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的確冷,冷到讓時尚的年輕人穿起了上世紀流行的軍大衣。他們?yōu)樯斗艞壛擞鸾q服?歸根結底,還是那個樸素的道理——性價比。只買對的,不買貴的,更不買不需要的。
或許,穿軍大衣的年輕人就是一時興起,但這股風潮確實對羽絨服的市場有所沖擊。筆者在逛某品牌羽絨服旗艦店時發(fā)現(xiàn),以往在這個季節(jié)喧鬧無比的兩層空間門庭冷落。
這一冷場的情景,倒讓筆者想到了前不久結束的內地文物藝術品秋拍,也有幾分冷。
逛過幾家公司的拍賣預展現(xiàn)場,其實場面還是蠻熱鬧的,各路人士云集一堂,噓寒問暖之外,少不了對拍品賞玩與切磋。但到了“見真章”的拍賣現(xiàn)場,你爭我奪的激烈場面卻鮮見。許多拍前重點推介的高光拍品,在場上的表現(xiàn)往往是草草收場,缺少了價格不斷攀升的景象。
市場的冷一方面與拍品過于一般有關,另一方面即便是大名頭但非一流作品又估價過高的拍品,也很難讓買家為其買單,畢竟這年月不宜頭腦過熱。不過,市場對高精稀的拍品還是偏愛有加的。如中國嘉德秋拍以2.875億元成交的元代王蒙《滌硯圖》、中貿圣佳以1725萬元成交的明洪武御制青花云龍紋“春壽”款梅瓶、西泠拍賣以3197萬元創(chuàng)近現(xiàn)代書札世界紀錄的史學大師陳垣上款信札一批等就是例證。
這也有點像開頭提到的軍大衣與羽絨服。物美價也好的羽絨服其實也會吸引穿軍大衣的人,目前不買或許沒有他們相中的款式。一旦市場上有心儀的對象,還是能讓他或她心動的。不過買羽絨服與買藝術品是不能同日而語的,一個是生活必需品,一個是茶余飯后陶冶情操的玩意兒,買與不買顯然對后者的要求更高,沒有點兒吸睛之處怎能讓人傾囊而出?要知道“人叫人千聲不語,貨叫人點首自來”。
這陣子的軍大衣消費時尚或許只是曇花一現(xiàn),但這種冷靜、務實的消費觀念還是值得肯定的。其實寒冬下的藝術品市場也需要點務實,無論買賣雙方還是拍賣行,都需更加腳踏實地。軍大衣熱也好,羽絨服“式微”也罷,都不影響人們抵御寒冷,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fā)展是不能隨意跟風的,還需眾人拾柴,主動求新求變,暖冬模式才會盡早開啟。
中國收藏202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