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兵兒
摘 要:“四史”教育在育人目標、教學內容和政治屬性上,與思政課有著內在的關聯性?!八氖贰苯逃谌胨颊n,有助于大學生培養(yǎng)歷史思維、分析現狀、辨別是非、把握未來,堅定理想信念、增強使命擔當、培植愛國情懷?!八氖贰苯逃谌敫咝K颊n,需要明確融入目標、做好頂層設計,建強師資、優(yōu)化教法、拓展實踐。
關鍵詞:“四史”;融入;思政課
2020 年 1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提出:“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結合起來”[1]。(以下簡稱“四史”)思政課是大學生“四史”教育不可或缺的載體。對大學生開展“四史”教育,根本途徑是將其融入思政課,實現“四史”進入高校課堂、進入教材體系、進入學生頭腦,以提高大學生的理論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使其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夯實大學生的思想基礎,將其培養(yǎng)成為實現民族復興偉業(yè)的優(yōu)秀人才。
一、邏輯之維:“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內在關聯
“四史”教育與高校思政課之間存在內在關聯,在育人目標、教學內容和政治屬性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和內在統(tǒng)一性。“四史”教育豐富了思政課的內容,為高校思政課注入了活力,增強了思政教育的說服力。思政課促進了“四史”教育的全面落地實施,提升了“四史”教育的實效性。高校開展“四史”教育,應將思政課作為主渠道,保障“四史”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
(一)育人目標的契合性
從育人目標來看,“四史”教育深刻總結了歷史經驗,從中汲取了歷史智慧,能夠幫助大學生全面把握歷史規(guī)律、認清歷史發(fā)展方向、樹立科學的歷史觀,增強開拓勇氣、凝聚奮進力量。“四史”教育的本質是以史育人,堅持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培育大學生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其民族自豪感。高校思政課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用馬列主義全面武裝大學生的頭腦,教育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增強使命擔當、堅定信心信念,引導大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為新時代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夯實人才基礎?!八氖贰苯逃退颊n在育人目標上高度契合,都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宗旨,突出鑄魂育人,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二)教學內容的貫通性
“四史”蘊含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歷史思想、偉大的革命精神、深邃的歷史記憶,既包括了中國革命和建設歷程中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經歷的重要歷史節(jié)點和涌現的重要歷史人物等歷史現象,又涵蓋了這一發(fā)展歷程中部分的生成的理論成果和凝結的革命精神。“四史”雖然是一個整體,但各部分之間的內容又存在一定的差異,各有其主線。在筆者看來,黨史的主線突出“復興”,新中國史的主線突出“發(fā)展”,改革開放史的主線突出“創(chuàng)新”,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主線突出“信仰”?!八氖贰苯逃侵涡拍罡挠行лd體、強化思想引領的指路明燈,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了論證支撐,為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極具說服力的例證素材。思政課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全面武裝大學生,幫助大學生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和理想信念上的困惑,為大學生提供思想指導和價值引領。思政課為大學生從整體上準確把握“四史”本質和主流主線提供了理論支持。“四史”教育與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雖然側重點不盡相同,但卻相互貫通,共同推動著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升。
(三)政治屬性的一致性
筆者認為,“四史”是中國共產黨的不懈奮斗史、為民服務史、理論探索史、自身建設史,直觀生動地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政治選擇歷程、黨的政治建設歷程和中國政治現代化歷程,政治屬性非常鮮明?!八氖贰苯逃坏韧跉v史教育,它是以歷史教育為基礎,從意識形態(tài)領域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教育,是高校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重要渠道。同時,思政課的政治屬性極強。政治性既是思政課的本質屬性,又是思政課的首要屬性,決定了思政課的性質和方向。思政課必須堅持政治性,幫助大學生系好、系緊“人生第一粒紐扣”,塑造正確的價值觀,筑牢意識形態(tài)安全屏障,使大學生通過學習教育,提高政治判斷力、強化政治領悟力、堅定“四個自信”,在內心深處真正認同中國共產黨領導、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政治屬性上看,“四史”教育和思政課完全一致。
二、價值之維:“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意義彰顯深刻把握“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意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前提之一?!八氖贰苯逃谌敫咝K颊n,有利于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把穩(wěn)思想之舵,激發(fā)責任擔當,提高高校思政課的育人實效。
(一)樹立正確歷史觀,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高校處在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前線,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和思想交鋒的前沿陣地。大學生是高校的主體力量,意識形態(tài)的建設尤為重要。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沉渣泛起,網絡上“馬克思主義過時”的荒謬論調時有出現,調侃貶損革命英烈、惡搞抹黑紅色經典、散布不當言論的行為時有發(fā)生,造成了非常消極的影響,容易誤導大學生的思想認知、干擾大學生的判斷能力、動搖大學生的價值信仰、模糊大學生的前進方向?!八氖贰苯逃谌胨颊n教學,要充分運用“四史”資源,發(fā)揮“四史”育人優(yōu)勢,用詳實的史料回溯歷史、還原歷史,用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公正客觀地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保?]把“四史”中的重大事件、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融入思政課教學,能夠增強大學生防范、抵御各種錯誤思潮的能力,消除歷史虛無主義的霧霾,對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不良思潮予以有力還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需要用客觀真實的歷史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把握歷史規(guī)律,辯證看待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取得的歷史成就和遭受的種種挫折,用科學的思維和發(fā)展的眼光客觀看待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進程中的問題,蕩滌歷史虛無主義的迷霧,夯實高校意識形態(tài)安全陣地。
(二)堅定理想信念,激發(fā)責任擔當
理想信念是大學生成長中不可或缺的動力源泉。理想信念缺失會導致精神“缺鈣”、思想滑坡,易患“軟骨病”。大學生只有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地奮斗,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保?]把“四史”中蘊含的豐富理論資源和深厚思想智慧融入思政課教學,讓大學生在學習革命先輩、歷史人物、英雄模范的思想、事跡的過程中,深刻領會理想信念對個人成長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巨大助推作用,引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認清自身歷史使命、強化責任擔當意識、樹立遠大人生目標,把“四史”的理論力量和精神價值更好地轉化為行動力量?!八氖贰苯逃谌胨颊n,要用黨的理論全面武裝大學生的頭腦,用偉大精神激勵大學生,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引導。通過學習“四史”,大學生能夠感悟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形成的百折不撓的堅定品格、無私奉獻的精神境界和為民服務的工作作風,激發(fā)大學生的使命擔當、愛黨愛國情懷,增強大學生對黨和國家制度的認同,自覺把“四史”蘊藏的革命情感、堅定信仰和價值追求轉化為刻苦學習、健康成長的精神動力,把個人理想、發(fā)展前途、奮斗目標統(tǒng)一于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之中。
(三)豐富教育內容,提升育人實效
“四史”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非凡光輝歷程,其中涌現了諸多視死如歸的革命先烈、不懈奮斗的英雄人物、默默奉獻的先進模范,蘊含著感人肺腑的故事和激勵人心的偉大精神?!八氖贰睘楦咝K颊n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擴充了思政課知識體系,滿足了大學生的知識需求,彌補了思政課教學中史實材料的欠缺,使教學內容不僅真實豐富,而且生動有趣,提高了教學的吸引力,增強了教學的感染力。“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要深挖“四史”內涵、用好“四史”素材、講好“四史”故事,堅持用“四史”的成就激勵人、用“四史”的經驗啟迪人、用“四史”的教訓警示人,幫助大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學懂悟透馬克思主義理論,做到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八氖贰苯逃谌胨颊n,有助于大學生開闊知識視野、夯實理論基礎、汲取精神養(yǎng)分、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意識、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強化責任擔當意識,為提升思政課育人實效和培育時代新人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目標之維:“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任務指向明確融入目標,確保整個教學過程圍繞融入目標運行,是“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這一系統(tǒng)工程的任務指向?!八氖贰比谌敫咝K颊n,需要融入事實性內容、原理性內容、價值性內容,從三個不同層面逐步推進,幫助大學生搞清楚“四史”“是什么”、“為什么”學習“四史”、學習“四史”“怎么辦”三個問題,實現“四史”教育自然、有機融入思政課的目標任務。
(一)融入事實性內容,樹立正確的歷史意識
“四史”資源中的事實性內容,是指“四史”中以文字、符號、圖像、視頻、情節(jié)、數字等真實形式存在的歷史知識,主要包括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重要文件、重要故事、重要精神等。融入事實性內容,就是使大學生通過學習,獲得“四史”的描述性信息,搞清楚“四史”“是什么”這一問題。“四史”是聯系歷史與現實的紐帶,貫穿了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和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全過程,見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程,蘊含著內容豐富多樣的歷史知識。掌握事實性內容是學習、理解“四史”的前提和基礎。大學生學習“四史”中的事實性內容,能夠了解和掌握有關“四史”的主要事件、人物故事、基本理論等內容,獲取知識層面的信息。大學生通過對“四史”知識學習識記、消化理解和深入思考,可形成正確的歷史認知,樹立正確的歷史意識,認清歷史的發(fā)展方向。
(二)融入原理性內容,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
原理性內容是指在表征性抽象基礎上,形成的深層次抽象。融入原理性內容,可使大學生在深入理解“四史”的基礎上,獲得整體性知識,形成自己的感悟,賦予事實判斷堅定的價值立場,提升自主選擇能力,搞清楚“為什么”要學習“四史”?!八氖贰苯逃谌胨颊n,有助于大學生掌握“四史”的事實性知識,在對中國歷史縱向比較和國際社會橫向比較的基礎上,以寬廣的視野、歷史的思維和批判的精神,對中國共產黨的產生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程、科學社會主義進程進行深度分析、理性思考和綜合判斷,作出科學合理的選擇,從更深層次理解“四史”的發(fā)展歷程,看清歷史大勢,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這一根本問題。
(三)融入價值性內容,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
價值性內容是主體對于是非、善惡、好壞等方面的評價性內容。融入價值性內容,就是引導大學生解決學習“四史”以后“怎么辦”的問題。通過對“四史”的深入學習和深刻思考,大學生可跨越歷史和時空的鴻溝,與歷史人物隔空對話,產生情感共鳴,實現思想上的同頻共振,塑造穩(wěn)固的思想態(tài)度,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進政治認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價值性內容的融入,有利于大學生以科學的思維和歷史的眼光,搞清楚為什么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現代化進程,把自己置身于過往歷史、當今現實和未來發(fā)展的時空中,明確自己的目標定位,清晰地規(guī)劃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在更深層次的基礎上堅定自己的信念,把歷史觀念轉化成實際行為,達成思想觀念與實際行為的一致和穩(wěn)定。
四、實踐之維:“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路徑探索“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必須整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四史”教育與思政課教學的目標、內容深度融合。
(一)頂層設計:規(guī)劃“四史”教育內容
高校思政課的幾門教材雖然經過多次修訂,但對于“四史”教育如何融入思政課教學,教育行政部門卻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澳壳案鏖T思政課的教學內容中雖然都有“四史”的內容,但這些內容是從各門課程自身教學目的和要求出發(fā)來考慮的,相關教學內容基本上是各取所需、各自為政,各門課程之間缺乏整體規(guī)劃,沒有形成有機銜接與配合,這就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全面、系統(tǒng)了解“四史”知識?!保?]“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必須整合“四史”教育資源,加強整體規(guī)劃,理清“四史”的邏輯關系,把“四史”的理論精髓融入思政課教材體系,貫穿思政課教學的全過程,以“四史”蘊含的理論成果、輝煌成就、偉大精神全面充實思政課,強化融入內容的思想性、整體性和理論性,保障“四史”內容在不同思政課程之間分工明確,形成融入內容的相互銜接和優(yōu)勢互補,避免內容交叉重復,使學生獲得較為完整、系統(tǒng)的“四史”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依據思政課教學目標和主要內容,明確各門思政課程的重點、難點,找準“四史”與各門思政課程的結合點,合理嵌入“四史”內容,使“四史”融入各門思政課程,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形式上相互統(tǒng)一,引導大學生理清“四史”的主流主線,準確把握價值導向,更好地堅持“四個自信”,強化“四史”育人實效。
(二)教師主導:加強“四史”學習培訓
教師素質關系到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影響到思政課的育人效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保?]教師是“四史”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者、推進者,對“四史”與思政課的有效融合起到關鍵作用。思政課教師只有熟練掌握“四史”知識內容,在學習研究中擴大“四史”知識儲備,強化理論功底,提升政治素質、能力素養(yǎng),才能提高“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的成效。“四史”是一個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教師講好“四史”必須具備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融會貫通“四史”知識,對“四史”教育內容了然于心,才能夠把知識講清楚、把理論講明白、把道理講透徹。如此,面對學生的思想困惑,教師才能夠做到“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6],充分發(fā)揮思政課對新時代大學生的政治引領作用。高校要順應“四史”教育需要,強化思政課教師的“四史”學習培訓,在資金投入和時間安排上優(yōu)先保障,分期分批安排開展思政課教師的“四史”專題培訓、經典研讀、集體備課、實踐研修、教學競賽活動,幫助思政課教師全面系統(tǒng)掌握“四史”知識、拓展歷史視野、完善知識結構、增加知識儲備、夯實知識功底,真正把“四史”學深悟透。
(三)教法優(yōu)化:創(chuàng)新“四史”教育方法
思政課教師要善于運用“四史”資源,優(yōu)化教學設計,積極主動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四史”融入效果。一是打造“四史”教育網絡課堂。教師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yōu)勢,構建“四史”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打造網絡課堂,以直播形式開展線上教學,舉辦“云端學史”主題教育活動,拓寬“四史”教育的學習渠道,提升“四史”信息的傳播效率,擴大“四史”教育的影響力。二是建設“四史”教育專題網站。高??赏ㄟ^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建設師生“四史”教育專題網站,發(fā)布“四史”教育的優(yōu)秀經典文獻、“四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紅色經典故事視頻等資源,以理論學習、視聽學習、每日答題、發(fā)表觀點、交流討論為主要手段,擴大“四史”的傳播聲量。高??赏ㄟ^豐富鮮活的教學素材和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大學生“四史”學習熱情,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認識,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四個認同”意識。三是組織大學生參與“四史”學習活動。教師可鼓勵大學生搜集“四史”資料,運用微信公眾號、抖音和微博等平臺渠道,制作主題突出、內容鮮活、形式多樣的短視頻,激發(fā)大學生參與“四史”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加深對歷史的思考、感悟,增強思政課堂的趣味性,使“四史”教育真正入腦、入心。組織大學生講演歷史故事、表演“四史”情景劇、閱讀“四史”經典著作,互相交流心得體會,讓大學生在參與“四史”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四史”教育。
(四)實踐拓展:強化“四史”體驗感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是個大課堂。青年要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材,既要讀萬卷書,又要行萬里路。”[7]“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還要拓寬教學渠道,加強社會實踐教學,讓大學生實踐中獲得情感體驗和思想感悟,產生情感共鳴,實現心靈深處的價值認同。一是利用紅色資源,開展“行走課堂”活動。高??山M織大學生參觀革命遺址、領導人故居、紅色主題紀念館等,重溫黨的百年奮斗歷史、體驗革命先輩的革命精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之源,深化對“四史”理論的理解,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認同,切實感受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深刻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yōu)勢。二是利用關鍵時間節(jié)點,開展“四史”教育活動。在“五四”、“七一”、抗日戰(zhàn)爭勝利日、國慶節(jié)、港澳回歸日等重大歷史紀念日和關鍵時間節(jié)點,高??砷_展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社會實踐活動,構筑“四史”教育的生活課堂,使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四史”教育的熏陶,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堅持“四個自信”。三是挖掘紅色校史資源,豐富實踐教學內容。高??山M織大學生搜集整理檔案、照片、實物等校史文獻資料,加強紅色校史資源研究,積極宣傳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和英雄模范的先進事跡,用好用活紅色校史資源,讓大學生參與革命歷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激發(fā)大學生愛黨愛國愛校的熱情。
“四史”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為高校思政課提供了生動素材和鮮活案例,高校思政課為“四史”教育提供了主陣地?!八氖贰苯逃谌胨颊n教學,能夠推動高校思政課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以信仰之光照亮青年學生的前行之路,用如磐初心凝聚青年學生的奮斗偉力。高校應充分汲取“四史”的智慧與力量,將“四史”教育與高校思政課有機融合,使“四史”教育在思政課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課的鑄魂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1-09.
[2]習近平.在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七十七周年儀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7-08.
[3]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9年4月30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6.
[4]宋儉,廖玉潔.將“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20(7):24-29.
[5]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4-16.
[6]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7]陳躍.中國共產黨青年觀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