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鵬釗
蕭乾是中國現(xiàn)當代優(yōu)秀的小說家、杰出的記者和著名的翻譯家。1910年1月27日生于北京一個漢化了的蒙族貧民家庭,原名蕭炳乾。
1910年11月4日,清政府宣布縮短預備立憲期限,局定于宣統(tǒng)五年即1913年開設議院。這一年,茅盾14歲。
1915年3月,鴛鴦蝴蝶派雜志《小說新報》在上海創(chuàng)刊。
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號發(fā)表《狂人日記》,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1921年8月,郭沫若《女神》由上海泰東書局出版,在五四時期影響巨大。10月,郁達夫小說集《沉淪》出版,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小說集。
1924年4月12日,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受邀來華講學,抵達上海。作為蜚聲世界的文豪,同時他又主張東方精神文明高于西方物質(zhì)文明、平等反抗,自然也得到了中國一眾文人墨客的熱烈歡迎。徐志摩、林徽因為翻譯。
1926年左右,蕭乾在北新書局工作。曾校對過魯迅的《吶喊》、冰心《寄小讀者》及劉半農(nóng)等人的早期著作,給魯迅、冰心等人送過稿費。
1929年11月,我國第一個無產(chǎn)階級戲劇團體上海藝術(shù)劇社成立,首次提出了“普羅列塔利亞戲劇”口號。
1930年,蕭乾考入輔仁大學英文系,半工半讀。同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在上海成立。
1933年,轉(zhuǎn)入該校新聞系三年級,結(jié)識斯諾。同年完成自己第一個短篇小說《蠶》的寫作。
1935年,蕭乾從燕京大學畢業(yè),經(jīng)沈從文推薦,接替他編輯《大公報》副刊。1939 年9 月1 日,蕭乾離開香港奔赴歐洲,開始了7 年的海外生涯。
1943 年,蕭乾領取了隨軍記者證,正式成為了《大公報》的駐外記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歐洲戰(zhàn)場上為數(shù)不多的中國記者,直到1949 年初回國。
1949 年冬天,蕭乾與荒蕪相識于國際新聞局。之后,曾在《人民中國》英文版工作。他們兩家曾同住在北京羊市大街的宿舍大院中。
1953 年初,蕭乾調(diào)到人民文學出版社,任《譯文》編委兼編輯部副主任。當時,文潔若整理一部由英文轉(zhuǎn)譯的蘇聯(lián)小說《百萬富翁》,經(jīng)蕭乾校訂潤色后,甩掉了翻譯腔,更接近文學創(chuàng)作,使文潔若深受啟發(fā)。加之蕭乾講話詼諧,深深感動了她。
1954 年4 月30 日,一輛三輪車把文潔若的衣服和書拉到蕭乾的家,沒有婚禮,沒有誓詞,也沒有通知任何人,但他們兩個人都像找到了生命的歸宿。文字是他們的媒人,新婚之夜,文潔若還在燈下看了份等著下廠的校樣。新婚不久,在文潔若帶動下,蕭乾接連翻譯了三本書:《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與《好兵帥克》。其中,《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印刷80 萬部,1980 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英漢對照本。
1957 年春,蕭乾被打成“右派”,前往位于河北省東北部唐山市管轄的柏各莊農(nóng)場進行勞動改造。同去的還有人民日報社的資深記者季音,電影評論家、《文藝報》副主編鐘惦棐,作家陳企霞等人。
1958 年9 月至10 月,全國各地報刊紛紛刊文,對革命現(xiàn)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的創(chuàng)作方法展開熱烈討論。
1959 年4 月至7 月,周揚、劉白羽、何其芳等人在北戴河召開會議,提出改進文藝工作中的十個問題。
荒蕪和蕭乾是老友。蕭乾曾在《飲食的記憶》一文里寫道:我有過一些喜歡吃并懂得吃的朋友,如已故的荒蕪。五十年代我們同住在羊市大街(外文出版社宿舍)時,一天他老遠把我拽到鼓樓附近一家小飯館,請我吃了一頓炸肥腸——真是肥得滿嘴流油。他邊自己品味邊殷切地問我:“咋樣?”我的回答倒也還老實。我說:“好吃是好吃。可要我為它跑半個北京城,我劃不來?!?/p>
2022 年底,我通過出版人屈炳耀先生拿到了蕭乾寫給荒蕪的信,頓時熱淚盈眶,八十年代的文學榮光再次展現(xiàn)在我面前。在信中,他和老友荒蕪無話不敘,討論作品,告訴近況,對人生的總結(jié)等等。這些信件,是蕭乾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時期創(chuàng)作、思想和社會活動的真實反映,也會成為蕭乾研究者的重要資料。蕭乾寫信時有個習慣,就是不注明年份,拿到這些信件,結(jié)合有關史料,我是花了一些工夫進行了年代考證和場景的還原。
1973 年,蕭乾因在湖北咸寧的“五七干校”勞累過度而患冠心病,1 月時返回北京探親并醫(yī)治。7 月,文潔若正式調(diào)回人民文學出版社。直到1976 年,粉碎“四人幫”后,蕭乾才正式調(diào)回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2 月平反,69 歲的蕭乾被任命為人民文學出版社顧問,他和文潔若的生活才算安穩(wěn)了下來。見信如下?;氖徯郑?/p>
別后次日,因潔若回京(已正式調(diào)回出版社矣),所以又與她同去了一次永玉處。永玉告訴我,許多友人都慫恿他接受“李闖王”這個任務,他自己也躍躍欲試,甚至已向一位研究明末清初的歷史學家借來一些書籍,總之是十分起勁。他要我問您:
①請先征得姚的同意,如果姚同意由黃來插畫,是不是介紹他們直接通訊?
②希望盡早把姚已出版及未出版的部分給他一讀——為了做到后一點,是否請姚通知青年出版社一下,征得同意?
我對此事本不樂觀,沒料到這個媒至少這一方做得很好。你離黃處頗近。以便你和他們進一步的面洽。
潔若現(xiàn)暫住黃亭子,日內(nèi)我如病好(生了場病),當攜她趨家訪晤。
匆問近好
弟乾上 7.9
黃永玉后來撰文回憶說:“多少年之后的某一天,好友李荒蕪來找我,說姚雪垠要請我為《李自成》作插圖,我告訴荒蕪實際情況不可能。一是我在為北京飯店搞美術(shù)設計,工作很忙;二是為《李自成》一書去認真研究史料太費力,不值得?;氖忂€是多次過問。我們在北京飯店幾個畫畫的為了搜集創(chuàng)作資料旅行到漢口時,姚還有信追到漢口,我沒有回信?!?/p>
時過久日之后,蕭乾與潘際坰等幾位老友在康樂酒家吃飯,一進門又碰見熱心而誠篤到家的荒蕪,說要和黃永玉談件事。黃永玉在文中說:
“我說:‘你甭談,我先談,我從沒考慮過為姚雪垠作插圖,請他放心。你還有別的事要談嗎?’荒蕪說:‘就這事?!艺f:‘好,就這樣?’荒蕪也說:‘好,就這樣!’”
就這樣,姚雪垠長篇小說插圖之事,就沒有了音訊。1981年6月,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印數(shù)量大,蔚為大觀,插圖為王緒陽、賁慶余。王緒陽生于1932年3月,擅長中國畫。1952年畢業(yè)于東北魯藝美術(shù)系,后留校任教。后任魯迅美術(shù)學院中國畫系教授等。賁慶余生于1929年,為王緒陽大學時的師兄和工作上的同事,兩人共同創(chuàng)作了《童工》等優(yōu)秀的連環(huán)畫作品堪稱經(jīng)典作品。
1981年8月,由荒蕪譯、美國詩人保羅·安格爾著的《中國印象》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印數(shù)3500冊,定價0.60元。蕭乾12月17日在開作協(xié)理事會期間,與來京參會的上海詩人王辛笛見面,話語間談起了詩人荒蕪,回來蕭乾便寫信如下:
荒蕪兄:
您好!我今天去開作協(xié)理事會了,二十一日可結(jié)束,昨晚老友王辛笛造訪,談起吾兄,他對兄之古體詩十分欽佩,只苦于買不到。又聞兄譯的安格爾詩出版,問我代他索求,不知兄可否見贈?如可以,請直寄:
上海南京西路1173弄三號25室 王辛笛(其夫人名文綺)
回來后,好好聊聊。
匆問近安
弟乾上 12.17
王辛笛生于1912年,1935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外文系。1936年至1939年,在英國愛丁堡大學英國語文系進修?;貒?,歷任中國作協(xié)理事、上海作協(xié)副主席、市政協(xié)常委等職;1981年因與9位詩友出版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創(chuàng)作的詩歌選集《九葉集》,被稱為“九葉詩派”,代表作為《手掌集》等。王辛笛對荒蕪的古體詩喜愛有加,更是對荒蕪剛出版的《中國印象》頗有喜歡,蕭乾便寫信代向荒蕪索贈。王辛笛的妻子名徐文綺,兩人患難相依逾五十載,被傳為佳話。徐文綺本是才貌雙全的名門閨秀,與辛笛結(jié)合后,放棄了優(yōu)越的工作,成為辛笛身后的女人,洗盡鉛華,盡斂鋒芒。也成就了自己“ 才子佳人、柴米夫妻”的一生。
1980 年10 月,71 歲的蕭乾因腎結(jié)石生病住院,達3 個月之久。1981 年,蕭乾在病床上繼續(xù)翻譯易卜生話劇《培爾·金特》。12 月,《外國戲劇》發(fā)表《培爾·金特》全譯本,香港文學研究社出版《蕭乾選集》。
友人間常以書信來往,見面機會頗少。直到1984 年,蕭乾家中有了電話,便寫信告知老友,以便隨時聯(lián)系。告知其住在姚雪垠家對面,并告知了自己近況;。見信如下。
荒兄:
很久沒見了,近況如何?如在復興門,請來一敘。家中電話為86-7653,在姚公對面。我一切尚好,只是會多,外事活動多。
祝好。
下周較空些。
弟乾上 1.17
1984 年1 月27 日,在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誕辰91 周年時,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務會和國務院在上海宋慶齡陵園舉行了宋慶齡雕像揭幕典禮。烏蘭夫副主席在典禮上講話,方毅、陳丕顯、康克清等黨和國家領導出席了揭幕典禮。160 名少先隊員手持花束,站在雕像兩側(cè),700 多名各界人士和宋慶齡同志的生前好友出席了活動。
宋慶齡生前最信任的朋友和同志愛潑斯坦也參加此次活動,現(xiàn)場寫詩一首,當人民日報要發(fā)表時,未能找到合適的人選翻譯成中文。愛潑斯坦1915 年出生于波蘭華沙,兩歲時隨著母親到了日本,后輾轉(zhuǎn)來到中國。1934 年時進入天津的《京津泰晤士報》成為一名記者,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曾采訪過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新中國的第一代領導人,撰寫了一系列產(chǎn)生了重大國際影響的新聞著作。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愛潑斯坦在上海一家英文版愛國雜志《中國呼聲》上發(fā)表的一系列文章引起了保衛(wèi)中國同盟創(chuàng)始人宋慶齡的注意,由此開始了他們之間長達四十余年的深厚友誼。在香港參加保衛(wèi)中國同盟工作時,他們是親密的戰(zhàn)友;愛潑斯坦在美國居留期間遭受政治迫害時,宋慶齡向他發(fā)出了熱情的邀請,回到新中國參加正在籌建中的《中國建設》(后改名為《今日中國》)的工作,成了她的同事。1957 年,由周恩來總理特批加入了中國籍,成為了一名長著洋面孔的中國人。他撰寫的傳記《宋慶齡》一書,以親切生動的筆調(diào)記述了宋慶齡一生非凡的經(jīng)歷及她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被視為迄今為止最權(quán)威的宋慶齡傳記。曾擔任過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福利會副主席、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名譽會長等職務,于2005年去世。
愛潑斯坦寫的詩由誰翻譯呢?蕭乾和王偉商量,只有自己的老朋友荒蕪才能完成,且完成得好,便寫信如下:
荒蕪兄:
你好!
愛潑斯坦代為宋慶齡基金會揭像典禮寫了一首詩,人民日報要找人把它譯出發(fā)表。愛潑斯坦謙虛說,寫得不好,沒有位能手給潤色(指譯時)。我同王偉商量,這任務只有兄能完成之,并相信你不至見拒。他們春節(jié)后來奉訪,囑我即日奉函解懇,務致玉成。
即頌
春安
并祝春節(jié)快樂
弟乾上 2.1
2月1日寫完了信,蕭乾于2月6日又給荒蕪寫信一封,并歡迎荒蕪隨時來他家喝茶敘舊。在1983年,蕭乾一家搬遷到了北京復外大街一幢條件較好的高層住宅,他們夫婦各自有了自己的書房。他的新居條件改善了不少,但是按照他的職級和社會地位,可以住得更好一些,領導曾三次安排他換個更大的地方,都被他婉言拒絕了。
蕭乾還給自己的老友荒蕪提到坐公交車的方式,真是心細至極,無微不至。具體見信如下。
荒蕪兄:
示悉。希望你的咳疾早早痊愈。愛潑斯坦之詩,當由宋慶齡基金會派人面懇,節(jié)后即造訪。我處晚間樓梯無燈,十分暗。我又有早眠習慣,以后下午來飲茶,且望順便而不是專程來。還是友人頗有幾位也。來前如能賜一電話(86-7653)更好。節(jié)后二月十日上午肯定有全國政協(xié)文化組的會,其他尚不知。將臺洼搭114,五站即可達外文局。出訪亦重講點運籌各。一笑。家欽兄可能是多年積勞悶郁所致。便請告知其病房和探視時間。他家人則幾次來電囑勿去看。
匆面,春安。
弟乾上 2.6
荒蕪和蕭乾的老朋友符家欽生病住院,也使蕭乾的心牽掛著,他多次欲前往醫(yī)院看望,均被家屬來電婉拒。符家欽生于1919年,1943年畢業(yè)于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歷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英文組組長,知識出版社副主任,《人民畫報》主任、編審。自1950年起,符家欽和蕭乾同為國際新聞局同事,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們倆亦師亦友,蕭乾對符家欽提攜幫助甚多。美國漢學家金介甫于1972年開始研究中國作家沈從文,1977年以《沈從文筆下的中國》一文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這本書奠定了他撰寫《沈從文傳》的基礎。1980年夏天,金介甫為了更好地研究沈從文,就來到了中國。除了和沈從文多次見面外,他還和沈從文的老朋友蕭乾多次見面,后來還將蕭乾的自傳《未帶地圖的旅人》翻譯成英文。1987年,金介甫的《沈從文傳》由美國斯坦福大學出版社出版。出版后,金介甫將書寄給了沈從文,荒蕪等人在沈從文的家里看到此書后,建議朋友符家欽翻譯成中文版,作為老朋友的蕭乾,對此更是熱心不已,多次寫信給予鼓勵,這也是我們看到的國內(nèi)最權(quán)威的版本,1990年10月由時事出版社出版的(﹝美﹞金介甫著,符家欽譯)的版本。該書由汪曾祺于1989年9月18日作序,黃苗子題寫書名。
我收藏的這本《沈從文傳》,是符家欽于1991年2月28日敬贈給他人的,扉頁上寫著“效琦小姐教正 符家欽敬贈 91.2.28 京中”。這本書我于2016年淘于某舊書攤,對于一個文學愛好者來說,真是愛不釋手??吹竭@本書時,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老一輩作家的寫作精神和為人處世,尤其是再翻開這本書時,符家欽譯文的精準流暢,且又得沈從文筆墨趣味,真是令人受益匪淺。
1984年2月10日,中國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經(jīng)國家文化部批準在北京成立。秦川任董事長,丁玲、貝時璋、戈寶權(quán)、馮亦代、司徒慧敏、許力以、劉尊棋、李慎之、吳仲華、邵宇、蕭乾、周而復、趙尋、鐘沛璋、宦鄉(xiāng)、高梁、錢三強、康岱沙受任副董事長,為中國唯一專為世界各國的各個領域、各種專業(yè)的作者提供出版服務的機構(gòu)。
3月,蕭乾被民盟中央常務委員會任命為文教委員會副主任,又受聘《報告文學選刊》顧問?;氖彿g完愛潑斯坦的《宋慶齡頌》后,得到了宋慶齡基金會的肯定,并送到了人民日報。在這封信中,蕭乾建議荒蕪多翻譯國外的劇本,見信如下。
荒蕪兄:
兩次大示,遵譯及書均收到,致謝。兄在生病,我在大忙。希望兄找點湯藥。王偉說,宋基金會對兄的大譯十分滿意,說又快(兩天后即交稿)又好,他們已立即送人民日報了。隨后可見報。希望兄譯點便于上演之戲,劇團很缺外國劇本。
匆問春安。
弟乾上 2.14
為了找到蕭乾推薦荒蕪翻譯的這首詩,我買回來了1984 年《人民日報》合訂本。這本已經(jīng)發(fā)黃的報紙里,1984 年2 月24 日星期五第八版刊登了愛潑斯坦作、荒蕪譯的詩,題為《宋慶齡頌》,全文輯錄如下:
懷念您啊,已經(jīng)三易星霜,
你以美、勇敢、堅貞,
為我們的時代增光。
艱難險阻中的一盞明燈,
勝利中的一部歡快樂章。
上海姑娘,
熱情、沉靜、閃閃發(fā)光,
你的成長多么不尋常。
受的是外國教育,卻終身
為的是祖國家鄉(xiāng),
選擇的是斗爭道路,
盡管在安樂中生長。
跟前線的戰(zhàn)士們
打成了一片,
共患難的則是
地下的共產(chǎn)黨,
你的一切都為了人民、革命、
兒童、未來的希望,
當空是啟明星的曙光。
謙虛,卻受到全世界的景仰,
優(yōu)美,卻永遠不屈不撓,
溫和,卻像鋼鐵一樣堅強。
比你的漢白玉雕像
還要持久,
你那壓制不住的
精神力量,
純潔、不知疲倦、
無畏、始終一樣,
點燃起新的、年輕的心,
為新的世紀增色生光。
1984.1.27
在上海參加宋慶齡同志雕像揭幕典禮時作
此詩譯文發(fā)表后,反響甚好。愛潑斯坦本人讀后十分高興。他說:“比我的原詩改進了?!彼麓蚶相従踊氖彵磉_謝意。
1983 年12 月,《朱光潛美學文集》(第三卷)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封面題簽為葉圣陶。本卷是選收朱光潛先生建國以來寫作的單篇論文,按照寫作時間分為三輯。第一輯寫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多數(shù)為參加全國范圍的美學討論的論戰(zhàn)文章。第二輯寫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第三輯為作者八十歲以后的新作,寫于七十年代后期至一九八二年間。朱光潛是著名的美學家、文藝評論家和教育家,生于1897 年,筆名孟實。曾在英國法國留學8 年,回國后先后在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任教。他熟練掌握英、法、德語,幾十年來編著有《 文藝心理學》《悲劇心理學》《談美》《詩論》《談文學》《克羅齊哲學述評》《西方美學史》《美學批判論文集》《談美書簡》《 美學拾穗集》等,并翻譯了《歌德談話錄》、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G.E.萊辛的《拉奧孔》、G.W.F.黑格爾的《美學》、B.克羅齊的《美學》、G.B.維柯的《新科學》等。1986年3月6日去世。
《朱光潛美學文集》(第三卷)出版后,朱光潛先生給朋友們進行了簽贈,并委托朋友張俊卿送給了蕭乾。沒想到的是,老朋友荒蕪也送了自己一本,便在信中商議轉(zhuǎn)贈書一事。在信中說,決定送給詩人綠原。綠原生于1922年11月8日,曾用譯名劉半九,是詩人、作家、翻譯家和編輯家,精通英語、德語,又學會法語、俄語、拉丁文等,為“七月詩派”后期的重要代表之一。曾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編輯室副主任、副總編輯等職務。
在信中,蕭乾又告訴荒蕪關于自己出訪國外準備講稿和美籍華人聶華苓和其丈夫美國中西部著名本土詩人保羅·恩格爾等有關事情。見信如下。
荒蕪兄:
今天偶爾翻讀孟實先生的第三卷,才發(fā)現(xiàn)兄于五月十六日西安歸來之信,甚感。書朱老先生送重了,我處已有一冊,且還是他題贈的,是春節(jié)托張俊卿女士帶下的。這一卷內(nèi)容十分重要。我贈何人?兄有想法否?(再退給老夫子們嫌不敬)如兄無人,我即贈綠原兄,因我在社美學友人矣。
我近來仍是頗忙,政協(xié)開了五十六天,回來不久。八月又赴(西德、挪威、美國)訪問,所以又在冒暑趕講稿,頗以為苦。兄多來這一帶,歡迎來一聚。我們可空前往來頻繁了。如能來一電話,更好,以免撲空。
至于美國那個翻譯獎金事,華苓說已向兄說明。原來通知她時即晚了。但她要求把推薦文件保留至下一屆。另外,Paul Engle的回憶錄明年將出版,這是他前幾年寫的。不知兄有意翻譯否?
我已請他出后贈兄一冊。
匆問
夏安
弟乾上 6.7
聶華苓生于1925年1月11日,是世界著名美籍華人作家,生于武漢,1949年前往臺灣,1964年受聘于愛荷華大學,因創(chuàng)辦國際作家寫作室,被稱為“世界文學組織的建筑師”等稱號,代表作有《一朵小白花》《千山外、水長流》《桑青與桃紅》《三生三世》等長短篇小說。聶華苓的丈夫保羅·安格爾,生于1908年,是世界著名的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的創(chuàng)辦人。1972年,聶華苓與美國著名作家、學者保羅·安格爾合作翻譯出版了《毛澤東詩詞選》,轟動西方文化界,尤其是美國漢學界。因為聶華苓夫婦,作家艾青、蕭乾、汪曾祺、吳祖光、王蒙、丁玲、馮驥才、張賢亮、阿城、王安憶等作家的身影都出現(xiàn)在愛荷華大學,成為中國作家走向國外的一扇窗口。
另外,蕭乾在信中提及的《安格爾童年回憶錄》,由孫予翻譯,直到1999年3月時,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發(fā)行。
蕭乾一直忙著準備去國外講學一事。值得慶祝的是,由亨利·菲爾丁著,蕭乾、李從弼翻譯的《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共兩冊)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于1984年4月出版發(fā)行,定價4.80元。責任編輯為黃愛和蕭乾的夫人文潔若。書出版后不久,蕭乾便委托朋友給荒蕪送上。
1984年8月,應德國政府邀請前往訪問。隨后又應挪威奧斯陸大學東亞研究中心邀請訪問挪威,作題為《<培爾·金特>在中國》的演講,并受挪威國王接見。9月,應英國漢學家學會邀請,前往英國參加年會,并作演講。訪問歐洲期間,曾寄回《北歐來鴻》等特寫,在《北京晚報》及香港《文匯報》發(fā)表。10 月1 日,自歐洲回國,18 日參加中美作家會見。見信如下。
荒蕪兄:
茲托友人帶上弟剛譯TOM Jones 一冊,祈指正。弟八月四日飛西德(十六天),然后去挪威(14 天),英國(二十一天),國慶前可返京,匆問近好。
弟乾上?7.3
對于我這個熱愛讀書的后輩來說,淘書是一大樂趣。在某年的舊書攤上,竟然看到了蕭乾的簽名題贈本,突然擔心被人搶了去,就花400 元買了來。坐在公交車上,突然覺得自己有了一筆精神財富。書的扉頁上寫著:“佩敏·達飛同志指正蕭乾于八四年”。
北京天橋始建于元代,因為這座橋是皇上每年往天壇祭天必經(jīng)之橋,故名“天橋”。元代天橋的東面,河溝縱橫,種植有荷花,岸邊有桃樹。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此地仍產(chǎn)桃。蕭乾便讓王師傅給老友荒蕪送去,可見老友之間情誼深厚。見信如下。
荒蕪兄:
王師傅給你送來點天橋自產(chǎn)的桃子嘗嘗。那天去看到了胡(他住在鐵獅子胡同人大里面),一切順利,請釋念。我忙于準備工作,緊張極了。
即問早安。
弟乾上 8.8
1982 年,著名報人、作家李輝在《北京晚報》工作時結(jié)識了蕭乾先生。作為新聞界、文學界的老前輩,編輯副刊的高手,蕭乾在多方面指點他,幫助他,自己獲益匪淺。李輝曾撰文說,他既是我的采訪對象,又是我的作者。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他的幾個重要的系列文章,如《北京城雜憶》《文革雜憶》《歐戰(zhàn)雜憶》,都是交給我在《北京晚報》發(fā)表連載的,當時他的這些文章曾產(chǎn)生很大反響。1985 年,李輝還在主持《北京晚報》副刊版工作,有次他和蕭乾閑聊時,說想寫一組關于老北京的文章,還得寫出味兒來,后來這組散文就是在北京晚報連載的《北京城雜憶》。在給荒蕪的信中,蕭乾給老友說了這個信息。見信如下。
荒蕪兄:
示悉。寫了三封信,望兄試試。最好一家家地試。我意先試三聯(lián)(希望較小,但條件較好),文聯(lián)次之。最后再試鐘處。
匆問近好。
弟乾上 11.6
(十一月十日起,北京晚報將有我的連載,望指正)
1985 年4 月27 日至5 月11 日,武漢市作家協(xié)會為配合黃鶴樓的重建和對外開放,在武漢市委的努力下,與光明日報、長江日報、青年論壇和武漢作協(xié)等聯(lián)合發(fā)起,在全國范圍內(nèi)發(fā)起了“黃鶴樓征文”,并主辦了長達半月之久的“黃鶴樓筆會”,邀請了全國各地著名老一輩文學藝術(shù)家參加,期望以詩文記盛?;氖弻⑷ノ錆h的信息告知蕭乾后,蕭乾委托了秦兆陽為自己辦理了車票。見信如下。
荒蕪兄:
示悉。我知秦兆陽去武漢,所以車票托他辦了(原托綠原辦,后悉綠原要提前走,去看他姐姐,所以改托秦了)。咱們只好在晴川旅館見了。看來兄先到,我已去信李蕤,表示愿與兄同室(假若非二人一室不可),倘若每人一室,自我便不必了,那也仍望安排門住近一些了。兄先到武漢,望審度優(yōu)勢,預先安排吧。船上艙位也望與兄同一艙(若是二人一艙)。因我們二人一向談得來,近一些住比遠一些好。所以希望那十幾天多與兄聚一聚。望兄到后代我再說一聲。
聽說,胡風也去,還有新華社李普。我們是26日中午上車,27日晨抵武漢,余面敘。
祝好!
弟乾上 4.17
在信中,蕭乾向荒蕪說了兩人要同住一室進行交流的意愿。為此,蕭乾還提前向文學家李蕤寫信說明。李蕤是河南滎陽人,生于1911年9月20日。1953年奉調(diào)到武漢任中南文聯(lián)、中南作協(xié)第一副主席,《長江文藝》副主編,負責本次活動的落地執(zhí)行等工作。
4月27日,蕭乾、蘇金傘、羅工柳、公木、阮章競、鄒荻帆、宗璞、秦兆陽、端木蕻良夫婦、嚴辰、荒蕪、李普等20多人齊聚武漢,與湖北省文藝界的代表交流。在三峽游輪上,蕭乾還同宗璞、綠原、端木蕻良等十幾位一道在船上演唱了《老黑奴》,由曾卓用口哨來伴奏,博得了船上外國游客們的熱烈掌聲。
活動結(jié)束后,出版有由長江日報、中國作協(xié)武漢分會編的《黃鶴歸來——黃鶴樓征文選》(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年2月出版)和黃鶴樓筆會辦公室編的《黃鶴歸來——黃鶴樓筆會專輯》等,收錄作家作品多篇。其中秦兆陽散文《黃鶴樓記》、端木蕻良《戚氏 呈黃鶴樓筆會用柳永原韻》、宗璞《黃鶴樓四絕句》、荒蕪《黃鶴樓雜詠》、李普《黃鶴樓》等。
1985年11月,《詩書畫》刊物的何去何從成為了編輯部最為頭疼的事情。對于一群有共同愛好和建樹的人來說,這屬于自己的職業(yè)。蕭乾寫信給荒蕪,鼓勵他們將刊物繼續(xù)辦下去,并介紹了李庚和鐘叔河兩人。李庚是出版家,詩人,曾參與發(fā)動和領導南京“一·二九”學生運動,創(chuàng)辦了《生活文學》《青年生活》等雜志,籌建了中國青年出版社、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等。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80年代創(chuàng)辦了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任黨組負責人兼總編輯,于1997年病逝,時年81歲。鐘叔河生于1931年,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1979年平反后調(diào)任湖南人民文學社工作,1984年任岳麓書社總編輯。蕭乾與鐘叔河多有交往,曾稱鐘叔河為“出版湘軍”的“長沙四騎士之首”。見信如下。
荒蕪兄:
信好!建議你們一定要把《詩書畫》堅持下去。能在北京最好——何不找找李庚(原中國青年出版社長,打成過右派,后為文聯(lián)秘書長,再后為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負責人,很有魅力)。如需我找湖南岳麓書屋(負責人鐘叔河)我可代為介紹。
匆問近好
弟乾上 11.1
1985年1月,由黃苗子、曹辛之、郁風、荒蕪、李平主編,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詩書畫》創(chuàng)刊。這是一種新型的詩、書、畫三者組合的文學藝術(shù)小報,每半月出版一期。主要介紹海內(nèi)外各個時期,多種風格流派的著名藝術(shù)家的精品,特別著重介紹反映現(xiàn)實生活、新藝術(shù)技巧的當代中青年詩人、書法家、畫家的作品,設有名家墨跡、藝壇新秀、詩情畫意、港臺集錦等欄目。1985年12月停刊,共出版24期。每期刊名均出自名家之手。分別是李可染、吳作人、李一氓、費新我、陳佩秋、劉海粟、啟功、黃永玉、錢鐘書、吳祖光、錢君匋、周而復、楚圖南、董壽平、趙樸初、俞平伯、謝稚柳、張仃、黎雄才、吳世昌、王學仲、宗白華、夏承燾、羅工柳。
我收藏的這本《詩書畫》(1985 年合訂本)彌足珍貴,令我愛不釋手。在這合訂本的1985 年第24 期第一版右下方,刊登有一則《致讀者》。全文如下:
《詩書畫》創(chuàng)辦一年來,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了一些微薄的貢獻。如果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我們將感到十分欣慰。
但是,由于編輯出版等工作分處兩地有諸多不便,因此,本社決定從一九八六年一月起,《詩書畫》暫停出版。在工作將要結(jié)束的時候,我們——
謹向為編輯工作做出貢獻的著名專家黃苗子、曹辛之、郁風、荒蕪等同志及有關編輯人員致謝;
謹向熱情關注,支持我們工作的各級領導、國內(nèi)外報刊、著名畫家、美術(shù)理論家以及書法家、作家和廣大作者致謝;
謹向為《詩書畫》的印刷、發(fā)行付出辛勤勞動的同志們致謝;
謹向關懷、愛護、支持《詩書畫》的廣大讀者致謝!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十二
1986 年初,荒蕪翻譯的《麥凱自傳》(原名麥凱著《遠離家鄉(xiāng)》)作為外國作家傳記叢書之一,由浙江文藝出版社于1986 年1月出版,印數(shù)2000 冊,定價1.80 元?!尔渼P自傳》出版后,荒蕪將書贈給了蕭乾,蕭乾讀后,意見中肯。見信如下。
荒蕪兄:
大作拜讀了。一個印象是:寫得淵博,有感情。有見地,不落一般論文窠臼;另一個印象是,內(nèi)容比題目大得多,涉及整個黑人文藝復興問題,后邊甚至涉及評論問題。對麥凱和他的詩歌部分,我沒有躊躇,應當盡早發(fā)表,你真是回到外國文學屆的第一炮;反之說,如果我是此文作者,我不想那么寫,至少此刻還不那么寫。另外還有個感覺,兄有所似乎以麥凱的辯護師身份出現(xiàn),這樣評論的客觀性會不會受影響?這些,都請考慮。好在還有愛人朋友讀兄此文。我對美國文學——尤其黑人文學一無所知,對詩歌也是一竅不通,只是一個普通讀者意見,而且我頭腦中“四人幫”的東西也不少,沒有兄解放。不過既是知友,我就毫無保留,對不?
匆問安。
弟乾上 5.1
《詩書畫》??呀?jīng)半年,蕭乾還記著給老友爭取繼續(xù)出刊的事情。到人民日報社開會,遇到了姜德明,還給其說起此事來。姜德明是著名作家,藏書家。著有《書葉集》《清泉集》《雨聲集》《與巴金閑談》《姜德明序跋》等。姜德明第一次見到蕭乾,早在1951 年,姜德明還是北京新聞學校的學生。1956 年夏,姜德明已從人民日報讀者來信部調(diào)動至文藝部,蕭乾時任人民日報文藝版的顧問,兩人交情頗深。蕭乾曾為姜德明的一本散文集寫序說,他是一位同時從事著寫作的編輯。蕭乾視他為同行、為知音。見信如下。
荒蕪兄:
你好!今天上午人民日報開會知,姜德明(原負責八版)已改負責人民日報出版社了。我當問他建議由他們來出“詩書畫”,他聽了頗感興趣。倘兄也感興趣,何不去一談?
我為小嫩找一批對她有用的刊物(光明日報業(yè)務學習刊物)數(shù)十冊,有人更請她來一冊,曾寫信至環(huán)衛(wèi)局,她不出。希望她早日走上新崗位。
祝好!
弟乾上 5.14
荒蕪的女兒林玉在“文革”期間,一直在外地當制藥工人,后來通過對換工作才回到了北京。就在這時,蕭乾還一直關心著她的工作落實問題。并向荒蕪介紹了天津的劉柏麗。見信如下。
荒兄:
信好。小嫩真是個謎。她還在旅游?工作如何安排了?時在念中。
近有天津劉柏麗君來信,并附了在“詩書畫”上的譯文,覺得是位能手,不知兄對他(她)有何了解。
我秋間將去紐約大學一個月,明年一月去港。如來這一帶。即過我一敘。
即頌
夏安
弟乾上 7.14
劉柏麗生于1928年,著作有《柏麗詩詞稿》《怒湃譯草》等,尤擅以詩詞曲翻譯外文詩歌。1985年9月5日,《詩與畫》第17期第4版發(fā)表了柏麗翻譯的英國詩人雪萊的作品《西風頌》。在該詩發(fā)表后,劉柏麗給蕭乾寫信同時,將該期樣刊寄送,其翻譯的質(zhì)量受到了蕭乾的稱贊后,雙方多有通信。文潔若曾在《萬葉集精選》中譯本序中提到:“1990年,承蒙天津劉柏麗同志寄贈她譯的英漢對照插圖本《怒湃譯草》(﹝波斯﹞莪默·海涌原著,愛德華·菲茨杰拉德英譯)。拜讀之后,我深受啟發(fā)。她這部譯作,每首詩都有‘七絕’和‘語體’兩種譯文。我就參照該譯文的格式,把同一首詩歌的幾種譯文一道編進去。從文潔若的文中可以看出,劉柏麗與蕭乾、文潔若夫婦交往頗深?!?/p>
在信中,蕭乾向荒蕪說自己即將要去紐約講學之事,這時蕭乾已76歲高齡。1986年8月19日,蕭乾和文潔若夫婦應邀前往英國倫敦。10月,從倫敦赴美國紐約大學講學,并應邀赴華盛頓,在約翰霍普金斯學院講演,于11月上旬回國。12月22日,蕭乾和文潔若夫婦應邀前往香港中文大學講學,任1986至1987年度“黃林秀蓮訪問學人”。直至1987年1月,還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講學。
1990年8月,應時任譯林出版社社長的李景端邀約,蕭乾文潔若開始接手翻譯有著“天書”之稱的(現(xiàn)代派)意識流扛鼎之作《尤利西斯》。歷時四年,歷盡寒苦,終于完成了首部中文全譯本《尤利西斯》的翻譯工作。于1994年4月由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著,蕭乾、文潔若譯的《尤利西斯》三卷本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印數(shù)30000冊,定價12.00元。時年蕭乾已84歲,文潔若67歲。
1999年2月11日,著名記者、作家、翻譯家蕭乾在北京去世,享年89歲。
2005年,蕭乾95歲誕辰之際,文潔若主編的《蕭乾全集》問世。文潔若一生專注翻譯,是我國個人翻譯日文作品字數(shù)最多的翻譯家。曾主編《日本文學》叢書十九卷,翻譯十四部長篇小說,十八部中篇小說,一百多篇短篇小說,如《高野圣僧——泉鏡花小說選》《芥川龍之介小說選》《海市蜃樓·橘子》《天人五衰》《東京人》等。井上靖、川端康成、水上勉、三島由紀夫等人的作品,經(jīng)過她的翻譯,才得以被中國人所熟知。
(責任編輯:馬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