—),女,河北阜城人,碩士,星海音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黨建和思政工作方法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4)04-0085-05 [收稿日期] 2022-10-13
作為具有歷史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以下簡稱“綱要”課)兼具“以史鑒今”和“資政育人”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有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又要有較好的歷史素養(yǎng)。地方史因其生動性、翔實性,有助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獲得感,具有突出的育人功能。因此,本文以東莞抗戰(zhàn)史為例,探討地方抗戰(zhàn)史融入高?!熬V要”課教學的價值及路徑,以期為靈活運用地方抗戰(zhàn)史完善“綱要”課教學體系提供參考。
一、東莞抗戰(zhàn)史融入“綱要”課教學之價值
將地方史融入“綱要”課教學,兼有推動課程建設和地方歷史文化育人的作用。
(一)彰顯了高校思政課“資政育人”的特點
東莞抗戰(zhàn)史在華南敵后抗戰(zhàn)史上和中國抗戰(zhàn)史上留下了光輝篇章,抗戰(zhàn)時期中共東莞地方組織創(chuàng)建抗日根據地、開展人民戰(zhàn)爭、采取靈活機動的戰(zhàn)術消滅敵人等大量史實故事,黨團結領導東莞人民在抗戰(zhàn)中同仇敵愾、奉獻一切的感人事跡,鮮活地證明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中流砥柱。由此,東莞抗戰(zhàn)史蘊含的深刻的政治教育價值,是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對黨的領導認同感的重要教育資源,將其融入“綱要”課,可以彰顯思政課“資政育人”的功能。
(二)充實了教學內容,推動教學創(chuàng)新
“綱要”課教材以整體性的視角記述了1840年以來180余年的歷史,呈現出高度概括性,學生在學習中不免產生隔閡疏離感,將地方史適時適度融入其中能緩解此問題?!熬V要”課的目的之一是加深學生對國史和國情的認識,而了解地方史則是了解國史的先決條件。因此,在學生掌握教材中抗日戰(zhàn)爭部分知識點的基礎上,可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熟悉本土抗戰(zhàn)史并將之置于全國抗戰(zhàn)的大歷史進程中,探討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加深對抗日戰(zhàn)爭史的理解。東莞抗戰(zhàn)史作為東莞地方史的一部分,將其引入課堂,既拉近學生與課程的距離,又能充實教學內容??箲?zhàn)期間,中國共產黨在東莞地區(qū)開辟抗日根據地與敵后戰(zhàn)場,為贏得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研究東莞敵后抗戰(zhàn)的歷史地位,有利于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華南敵后抗戰(zhàn)的歷史功績[1]。聚焦感知地方抗戰(zhàn)史,通過講述地方抗戰(zhàn)史又能很好地佐證全國抗戰(zhàn)勝利的來之不易。兩者互為補充,讓學生以小見大、見微知著。
(三)有助于發(fā)揮東莞抗戰(zhàn)文化育人功能,服務城市建設
以東莞抗戰(zhàn)史研究為抓手,開展東莞城市歷史文化特色與價值研究,擴大東莞華南抗日根據地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凸顯東莞在重要歷史節(jié)點中的地位,能夠強化大學生對東莞的城市記憶,推動東莞抗戰(zhàn)文化資源的傳承與發(fā)展,增進大學生的城市文化認同感。東莞抗戰(zhàn)史上涌現出的先進事跡,包括東莞抗日模范壯丁隊、救援美軍飛行員、百花洞戰(zhàn)斗等先進事跡及其凝結而成的東縱精神,是東莞人民共同擁有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激勵東莞人民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強大精神力量,必將引領和激勵青年大學生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揚革命精神,延續(xù)紅色血脈,服務于東莞經濟社會發(fā)展,為東莞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強大動力。
二、東莞抗戰(zhàn)史融入“綱要”課教學之可行性
(一)豐富的理論研究成果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撐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界對于東莞抗戰(zhàn)史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相關理論成果層出不窮。這些成果為東莞抗戰(zhàn)史融入“綱要”課教學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依據研究成果的角度,筆者將其劃分為整體性視角、區(qū)域性視角、群體性視角、文獻整理視角四類。
1.整體性視角。整體性研究是從宏觀角度出發(fā),以東莞抗戰(zhàn)史的歷史地位、東莞在華南抗戰(zhàn)中的歷史地位與影響等為研究對象。陳立平在《東莞人民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歷史貢獻》一文中指出,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東莞地處華南重要戰(zhàn)略位置,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東方主戰(zhàn)場的組成部分,東莞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了歷史貢獻[2]。劉偉玲、黃勇勝在《東莞在華南敵后抗戰(zhàn)中的歷史地位與影響》一文中,從華南敵后抗戰(zhàn)的發(fā)源地、華南敵后戰(zhàn)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敵后游擊戰(zhàn)爭的重要支撐地、秘密大營救的協助地、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軍隊合作的見證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對日自主受降的理想地六個方面闡釋了東莞敵后抗戰(zhàn)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3]。鐘輝在《華南抗日重要根據地東莞》一文中,從舉起華南敵后抗戰(zhàn)的旗幟、大嶺山創(chuàng)建東江地區(qū)最早根據地兩個方面論證了東莞敵后抗戰(zhàn)不論是在華南地區(qū)還是在全國都居于重要歷史地位[4]。
2.區(qū)域性視角。區(qū)域性視角則是對抗戰(zhàn)時期東莞境內各區(qū)域抗戰(zhàn)基本情況進行細致分析。陳光新在《大嶺山抗日根據地的歷史作用》一文中論述了大嶺山抗日根據地作為中國共產黨在東江地區(qū)建立最早的抗日根據地之一,為東江縱隊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在華南敵后抗日斗爭中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5]。余輝在《黃潭戰(zhàn)斗》一文中講述了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重返東寶敵后的第一仗——黃潭戰(zhàn)斗,此次戰(zhàn)斗的勝利為開展東莞敵后抗日游擊戰(zhàn)爭、建立大嶺山抗日根據地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6]。陳喬桂在《百花洞戰(zhàn)斗:華南抗戰(zhàn)中的漂亮一仗》一文中記述了1941年6月百花洞戰(zhàn)斗的全過程。此次戰(zhàn)斗持續(xù)了兩天一夜,斃傷敵50余人,斃戰(zhàn)馬數匹,繳長短槍10余支及其他武器彈藥一批[7]。
3.群體性視角。群體性視角是以某一類群體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在東莞抗戰(zhàn)中做出的貢獻。陳立平在《老虎山五少年英雄——東江縱隊的一個抗日英雄群體》一文中介紹了東江縱隊中抗日群體——“老虎山五少年英雄”面對百倍之敵,浴血奮戰(zhàn),譜寫了民族偉大精神贊歌的感人事跡[8]。張瑞平在《東莞黨組織在華南敵后抗戰(zhàn)中的作用》一文中,從率先組建人民武裝、開辟大嶺山抗日根據地、開辟東莞敵后戰(zhàn)場三方面論述了東莞黨組織在華南敵后抗戰(zhàn)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9]。中共東莞市委黨史研究室在《光輝的歷史 不朽的精神——紀念東莞抗日模范壯丁隊成立70周年》一文中,從東莞抗日模范壯丁隊舉旗抗日、榴花塔旁英勇殺敵等五個方面介紹了東莞抗日模范壯丁隊的英勇事跡?;仡櫰涔廨x歷史,銘記其英雄事跡,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將有助于推進東莞經濟社會雙轉型,為東莞高質量發(fā)展注入精神動力[10]。
由此觀之,不論是從整體性視角、區(qū)域性視角、群體性視角抑或文獻整理視角,東莞抗戰(zhàn)史的研究成果豐碩。授課教師在講解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時,倘若能將上述研究成果融入教學,就能讓“綱要”課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之上更加“有血有肉”。
(二)眾多的抗戰(zhàn)遺跡為現場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
作為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較集中的地級市之一,東莞市擁有諸多抗戰(zhàn)遺跡。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于1978年5月被列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5月,東莞市委、市政府決定撥款3 000萬元,在抗日舊址最集中、歷史環(huán)境風貌保存較好的大王嶺村建設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被列為“南粵錦繡工程”項目之一,并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立項建設,紀念館于2005年9月落成啟用,現已成為廣東省省級層面的專題抗戰(zhàn)博物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榴花之戰(zhàn)是日軍登陸華南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東莞人民抗日武裝對入侵日軍進行的一次有組織的抵抗,此次戰(zhàn)斗極大地振奮了東莞的民心士氣,點燃了東莞人民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熊熊烈火。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50周年,中共東莞市委、市政府決定出資興建榴花抗日紀念亭。2021年6月,榴花抗日紀念亭被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命名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黨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時多次到訪革命紀念地,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反復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借助參觀東莞抗戰(zhàn)遺址的機會開展現場教學,在擴充教材中關于抗日戰(zhàn)爭內容之余,更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
綜上所述,將東莞抗戰(zhàn)史融入“綱要”課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且具有可行性,下面試就融入路徑做如下探索分析。
三、東莞抗戰(zhàn)史融入“綱要”課教學的路徑
(一)緊密聯系教材,合理利用東莞抗戰(zhàn)史資料進行穿插式講述
授課過程中,教師可節(jié)選一手史料,作為教材中抗日戰(zhàn)爭模塊的有益補充,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增加了親和力,加深了學生的認同感。例如,講解日本帝國主義在華的殘暴統(tǒng)治時,可引用《廣東抗日戰(zhàn)爭紀事》當中的記載,七七事變發(fā)生后,日軍開始對華南境內的軍事要地進行空襲,東莞地區(qū)虎門要塞一帶以及廣九鐵路沿線石龍、茶山、常平等地,成為被轟炸的主要目標。在轟炸過程中,日軍還使用了生化武器。1937年9月27日,日機在東莞縣城郊外投放毒氣彈,受襲居民手足疲軟,當場昏眩。同年11月7日,日機轟炸廣九鐵路,同時投下含有結核分枝桿菌的毒藥粉[11]。由于日軍入侵,東莞經濟社會發(fā)展被嚴重破壞,表現在人口與農業(yè)生產銳減、工商業(yè)凋零兩個方面。
在人口和農業(yè)生產方面,據《東莞市志》記載,1934年東莞有16.43萬戶,人口88.19萬人,到1941年減少到5.49萬戶,人口23.81萬人。1943年,東莞遭遇特大旱災,加上日軍陷境,僑匯斷絕,餓死1.1萬多人,逃荒4.6萬人,此時全縣人口僅有16萬人,比1934年的88.19萬人減少了81.9%。就耕地面積而言,當時東莞耕地面積170.4萬畝,其中水田134.64萬畝、旱地35.76萬畝;期間日寇侵擾,戰(zhàn)亂不斷,百姓棄耕而逃,全縣(不包括游擊地區(qū)人口)人口僅67萬人[12]。
在工商業(yè)方面,自東莞淪為日占區(qū)后,許多手工業(yè)和作坊被迫停業(yè)或倒閉。許多商鋪被焚毀,一些商業(yè)地段被日軍劃為軍事禁區(qū)。日軍對于谷米、煙、糖等物資實行統(tǒng)制政策,通過發(fā)行“軍用票”和“中央儲備券”掠奪物資,東莞的民族工商業(yè)陷入絕境,物價飛漲,商品奇缺,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在講解《抗日戰(zhàn)爭的中流砥柱》這一節(jié)時,授課教師可補充榴花塔阻擊戰(zhàn)的相關史實。1938年10月12日,日軍登陸大亞灣。石龍、廣州、虎門相繼淪陷,東莞危在旦夕。同月19日,社訓總隊政訓員何與成與副隊長顏奇率領部分抗日模范壯丁隊和壯丁常備隊200多人奔赴榴花一線,與日軍展開殊死搏斗,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為民族解放事業(yè)譜寫了一曲壯歌[13]。將上述史實穿插進課堂,既豐富了授課內容,也提升了課堂的學理性。
(二)發(fā)揮博物館、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進行現場教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14]。2022年7月25日,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fā)《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就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理論和現實結合不緊密等問題,談了解決之道。即為增強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充分調動各類社會資源。走進思政課教師視野的自然是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些具有豐富鮮活素材和文化育人功能的場所,為現場教學提供了可能。
東莞地區(qū)擁有較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東江縱隊紀念館、中共東莞縣委機關舊址、東莞抗戰(zhàn)勝利紀念碑等。“綱要”課教師可以借組織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契機,結合教材相關知識,進行現場教學。以參觀位于大嶺山的東江縱隊紀念館為例,教師可以圍繞東江縱隊成立的背景和歷程、抗日戰(zhàn)爭時期東江縱隊取得的成就、東江縱隊在抗戰(zhàn)史上的地位、“東縱精神”的時代價值等四個方面,結合紀念館的文物資料,開展現場教學活動。通過教師的現場講解,學生不僅可以深入了解東江縱隊在東莞地區(qū)對敵作戰(zhàn)的英勇事跡,感悟東江縱隊“鐵心向黨、赤心為民、不畏艱險、不懈奮斗”的精神,而且可以加深對中國共產黨在抗戰(zhàn)期間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理解。另外,可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邀請東莞抗戰(zhàn)史專家學者前往學校授課。通過他們的講述,加深學生對先烈的敬仰之情。
(三)學術寫作類型作業(yè)與成果匯報相結合,提高“綱要”課教學質量
組織學生集體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囿于“綱要”課總學時之限定、經費劃撥等諸多因素,無法做到隨時安排參觀,使之與理論課一一對應。因此,教師可在作業(yè)布置環(huán)節(jié)設置調研報告、論文在內的學術寫作類型作業(yè),讓學生利用閑暇時間自主參觀東江縱隊紀念館、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東莞人民公園、莫萃華故居等與東莞抗戰(zhàn)史直接相關的紅色景點,完成調研報告或撰寫論文,借此學生能直觀了解東莞抗戰(zhàn)史,深化對抗日戰(zhàn)爭的認識。完成作業(yè)后,教師可要求學生把調研報告或論文核心內容制作成PPT,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課堂10分鐘時間進行成果匯報,教師現場點評。通過學術寫作類型作業(yè)與成果匯報相結合的方式,讓“綱要”課既有深度,又有溫度。
東莞抗戰(zhàn)史作為東莞地方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融入“綱要”課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于教師而言,有利于發(fā)掘新的授課素材,讓教學內容變得更為豐盈。于學生而言,在學理方面,能收獲新知,感知抗戰(zhàn)史的溫度;在思想方面,能堅定理想信念,弘揚革命精神,為東莞經濟社會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陳立平.論東莞敵后抗戰(zhàn)的歷史地位[J].廣東黨史,2006(1):48-52.
[2]陳立平.東莞人民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歷史貢獻[J].紅廣角,2015(10):38-41+55.
[3]劉偉玲,黃勇勝.東莞在華南敵后抗戰(zhàn)中的歷史地位與影響[N].東莞日報,2021-11-30(2).
[4]鐘輝.華南抗日重要根據地東莞[J].源流,2021(11):30-32.
[5]陳光新.大嶺山抗日根據地的歷史作用[J].嶺南文史,2005(3):10-11.
[6]余輝.黃潭戰(zhàn)斗[J].源流,2010(23):70-72.
[7]陳喬桂.百花洞戰(zhàn)斗:華南抗戰(zhàn)中的漂亮一仗[N].解放軍報,2019-06-09(4).
[8]陳立平.老虎山五少年英雄:東江縱隊的一個抗日英雄群體[A].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中流砥柱:東莞市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資料匯編[G].東莞:東莞市委宣傳部,2015.
[9]張瑞平.東莞黨組織在華南敵后抗戰(zhàn)中的作用[N].東莞日報,2021-06-20(9).
[10]中共東莞市委黨史研究室.光輝的歷史 不朽的精神:紀念東莞抗日模范壯丁隊成立70周年[J].東莞黨史,2009(1):41-42.
[11]沙東迅.廣東抗日戰(zhàn)爭紀事[M].廣州:廣州出版社,2004:33+46.
[12]東莞市地方志編委會.東莞市志[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253+1305.
[13]劉紀.東莞抗日戰(zhàn)爭第一仗[J].源流,2021(11):33.
[14]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EB/OL].(2022-04-25)[2022-09-16].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408562.
Curriculum Teaching Research of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Dongguan as an Example
TANG Chao1, SHI Yong-zhen2
(1. School of Marxism, Dongguan City University, Dongguan, Guangdong 523419,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Xi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united and led the people of Dongguan to fight with blood, wrote a gorgeous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final victory of the wa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his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Dongguan into the teaching of the “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value level, and contributes to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Dongguan. In terms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rich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Dongguan and the numerous relic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s far a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is concerned, it will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s, rationally use the historical data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Dongguan to carry out interspersed narr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bases such as museums and memorials, carry out on-site teaching and arrange academic writing types. The combination of homework and achievement reporting organically combines the three methods, which not only helps students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knowledge points they have learned, promotes the recognition of Dongguans urban culture, but also further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teachers in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Dongguan; curriculum teaching;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