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俁 (江蘇省東臺市幼兒園 224200)
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與小學之間在課程、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有機銜接,旨在幫助幼兒順利從幼兒園階段過渡到小學階段。“雙減”政策背景下,幼小銜接工作重視課程設計的人性化,更加強調教育的實效性和全面性。這要求教育工作者在理念、方法和實踐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并尋求園校之間更緊密、更靈活的合作方式。本文的研究重點在于探討如何通過園校間的互動合作與實踐,在“雙減”政策指導下推動幼小銜接工作的順利實施,從而促使幼兒在不同階段的學習中的學習體驗具有連續(xù)性,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和教育的整體質量。
開展園校互動式幼小銜接工作具有幫助幼兒保持學習連續(xù)性,推動教育良性發(fā)展的重要價值。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互動式幼小銜接強調幼兒園和小學課程體系的整合,這有助于幼兒園和小學形成統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使幼兒園的教育內容與小學的課程要求相協調,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學習觀念,保證幼兒在知識技能方面的學習不出現斷層或重復現象,推動教育的持續(xù)發(fā)展。同時園?;邮接仔°暯庸ぷ髂軌虮WC“雙減”政策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順利執(zhí)行,有助于雙方通過協同合作,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友好局面,保持幼兒學習的連續(xù)性。第二,開展園?;邮接仔°暯庸ぷ饔欣谡嫌變簣@和小學的教育資源,從而提升整體的教育質量。且園校互動式幼小銜接工作關注幼兒在心理、生理、社交等方面的成長需求,有助于為幼兒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教育支持,從而促進教育的良性發(fā)展。
“雙減”背景下,開展園校互動式幼小銜接具有推動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從單一教育走向雙重互嵌教育,營造幼小銜接新生態(tài)的教育價值。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互動式幼小銜接強調幼兒園和小學之間在教育理念上的相互融合,有助于消除幼兒園與小學間的教育觀念鴻溝,為幼兒的成長創(chuàng)造更加協調的教育大環(huán)境。第二,互動式幼小銜接倡導在幼兒園和小學之間開展學科交叉的活動,有助于幼兒園與小學在師資、課程、教具等多個方面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優(yōu)化教育資源配置,拓寬幼兒的知識視野,提高教育質量。第三,“雙減”背景下,開展園?;邮接仔°暯佑兄诮档陀變簩φn外培訓的依賴,通過合理的課程設置和教育方法,使幼兒在學校內就能夠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減輕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和家長對校外培訓的投入,營造幼小銜接新生態(tài)。
在“雙減”背景下,園校互動式幼小銜接工作所面臨的核心挑戰(zhàn)可以概括為課程銜接和共育平臺的建設兩個方面。課程銜接方面:雖然幼兒園和小學均為幼兒成長的重要階段,但在教學目標和方法上存在著較大的不同。這些差異并非不可調和,但卻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細心觀察和靈活調整。例如,幼兒園強調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和探索精神,而小學更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培訓。共育平臺的建設方面:由于缺少幼兒園和小學的共育平臺,園校之間的溝通和資源共享可能會受到一些限制,但這更是一個未充分挖掘的潛力領域。共育平臺的建設不僅涉及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還涉及教育理念和實踐方法的共同塑造。如何通過更緊密的合作,激發(fā)園校共同成長的新活力,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索的課題。上述問題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共同努力和改進的方向,促使教育工作者不斷反思和創(chuàng)新,將這些挑戰(zhàn)轉化為推動幼小銜接工作向前發(fā)展的動力。
“雙減”政策對幼兒園和小學的幼小銜接課程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減緩幼兒升學坡度,幼兒園和小學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學科知識學習、技能培養(yǎng)等多方面的需求,明確幼兒園與小學階段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標準等方面的差異,聯合設置“橋梁式”課程體系,通過設計交叉課程內容、引入主題式教學方法等措施,為幼兒提供一個平滑過渡階段,幫助其更好地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設計交叉課程內容。交叉課程的設計需要確保教學內容的連貫性和一致性。一方面,交叉課程的設計不僅要遵循幼兒在幼兒園階段的學習特點,還要借鑒小學的學科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基于幼兒生活既有經驗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以輕松的方式引入一些簡單的、淺顯的數學和語文概念。另一方面,教師應在幼兒進入小學的早期階段保留一些寓教于樂的教學活動,以此增加實踐和探索的機會,適當降低學科難度,使幼兒在享受學習樂趣的同時逐漸適應小學的學習環(huán)境。例如,幼兒園和小學聯合設計名為“探索自然”的交叉課程,幫助幼兒在幼兒園大班和小學一年級階段通過觀察和探索自然現象,學習自然科學、數學和語文等基本知識。在幼兒園階段,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戶外探險活動,引導幼兒觀察植物的生長、動物的習性,自然地幫助其提前接觸一些簡單的生物學和地理知識。進入小學后,教師以小學課程標準為依據,對“探索自然”主題活動進行拓展和深化,讓幼兒在寓教于樂的活動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實現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有機銜接。
第二,引入主題式教學。主題式教學是一種綜合性、跨學科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師需通過精心選擇與生活緊密相連、涵蓋多學科的主題,分別規(guī)劃幼兒園和小學的主題教學內容。比如,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與環(huán)保、科學探索、文化傳承等主題相關的銜接課程,幫助幼兒建立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減緩升學坡度。例如,園校雙方共同設計名為“文化之旅”的主題式教學項目,幫助幼兒在幼兒園大班和小學一年級階段,通過探究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化,發(fā)展跨學科的認知能力。幼兒園大班,教師組織幼兒學習各國或各民族的舞蹈、歌曲、手工藝品制作等,在教學中自然地引入一些基本的地理、歷史知識,帶領幼兒學習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風俗習慣、服飾、建筑等方面的知識,引導幼兒欣賞不同文化的美,培養(yǎng)幼兒的認知能力、藝術素養(yǎng)和動手能力。小學階段,教師可以延續(xù)“文化之旅”的主題,對課程內容進行拓展和深化。比如,組織學生研究國內外的文化遺產,了解各地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將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知識與實際情景相結合,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演講、作文、手工制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對所學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從而幫助其回顧和鞏固幼兒園階段的學習,確保整個學習過程的連貫性和一致性。
“雙減”政策背景下,推動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有效銜接成為教育工作的重要議題。園校聯合建設互動平臺并落實園校協同教育模式,無疑是實現互動式幼小銜接工作的關鍵策略。
幼兒園及小學應該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微信群、QQ 群或專門的教育軟件群組等線上手段與定期組織的園校交流座談會、研討會等線下活動相結合,構建一個多元化的互動平臺。通過確立共享目標、開展銜接調研、推動園?;ネɑ顒拥榷嗑S度策略,打破信息孤島,促進資源整合,構建一個多層次、多領域的幼小銜接合作體系,為園校協同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利用園校互動平臺開展立體化銜接教研活動,以此增強幼兒園和小學雙方的合作互動意識。一方面,雙方互派教師進行交換參觀活動。幼兒園定期組織幼兒園教師到小學參觀學習,了解小學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評價標準;同時小學定期組織教師到幼兒園參觀,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活動特點和評價方式,以互動式的參觀交流活動增進雙方教師對彼此教育實踐的了解,為后續(xù)的合作創(chuàng)造條件。繼而,聯合開展教研活動:園校雙方共同開展以幼小銜接為主題的教研活動,包括課題研究、課程設計、課堂觀摩等,針對幼小銜接開展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展開專題研究,共同制訂解決問題的策略,通過共同學習、討論和實踐,促進雙方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為實現幼小銜接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持。第二,開展園?;ブ顒?優(yōu)化合作效果。一方面,園校雙方定期組織家長參與幼小銜接工作的研討會,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學習情況,以便在家庭中為幼兒提供及時有效的教育支持和引導。同時,家長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便于教師了解家長對幼兒發(fā)展的期望,形成家園共育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開展探校之旅活動,組織幼兒園的學生、教師和家長參觀小學,讓幼兒及家長提前熟悉小學的教育環(huán)境和教學方法。在活動中,小學教師可以通過互動和觀察,提前了解幼兒的需求和疑問,為后續(xù)的教育教學做好準備。此外,園?;ブ顒咏Y束后,園校應積極組織家長、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共同參與銜接專題研討,共同討論和解決在活動中發(fā)現的問題和活動的不足之處。教師可以根據家長的反饋及時調整教育教學策略。建設園校聯合互動平臺不僅能為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及家長提供一種便捷的交流方式,還能夠構建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合作體系,促進幼兒園與小學在教育理念、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深入合作與創(chuàng)新。這種協同模式有助于推動教育改革的深入實施,為幼小銜接的有效展開奠定堅實基礎。
“雙減”政策背景下,園校互動不僅是實現幼小銜接的核心途徑,更是一項富有戰(zhàn)略意義的教育創(chuàng)新。通過設置銜接式課程,以及實施多元化的園校合作等措施,可以促進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教育銜接,為孩子今后的學習和成長鋪設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