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說話都是表達,不是所有的表達都是專業(yè)表達。教學專業(yè)表達,至少要具備這四個要素:情感、善良、想象、才學。
教學專業(yè)表達首先要有情感。語言不僅是思維的外殼,還蘊含情感。2017年,北京大學教授許淵沖在中國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節(jié)目里,朗誦林徽因的《別丟掉》一詩,淚流滿面。他當年在西南聯(lián)大讀書時,就用英法兩種語言翻譯了這首詩。林徽因在徐志摩去世的第二年到福建去,途經海寧——徐志摩的家鄉(xiāng),晚上坐在火車上,看見山坳里的點點燈火,想到徐志摩,就寫下了這首詩。寫的人淚流滿面,讀的人也是淚流滿面。我們的語文教材里,常見這樣的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比欢虒W中,很多教師的表達太注重技巧,用很多方法,動作幅度很大,口型很夸張,情感卻很淡薄,沒有發(fā)自肺腑,不能以情動人。情感是教學的靈魂,它能夠觸動學生的內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
情和求知欲望。一個表達富有情感的教師,能夠更好地與學生溝通,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惑,給予他們及時的幫助和支持。
教學專業(yè)表達的第二個要素是善良。有些教師喜歡看脫口秀和相聲,想讓自己的表達更有幽默感。然而,不少脫口秀是靠展示別人的缺陷來獲得笑料,好像幽默必須與低級趣味結合。又如有的人說相聲,技巧確實不簡單,抖包袱的能力極強,但表達卻極不善良。教學中的表達不能受到這種不良風氣的影響。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表現出對學生的關愛、尊重和體諒,讓學生感受到溫暖和正能量。教學表達的善良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
教學專業(yè)表達的另一個要素是想象。早年有很多經典的譯制片,一是翻譯得好,二是配音配得好。像《簡·愛》《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等,讓人久久不能忘懷,能夠引發(fā)觀眾的想象力。電影如果拍得一覽無余,就會扼殺想象。要學生讀《紅樓夢》,最好先別讓他們看電視劇版,否則,哪里還有一千個讀者一千個“林黛玉”呢?教學表達要善于要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可以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引導學生充分聯(lián)想,讓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拓寬思路;也可以提出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讓他們在思考和表達中鍛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專業(yè)表達的第四個要素是才學。有一道情境模擬題:“班主任論壇上,有人說孩子應該聽家長的,也有人說孩子不一定要聽家長的,還有人說往往一個有問題的孩子背后一定會是有問題的家長。假如你是一位班主任,參加此次論壇,你會發(fā)表怎樣的見解?”有教師在回答時舉了梁思成的例子。梁思成聽了爸爸梁啟超的建議,沒有學文學,而是學了建筑。他從賓夕法尼亞博士歸國,為我國的建筑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既保護了傳統(tǒng)建筑,也參與設計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等標志性建筑。梁思成既聽了爸爸的話,也遂了自己的心愿。因為建筑是立體的藝術,是豎起來的文學。況且,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文學夢,還娶了一個文學家妻子。這樣講,觀點有創(chuàng)意,案例又生動有力,還顯示出了教師的“腹有詩書”。教學中,亦如是。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知識儲備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認知水平。教師專業(yè)表達的才學不僅體現在表達內容的豐富性上,還體現在能夠用準確、生動、有條理的語言,將復雜的概念、理論闡述得清晰明了,讓學生易于理解和記憶。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知識,不僅要熟練掌握本學科的專業(yè)知識,還要關注相關領域的動態(tài),以便為學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信息。
(趙憲宇,江蘇省無錫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優(yōu)秀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