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代貴州都指揮使司建置再論

2024-01-22 13:42:22陳清蓮
凱里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衛(wèi)所通志洪武

陳清蓮

(貴州師范大學圖書館,貴州貴陽 550025)

都指揮使司又稱都司,是明代重要的軍事機構。貴州在明代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和特殊的交通區(qū)位,素有“西南奧區(qū)”之贊譽。朱元璋平定云南后,最憂慮的是貴州能否穩(wěn)定,他指出,如果貴州不能穩(wěn)定,“雖有云南,亦難守也”[1]2225,于是明政府便在貴州設立軍事機構并不斷強化,派重兵把守,貴州都指揮使司即在此背景下設立。如此重要機構理應得到重視,然縱觀學界研究,有關明代貴州都指揮使司的論述多散見于衛(wèi)所制度的研究成果中,如《明代衛(wèi)所制度與貴州地域社會研究》[2]《明代貴州衛(wèi)所制度研究》[3]等。盡管有《明代貴州都司建置研究》[4]等專題性成果,但仍有研究的空間,故而本文對其再作探討。

一、明代都指揮使司特點

都指揮使司作為軍事機構,其最高首領一般稱都指揮或都指揮使,最早出現在唐代,經五代得到較充分發(fā)展,北宋時仍為重要軍職[5]。元代不僅在左都威衛(wèi)使司、右都威衛(wèi)使司分設侍衛(wèi)都指揮使司、蒙古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司,而且專設衛(wèi)候直都指揮使司,秩正四品,都指揮使和副指揮使各二員。[6]2250明代都指揮使司較元代更進一步,不僅屢次動態(tài)調整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據《明史·職官志》記載,明代建立之初,政府為加強對各地的軍事管控,在各行省設行都督府的同時又設都衛(wèi)指揮使司。洪武三年(1370)、四年(1371)省一級軍事機構改名為“都衛(wèi)”“行都衛(wèi)”,至洪武八年(1375)九月,再次更名為“都司”“行都司”。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中央廢大都督府,改設五軍都督府,都司、行都司歸左、右、中、前、后各都督府。至此,衛(wèi)所制度的管轄體系完全確定。[7]洪武七年(1374),明政府設行都衛(wèi)指揮使司即西安行都衛(wèi)指揮使司,駐地在河州(治今甘肅省臨夏市)。洪武八年(1375)十月,朱元璋將13個都衛(wèi)統(tǒng)一改為都指揮使司,即燕山都衛(wèi)改為北平都司、西安都衛(wèi)改為陜西都司、太原都衛(wèi)改為山西都司、杭州都衛(wèi)改為浙江都司、江西都衛(wèi)改為江西都司、青州都衛(wèi)改為山東都司、成都都衛(wèi)改為四川都司、福州都衛(wèi)改為福建都司、武昌都衛(wèi)改為湖廣都司、廣東都衛(wèi)改為廣東都司、廣西都衛(wèi)改為廣西都司、定遼都衛(wèi)改為遼東都司、河南都衛(wèi)改為河南都司,同時把西安行都衛(wèi)升格為陜西行都司、大同都衛(wèi)升格為山西行都司、建寧都衛(wèi)升格為福建行都司。洪武十五年(1382)增置貴州、云南二都司,此后又把北平都司改為北平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再改為大寧都司;宣德五年(1430)又增置萬全都司(治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qū)),此后又于建昌設四川行都司、鄖陽置湖廣行都司。至此,明政府在全國設立了16 個都司、5 個行都司。需要說明的是,洪武六年(1373),明政府正式在烏思藏、朵甘地區(qū)設置衛(wèi)指揮使司,歸屬西安行都指揮使司管轄,不久又將烏思藏提升為行都指揮使司,從級別上看與西安行都指揮使司是同級,但仍歸西安行都司管轄。為加強對藏區(qū)地方管理,明政府又先后在烏思藏地方增設若干個行都指揮使司,如俺不羅行都指揮使司、牛兒宗寨行都指揮使司、領思奔寨行都指揮使司、擦力巴行都指揮使司等。[8]顯然,這些行都指揮使司與前述5個行都司有質的區(qū)別,是對藏區(qū)的一種特殊管理方式。在東北少數民族地區(qū),明朝建立了羈縻性的奴兒干都司,由當地部落首領擔任,可以世襲,但必須接受朝廷的統(tǒng)一節(jié)制。這種因俗而治的政策,有利于當時當地經濟社會的發(fā)展。

都司主掌一方軍政,率其衛(wèi)所隸屬于五軍都督府,而聽命于兵部,“凡都司并流官,或得世官,歲撫、按察其賢否,五歲考選軍政而廢置之。都指揮使及同知僉事,常以一人統(tǒng)司事,曰掌印,一人練兵,一人屯田,曰僉書。巡捕、軍器、漕運、京操、備御諸雜務,并選充之,否則曰帶俸。凡備倭守備行都指揮事者,不得建牙、升公座。凡朝廷吉兇表箋,序銜布、按二司上。經歷、都事典文移。斷事理刑獄。”“自都督府,都指揮司,留守司,內外衛(wèi)守御、屯田、群牧千戶所,儀衛(wèi)司、土司、諸番都司衛(wèi)所,各統(tǒng)其官軍及其部落,以聽征調、守衛(wèi)、朝貢、保塞之令。”都指揮使司下轄衛(wèi)指揮使司,設官如京衛(wèi),品秩并同外衛(wèi)各統(tǒng)于都司、行都司或留守司。這里明確了都指揮使司的機構體系、都司的職責和考核。至于都司各職級官員即都指揮使、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僉事的級別、選拔和升遷,明政府亦有詳細規(guī)定:“都指揮使一人,正二品;都指揮同知二人,從二品;都指揮僉事四人,正三品。其屬經歷司經歷,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斷事司斷事,正六品,副斷事,正七品,吏目各一人。司獄司司獄,從九品,倉庫、草場,大使、副使各一人。行都指揮使司,設官與都指揮使司同?!薄耙允拦偕?,或由武舉用之,皆不得世。即有世者,出特恩。非真授者曰署職,署職,遞加本職一級作半級,不支俸,非軍功,毋得實授。”[9]1872-1873

綜上可知,明代都指揮使司具有5 個明顯特點:一是數量隨時代發(fā)展不斷增多,都指揮使司由13個增加到16個、行都指揮使司由3個增加到5個。二是主要分布在北方或邊境地區(qū),21個都指揮使司和行都指揮使司中,位于北方的有北平都司、陜西都司、山西都司、遼東都司、大寧都司、萬全都司、陜西行都司、山西行都司等8 個,占全國總數的38%;分布在邊境地區(qū)的除了北方的8個,還有廣西都司和云南都司,共10個。三是職級細化,就都指揮使司的組成而言,由都指揮使、都指揮使同知、都指揮使僉事、經歷、都事、斷事、副斷事、司獄等不同人員組成,不同職位人員有不同的級別;都指揮使司下面又設衛(wèi)指揮使司,又有不同的職級。四是職責明確,指揮使要統(tǒng)其官軍及其部落,以聽征調、守衛(wèi)、朝貢、保塞之令;指揮使、同知和僉事,一人統(tǒng)司事,一人練兵,一人屯田;經歷、都事典文移,斷事理刑獄。五是選拔更加規(guī)范,或由世官或由武舉選任,但不能世襲;若有世襲者,必須有特殊的恩典;如果只有名譽而無實際權力者,只是名譽職位而無俸祿;如果要有實職,則必須有軍功。這些特點表明,明代都指揮使司隨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

二、貴州都指揮使司的設置時間

任何歷史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都離不開時間這個基本要素,故而研究明代貴州都指揮使司首先應關注其設置的時間。筆者目之所及,無論《明實錄》、嘉靖《貴州通志》,還是萬歷《黔記》以及《明史紀事本末》,均明確記載貴州都指揮使司設置時間是洪武十五年即1382年,但在具體月份上略有出入,舉證如下:

《明太祖實錄》:洪武十五年正月丁亥,置貴州都指揮使司,令平涼侯費聚、汝南侯梅思祖署都司事。[1]2221《明史紀事本末》:“太祖洪武十五年春正月,置貴州都指揮使司,命平涼侯費聚、汝南侯梅思祖署司事?!保?0]《明史紀事本末》顯然是沿襲了《明實錄》的內容,認為貴州都指揮使司設立于洪武十五年即1382年農歷正月丁亥日即初七日。

嘉靖《貴州通志》:“平伐長官司,元時為平伐等處長官司,屬葛蠻宣撫司。本朝洪武十五年二月,始置貴州都司,由是,改屬貴州衛(wèi)所轄;二十八年,改屬本衛(wèi)?!保?1]51這里是“洪武十五年二月”即1382年農歷二月。

萬歷《黔記》:“(洪武)十五年秋八月,設貴州都指揮使司。汝南侯梅思祖署都司,尋卒。”[12]23道光《貴陽府志》:洪武十五年,“八月,置貴州都指揮司于貴州宣慰司。”[13]30這里是1382 年秋八月,與《明太祖實錄》、嘉靖《貴州通志》所記時間相差數月。

當然,更多的記載是沒有詳細到具體月份的洪武十五年。萬歷《貴州通志》:“貴州都指揮使司,洪武十五年設?!保?4]26《明史·職官志》:“洪武十五年,增置貴州、云南二都司?!保?]1872《明史·梅思祖?zhèn)鳌罚海ê槲洌┦迥辏匪甲妫团c傅友德平云南,置貴州都司,以思祖署都指揮使。[9]3848

上述有關貴州都指揮使司設置時間,盡管在月份上有出入,但均在洪武十五年即1382 年。然而,文獻中也有1831 年設置貴州都指揮使司的記載?!睹魇贰け尽罚骸埃ê槲洌┦?,丞相胡惟庸謀反誅,革中書省,因改大都督府為五,分統(tǒng)諸軍司衛(wèi)所。明年,復置中都留守司及貴州、云南都指揮使司。十五年三月,頒軍法定律。十六年,詔各都司上衛(wèi)所城池水陸地里圖?!保?]2194句中的“明年”顯然是洪武十四年即1381 年。另據萬歷《貴州通志》記載,貴州衛(wèi),“皇明洪武四年建,隸四川行都司。十四年,改隸貴州都司,領左、右、中、前、后五所?!保?4]119這說明貴州都司或在洪武十四年或在此之前已經建立,并非洪武十五年。筆者目前僅發(fā)現二則這樣的記載,列于此,以引起學者注意并參考。

在上述設置時間之外,還有文獻記載洪武初年即設置了貴州都司。舉例如下:

弘治《貴州圖經新志》:貴州都指揮使司“在治城中西,即元八番順元等處都元帥府。洪武五年改建?!保?5]18翰林院侍講學士彭華《題名記》:“洪武初,即貴州立都司,統(tǒng)兵衛(wèi)暨諸酋長。”[15]19馬燁,“洪武初,置貴州都指揮使司,以燁為都指揮使。”顧成,“洪武八年授貴州指揮僉事?!背体?,“自滄州衛(wèi)指揮升貴州都指揮使。是時,夷民初附,邊備草創(chuàng),暹因事制宜而經略之?!保?5]54

嘉靖《貴州通志》:都司“在治城中西,即元八番順元等處都元帥府,洪武五年改建?!保?1]253永寧衛(wèi)指揮使司:洪武四年,改為永寧長官司,尋復置永寧宣撫司,仍隸四川,其治舊在馬口漁漕溪,距今衛(wèi)城西八十里;五年,曹國公李文忠遷城于此,置衛(wèi)治,是為永寧衛(wèi)指揮使司,領千戶所五,隸貴州都司。[11]55

萬歷《貴州通志》較嘉靖《貴州通志》記載更為翔實:“本朝洪武初平定,分隸云南、湖廣、四川三布政司,設都司于貴州?!薄皶?,周回九里三分。洪武五年,都指揮馬燁建?!薄岸妓?,會城中西,即元八番順元都元帥府,洪武五年改建?!保?4]14,20,21都司,“馬燁,洪武初都指揮使。時貴州初附,勢尚虺臲,燁政令明肅,人莫敢犯者,畏而呼為‘馬閻王’。創(chuàng)建城郭,極其堅固雄壯,攻討拊循之績尤為茂著?!薄俺体?,洪武初,自滄州衛(wèi)指揮升貴州都指揮使。”[14]70萬歷《黔記》亦有類似記載[12]570。

上述史料表明:洪武初年至少應是洪武五年(1372)貴州已設置都司,而且都司已有辦公場所即元代八番順元都元帥府舊址和都指揮使司如馬燁、程暹。由此看來,關于貴州都司設置的時間,除了學界公認的洪武十五年之外,還有不為學人注意的洪武初年的記載。如果說洪武初年即已設置貴州都司,則洪武十五年顯然有誤;反之,如果說洪武十五年是貴州都司設置的時間,那么洪武初年明顯不對。究竟哪個才是貴州都指揮使司設置的時間呢?為何會出現如此不同的年代記載呢?筆者以為,文獻所載洪武初年的貴州都指揮使司應該是“貴州都衛(wèi)指揮使司”。據前述可知,洪武三年(1370)、四年(1371)明政府相繼將省一級軍事機構改名為“都衛(wèi)都指揮使司”“行都衛(wèi)都指揮使司”,所以此時貴州都指揮使司實際是貴州都衛(wèi)都指揮使司,是貴州都指揮使司的前身,是一個性質的機構在不同時代的不同稱謂,由于性質相同且兩種稱謂關系密切,故而后代文獻未加細致區(qū)分而將兩種名稱混在一起記載。此外,無論嘉靖《貴州通志》還是萬歷《貴州通志》,在所列“都指揮”名單中,都明確將馬燁、程暹和洪武十五年之后擔任都指揮使的人員并列,說明他們身份與洪武十五年后的“都指揮使”一樣。這從另一個角度表明洪武五年設置的都指揮使司與洪武十五年之后設置的都指揮使司是同一性質的機構。《明史》關于貴州土司的記載更有說服力:“帝(即朱元璋)方北伐中原,未遑經理南荒。又田仁智等歲修職貢,最恭順,乃以衛(wèi)指揮僉事顧成筑城以守,賦稅聽自輸納,未置郡縣?!保?]8167這里的顧成(洪武八年任職貴州),頭銜是“衛(wèi)指揮僉事”,其中的“衛(wèi)”即是都衛(wèi)。

綜上所述,明代貴州都指揮使司的設置時間目前有3 種表述,即洪武初年、洪武十四年和洪武十五年。這三個時間,洪武十四年之說明顯單薄,幾乎是孤證;洪武初年和洪武十五年都有較雄厚的文獻依據,前者是貴州都衛(wèi)都指揮使司的設置時間,后者是貴州都指揮使司的設置時間。

三、貴州都指揮使的籍貫分布

嘉靖《貴州通志》、萬歷《貴州通志》和道光《貴陽府志》等文獻都列有明代都指揮使的名單,相較而言,后二者更為翔實,故而本節(jié)主要以萬歷《貴州通志》和道光《貴陽府志》所載資料為據,探析明代貴州都指揮使的籍貫分布。

表1 明代貴州都指揮使籍貫表

以上共101人。如果以當時的省域劃分,籍貫分布情況如下:

貴州37 人、云南13 人、湖廣10 人、南直隸8 人、四川7 人、廣東5 人、北直隸5 人、浙江5 人、廣西4人、福建2人,山東、甘肅、江西、河南各1人,另有徐文俊屬驍騎衛(wèi)籍,具體籍貫不詳。由此可見,明代貴州都指揮使主要來自貴州,其次是云南,再次是湖廣,然后是北直隸和南直隸、四川、兩廣。這種籍貫分布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以貴州為核心,周邊鄰省云南、湖廣、四川、兩廣等地人數較多,這主要得益于地域優(yōu)勢,因為來自貴州及其鄰省的都指揮使對貴州自然和人文境況相對熟悉,便于指揮作戰(zhàn)和維護地方穩(wěn)定,故而多得朝廷派遣;二是以南北直隸為中心,人員較多,這主要與南北直隸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有關,明初首都設在南京,在南直隸所管范圍,明成祖將首都遷往北京,在北直隸所轄區(qū)域,南北直隸均是拱衛(wèi)首都之地,政治地位較高,軍事人才相對集中,由南北直隸派往貴州任都指揮使自然較多。明政府從南北直隸調遣相當數量的官員去貴州擔任都指揮使也是朝廷對貴州高度重視的表現,嘉靖年間兵部尚書楊博所謂“大抵貴州開為云南,無貴州是無云南也”[16]即是明證。

四、貴州都指揮使司內設機構與下轄機構

作為省級最高軍事指揮機構,明代貴州都指揮使司內設機構經歷了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按照明代相關制度,都指揮使司內設機構有經歷司、斷事司、司獄司;經歷司經歷一人、都事一人;斷事司斷事一人、副斷事一人,吏目一人;司獄司司獄一人;雜職有倉大使一人、副使一人,庫大使一人、副使一人,草場大使一人、副使一人。如果加上都指揮使一人、都指揮同知二人、都指揮僉事四人,共計19人。

弘治《貴州圖經新志》記載:貴州都指揮使司“在治城中西,即元八番順元等處都元帥府。洪武五年改建。洪武末,都指揮金鎮(zhèn)重建,經歷司駙焉。斷事司別置于司之東北,司獄司駙焉。司城圍九里,周建五門,東曰武勝,南曰朝京,西曰圣泉,北曰柔遠,次南曰德化。皆鎮(zhèn)遠侯顧成、指揮馬燁因前元故城而拓建者也?!保?5]18此段文字盡管是有關貴州都指揮使司辦公場所的介紹,但從中可以看出當時已設置的機構有經歷司、斷事司和司獄司。由此可見,貴州都指揮使司初建時即完全按照明政府的要求設置相關機關,但無雜職。另據史料記載,洪武年間都指揮使司職能人員包括都指揮使、同知、僉事等共7人[13]252,這遠低于明政府最初設置的19人數額,這表明當時貴州都指揮使司內設部門不夠完善。隨著時代發(fā)展,貴州都指揮使司內設機構不斷充實完善,嘉靖《貴州通志》對此有較翔實的記載:

貴州都指揮使司 軍政掌印都指揮一員,管屯都指揮一員,管操捕都指揮一員。司有令史六名,典吏一十四名,知印一名,承差四名。

經歷司 經歷一員,都事一員。司有典吏一名。

斷事司 斷事一員。司有司吏二名,典吏四名。

司獄司 司獄一員,司有獄典一名。[11]233

上述文字表明,嘉靖年間貴州都司機構內部職能細化,設有令史、典吏、知印、承差等職位;職員共40人,較洪武年間的7人增加了近5倍,也超出了明政府規(guī)定的19人。這表明該機構內設職位在不斷充實。但也要看到,貴州都指揮使司未設置倉庫和草場之職,個中原因大概有二:一是這些職責或許由典吏、承差等人分擔了;二是這些職位沒有設置的必要,比如貴州缺少大面積草場,用不著設置草場大使之職。

按照明制,都指揮使司下設衛(wèi)指揮使司。無論弘治《貴州圖經新志》還是嘉靖《貴州通志》和萬歷《貴州通志》都記載:“貴州都指揮使司領貴州、貴州前、龍里、新添、平越、清平與都勻、威清、平壩、普定、安莊、安南、普安、畢節(jié)、烏撒、赤水、永寧一十八衛(wèi),普市、黃平二守御千戶所。”貴州都指揮使司下轄這些機構并不是在某個時間點內全部設置的,而是經歷了一個動態(tài)變化過程。本節(jié)據萬歷《貴州通志》所載內容列明代貴州都指揮使司管轄衛(wèi)所表如下:

表2 明代貴州都指揮使司管轄衛(wèi)所表

據上表可知,明代貴州都指揮使司所轄20 個衛(wèi)所設置時間主要集中在洪武年間,其中尤以洪武二十二、二十三年為最,共有11 個,占全部衛(wèi)所總數的55%,這是因為洪武二十二、二十三年,明政府加強對貴州和云南用兵,征戰(zhàn)之后便在當地設置衛(wèi)所,如興隆衛(wèi),“(洪武)二十二年,潁國公傅友德征南,以地當西南要害,始置興隆衛(wèi),隸貴州都指揮使司?!保?4]413又如普安衛(wèi),“皇明洪武二十年,天兵討平土酋普旦之亂,罷普安府,置普安軍民指揮使司,移治今城,隸云南都司,尋改隸貴州都司?!保?4]281

就衛(wèi)所設置的區(qū)域而言,最顯著的特點是呈線狀分布于交通要道,即多位于湖廣通云南和四川通云南的交通要道上。前者從沅州(治今湖南省沅陵縣)出發(fā),向西經過貴州的衛(wèi)所主要有平溪衛(wèi)、清浪衛(wèi)、偏橋衛(wèi)、興隆衛(wèi)、清平衛(wèi)、平越衛(wèi)、新添衛(wèi)、龍里衛(wèi)、貴州衛(wèi)、威清衛(wèi)、平壩衛(wèi)、普定衛(wèi)、安莊衛(wèi)、安南衛(wèi)、普安衛(wèi)等,最后到達昆明;后者從四川江門出發(fā),經過貴州的永寧衛(wèi)、普市所、摩尼衛(wèi)、赤水衛(wèi)、層臺衛(wèi)、畢節(jié)衛(wèi)、烏撒衛(wèi)等進入云南境內。明政府之所以如此設置,自然是出于軍事和穩(wěn)定的目的,以防范貴州少數民族的反叛為要。正如朱元璋在立衛(wèi)所時所諭:“軍士勢排在路上,有事會各衛(wèi)軍官剿捕。若分守各處,深入萬山,蠻人生變頃刻,道路不通,好生不便?!保?7]《明史·顧成傳》對明初貴州社會狀況的記載頗為翔實:顧成“(洪武)八年調守貴州。時群蠻叛服不常,成連歲出兵,悉平之。已,從潁川侯傅友德征云南,為前鋒,首克普定,留成列柵以守。蠻數萬來攻,成出柵,手殺數十百人,賊退走。余賊猶在南城,成斬所俘而縱其一,曰:‘吾夜二鼓來殺汝?!苟?,吹角鳴砲,賊聞悉走,獲器甲無算。進指揮使。諸蠻隸普定者悉平。十七年,平阿黑、螺螄等十余寨。明年奏罷普定府,析其地為三州、六長官司。進貴州都指揮同知。”[9]4074由此可見,貴州當時的少數民族時常反叛,對明政府在云貴地區(qū)的統(tǒng)治形成相當大的威脅。貴州巡撫郭子章對此亦有分析:“貴州一省苗仲什居。國初雖設貴州、新添、平越、威清等十四衛(wèi),分布上下,以通云南之路,而一線之外,北連四川,東接湖廣,南通廣西,皆苗仲也?!保?8]分布在交通要道上的衛(wèi)所,一方面對交通要道起到了護衛(wèi)作用,一方面又因交通便利而能接受方便快速的后勤補給,從而增強衛(wèi)所力量,便于加強明政府對貴州地區(qū)的管理和統(tǒng)轄。

實際上,貴州都指揮使司并非只轄有上述衛(wèi)所,如都勻衛(wèi),“本朝洪武十六年,仍置都云安撫司,隸四川布政司;二十三年,苗民復叛,平之,平羌將軍何福筑城于中都云竹林蠻寨,奏改安撫司為都勻衛(wèi),謂云之為物,變化不一,改作勻字,取均勻為義,領長官司七,仍隸四川布政司;永樂十七年,割所領長官司七改屬貴州布政司,而本衛(wèi)屬貴州都司,尋復以長官司七還屬?!保?1]46這表明,貴州都指揮使司下轄機構不止18 衛(wèi)、2 千戶所,而是有更多的所屬機構。據統(tǒng)計,從洪武年間至永樂初年,貴州都司下轄機構不斷增多,共有11 個衛(wèi)、7 個軍民司、2 個一級所、9 個二級所[19],如果加上永樂十一年和十二年設置的龍里衛(wèi)和烏撒衛(wèi),則軍事機構更多。由此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政府在貴州不斷加強軍事力量。

作為明代邊遠地區(qū)和少數民族聚集區(qū)的貴州,其都指揮使司的建制沿革、發(fā)展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政府對地處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qū)軍事管理的特點和變化,即不斷完善軍事機構、增強軍事力量、加強軍事管理和統(tǒng)轄。這些變化一定意義上也反映了明政府治國理政水平和能力的不斷提高。此外,從明代貴州都指揮使司的前身都衛(wèi)指揮使司在洪武初年即已設置,以及為數較多的貴州都指揮使從南北直隸選派官員擔任來看,既彰顯了明政府對貴州軍事地位的充分認識,也體現了明政府對貴州安全穩(wěn)定的高度重視。

猜你喜歡
衛(wèi)所通志洪武
書法作品
書法作品
保健與生活(2021年4期)2021-02-22 07:45:25
春滿人間
保健與生活(2020年8期)2020-04-28 08:02:50
清代東南四省衛(wèi)所裁撤研究
清代衛(wèi)所裁并總論
史志學刊(2017年3期)2017-06-29 08:06:21
衛(wèi)所、藩王與明清時期的宗族建構——以韶山毛氏為中心的考察
《回疆通志》史學價值論析
The effect of a curved bed on the discharge equation in a spillway with a breast wall*
云南編年史之力作——評述《新纂云南通志·大事記》
《新疆圖志》通志局本與東方學會本探析
南通市| 上饶县| 吉林省| 安泽县| 新竹市| 冕宁县| 辽源市| 台江县| 梅河口市| 承德市| 雷山县| 乌审旗| 吉安市| 陆河县| 娱乐| 辉南县| 黄冈市| 祁东县| 曲松县| 古蔺县| 凤凰县| 盐池县| 镇安县| 马龙县| 礼泉县| 江津市| 化州市| 葫芦岛市| 乌海市| 绵竹市| 尚志市| 资兴市| 阿克陶县| 天全县| 二连浩特市| 永济市| 济南市| 隆回县| 商水县| 周口市| 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