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英
這是一個叩問靈魂的命題。端坐考場,其實我等皆已站在新征程的起點。啟卷而觀,“帶上_____去遠方”,這一問振聾發(fā)聵。
放眼望去,莽莽歷史古原上,我看到一個“生而圩頂”“九尺有六寸”的碩人目光炯炯,親駕馬車在阡陌間奔波,周游列國,馬車上坐著追隨他的弟子。他們行走的中原大地,野黍萋萋,流血漂櫓。那些野心勃勃的諸侯,肆意瓜分著九州版圖。天下一團漆黑,我們的碩人“知其不可而為之”,游說呼號,渴望得遇一個能實施他的主張,推行“仁政”的君王,渴望尋回東周文明,匡復周禮??v然在各國屢屢碰壁,縱然被渡口耕者訓斥嘲諷,縱然有冉求之徒棄之而去,他從未放下心中所秉執(zhí)念——“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日薄西山,圣人淚盡?!八辉賰H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千秋萬代。”
這顆仁愛之心,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流淌,漫延……
后世,又有一個冷峻嚴肅的面孔同樣目光炯炯,這個被譽為“民族魂”的男人舉著香煙說:“無窮的遠方與無盡的人們,都與我有關?!彼哪恐?,同樣一片瘡痍。他們的目之所及,都從來是無盡的明天與明天的明天。
歷史已然給出答案。
俯仰千年,那些燭照千秋的璀璨群星,譬如位列三卿卻千里修書“讓他三尺又何妨”的子罕,譬如恤民生之多艱“進亦憂,退亦憂”的范文正,其卓犖風骨熠熠閃耀??v觀今世,又何嘗缺少向光而行,灼灼生華的寬仁厚德者?那在粗糲苦難中,溫柔隱忍以待,持弱德,抱清輝,鮐背之年將畢生積蓄無償捐出的葉嘉瑩先生;從暴力傷醫(yī)的殘忍中重新站起,報痛以歌,為實現(xiàn)天下無盲孜孜探求的陶勇醫(yī)生,他們以個人之仁愛成就高遠格局,平蕪盡頭見春山。酌古斟今,賡續(xù)星火,我輩亦當深植仁愛之心,向內(nèi)厚修德行,克己復禮,明善誠身,于外推己及人,不矜不伐,丹心化碧。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當今時代,萬物互聯(lián),我們清楚意識到世界正在連成一片,獨善其身已如鏡花水月,當開始思考民族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
少年如我們,明日之柱梁,當胸懷天下,磨礪羽翼,待來日共面社會動蕩、經(jīng)濟衰退、環(huán)境惡化諸多世界危機,沖破種族、制度壁壘,走出狹隘短淺的利己主義,以仁愛互助為基,化解矛盾,攜手全球,共建大同。
路就在腳下。生逢盛世,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請與我一道,懷仁愛之心,潮頭登高,擘畫藍圖,共赴遠程。
下水感悟
這個作文題是半命題作文,題干簡潔,沒有設定具體情境,沒有體裁要求限制,給寫作留下了足夠靈活、思辨、創(chuàng)新的空間。
一、咬文嚼字,精準審題
準確理解,辨清題意,這是前提。首先我們要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語或句子的意思,理解每個詞語或句子的含義。
這個半命題作文是一個后空型。題目中的“遠方”是關鍵詞,可以從空間角度理解為一個具體的地方,也可以從時間角度理解為未來的某個節(jié)點,還可以是一個抽象的境界或目標。題目中的“去”表示一種動作狀態(tài),“去遠方”則可理解為去往某地、完成某事或達成某愿的過程,顯然帶有一種追尋之意,不論選擇哪種文體寫作,主旨、情感均應是積極向上的。
二、補充文題,精妙立意
立意是決定文章質量的關鍵。半命題作文的立意,往往與作者的補題構思同步進行。文題中需要補充的“帶上”這一動作的賓語就是在“去遠方”過程中所需要的,可以是某一具體的人或物,也可以是某種抽象的品質精神等。考生從初中作文訓練的幾大母題中,如“情感生活”“成長感悟”“家國情懷”等角度均可以尋找到合適的切入點,進行構思立意。
在取材時要盡量避開那些“高頻素材”,不落入俗套??忌蓮囊韵陆嵌瓤紤]:有意義的,借以表達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特色的,反映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展示自我個性與風格;有詩意的,運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賦予其特定內(nèi)涵,在聯(lián)想、想象的創(chuàng)造中為文章增添新穎與別致的色彩。
三、匠心獨運,精彩行文
題目沒有限定文體,但寫作時必須文體明確。
如寫記敘文,考生要在選材上尋找合適的突破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選擇真實的素材,展示真實的生命體驗,易于打動讀者。如寫議論文,則要注意觀點正確、新穎、鮮明,論證思路清晰,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個體到群體的認知邏輯。
不論哪種文體,都應特別注意文章的結構布局,盡可能做到長短段結合,不要壓長段,也不能過多獨句成段,要使閱卷老師第一眼就獲得一種結構上的視覺審美。另外,文章開頭及結尾的出彩、文筆的出眾也是拿高分的重要條件,應盡可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