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當與“前輩”們相遇

2024-04-24 22:22:48李振榮
中國出版史研究 2024年1期
關(guān)鍵詞:出版前輩

【摘要】俞曉群是一位成就卓越的當代出版家。他始終秉持文化理想主義的信念,矢志于有文化追求與內(nèi)涵的出版志業(yè)。在新生代編輯眼中,他是位不折不扣的前輩人物。那么,懸揣一下這位當代出版前輩心目中的“前輩”人物,無疑是一件能饜足人們好奇心且頗具意義的事情。從這些解讀中,我們既可重新感知和領(lǐng)會逝去年代那些出版前輩們的嘉言懿行、奇勛異采,亦可得以窺見俞曉群本人多歷年所而形成的出版價值與理念。而所有這些,目的均在于重聆前輩遺教,直探出版初心,深悟出版真諦。

【關(guān)鍵詞】俞曉群? 前輩? 編輯? 出版

俞曉群是我夙所欽仰的一位當代出版家。他始終秉持文化理想主義的信念,矢志于有文化追求與內(nèi)涵的出版志業(yè)。當年主政遼寧教育出版社時,即以擘畫《新世紀萬有文庫》《國學叢書》《呂叔湘全集》等重量級產(chǎn)品而名噪編壇。嗣后,他轉(zhuǎn)至海豚出版社,以《海豚書館》《幾米繪本》《許淵沖文集》《豐子愷全集》等圖書再度引起業(yè)界矚目。在新生代編輯眼中,他是位不折不扣的前輩人物。那么,懸揣一下這位當代出版前輩心目中的“前輩”人物,無疑是一件能饜足人們好奇心且頗具意義的事情。讀罷俞曉群《前輩:從張元濟到陳原》,委實使人獲得諸多新解。俞曉群的這本書,篇幅不算很大,內(nèi)蘊卻頗為深厚,讀來活潑有致、饒具情趣,這與他獨特的視角、灑脫不拘的隨筆式寫法以及別具只眼的詮釋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從這些解讀中,我們既可重新感知和領(lǐng)會逝去年代那些出版前輩們的嘉言懿行、奇勛異采,亦可得以窺見俞曉群本人多歷年所而形成的出版價值與理念。而所有這些,目的均在于重聆前輩遺教,直探出版初心,深悟出版真諦。

俞曉群《前輩:從張元濟到陳原》(以下簡稱“《前輩》”)一書所臚列者,皆為中國近現(xiàn)代出版史上的風云人物,有張元濟、王云五、葉圣陶、鄒韜奮、胡愈之、呂叔湘、巴金、張中行、周振甫、陳翰伯、陳原,共計十一人。其大體可分為四類:第一類為近現(xiàn)代史上叱咤風云的出版巨子,以張元濟、王云五、鄒韜奮為代表;第二類為功力殊深的編輯大家,代表人物為葉圣陶、周振甫、張中行;第三類是從事過出版工作的文學巨匠和學界宗師,典型者為巴金、呂叔湘;第四類是建樹卓越的出版界高層領(lǐng)導(dǎo),如胡愈之、陳翰伯與陳原等。這些人屈指數(shù)來,庶幾悉可躋身德、功、言三不朽之列。他們在中國文化史上聲名顯赫,相關(guān)研究甚夥。因之,我初閱本書迸發(fā)的第一個念頭便是:關(guān)于他們,作者還能開掘出什么新意呢?

張元濟是中國近代出版史上一位開辟草萊的人物(茅盾語),研究他的著作、論文數(shù)不勝數(shù),似已題無剩義。不過,饒是如此,俞曉群還是為我們描摹出了一個不同于他人、自己筆下獨有的“張元濟”來。譬諸他以“植根于民間的出版大師”一語來定位張元濟,就頗耐咀嚼玩味。觀諸史乘,近世中國經(jīng)歷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舊帝制覆滅,科舉取士廢止,使得懷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理想的傳統(tǒng)士人,一時陷于彷徨無計、進退失據(jù)的窘境。張元濟因“戊戌變法”失敗,而遭“革職永不敘用”處分。他遂由廟堂而退入民間,先任上海南洋公學譯書院院長,旋于1902年入商務(wù)印書館任編譯所所長。至此,他抱“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書林努力來”之愿,開啟新知,昌明國故;譯介西學,刊印教材,在中國文化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成就,都是他退入民間后取得的。他說:“我們的教育不要貴族化,要貧(‘平字還不夠)民化;不要都市化,要鄉(xiāng)村化;不要外洋化,要內(nèi)地化。”張元濟:《我國現(xiàn)在和將來教育的職責》,《張元濟全集》第5卷,商務(wù)印書館2007年版,第94—95頁。張元濟加入商務(wù)后,曾有朋友勸他重新出山,他回函說:“弟近為商務(wù)印書館編纂小學教科書,頗自謂可盡我國民義務(wù)。平心思之,視沉浮郎署,終日作紙上空談?wù)?,不可謂不高出一層也?!睆堅獫骸吨峦艨的辍?,《張元濟全集》第2卷,商務(wù)印書館2007年版,第196—197頁。其絕意仕途、專心出版與教育的決心一至于此。俞曉群從“植根于民間”視角切入,可謂解人。此外,俞曉群給張元濟所下的“他是一位充滿矛盾的人”之斷語,也甚為愜當。他說,張元濟入商務(wù)館后曾接待過孫中山,但卻未能出版《孫文學說》;他支持出版梁啟超的《共學社叢書》,紹介了考茨基《馬克思經(jīng)濟學說》,又出版了瞿秋白《新俄國游記》(即《餓鄉(xiāng)紀程》),足可窺見其當時思想上的矛盾抵牾與多元并舉,這是歷來論張元濟者鮮少提及的。職是之故,新與舊,華與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激進與保守,小農(nóng)經(jīng)濟社會下的重宗法人情與現(xiàn)代資本主義制度下講契約規(guī)則之間的沖碰撞擊,凡此種種,皆在他身上集輻成轂、交光互影,構(gòu)成其復(fù)雜甚或充滿矛盾的人生面相。俞曉群抉發(fā)出此點,觸及張元濟研究的隱約幽奧之處,足資我們進一步深思揅索。

在《一位編輯型的學者》一文中,俞曉群稱周振甫為“編輯型的學者”,頓時給人眼前一亮之感。其翻空出奇之處,就在于是從編輯職業(yè)本位而非他位角度來看待周振甫的,突破了人們對他習常的認知模式。如所周知,學者型編輯已成周先生的一個標簽,尤其他與錢鐘書因《談藝錄》《管錐編》而結(jié)緣的編創(chuàng)關(guān)系,更是學界坊間娓娓樂道的話題。若俞曉群照此思路寫下去,恐終難免舊調(diào)重彈之譏。此處俞曉群則別辟蹊徑。在他看來,周振甫首先是位編輯,然后才是卓有成就的古典文學學者。他說:“只是周先生把編輯工作做到了極致,并且分身成一個學者,但他仍然是一個編輯型的學者。因為他并不會越俎代庖,這是他職業(yè)精神的體現(xiàn)。結(jié)果,這樣的職業(yè)約束,甚至改變了他全部的學術(shù)風格。”俞曉群:《前輩:從張元濟到陳原》,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93頁。他以為,周振甫所從事的,是一種立足于編輯本位的學問。他不是一味追求專精高深,而是將很大心力放到學術(shù)普及上,翻閱其著作目錄如《毛主席詩詞講解》《魯迅詩歌注》《詩詞例話》《小說例話》《周易譯注》《文心雕龍選譯》等,可發(fā)現(xiàn)此言非虛。尤有進者,俞文所揭橥的現(xiàn)實意義還在于,周振甫為后來的編輯從職者形塑了一種以學促編、融學于編、最終歸于編學相長的范式,很好地平衡了編輯職業(yè)、事業(yè)與志業(yè)的關(guān)系。書中記載了這么一則逸事:曾有媒體采訪周先生,問他終生為他人作嫁,是否感覺遺憾時,周先生答曰:我是中華書局的編審。時人多將此語解讀為周先生安于“為人作嫁”,我想這是誤讀他了,其實從中倒可以看出周振甫對自己所從事的編輯職業(yè)的深切體認和充分尊重。

將呂叔湘列為編輯出版界的“前輩”,也可稱俞曉群此書的一大發(fā)明。呂先生作為語言學家的名氣實在太盛了,使人們幾乎忽略了他曾從職于出版這樣一個事實。據(jù)呂先生自述,他做出版的時間不算長,主要是在開明書店和主編《中國語文》雜志時期。其實,他在人教社和語文社先后擔任過副總編和社長,于中小學語文教材和語文辭書的編寫厥功甚偉李行健口述,張玉亮、潘佳整理:《呂叔湘先生教我做出版工作》,《中國出版史研究》2019年第3期。。即使到社科院語言所工作,他的眼光也須臾未離開過出版。翻開《呂叔湘文集》,《談?wù)劸庉嫻ぷ鳌贰毒庉嫷娜蝿?wù)是把關(guān)》等篇目赫然在列。語言學家撰文專門談編輯工作,呂先生不能說絕無僅有,恐怕也屬較為罕覯者。不過,俞文對呂叔湘與出版關(guān)系的探討尚不限于作簡單的爬梳羅列,而是有細密精到的論析;其尤為措意者,為呂先生“那二十封關(guān)于〈讀書〉的來信”。這些信件在學術(shù)圈久已流傳,但迄至《呂叔湘全集》出版,人們才得一睹全貌。信件涉及范圍甚為廣泛,有語言共同語、錯別字問題,有文章風格、治學路徑問題。其中,俞文最為關(guān)切者,是涉及編輯出版的部分。譬如,呂先生以為,《讀書》的編輯宗旨是面向大眾讀者,不是同人刊物,不能拿十億人的共同語言開玩笑。所論關(guān)涉刊物的語言風格問題,聽來尤感振聾發(fā)聵。呂先生又說,總編輯是負責采稿的,編輯是負責“挑刺兒的”,一語道盡二者的基本職責與任務(wù)分工。他還說,不要迷信名家,如以前的魏建功和高名凱,他們的文章非改不可。即便在今天的語境下,刊物的語言風格、總編輯與編輯的職責、編輯與作者的關(guān)系,依然在編輯出版這一矛盾體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位學者說得好:“從古到今,智慧遠不如知識增長得快,所以每當我們看到智慧的光芒時,就會感到由衷的喜悅?!焙鷮殗骸秾o同:中古史研究論文集》,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335頁。這些言論經(jīng)俞曉群重新鉤沉出來,仍舊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給當下出版從職者以諸多啟沃與裨益。

魯迅在《葉紫作〈豐收〉序》中說過這樣的話:“作者寫出創(chuàng)作來,對于其中的事情,雖然不必親歷過,最好是經(jīng)歷過?!宜^經(jīng)歷,是所遇,所見,所聞,并不一定是所作,但所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濒斞福骸遏斞溉返?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27頁。就出版研究者來說,倘若他對所從事對象無任何“所遇,所見,所聞”的實踐經(jīng)歷,殊難想象他能提出透辟的見解,臻于高深的進境。當代另一位學者型編輯的代表人物王建輝,談及自己研究出版史與出版文化的心得時說:“因為我有做出版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比之高校的學者有職業(yè)歷練的優(yōu)勢?!蓖踅ㄝx:《出版與近代文明》,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447頁。俞曉群兼具出版管理者與資深編輯的兩重身份,在出版研究上可謂獨具先天優(yōu)勢。故而,他解讀胡愈之、陳翰伯、張中行等時,能“洞性靈之奧區(qū),極文章之骨髓”(《文心雕龍·宗經(jīng)》語):不僅有從具體事實中抽繹出共同規(guī)律的理性思辨色彩,且有因與解讀對象處于同一語境而產(chǎn)生共情的直觀感性特征,既有“同情之理解”,亦具“理解之同情”。

觀諸中國現(xiàn)代出版史,有一個群體是我們所不能忽略的,那就是紅色出版家。他們之中情形歧互:有先進入新聞出版業(yè)而后投身革命進步事業(yè)的,以胡愈之為典型;有因革命進步事業(yè)需要而后做新聞出版的,黃洛峰、張仲實、陳翰伯等為其例。他們以新聞出版為斗爭塹壕,宣揚革命思想,播撒紅色種子,工作于他們而言不唯是“武器的批判”,亦是“批判的武器”。諸如胡愈之與《西行漫記》《魯迅全集》,黃洛峰與《大眾哲學》《資本論》,張仲實與《共產(chǎn)黨宣言》《反杜林論》,悉為足可載諸史冊的輝煌出版業(yè)績。俞曉群將胡愈之與陳翰伯付之剞劂,可見他對這一群體的格外關(guān)注。不過,相較呂叔湘和周振甫,胡、陳兩位委實不容易寫。呂、周二人著述等身,只需捧讀一過,其形象與思想理念便昭然顯豁了。胡、陳兩位則不然。兩人在“德、功、言”上皆是“功”的方面特為突出些。如有人這樣評騭胡愈之:“胡愈老是默默奉獻的長者,多做少說,乃至只做不說?!贝魑妮幔骸逗撬枷爰摇?,《光明日報》1994年4月15日。說陳翰伯:“陳翰伯是一位謙謙長者,他對自己的工作經(jīng)歷,很少鋪陳,所得材料,比上面轉(zhuǎn)錄的《小自傳》,多不了多少,仍然只是一個輪廓?!备哚拢骸肚啻恨k報,皓首出書——記陳翰伯的編輯生涯》,《出版史料》1987年第4期。他們這種低調(diào)謙抑、行勝于言的為人處事風格,無形之中也增添了寫作難度。

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在《名儒學案》中將“事功”與“文章”等量齊觀,清乾嘉時期的樸學家段玉裁在《經(jīng)韻樓集》中也列“政績”和“學業(yè)”為同等重要。對于胡愈之與陳翰伯,俞曉群《前輩》一書所重點著墨處,正在其“事功”或“政績”。胡、陳在出版界,一位是篳路藍縷的導(dǎo)夫先路者,一位是新中國成立后運籌謀劃的出版管理者。對于二人傳奇的出版經(jīng)歷,俞文標題“胡愈之:一任署長,一代英才,一生傳奇”與“讓人難忘的紅色出版家”,即此之謂也。若論胡愈之出版經(jīng)歷之“傳奇”,則莫過于推動《魯迅全集》問世。為減少來自當局的阻撓,保證全集順利出版,胡愈之特別引宋慶齡和蔡元培為奧援。蔡元培還專門作序和題寫書名。面對出版資金不足的困難,他首創(chuàng)“提前認購”模式,邀請周恩來、陶行知、茅盾、巴金、王元化等人四處推薦。全集出版之前,已被認購百余部,籌資四萬多元。其精神之勇毅果敢、擘畫之縝密周詳、行事之雷厲風行,均令人擊節(jié)贊嘆。而陳翰伯的事功,最典型者為“復(fù)興”商務(wù)印書館。他自1958年起主政商務(wù),重啟《辭源》修訂,敦請吳晗主編《外國歷史小叢書》,啟動翻譯外國哲學社會科學名著翻譯出版計劃,使這家出版老字號在沉寂徘徊十年之久后重煥新春。俞曉群在另一篇文章中稱陳翰伯為“文化的先行者”,說:“中國出版界有一位重要人物值得記憶。他重要的標志,不但在后30年,也在前30年;不但在政治上,也在文化上。他不但是一位政治的執(zhí)行者,也是一位文化的先行者。他,就是陳翰伯。”俞曉群:《陳翰伯:文化的先行者》,《光明日報》2016年7月13日。究其根本,陳翰伯在文化上的先行,實源于其思想的先行。他說過:“探索真理的工作絕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聽憑某一圣哲一言定鼎的辦法,更是不足為訓(xùn)。我們愿意和讀者一起在激蕩的思想海洋里,各自拿出一點智慧來……”本刊編輯部:《兩周年告讀者》,《讀書》1981年第1期。此番言論置諸當時的歷史語境下,不啻為空谷足音。俞曉群于此應(yīng)心有戚戚焉。他先后主政遼教社和海豚社,主持出版諸如《萬有文庫》《呂叔湘全集》《海豚書館》《幾米繪本》《許淵沖文集》《豐子愷全集》等重量級產(chǎn)品。陳翰伯是沈昌文所主編《讀書》雜志的“總頭頭”,一向以沈氏門人自居的俞曉群,是否也從他那里賡續(xù)了某種精神傳統(tǒng)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倘說胡、陳二位是“居廟堂之高”者,那張中行則屬“處江湖之遠”者了。俞曉群筆下的張中行是“大隱隱于市”的典型。他新中國成立后供職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協(xié)助葉圣陶、呂叔湘從事中小學語文教材編寫工作,長期寂寂無聞,靜水流深。他至晚年文名丕盛,其在出版圈的事跡也由晦轉(zhuǎn)顯,漸逐廣為人知。在《張中行:在暮色的流光中歸隱》中,俞曉群從“文體”“風格”“行文”“功力”四方面立論,以為張中行文章中“處處都閃現(xiàn)著一位老編輯的職業(yè)特征”,對照以啟功的評價“張老的散文雜文,不衫不履,如獨樹出林,俯視風雨,而這本書的文風卻極似我們共同尊敬的老前輩葉圣陶、呂叔湘諸先生的著作,那么嚴肅,那么認真”啟功:《讀〈負暄續(xù)話〉》,張中行:《負暄續(xù)話》,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2頁。。從中我們確可發(fā)現(xiàn)葉、呂、張三人的某種相似性特征:他們都出身編輯,對文字都有近乎完美和苛刻的要求。俞曉群又說:“當年葉圣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對稿件的審讀極其認真,但張先生的稿子,可以‘不看照發(fā),因為他的文字靠得??;類似地,張先生審讀呂叔湘先生的稿子,也是‘可以偷懶,不看照發(fā)。張先生嘆道:‘當編輯是很苦的,因為像呂先生那樣的作者太少了?!甭?lián)系上文所談之周振甫和呂叔湘,我們不妨可進一步推論:如果說周振甫屬典型的“編輯型學者”,呂叔湘是有“編輯眼光”的語言學家,張中行寫的是迥異于“畫家散文”“教授散文”的“編輯散文”,那么是否還存在編輯型翻譯家(如人民文學社的蔣路,上海譯文社的草嬰、吳勞)、編輯型作家(如人民文學社的秦兆陽、韋君宜、龍世輝,岳麓書社的唐浩明)等類似群體呢?如何從文學創(chuàng)作、學術(shù)撰著、心理學、編輯出版學角度解讀這種獨特現(xiàn)象?編輯職業(yè)是如何形塑和建構(gòu)學者、作家(指做過編輯)的精神意趣、學術(shù)路徑與言說方式的?這既是俞文帶給我們的啟示,也是一項擺在我們面前的值得進一步思索和探討的課題。

俞曉群之好寫勤寫善寫,在出版圈是頗為知名的。他出身吉林大學數(shù)學專業(yè),有《自然數(shù)中的明珠》《數(shù)學經(jīng)驗》《數(shù)術(shù)探秘》《數(shù)與數(shù)術(shù)札記》《蓬蒿人書語》《這一代的書香》等數(shù)種著作行世。俞曉群《前輩》一書,乃以散見于報刊的文字裒輯而成;他的文筆,既不鏤金錯玉,亦不喜掉書袋,讀來灑脫隨性,自成一格。平心而論,要在很短篇幅內(nèi)將前輩們寫細寫深寫活,勾畫出他們的輪廓和神髓來,不是一件輕舉易蹴的事。況且,他筆下的人物俱非等閑,每位庶幾皆可稱得上是一部“大書”,絕非只言片語便可窺其壸奧者。作者的描摹并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摭拾他們一時一事的言談舉止,三言兩語以撮其要,寥寥數(shù)筆以攝其魂,做到了如啟功所說的:“要如畫人肖像,透衣見肉,透肉見骨,透骨見髓,現(xiàn)在還要加上兩句,即是在一定空間里看他的神情,在一定時間里看他的行為?!眴⒐Γ骸蹲x〈負暄續(xù)話〉》,張中行:《負暄續(xù)話》,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3頁。不唯如此,我們還可感受到,所有這些背后,都沉潛駘蕩著一個“情”字。確切地說,是一種烙有顯著時代印跡的文化理想主義精神與情懷。

俞曉群是20世紀50年代生人,其求學和工作時期適值文化理想主義旗幟獵獵飄揚的時代。這一思潮“表現(xiàn)為對人生價值與意義的追問,表現(xiàn)為對平庸生活與平庸人生的永無止境的超越以及對生命極限的挑戰(zhàn),這種理想主義表現(xiàn)為求真、求恒的執(zhí)著與堅定,是對精神與哲學命題的思索”賀紹?。骸独硐胫髁x讓文學擁有尊嚴、求恒的執(zhí)著與堅定》,《人民日報》2013年9月27日。。作為文化理想主義的吹鼓手與踐行者,當遇到前輩中的同調(diào)者時,俞曉群的情感便豐然沛然,不可遏止。在《鄒韜奮:不朽的精神,不盡的沉思》中,他于篇末寫下如是極富情感的文字:

我點擊韜奮先生的名字,看到一位偉大的愛國者,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前夜,在天光微露的時候,猝然躺倒在他深愛的土地上。他仰臥在那里,清澈的目光,凝視著燦爛的星空。一個小姑娘依偎在他的身邊,晃著他的臂膀呼喚著:怎么辦?怎么辦?此時,他已經(jīng)沒有了說話的力氣,但他還是頑強地抬起手,奮力寫下三個字:“不要怕”。此時,我慢慢地清醒過來,眼中含滿了淚。

作者胸中如含孕著一團激情洋溢的火,感覺隨時會噴涌出來。鄒韜奮為新中國新聞出版事業(yè)樹鵠立范,被胡愈之譽為“假如魯迅是不朽的人民的導(dǎo)師,韜奮卻是真正的人民的伙伴,人民的朋友”。面對這么一位眾人贊譽備至的“大先生”,俞曉群選擇切入的點是鄒韜奮的“傻”:傻得勇敢,傻得天真,傻得堅強。譬如,國民黨中央曾提出由政府出資,將生活書店、正中書局、獨立出版社三家合并,任他做總經(jīng)理。面對如此別人求之不得的“美差”,鄒韜奮答曰:這樣會使生活書店失去店格。且認為:“失去店格就是滅亡,與其失去店格而滅亡,還不如保全店格而滅亡。”語氣、態(tài)度何等果敢決絕!再如,生活書店不采商務(wù)印書館“回避政治”的路數(shù),出版了大批所謂“禁書”。翻開書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魯迅、夏衍、端木蕻良、艾思奇、孫冶方等悉數(shù)在列。質(zhì)言之,所謂“韜奮精神”,就是一種高度堅韌的理想主義精神。正如鄒韜奮本人所說:“頭可殺而我的良心主張,我的言論自由,我的編輯主權(quán),是斷然不受任何方面任何個人所屈伏的?!薄盀樽x者服務(wù),是做編輯最快樂的一件事?!瘪R克思曾評價普羅米修斯是“哲學歷書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我們也可說鄒韜奮是“出版歷書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不過,作者并不任情感之流肆意奔涌,而是以理馭情,以理節(jié)情。此所謂理,即對鄒韜奮的理性認識與評判。朱東潤說過:“近代的傳敘應(yīng)當是真相的探求,而不僅是英雄的記載。”朱東潤:《傳敘文學與史傳之別》,《星期評論》1941年7月第31期。故而,俞曉群說:“除去上述‘韜奮精神的展現(xiàn),在出版的技術(shù)層面上,還有哪些值得汲取的東西呢?”他臚列到,鄒韜奮認為應(yīng)把圖書、期刊和報紙恰當?shù)亟Y(jié)合起來,這樣可以取長補短,不僅經(jīng)濟上劃算,運行起來也更易收到成效。這種在當時實屬超前的設(shè)想,今天已然付諸實施。他還很重視出版社的網(wǎng)絡(luò)建設(shè)。生活書店的分店開遍全國,可稱星火燎原、無遠弗屆。西安分店出版毛澤東《論持久戰(zhàn)》,重慶分店出版吳祖光《鳳凰城》、陳白塵《太平天國》,香港分店出版期刊《世界知識》《文藝陣地》等,均產(chǎn)生重大影響。鄒韜奮對編輯隊伍的培養(yǎng)也傾注心力。他制定了選用編輯的四條標準:大公無私、思想深入、文筆暢達和精通一門外語。凡此種種,皆讓人不由驚嘆于鄒先生的遠見卓識。我們當下所言之出版要達成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的平衡,出版社要注重網(wǎng)點建設(shè)、多種經(jīng)營,出版社需立體化、集團化,編輯雖是“做嫁衣者”,但需具備專業(yè)技能,在鄒韜奮那里都已開啟端緒、早著先鞭。言其不唯“樹鵠”,抑且“立范”,信矣。

《巴金:一個文化理想主義的出版典范》一篇,洵稱俞曉群文化理想主義的擔綱張目之作。巴金在出版上的建樹為他巨大的文名所掩,《20世紀中國著名編輯出版家研究資料匯輯》未收錄巴金,即為明證。關(guān)于此點,沈昌文為《前輩》作序時也說:“人們對巴老,往往注意了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而較少關(guān)心他對中國出版事業(yè)的貢獻。俞曉群對巴老出版思想的表述,應(yīng)當說現(xiàn)在還有現(xiàn)實意義。”沈昌文:《有思想的出版家》(代序),俞曉群:《前輩:從張元濟到陳原》,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2頁。其實,以巴金為代表的文學編輯是中國近現(xiàn)代出版史上一個巨大的群體,于中國文學的現(xiàn)代化進程程功甚巨,“文學編輯參與了中國文學現(xiàn)代化的歷史進程,文學出版事業(yè)某種意義上可理解成文學編輯的精神史與生命史。”黃發(fā)有:《文學編輯的文學史意義——以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為中心》,《中國社會科學》2022年第12期。而巴金參與創(chuàng)立的文化生活出版社,迥異于我們所熟稔的商務(wù)印書館、中華書局、開明書店、生活書店,是近現(xiàn)代出版史、文化史上一個相當獨特的存在,可稱文學出版的“烏托邦”與“桃花源”。而他本人,是薩義德所說的“不為利益或獎賞所動,只是為了喜愛和不可抹煞的興趣”〔美〕薩義德著,單德興譯,陸建德校:《知識分子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年版,第67頁。式的知識分子。俞曉群筆下的巴金,擯棄商業(yè)氣息,純粹從文學事業(yè)角度從事出版工作,其精神與理想令人感佩,他的同人出版理念也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討。俞曉群所總結(jié)的“巴金的出版”之所以成功的四個“吻合”中,以“服務(wù)意識與尊重作者、尊重讀者的吻合”,對今天的出版人尤具現(xiàn)實意義。謂予不信,讓我們看看文化生活出版社老作者曹靖華是怎么講他的:“因為弟的稿子雖然不好,但當初是選擇又選擇出版家的,最后決定將一切出版的東西,都陸續(xù)集中在文生,主要的或唯一的原因,就是因為吾兄在文生主持。”作者的作品跟著編輯走,編輯到哪兒,作品就跟到哪兒,做編輯者的榮耀恐怕莫此為甚了。那么,他這樣做僅是為了顧及巴金的情面嗎?不然,乃因巴金“不但修養(yǎng)高出其他朋友,對作品的估價很苛,絕不濫出商品式的著作,而且也永遠具有作家的性情在辦書店,因而對于作家永遠是照顧周至的”。都說編創(chuàng)關(guān)系是出版社恒久不變的主題,殊難想象,近九十年前成立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已為我們展示了該如何尊重作者、服務(wù)作者。巴金在《隨想錄》中說:“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不是在于爭取。”以這樣的人生信條來從事出版,與編輯“為人作嫁”的職業(yè)特質(zhì)深度契合,無怪乎能獲得曹靖華等大批作家的充分認可了。

俞曉群說:“我們終于在巴金先生那里,找到了一個文化理想主義的出版典范。但是,那一葉理想的風帆,隨著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公私合營的社會主義改造,早已經(jīng)飄然遠去了。”同樣地,我們在俞曉群那里,也曾目睹過這種文化理想主義精神的余波回響。“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比舾赡旰?,當后來之出版人省視我們這一代或幾代“前輩”時,吾等反躬自問,有什么值得賡續(xù)傳承的精神傳統(tǒng)可以留給他們呢?

〔作者李振榮,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副編審〕

Meeting“Predecessors”: Centering on Yu Xiaoquns Predecessors: From Zhang Yuanji to Chen YuanLi Zhenrong

Abstract:Yu Xiaoqun is a contemporary publisher with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s. He always adheres to the pursuit of an ideal culture, and is dedicated to a career of publishing with cultured and educated subject matter. In the eyes of new-generation editors, he is undoubtedly a predecessor. Therefore, to get a glimpse of what the “predecessors” of this contemporary predecessor are like can satisfy peoples curiosity and is worth doing. Through his interpretation, readers can get to know the words, deed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publishing predecessor in the past times, and see the values and ideas about publishing formed in Yu Xiaoquns mind over the years. The purpose of doing all of these is to once again listen to the teaching of predecessors, explore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publishing, and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publishing.

Keywords:Yu Xiaoqun, predecessor, editing, publishing

猜你喜歡
出版前輩
“我的黃埔前輩”主題征文啟事
黃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46
他們?yōu)辄S埔前輩畫像
黃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36
擴寬眼光才能認知更多 拜訪南沙區(qū)前輩發(fā)燒李
青年志 三位青年“創(chuàng)業(yè)史”——心思始終“釘”在超越前輩
當代陜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14
留學前輩的26個建議,不能再中肯了!
僑園(2016年5期)2016-12-01 05:23:47
打造出版社拳頭產(chǎn)品
接龍小說“出版”,開學大家嗨起來!
眾籌出版是一種出版創(chuàng)新
出版廣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18:33
民國時期老課本出版略探
出版廣角(2016年4期)2016-04-20 01:19:05
瑪麗·安·伊萬斯小說在中國的出版與接受
出版廣角(2016年4期)2016-04-20 01:12:16
齐河县| 高青县| 文山县| 贺州市| 康平县| 德令哈市| 墨脱县| 汝阳县| 南郑县| 德安县| 珠海市| 阜康市| 土默特左旗| 德格县| 亚东县| 贡嘎县| 阿克陶县| 大荔县| 萨嘎县| 镇原县| 昆明市| 小金县| 宜宾市| 会同县| 抚顺县| 尼玛县| 甘南县| 海口市| 南平市| 丘北县| 准格尔旗| 丁青县| 双城市| 南部县| 北京市| 苍南县| 永兴县| 吉首市| 孝昌县| 绥棱县| 嘉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