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
創(chuàng)設情境和設置活動任務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需要通過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實現(xiàn)。然而,僅僅讓學生“動起來”并不等同于語文實踐活動,因為語文實踐活動涉及多個因素,如情境創(chuàng)設、任務設置、學生參與和教師指導等,既要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又要創(chuàng)設真實可感的情境。只有關聯(lián)語文實踐活動的諸多要素,才能彰顯其內(nèi)在的教學價值。本文以具體的教學實踐為例,談談相關的嘗試和思考。
一、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實踐活動的參與氛圍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指導,語文實踐活動不能脫離具體情境。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以三年級上冊《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課為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分別圈畫出描寫青頭和紅頭的語句,感受其不同的形象特點。為了倡導“活動化”理念,教師可以基于文本內(nèi)容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這真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旅行?;氐郊抑?,紅頭迫不及待地想要和自己的親友分享這次驚險刺激的旅行。如果你就是故事中的紅頭,你會怎樣講述自己這次的遭遇呢?這一情境的設計讓學生首先有了明確的角色定位。對于課文內(nèi)容的轉述和表達,既是對自身理解的成果展示,也是對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紅頭在牛肚子里的旅行過程,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鮮活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將生硬的要求轉變?yōu)閷W生的主觀意愿,這樣便能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本,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
學生在情境中能夠更為真切、深刻地意識到學習的意義,掌握學習方法,達到學習目的。無疑,在教學中融入鮮活的情境,能夠更好地保證語文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高速遷移,探究實踐活動的實施路徑
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需要以學以致用為轉接點,著重引導學生體驗從具體到抽象,從抽象到“具化”的認知過程。因此,教師需要善于從典型的范例中提取表達“密碼”,構建表達模型,用這樣的模型指導學生完成下一階段的學習。
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其中,單元內(nèi)編選了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鳥的天堂》一文,這是作者第二次來到鳥的天堂后,目睹了眾鳥紛飛的場景,以動態(tài)描寫的方式展現(xiàn)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面對如此經(jīng)典的語段,很多教師在組織學生品味感受之后設置了隨文練筆的要求。
從一個典型的案例轉向另一個案例,這就是從具體到具體的轉變。如果學生沒有經(jīng)歷抽象和理性思維的錘煉,那么就很難真正理解知識的本質(zhì),也就難以培養(yǎng)出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理解體悟的基礎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感性認知的層面去感受鳥兒的活力與生機。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關注點聚焦在作者如何巧妙地描繪出這種活力和生機。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品味和辨析中共同提煉作者的動態(tài)描寫方法,聚合成基本模型。首先,關注前后順序,凸顯變化。教師可引導學生緊扣文中的起初、接著、繼續(xù)等詞語,關注語段的層次感,通過前后對比,凸顯強烈的動態(tài)變化。其次,關注精妙動詞。在動態(tài)描寫中,動詞的選擇和使用至關重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味和比較動詞所營造的畫面,如“飛”和“撲”,讓學生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巧妙之處。最后,關注短促的句式結構。整段文字以短句為主,極富變化,與群鳥紛飛的場景相得益彰。由此,在教授學生如何描寫動態(tài)場景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關注描寫的前后順序、精妙的動詞以及短促的句式結構。通過這樣的指導,學生可以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方法,逐漸學會如何描繪出生動、形象的動態(tài)場景。
在這一模型構建的基礎上,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遷移練筆,選定生活中的典型場景,作為再次走向“具化”的個案載體,夯實學生強化鞏固、訓練認知的基礎。
三、創(chuàng)意表達,轉化實踐活動的文本素材
語言文字運用不是對文本語言機械、生硬和重復地羅列,而是要在積極內(nèi)化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
以五年級上冊《冀中的地道戰(zhàn)》一課為例,課文主要介紹了冀中地道的布局和陳設之精妙以及冀中人民如何利用地道來抵御和還擊日本侵略者。在完成對課文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和對作者生動語言的品味之后,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地道精妙構造的特點,教師可以設置以下情境任務:請你以冀中地道設計者的身份,將課文中介紹的地道構造繪制成圖,并撰寫一篇文稿,參與地道設計競標活動,讓參與的評委能夠選中你的設計方案。如果學生將課文中相關語段直接復制或者搬運過來,將難以勝任情境設置下的要求,這就需要學生將自己從客觀閱讀者和學習者的角度,轉換成為情境所賦予的角色。根據(jù)任務要求,學生可以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理解、擇取、整合,并作出相應的調(diào)整。為此,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先將自己對內(nèi)容的理解通過繪制設計圖的形式加以強化,在一邊閱讀一邊繪制的情況下轉化閱讀思維成果。同時,針對課文內(nèi)容羅列冀中地道設計的特點和優(yōu)勢,并以此規(guī)劃和設計演講時的提綱。最后,通過對課文中的語句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和改寫,以更加契合情境氛圍的風格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文本資源。
四、能力進階,設置實踐活動的層級階梯
語文實踐活動應擺脫機械地追問和生硬地訓練,呈現(xiàn)出清晰的結構和層次。
以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為例,教師首先可以組織學生將自己視為前往小興安嶺旅游的客人,設置“我為小興安嶺代言”的情境活動。在這個情境中,學生需要關注課文中描述小興安嶺春季的語段,了解作者所描寫的自然景物。作者為什么不選擇其他事物,而單單選擇了小鹿、小溪和樹木,理解內(nèi)容選擇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其次,關注作者是如何描寫這些事物的,這對于學生參與“代言活動”能夠起到示范作用。學生可以重點關注語段文字表達的特點,一方面關注作者聚集描寫的表達方法,另一方面從整個語段入手,考量作者描寫景物的先后順序。由此,教師可以提供一個思維支架,即“文章寫了什么,如何寫的”。學生可以借助這一框架,自主學習描寫其他三個季節(jié)的語段。通過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鞏固和強化所學的方法和經(jīng)驗,最終將課后習題與“代言活動”整合起來,通過編創(chuàng)文案的方式,形成“代言活動”的最終成果。
總而言之,語文實踐活動不僅僅關注外表現(xiàn)象,還要在學生“動起來”的操作中提供鮮活情境的支持,并以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展現(xiàn)語文實踐活動的教學價值,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讓語文實踐活動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