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龍飛
特色與亮點
1.兼容性
本課件通過Focusky動畫演示大師軟件制作完成。使用本課件不需要安裝任何軟件,只需要雙擊課件即可打開,避免了系統不支持、字體和動畫無法顯示等問題。
2.兼顧性
課件兼顧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既可以作為教師上課的工具,也可以作為學生自學的素材。
教師的“教”:課件的無限畫布功能,可順序播放,也可平鋪界面實現快速跳轉,將教師的想法與觀點生動演繹。課件將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素材按照教師所思所想有機組合,讓學科教學充滿靈動的韻味。
學生的“學”:課件的頁面縮放、切換等形式新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件通過自制動畫,將抽象的生物學原理具象化展示,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交互性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隨時暫停信息的呈現或調整信息呈現的順序,也可以借助課件反復學習,以鞏固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交互性課件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進行自適應調整,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制作背景
1.以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作為指導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教師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發(fā)和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豐富師生互動交流方式,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例如,運用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數字化資源,改進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和豐富性;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素材等數字化資源,改進師生互動的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滿足不同水平和興趣特長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最終達到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目的。
2.以生物學學科特點作為設計基礎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其研究對象是具有高度復雜性、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生物界。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人體高度復雜的生命活動,既是教師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掌握的難點。如何通俗易懂地將抽象化的生理過程展示給學生,是本課件設計之初需要思考的最基礎的問題。
3.結合學生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經過一年多生物學課程的學習,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與思考、分析與探究的能力。人體的營養(yǎng)、人體的呼吸、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等章節(jié)的學習,將為接下來學習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打下知識基礎。
設計思路及內容結構
1.設計思路
本課件以數字化教學資源為依托,讓零散知識結構化,讓抽象知識具象化,使之成為教師教學的有力工具,同時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筆者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秉持圖文動畫與情境性相結合、重點突出與有效性相結合的理念,采用貌“簡”髓“精”的形式,弱化非重點內容,幫助學生在抽象化的生理過程中理清思路,引導學生在紛雜的知識體系中概括重點,讓零散的知識結構化,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此外,筆者以Focusky動畫演示大師為制作主體,注重可視化元素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讓靜態(tài)的教材內容轉化為動態(tài)的教學情境,讓抽象的知識具象化,并圍繞講解、討論、啟發(fā)和歸納等教學模式進一步豐富教學過程,獲得優(yōu)質的教學效果。
2.內容結構
(1)教學目標
①通過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認識腎單位的基本結構,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的過程,培養(yǎng)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
②通過運用比較、歸納、分析及綜合等方法探究血漿、原尿和尿液的差異,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發(fā)展科學思維。
③通過所學知識,探究真實情境中“血尿”等相關疾病的發(fā)病原理,培養(yǎng)其探究實踐的能力。
④通過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在科學態(tài)度、健康意識等方面逐步培養(yǎng)良好的態(tài)度責任。
(2)教學重難點
重點:①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認識腎單位的基本結構,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過程。②運用比較、歸納、分析及綜合等方法探究血漿、原尿和尿液的差異。
難點: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并培養(yǎng)良好的態(tài)度責任。
(3)教學過程
①情境導入。
護士:您好,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的?
病人:我最近身體不舒服,發(fā)現尿液呈紅色的,我需要掛號哪個科室呢?
筆者用萬彩動畫大師自制動畫作為導入,以情境化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出本課課題—尿的形成和排出,并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主線—尿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排出的?
②知識講授1—排泄。
本環(huán)節(jié)筆者在無限畫布中利用Focusky的縮放和頁面切換功能,從整體到局部引出第一部分內容“排泄”,明確排泄的概念:排泄是人體將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排出體外的過程。再通過Focusky的交互功能,點擊文字觸發(fā)器“排泄”,彈出問題“糞便的排出屬于排泄嗎?”,解決學生的理解誤區(qū),加深學生對排泄的理解和記憶。
通過漫畫圖示指出排泄的三個過程—排尿、排汗和呼氣,并以文字動畫的形式強調排泄最主要的途徑是排尿。
③知識講授2—泌尿系統。
本環(huán)節(jié)筆者利用旋轉切換效果切換到第二部分內容“泌尿系統”,并通過閃爍的動圖,突出泌尿系統各器官(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同步指出各器官的功能:腎臟—形成尿液;輸尿管—輸送尿液;膀胱—暫時儲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通過圖文結合、視聽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建立知識框架,并鎖定接下來的學習主線:尿的形成。
④知識講授3—腎臟。
筆者繼續(xù)沿著“尿的形成—宏觀結構”這一主線,鎖定泌尿系統主要器官—腎臟。在這個頁面中利用觸發(fā)器的交互功能,點擊腎臟的圖形,觸發(fā)展示腎臟解剖圖,模擬腎臟的解剖過程,揭開腎臟內部結構的神秘面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筆者在此頁面還設置了一道思考題—根據所學知識,推測血液是怎樣進出腎臟的?為后文解答腎臟的功能埋下伏筆。
⑤知識講授4—腎單位。
沿學習主線“尿的形成—微觀結構”,筆者用腎臟解剖示意圖,從宏觀到微觀引出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腎單位,再利用平滑過度和放大效果突出展示腎單位的結構示意圖。借助“觀察課本第85頁圖Ⅳ-53,說出腎單位的結構及特點”“血液在流經腎單位時,具體的流動路徑是怎樣的”這兩個自主學習問題,明確本環(huán)節(jié)學習重難點。
為有效解答上述問題,筆者首先逐個演示腎單位的結構組成—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降低學生識圖難度。再利用動作路徑,動態(tài)演示血液流經腎單位的具體路徑,即“腎動脈→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出球小動脈→腎小管外毛細血管→腎靜脈”(如下圖),從而形象直觀地解決抽象化的重難點知識。
⑥知識講授5—尿的形成。
在本環(huán)節(jié)中,筆者通過Focusky的角色人物模擬真實課堂,聚焦學生注意力,并以微課的形式,讓學生從整體上直觀感知尿液形成過程中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的作用。
通過表格資料、動畫,引導學生思考并解決問題:對比血漿和腎小囊中的液體成分,說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有什么作用?腎小囊中出現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卻沒有,說明腎小管有什么作用?最終,經過層層深入、逐步探索,明確在尿液形成過程中,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具有濾過作用、腎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⑦知識講授6—排尿的意義。
在小組討論后,通過手指推動特效總結排尿的意義,聚焦學生注意力,加深學生的記憶。
⑧知識講授7—鞏固所學。
筆者在授課過程中,借助Focusky的無限畫布無損縮放功能,任意調整視頻大小和位置,突出視頻,便于授課;通過Focusky角色人物呼應課件最初的情境化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利用Focusky的思維導圖功能,從整體到局部,逐步展開重難點知識,以進一步鞏固所學,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最后課堂檢測,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關鍵技術處理
1.邏輯主線
為達到主線清晰、整體性和邏輯性更強的目標,創(chuàng)作之初需要以邏輯思維組織教學內容,從整體到局部,逐步深入細化,細心組織教學要點。然后按照教學主線“尿的形成和排出”,將教學要點由局部到整體有機組合,構成完整的課件。
2.動畫設計
情境動畫:用簡練的動畫內容,創(chuàng)設與生活關聯的、任務導向的真實情境,直切主題并激發(fā)學生興趣,是情境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作初衷。為達到快速鎖定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筆者借助萬彩動畫大師,創(chuàng)作了基于真實情境的動畫導入環(huán)節(jié)。
路徑動畫:在尿的形成過程中,尿路和血路是彼此聯系但又相互獨立的兩條路徑。教材中的靜態(tài)示意圖、學生的自制道具都難以還原動態(tài)變化的流動路徑。因此,筆者借助Focusky的動作路徑功能,制作血液流動路徑動畫,并配以提示聲,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形象直觀地解決抽象化的重難點知識。
文字動畫:在本課件中設置了多種文字動畫效果,如“文字打印”“手寫字”“手形推送”等。文字動畫效果的加入,能更有效地引導學生思路,有利于解決教師講課速度與學生閱讀速度不一致的問題。
幕前幕后
本課件的主題是“尿的形成和排出”,涉及的生物學概念比較多,涉及的生物學原理比較抽象。為更形象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筆者以Focusky動畫演示大師為制作主體,將數字化教學資源有機編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物學習的深度和趣味性,實現了師生與生生的互動。在信息化手段加持的課堂上,學生不僅在知識水平上有所收獲,而且培養(yǎng)了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能力、態(tài)度責任等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