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漢語大詞典》蒙古語釋義指瑕四則

2024-01-22 09:14杜思佳鄧春琴
樂山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23年12期
關(guān)鍵詞:漢語大詞典蒙古語大詞典

杜思佳,鄧春琴

(西華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四川 南充 637009)

自元代以來,蒙古族與漢族交流日益深化,這種密切交流反映到語言中就逐漸形成了漢語中出現(xiàn)的各式的蒙古語借詞。而《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大詞典》)由數(shù)千位專家參與編寫,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為主要方針。但其收錄的蒙古語借詞偏離編寫方針,出現(xiàn)釋義不全面、例證有誤等問題。本文旨在考察“答剌罕”“哈剌”“莽古歹”“諾顏”四則蒙古語借詞釋義,以完善部分《大詞典》中的蒙古語借詞。

一、答剌罕

【答剌罕】蒙古語音譯詞。原意為自由者、不受管轄者。為蒙元時代的一種崇高封號。[1]

(1)達(爾)罕,蒙古語,凡有勤勞免其差役之謂,卷六作逹干,又卷十作撻剌干,非一人併改。[2]141

(2)哈喇哈斯達爾罕:哈喇,蒙古語,黑色也;哈斯,玉也;達爾罕,凡有勤勞者免其差役之稱也。舊作:哈剌哈孫荅剌罕。[3]7192

實際上,“答剌罕”釋義不全面。通過對“答剌罕”各個異體字的考察,“答剌罕”除了指“自由者、不受管轄者”,還可釋作“答剌罕軍”、匠人、圣潔、舊旗名等。

(3)達(爾)罕,凡有勤勞免其差役之謂,卷九十八作荅剌罕,軍名。[4]518

(4)所統(tǒng)苗、獠、洞猺、答剌罕等,無尺籍伍符,無統(tǒng)屬,相謂曰阿哥,曰麻線。至稱主將亦然。喜著斑斕衣,衣袖廣狹修短與臂同幅長不過膝,袴如袖,裙如衣,總名曰草裙草袴。固脰以獸皮,曰項。束腰以帛,兩端懸凥后若尾,無間晴雨,被氈毯,狀絕類《犬》。軍中無金鼓,雜鳴小鑼以節(jié)進止,其鑼若賣貨郎擔(dān)人所敲者。士卒伏路,曰坐草。軍行尚首功,資抄掠,曰檢刮。所過無不殘滅。[5]73

(5)羅次丙,瀘州同知文節(jié)子。夙嚴父教。官廣東時,連州寇警,帥釋迦斑募廣西答剌罕二百人追擊,軍不進。[6]1802

(6)十七年,詔江淮諸路招集答剌罕軍。初,用兵江南,募死士從軍者,號答剌罕,屬之劉萬奴部下。及宋平,其人皆無所歸,群聚剽掠。[7]914

(7)又有以技名者,曰炮軍、弩軍、水手軍,應(yīng)募而集者,曰答剌罕軍,其名數(shù)則有憲宗二年之籍、世祖至元八年之籍、十一年之籍,而新附軍有二十七年之籍。[8]18

(8)石國英,至元,荅剌罕軍招討使。[9]590

例(4)中“苗”“獠”“洞猺”原皆指少數(shù)民族,但“答剌罕”無少數(shù)民族釋義,且后文提及“軍中無金鼓”“軍行尚首功”可知,此處“苗”“獠”“洞猺”“答剌罕”皆指其所代表的軍隊。例(5)中“答剌罕”當(dāng)指下文中的“軍”。例(6)中指明“答剌罕軍”號“答剌罕”,“答剌罕軍”語出于“答剌罕”。(7)到(8),平宋戰(zhàn)爭中,元政府組編“答剌罕軍”,不支糧餉,以擄掠為利。

“答剌罕”還可釋作“工匠、匠人、手藝人”等含義。

(9)銀匠,蒙古尼答爾罕;銅匠,高力尼答爾罕;錫匠,它洛嘎尼答爾罕;鐵匠,它末勒七答爾罕。[10]199

(10)打兒漢,凡部夷因本管臺吉陣前失馬扶救名。如因救臺吉自身陣亡,所遺親子精能造作竒異得生,或?qū)⑴_吉陣中救岀者,加升此,或?qū)O酬升此名。亦有各色匠役,手藝精能,造作奇異器具,升為此名。[11]159

(11)今人以答剌罕呼普通匠人者,正如漢人稱一般工匠為師傅,西人稱一般醫(yī)生為博士也。[12]29

例(9)“銀”即為“蒙古尼”;“銅”即為“高力尼”;“錫”即為“它洛嘎尼”;“鐵”即為“它末勒七”,因而“答爾罕”即“答剌罕”,譯為“匠人”,例(10)“打兒漢”即“答剌罕”此處指因救臺吉獲“答剌罕”封號,也用以指手藝精湛的各類工匠。例(11)(12)可知“答剌罕”指“工匠”現(xiàn)今仍在使用。

“答剌罕”還可釋作神圣的、圣潔的含義,該含義由“自由者、不受管轄者”引申為“圣潔、不受侵犯”。

(14)“答剌罕地區(qū)”(禁區(qū))、“答剌罕烏拉”(圣山)、“答剌罕事業(yè)”(神圣的事業(yè))、“答剌罕祖國”(神圣祖國)等。[14]195

“答剌罕”還作為過去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縣級單位使用,但一般采用“達爾罕”這個漢譯寫法,即為“達爾罕旗”,駐地在今內(nèi)蒙古科爾沁左翼中旗西南花吐古拉蘇木附近,?,F(xiàn)今與茂明安旗合并為達爾罕茂明安聯(lián)合旗,不再單獨使用“達爾罕旗”這種說法。

(15)烏拉東公并達爾罕旗地,雖放竣,尙未奏結(jié)。[15]90

(16)近年獨達爾罕旗尙盛,計馬牛羊共一百五十四萬頭,其余各旗總計一百九十余萬頭。[16]478

(17)大清山后烏盟、四子王、達爾罕、茂明安三旗及八旗牧廠地,在貽谷、信勸任內(nèi),共報墾約五千頃。[17]249

(18)本境自嘉慶八年,蒙古達爾罕旗開荒略地,奉旨招墾,弛禁流民出邊禁。[18]19

(19)蒙旗境礦產(chǎn):哲里木盟西北一帶,山岡重迭,地產(chǎn)最饒,如札薩克圖、野馬圖、陶來兔等山之金礦,靑陽鎭之煤礦,鎭國公旗西北山之硫磺,賓圖旗前新秋之煤礦,達爾罕旗西北山之金苗、墨石、水晶皆是。[19]10568

答剌罕當(dāng)釋作:自由者、不受管轄者;為蒙元時代的一種崇高封號;匠人;圣潔;舊旗名。

二、哈喇

【哈喇】亦作“哈剌”。蒙古語1.殺頭;殺死。2.指黑色。[20]332

(20)回語與準(zhǔn)語絕殊,而亦間有相同者,如稱萬數(shù)為圖們,稱黑色為哈拉。[21]531

(21)“蒙古語黑為喀喇?!盵22]1072

(22)珣,貌黑,人呼為哈剌元帥。哈剌,中國言黑也。[23]1619

(23)哈喇巴圖,蒙古語:哈喇,黑色也;巴圖,結(jié)實也。[24]127

因《大詞典》要求“所收條目力求義項完備”,“哈喇”一詞除以上兩個蒙古語義項以外,還可以解釋為人名、姓氏、部族名、地名和罵。

“哈喇”常用作人名。

(24)喀喇,姓烏禮蘇氏,齊齊哈爾人。父鄂浡托來歸隸正白旗,乾隆初年官寧夏副都統(tǒng)。[25]1499

(25)“卿幼習(xí)蒙語,屢從王入朝,世祖常呼之納麟哈喇,以其應(yīng)對詳敏,舉止便捷,故曰納麟,須髯美黑,故曰哈剌?!盵26]9871

(26)從木華黎攻通州有功,太祖賜名哈剌拔都。[27]1985

(27)以哈剌那海為大同分省平章。[28]1112

例(24)(25)直接可得出“哈喇”作人名,例(26)“拔都”指“勇士”,賜名“哈剌拔都”指“攸哈剌拔都”英勇。例(27)“哈剌那海”指元順帝時期的官員。又《元史》《高麗史》《蒙兀兒史記》等有“劉哈剌不花”“石哈剌不花”“王哈剌不花”“李哈剌”等人名?!安换ā?,蒙古語,指牯牛,“哈剌不花”即為黑色的牯牛?!肮莶换ā薄肮荨庇迷趧ⅰ⑹?、王、李等姓氏之后作名字。

蒙古族有以地名作姓氏和以部落名作姓氏的習(xí)慣,據(jù)考證,“哈喇”一詞也用作宋元之后蒙古人姓氏,并且沿用至今。

(28)“喀喇氏,世居錫伯哩地方。臣等謹按:喀喇本元部名,《元史》以部為氏?!盵29]63

(29)鑲黃旗滿洲 軍瓦爾逹之妻喀喇氏。[30]2997

(30)“喀喇?!盵31]991

(31)庫庫,原作巙巙,字子山,哈喇氏,原作康里。[32]3268

“哈喇”還可作為部族名。

(32)客烈亦部,未詳所出,或謂始居唐麓嶺北謙謙州之地,后徒于土拉河。相傳其祖生子七人,面黝黑,蒙古語黑為喀喇,故名其部為喀喇,又訛為客烈。[33]1072

(33)其小百夷、阿昌、蒲縹、哈喇諸風(fēng)俗與百夷大同小異。[34]409

(34)公諱回,字子淵,世為喀喇部大人族??鸥哕噰?。[35]20

(35)庫庫子山者,喀喇人。元時為浙江行省平章。[36]205

(36)博果宻,世為喀喇部大人,世祖竒之,命師事王恂、許衡,厯世祖、成宗朝為親臣。[37]25

(37)臣謂挿漢賞在廣寧,卽留挿漢及哈喇部各萬兵守之,萬兵駐牧,逆賊覘窺測,眾數(shù)加我游徼,逓出廣寧,寧前數(shù)百里間,彌布山野,渝關(guān)以外,山若增而高,塹若浚而深,月給布米約歲費三十六萬似伙矣。[38]508

例(32)明確指出部族名“喀喇”來源于黑這個含義,例(33)中“小百夷”“阿昌”“蒲縹”“百夷”皆為少數(shù)部族稱呼,例(34)指出“喀喇”為“古高車國”,即活躍于中國北部和西北部的游牧民族,例(35)(36)(37)中“喀喇部”說明“喀喇”是個部族名。

黑色在蒙語中的文化內(nèi)涵往往富含貶義色彩,但它在作為人名、姓氏和部族名表現(xiàn)出的是該時期蒙古族對黑色的尊崇,按:該時期黑色代表著勇武與強悍[39],因而這部分含義賦予到人名、姓氏與部族名中也不足為奇。

此外,“哈喇”還可作為地名使用。

(38)哈剌河卽錄之哈勒合河。客勒地名,見秘史。[40]33

(39)豐州有九十九泉。葢遼、金豐州在黑水上游,元靜安路則在黑水北。今大同府外鑲藍旗察哈爾地有哈剌烏蘇河,西流經(jīng)歸化城南,又西入于黃河。[41]967

(40)伊拉里克地畝與喀喇沙爾屬蒙古游牧地,以山為界,該處河水一道,由山之東面流出,距游牧地尚隔一山,于蒙古生計無礙,堪以開墾。[42]2113

(41)野鵲山在左翼北一百二十里,蒙古名巴顏喀喇山。遼史:“上京有野鵲山、兒山?!盵43]28558

其中哈剌河即當(dāng)今的蒙古國色楞格省東南部哈臘河,為鄂爾渾河下游支流;喀喇烏蘇河即今天蒙古國科布多省哈爾烏蘇湖,意為黑水湖;喀喇沙爾即黑城,是清代新疆地名;哈剌溫山又作合剌溫山,即今天的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和黑龍江省的大興安嶺;巴顏喀喇山即現(xiàn)在位于青海中南部的巴顏喀拉山,意為富饒青(黑)色的山。部分由“哈喇”命名的地名現(xiàn)在依舊存在,(《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2163 頁)“哈剌湖”在青海省東北部烏蘭縣境內(nèi),意為“黑海子”,“哈剌哈河”是烏爾遜河支流,在蒙古自治區(qū)與蒙古蒙古國東部境內(nèi)?!肮币辉~作地名并非單獨使用,而是與其他詞一起構(gòu)成地名,表面上是對該地區(qū)的描述,實質(zhì)上是蒙古族傳統(tǒng)習(xí)俗和文化心理對力量權(quán)利的向往。

(42)罵曰莎可,一曰哈剌。(《盧龍塞略·卷十九·生靈門》)[44]225

(43)罵,哈喇。[45]163

“哈喇”釋義當(dāng)補充為殺;黑色;人名;姓氏;部族名;罵。

三、莽古歹

【莽古歹】蒙古語。指小番。元關(guān)漢卿《哭存孝》第三折:“自家莽古歹便是。奉阿者的言語,著吾打聽存孝去?!盵46]412

按:(45)《欽定遼金元三史國語解》作“孟古岱”[47]519,卷五作“忙兀帶”,卷七作“忙古帶”,卷十作“蒙古帶”,卷十七作“忙兀臺”,卷二十一作“忙哥臺”,卷七十七作“忙古臺”,卷九十九作“忙古”,卷四十五作“忙苛歹”,卷一百九作“孟古臺”,卷二百八作“托忙古”。又(46)《宋金元明曲辭通釋》引《哭存孝》例證補充“莽古歹(忙古歹),蒙古語謂小番,猶漢語謂小校。例一是也。蓋供奔走執(zhí)役者也”。[48]717可知“莽古歹”與“忙古歹”“忙古臺”“蒙古臺”等實則為同語。

“莽古歹”指人名?!洞笤~典》釋義有誤,其引《哭存孝》例證,釋義作“小番”講,但依據(jù)(46),可知《哭存孝》中“莽古歹”是指供奔走趨使的仆役,也即社會下層人士。

按:《萬歷武功錄》“又二年正月,青把都兒、哈不慎、莽古歹、同母哈屯、約長昂,大會土蠻,分犯寧前?!薄捌淙拢列U益痛怨邊吏入骨髓,乃征黑石炭等大率三十余萬治兵,期草長而大舉。于是青把都及其母哈屯、弟蟒古歹、蟒古塞、哈卜慎,提達子常扯勞等來告”。[49]239、431“青把都兒”即為“察哈爾部”首領(lǐng),“哈不慎”即“哈卜慎”是“哈喇慎”部首領(lǐng),二者皆為部落首領(lǐng)的名字,都屬社會上層階級。

此時,“莽古歹”所指對象出現(xiàn)階級不一致,那么《大詞典》作“小番”就不恰當(dāng),且《哭存孝》第三折原文中,將“莽古歹”釋作人名,同樣符合句義。

(47)己未,以西寧州田租稅課賜大長公主忙古臺。[50]281

(48)方臣佑,小字小公,尚州中牟人。忠烈時,給圣宮中,從安平公主如元,謁□圣皇后,因留之,賜名“忙古臺”。[51]9768

(49)子三人:長忙古臺,次綿思哥,次捏兒哥。[52]1625

(50)此耶律忙古臺也。耶律,遼姓,遼史俱作耶律,金史初作耶律,后盡改移刺,至元史復(fù)改耶律。[53]44

例(47)“忙古臺”即指大長公主名字,例(48)皇后賜名安平公主“忙古臺”,“忙古臺”用作皇室賜名,富有美好寓意,且兩句例證分別用于長公主姓名與皇后賜名,則“莽古歹”作“小番”講不恰當(dāng)。例(49)“綿思哥”“捏兒哥”分別作為二兒子、三兒子的名字使用,長子名為“忙古臺”則同樣用作人名。除例(50)外,據(jù)考察有“曹忙古臺”“王忙古臺”“沈忙古歹”“李忙古臺”等“莽古歹”放在姓氏之后用作人名的用法。

“莽古歹”還可用作姓氏。

(51)“忙古臺氏,蒙古七十二種之一?!盵54]10

(52)“蒙古臺氏。元俗,每歲十二月下旬,武備寺供弓箭、環(huán)刀,束草為人形一,為狗一,選世家之貴重者交射之。”[55]976

除上述二例以外,《中國姓氏大辭典》列有“忙古歹”“忙古臺”“蒙古臺”“蒙古歹”等條目,《中華古今姓氏大辭典》列有“忙古歹”“忙兀歹”“莽固岱”“蒙古岱”“蒙古臺”可知“莽古歹”還通常作為姓氏使用,且寫法不一。

“莽古歹”釋作“有銀”。

(53)孟古岱,有銀也。[56]519

(54)《宋史》:按蒙古臺,蒙古語有銀也。舊作忙兀臺,今改。[57]711

(55)或以蒙古人謂銀亦曰蒙古,因疑達逹抗金,故以銀為國號。揣測傅會,似是而實非。博明西齋偶得以為蒙古之稱在金之先,此說近似。[58]238

“莽古歹”即“蒙古”,即現(xiàn)今為人所熟知的蒙古國。

(56)達達,蒙古歹。[60]

(57)蒙果勒,蒙古也。卷八作忙兀兒。[61]771

(58)忙中豁勒(達達)。[62]37

上述例句中“達達”即為“韃靼”,也即指“蒙古”。

“莽古歹”釋義錯誤,《哭存孝》例證當(dāng)指人名;另補充釋義作姓氏;銀;國家名指“蒙古國”。

四、諾顏

【諾顔】蒙古語音譯詞。猶君,領(lǐng)主。[63]274

實際上并不局限于[+最高領(lǐng)導(dǎo)者][+上層階級]這一語義特征,還可指王爺、官吏、長官、封號或作為貴族的通稱,[+最高領(lǐng)導(dǎo)者]這一語義特征逐漸消失。

(59)那顏泰,要略原作“諾顏泰?!盵64]1868

(60)《列傳》那演或作那顏、那延。[65]253

(61)“那顏”,紀、傳或作“那演”,或作“那衍”,或作“那延”、“那律”,留哥傳稱“按陳那衍?!盵66]251

“諾顏”原指最高統(tǒng)治者,但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詞義范化,變?yōu)橐话愎賳T的通稱。

(62)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阿霸垓郡王額齊格諾顏女。[67]2689

(63)賽音,唐古特語好也;諾顏,蒙古語官長也。[68]166

(64)那顏,漢人稱之長官也。[69]44

(65)那顏,猶華言大人也。只欲留萬世美名。[70]525

(66)后廢太師,以那顏領(lǐng)之。那顏即華所謂小官也。[71]862

(67)乃命喀爾喀汗、濟農(nóng)、諾顏等進御前,賜卮酒,余令侍衛(wèi)分送。禮成。翼日各營就列,陳巨炮,帝擐甲,閱畢宣敕,去其汗號,以王、貝勒、貝子、公名爵分錫之。臺吉分四等,比四十九旗,依等賜賚,恩禮有加,余如儀。[72]1409

(68)紀、傳多稱那顏,或稱那演,乃賜號也。[73]268

“諾顏”釋義當(dāng)補充為首領(lǐng);王爺;封號;官吏;一般貴族、官員的通稱。

五、結(jié)語

綜上,“所收條目力求義項完備,釋義確切,層次清楚,文字簡練,符合辭書科學(xué)性、知識性、穩(wěn)定性的要求”,因而《大詞典》需盡可能多收義項,避免出現(xiàn)漏收。筆者通過文獻檢索和比較的方法,考證得出“答剌罕”“哈剌”“莽古歹”“諾顏”四詞出現(xiàn)釋義漏收的情況。漏收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一部分蒙古語借詞不僅在漢語中發(fā)生演變,在蒙古語中同樣發(fā)生演變;二是有一部分蒙古語借詞由于部分義項使用較少,出現(xiàn)漏收等。因而《大詞典》在收蒙古語借詞的時候,應(yīng)遵循“古今兼收”,盡可能多的參考蒙語權(quán)威詞典,如《蒙漢詞典》《蒙古語大辭典》等。

猜你喜歡
漢語大詞典蒙古語大詞典
含有“心”一詞蒙古語復(fù)合詞的語義
《漢語大詞典》“籀”釋義辨證
土默特地方蒙古語地名再探
論蒙古語中反映心理逆境傾向的某些字的含義
從現(xiàn)存最早話本新詞新義看《漢語大詞典》晚收的詞條及義項
評《〈漢語大詞典〉研究》
俄語詞“Sherti”在蒙古語中的變義(蒙古文)
敦煌碑刻文書詞匯與《漢語大詞典》釋義缺失例舉
《漢語大詞典》義項失序問題研究
關(guān)于《突厥語大詞典》漢字譯寫偏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