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慧茹
杜牧《阿房宮賦》通過豐富的修辭手法、生動的描寫和深刻的議論贊美了阿房宮的壯麗和奢華,批判了當時社會政治的腐敗和統(tǒng)治者的荒淫。這篇賦作既是對古代文明的贊頌,也是對社會不公的控訴,傳達出深刻的情感和主題,引發(fā)讀者對歷史、文化和權力的思考。
《阿房宮賦》開篇以“六王畢,四海一”來形容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偉業(yè),賦予阿房宮極大的歷史價值。在描述阿房宮覆蓋的范圍時,作者采用夸張手法,說其“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強調宮殿之廣大,使讀者對宮殿的規(guī)模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在賦文中通過生動的描寫,勾勒出阿房宮的建筑和美景,如描述了宮殿的層層樓閣,長廊高檐及長橋如龍、復道似虹等細節(jié),突出宮殿的壯麗和高大。這些描寫不僅展示了宮殿的規(guī)模,還營造了一種宏偉壯麗的氛圍。作者生動描寫了宮中的美女,突出她們的盛裝和容貌。同時,描述了各種珍奇寶物,如黃金、珠寶等。這些描寫突出了宮中物品的豐富和統(tǒng)治者的奢華,使讀者感受到當時阿房宮的富麗堂皇。
在賦文的議論部分,作者通過一系列的描寫表現(xiàn)出對秦始皇苛刻奢侈統(tǒng)治的批評。文章使用夸張手法,如“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揭示秦始皇統(tǒng)治下的荒淫和腐敗。通過“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形象地表現(xiàn)出統(tǒng)治者的鋪張浪費及民眾的苦不堪言。
在賦文的最后一段,作者總桔結了秦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借“秦人不暇自哀求,而后人哀之而不鑒賞能力之,亦使后人而復哀求后人也”,表達了對秦朝興衰的憂慮和警示。通過這一警示,呼吁當朝統(tǒng)治者要謹記歷史,避免重蹈覆轍。
《阿房宮賦》的重要主題是表達對當時政治腐敗和統(tǒng)治者濫用權力的批判。通過對秦始皇時期阿房宮的規(guī)模和奢華程度的生動描寫,展示了當時統(tǒng)治者鋪張浪費、腐化墮落的情形。這主要體現(xiàn)在對歌臺暖響、舞殿冷袖、游幸頻繁的形象描寫中,以及在后文對建筑材料的過分浪費和生活奢靡的反思中。
賦文的另一個重要主題是文明的興盛和衰落。通過對六國文化和六國覆滅的描寫,反映歷史文明的興盛和消亡。作者回顧歷史,告誡讀者文明的興盛和輝煌往往伴隨著它的衰落。
在賦文的最后部分,作者表達了對未來的深刻憂慮。通過總結前文,警示統(tǒng)治者要吸取歷史教訓,避免重蹈覆轍,防止國家崩潰,表現(xiàn)了作者對唐王朝未來命運的擔憂。
在描寫部分中,作者對阿房宮的規(guī)模、建筑、美女等方面表現(xiàn)出驚嘆與隱憂。在生動描繪宏偉壯麗的宮殿、美麗的風景、絢麗的妝飾中,揭露了秦朝統(tǒng)治者的奢華和享樂對后世者的警示。
在議論部分,作者的情感傾向批判和憂慮。他對政治腐敗、社會不公和統(tǒng)治者的荒淫行為表現(xiàn)出不滿和擔憂,這種情感通過夸張的手法和議論的文字得到強化。
賦文的結尾部分充滿了警示和反思。通過總結歷史教訓,作者試圖喚起讀者的警覺意識,突出表現(xiàn)了對未來的擔憂。這種情感在最后的警示中達到高潮。
《阿房宮賦》以華麗的辭藻著稱。通過精選詞匯和運用修辭手法,使文章充滿了詩意和藝術感。在描寫阿房宮的建筑時,使用了生動形象的比喻手法,如“長橋臥室波,未云龍何龍?復道行駛空,不霽何虹”等,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性。文章用詞極其豐富,如“覆壓三百余里”“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等,表現(xiàn)出宮殿的龐大和壯觀,令人嘆為觀止。
《阿房宮賦》充滿了音韻美。杜牧善于運用押韻、對仗和平仄聲調,使文章頗具音樂性。這種和諧音韻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讀者易被優(yōu)美文辭所打動。
《阿房宮賦》有敘述和議論兩個主要部分。敘事部分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阿房宮的壯麗景象,議論部分通過對當時社會政治現(xiàn)實的批判,表達了作者的擔憂。敘議結合使文章更具深度和思考價值。
賦文使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一是比喻手法的運用豐富多彩,如將妝鏡的光彩比作明星,將擾擾的綠云比作婦人的發(fā)鬢等,增強了文章的形象感,使讀者更易理解和共鳴。二是夸張手法被廣泛用于描述阿房宮的規(guī)模和宏偉景觀中,如“覆壓三百余里”“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夸張描寫加強了文章的氣勢和效果,讓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宮殿的壯麗和氣勢。三是對仗手法用于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語言節(jié)奏,如“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等,使文辭更加和諧,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四是排比手法用于表現(xiàn)秦朝統(tǒng)治者的奢侈腐化之中,如“負棟之柱,多于南畝產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論語”,排比描寫突出表現(xiàn)了秦朝統(tǒng)治者剝削、壓榨人們的罪行駛,加深了讀者對“秦愛紛奢”的印象,使說理更具說服力。
阿房宮作為秦始皇的皇宮,象征著他的權力和統(tǒng)治。宮殿的雄偉和壯觀象征著他的統(tǒng)治野心和對帝國的掌控。然而,這也象征著他的荒淫和奢侈,以及對人民的剝削。
賦文中描述宮廷美女的化妝打扮,表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風氣,貴族階層中女性的虛榮和奢侈,以及對美貌的過分追求。這也反映了社會的腐化和道德的淪喪。
賦文中描述的宮中歌舞場景反映了皇宮的奢侈和荒淫,也可以視為對人民苦難的隱喻。宮廷的歌舞升平和人民的苦難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統(tǒng)治者的腐敗。
賦文中提到的自然景物,如山川和河流,可以視為帝國的象征。蜀山兀、渭流漲膩等描寫突顯了帝國的壯麗和奢靡,但也隱含了帝國的虛弱和脆弱。這些景物在文中起到的象征作用,引人深思。
杜牧在《阿房宮賦》中通過豐富的象征體和隱含信息,傳達了對當時社會和政治狀況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使得賦的意義更為豐富和深刻,讀者可以從中領悟到更多的隱含信息,引發(fā)出深刻思考。
以杜牧《阿房宮賦》為例探究高中文言賦體文的教學策略,能讓學生在語言技巧上取得進步,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文學鑒賞能力。通過深入分析賦的結構、主題、情感、寫作風格及象征意義,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古代賦體文,挖掘出其中蘊含的深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