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偉 劉彥均 黃俊偉 梁柏希 董鳳春
(五邑大學,廣東 佛山 528010)
主要實驗材料:紅藍草,棉織物,無水乙醇,蒸餾水,碳酸鈉,冰醋酸,硫酸鐵,五水硫酸銅。實驗儀器:BSA223S 電子天平,HH-6 恒溫水浴鍋,DHG-9070A 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PHS-25 PH 計,Datacolor SF600 測色配色儀,Y571B 染色摩擦色牢度儀。
預處理工藝流程:稱取新鮮紅藍草500g→自來水清洗3 次→自然晾干24h→烘箱烘干(60℃,3h)→剪碎并均勻混合→真空塑封保存。
染液提?。菏褂秒娮犹炱椒Q取20g 紅藍草干并用量筒量取800ml 去離子水于染杯中,用玻璃棒攪拌至全部沒入水中,蓋上表面皿,將染杯在95℃的恒溫水浴鍋浸煮70min,隨后進行抽濾處理得到紅藍草色素澄清提取液。
1.3.1 直接染色工藝
稱量并裁剪尺寸為5cm×20cm 的棉針織布樣,按1:70(g:mL)的浴比配制6g/L 的紅藍草色素染液,調節(jié)pH值為5,在35℃恒溫下染色60min,染色后洗凈烘干。
1.3.2 鐵離子媒染法
1.3.2.1 預媒染染色法
浴比為1:70(g:mL),然后置入2%owf 硫酸鐵與去離子水配制的媒染浴中,在25℃的水浴下預處理30min,然后再置入pH 值為5 及色素濃度為6g/L 的紅藍草色素中,在35℃下染色60min,染色后洗凈烘干。
1.3.2.2 同媒染染色法
浴比為1:70(g:mL),以2%owf 的硫酸鐵為媒染劑,媒染劑與pH 值為5 及色素濃度為6g/L 紅藍草色素同浴,在35℃下同浴媒染60min,染色后洗凈烘干。
1.3.2.3 后媒染染色法
浴比為1:70(g:mL),先用pH 值為5 及色素濃度為6g/L 紅藍草色素溶液在35℃下染色60min,然后置入3%owf 的硫酸鐵與去離子水配制的媒染浴中,在45℃下后媒染30min,染色后洗凈烘干。
1.3.3 銅離子媒染法
1.3.3.1 預媒染染色法
浴比為1:70(g:mL),然后置入4%owf 硫酸鐵與去離子水配制的媒染浴中,在45℃的水浴下預處理30min,然后再置入pH 值為5 及色素濃度為6g/L 的紅藍草色素溶液中,在35℃下染色60min,染色后洗凈烘干。
1.3.3.2 同媒染染色法
浴比為1:70(g:mL),以4%owf 的硫酸鐵為媒染劑,媒染劑與pH 值為5 及色素濃度為6g/L 紅藍草色素同浴,在35℃下同浴媒染45min,染色后洗凈烘干。
1.3.3.3 后媒染染色法
浴比為1:70(g:mL),先用pH 值為5 及色素濃度為6g/L 紅藍草色素溶液在35℃下染色60min,然后置入4%owf 的硫酸鐵與去離子水配制的媒染浴中,在45℃下后媒染30min,染色后洗凈烘干。
裁剪并稱量8 塊尺寸為5cm×20cm 的棉針織布樣,然后按照浴比1:70(g:mL)、染液濃度6g/L、35℃、染色時間60min 的條件,分別量取紅藍草色素溶液置于8 個染杯中,調節(jié)紅藍草色素染液的pH 為3、4、5、6、7、8、9、10 后并貼好標簽,再置入到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中進行染色。染色結束后,將樣品織物取出后進行充分水洗、烘干,依次測定K/S 值和干/濕摩擦沾色牢度,記錄、整理并分析數(shù)據(jù)測得紅藍草色素染后織物的染色效果,如圖1 所示。
圖1 pH 對染色效果的影響
據(jù)圖1 分析可得,在其他工藝條件固定的情況下,在pH 值在3-5 內時,棉針織布樣K/S 值隨著pH 上升而增大。而當pH 值在5-10 的范圍內時,棉針織布樣K/S 值隨著pH 上升而下降。這主要是因為在自然界中,一些天然的植物色素可以當酸堿指示劑,在不同pH 值下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及顏色的鮮艷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對于紅藍草色素而言,在pH 值為5 的條件下顏色更深,從而使紅藍草色素染色的深度的上限升高。從另外一個因素來講,雖然纖維素的苷鍵對酸比較敏感,但是35℃及pH 值為5 的染色條件是一個低溫的弱酸條件,這對棉織物的結構性能影響不會太大。
由上述分析可得出,紅藍草色素直接上染棉針織物的染液最佳pH 值應取5。
裁剪并稱量8 塊尺寸為5cm×20cm 的棉針織布樣,按照浴比1:70(g:mL)、染液濃度6g/L、染色時間60min、pH 值為5 的條件,將紅藍草色素溶液置于8 個染杯中,編號并貼好標簽置入到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中分別加熱到25、35、45、55、65、75、85、95℃,然后將8 塊棉針織物用去離子水潤濕后依次放入到對應的的染杯中保溫60min 進行染色,在染色過程中定時攪拌。染色結束后,將樣品織物取出后進行充分水洗、烘干,依次測定K/S 值和干/濕摩擦沾色牢度,記錄、整理并分析數(shù)據(jù)測得紅藍草色素染后織物的染色效果,如圖2 所示。
圖2 染色溫度對染色效果的影響
從圖2 分析可得出,紅藍草色素在不同溫度上染棉針織物時,在25-35℃內,棉織物布樣的K/S 值隨著溫度上升而上升。這是因為適當升溫有利于紅藍草色素分子上染棉織物。當高于35℃后,隨著溫度的升高開始下降。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紅藍草色素存在一種可逆的色素分子的分解,當升溫時紅藍草色素會發(fā)生分解,當降溫時紅藍草色素分子又會復原,所以溫度過高會影響紅藍草色素上染棉織物。另一方面,當溫度太高時,與棉纖維結合的紅藍草色素分子又會處于游離狀態(tài)析出來。
由上述分析可得,紅藍草色素直接染棉織物布樣的最佳溫度應為35℃。
裁剪并稱量6 塊尺寸為5cm×20cm 的棉針織布樣,按照浴比1:70(g:mL)、染液濃度6g/L、pH 值為5、染色溫度35℃的條件,分別量取量6g/L 紅藍草色素溶液置于6 個染杯中,編號并貼好標簽置入到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中進行染色。將6 個樣品織物分別放入并保溫15、30、45、60、75、90min,在染色過程中定時攪拌。染色結束后,將樣品織物取出后進行充分水洗、烘干,依次測定K/S 值和干/濕摩擦沾色牢度,記錄、整理并分析數(shù)據(jù),測得紅藍草色素染后織物的染色效果如圖3 所示。
據(jù)圖3 分析可得出,在15-60min 的范圍內,延長染色的時間,棉針織布樣的K/S 也相應提高,并在60min時達到最大值。這主要是因為紅藍草色素分子與棉纖維的接觸及結合需要時間,并伴隨著時間的增加,紅藍草色素分子與棉纖維的結合越多,最終會達到一個纖維上染的飽和狀態(tài)。在60min 之后,隨著染色時間的增加,棉織物的K/S 緩慢下降并逐漸趨于平衡狀態(tài)。由上述分析可得,紅藍草色素直接染棉織物布樣的最優(yōu)時間應取60min。
按照1.3 工藝參數(shù),統(tǒng)一對5cm×20cm 的棉針織布樣進行染色,分別測量其K/S 值。
由表1 可知,根據(jù)不同染色方法的K/S 值的對比,其中鐵離子的后媒染效果是最好的,其次的是銅離子預染法,而直接染色法的染色效果最差。
表1 染色方法對染色效果的影響
(1)不同染液pH 對K/S 值大小的影響為:pH 在3~5 內,K/S 值隨著pH 上升而增大,pH=5 為最高,pH=3為最低,而pH 在5~10 內,K/S 值隨著pH 上升而減小,pH=5 為最高,pH=10 為最低,故染液pH=5 時為最佳。
(2)不同染色溫度對K/S 值大小的關系為:35℃>45℃>25℃>55℃>65℃>75℃>85℃>95℃。
(3)不同染色時間對K/S 值大小的關系為:時間為15~60min 時,K/S 值從低依次升高,60min 之后,隨著染色時間的增加,棉織物的K/S 緩慢下降并逐漸趨于平衡狀態(tài),綜合考慮生產效率及節(jié)能減排等方面因素,染色時間60min 為最佳。
(4)不同染色方法的K/S 值大小的關系為:鐵離子后媒染>銅離子預媒染>銅離子同媒染>銅離子后媒染>鐵離子同媒染>鐵離子預媒染>直接染色。
(5)在綜合考慮染色效果、經濟、環(huán)保、節(jié)能減排等情況后,由以上試驗得知,最佳染色工藝為:染液pH=5,染色溫度35℃,染色時間60min,染色方法為鐵離子后媒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