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斌,翁小娣
南宋詠梅詩人張道洽佚作輯補
鄭 斌,翁小娣
(阜陽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南宋詩人張道洽一生創(chuàng)作詠梅詩三百余首,然《全宋詩》中所存僅九十六首,不及總數(shù)三分之一。今據明人王思義所編《香雪林集》輯補出五絕六首、七律二十五首、七絕三十首,共計六十一首。這些詩歌或直接署名“張道洽”,或署“張澤民”“實齋”,其中一部分還可在他人詩文中找到旁證,當為張道洽之作無疑。此外,《(崇禎)開化縣志》中還存有一篇署名“張道洽”的《梅花詩序》,文中所述之事與張道洽生平行跡相合,部分文句與《瀛奎律髓》《宋百家詩存》摘引者相同,亦當為張道洽之作。
張道洽;詠梅;《全宋詩》;《全宋文》;輯補
宋代是詠梅文學發(fā)展極其繁榮的時期,產生了大量以詠梅擅名一時的詩人,張道洽即是其中之一。張道洽(1205—1268),字澤民,號實齋,衢州(今屬浙江)人。理宗端平二年(1235)進士,歷任廣州司理參軍、池州簽判、襄陽府推官等職。方回《瀛奎律髓》錄存張道洽詩甚夥,并于《梅花二十律》后云:“此二十首梅詩,他人有竭氣盡力而不能為之者,公談笑而道之,如天生成自然有此對偶、自然有此聲調者。至清潔而無埃,至和平而不怨,放翁、后村亦當斂衽也。”[1]850此外,方回還在《張澤民詩集序》中對張道洽贊譽有加,稱其“詠梅詩極多,篇有意,句有韻”[2]360,可見張氏詠梅之作深受方回賞識。
張道洽一生創(chuàng)作詠梅詩頗多,方回在《瀛奎律髓》小傳中即稱其“平生梅花詩三百余首”[1]778。民國初年,葉渭清著手編纂《開化叢書》時欲將張道洽之作冠其首,然僅從《瀛奎律髓》中抄出三十六首,并稱“求其全集卒不可得”[3]40,可見是時其集散佚已經十分嚴重?!度卧姟返诹該跺伤琛贰端伟偌以姶妗返葧浺鄡H九十六首(另有《和方虛谷豫章徐子蒼沿制檄抵秋浦》《寶山書院》二首非詠梅之作)并斷句兩聯(lián),不足《瀛奎律髓》小傳所稱三分之一,殊為憾事。筆者因課題研究之需而翻閱明人王思義所輯《香雪林集》,發(fā)現(xiàn)其中錄存張道洽詠梅之作甚多,將之與《全宋詩》所錄合勘去重后,仍可補出五絕六首、七律二十五首、七絕三十首,共計六十一首,其中不少詩句見于明人童琥所撰集句詠梅詩集《草窗梅花集句》。此外,筆者又于《(崇禎)開化縣志》中發(fā)現(xiàn)張道洽所撰《梅花詩序》一篇,乃《全宋文》中所遺。這些佚詩、佚文皆未見時賢揭示,故迻錄于此,以饗同好。
1.《梅清》:千林寒禿盡,野水自孤芳。留得逋仙句,人間萬古香。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五律第三十四首取此詩“千林寒禿盡”句,所注作者為“宋張實齋”[4]13。
2.《見梅》:數(shù)點梢頭雪,半枯溪上槎。春皇定花品,終不屬他家。
3.《照水梅》(其二):只道馮夷宅,那知姑射家。細看枝底影,卻是鏡中花。
4.《瓶梅》(其二):瓶里幾枝春,聞香只么清。欲知疏影處,秉燭到天明。
5.《尋梅》(其一):流水野人家,柴門一徑斜。蕭蕭疏竹外,想見有梅花。
6.《尋梅》(其三):漠漠雪云垂,春風透一枝。南山香已入,忙報野人知。
以上五絕六首皆見于王思義輯《香雪林集》卷六[5]608-609。《照水梅》《瓶梅》題下各有兩首,《全宋詩》分別收錄其一。《尋梅》題下原有三首,《全宋詩》已收錄其二,其一、其三則失收?!度姟肪幷邠断阊┝旨肪砹洿鎻埖狼⒃娛皇?,分別是《梅清》《嶺梅》《見梅》《千葉梅》《照水梅》(二首)、《瓶梅》(二首)、《尋梅》(三首),并有小傳云:“張道洽,生平不詳。詩存明王思義《香雪林集》卷六?!盵6]83-84然對《香雪林集》卷九與卷一六中所存張道洽之作未加收錄,亦未見任何說明,頗令人費解。
1.百年枯蘚著花身,落盡精華到本真。自首堅持清白操,及時猶見典刑人。春嬌桃杏皆兒輩,歲晚松筠是的親。萬雪千霜煉風骨,多無一點世間塵。
2.玉樹蕭蕭物外身,標姿灑落性情真。玄冥國里先諸老,青帝宮中第一人。得暖孤根還更早,耐寒三友最為親??针A凈掃防花落,未許輕沾半點塵。
3.亭亭玉立歲寒身,標格天然寫不真。月地夜深閑弄影,雪天凍合巧無人?,幊貢锷裣蓚H,冰氏鄉(xiāng)中骨肉親?;淙碎g香不斷,西湖絕勝軟紅塵。
4.知與凡姿隔幾塵,夜窗明月自傳神。枝頭一白才微露,花里千紅不敢春。未許芝蘭參此境,可容桃李卜吾鄰。只疑群玉峰頭見,我欲憑闌賦會真。
5.繞樹長歌復短歌,盡枯盡瘦勝婆娑。折開紫麝香浮月,橫出蒼虬影臥波。煙樹獨□(1)泉石勝,水村更飽雪霜多。向令不帶神仙骨,單著冰綃奈冷何。
6.天寒空谷有佳人,知與凡花隔幾塵。清得一身長忍凍,羞隨百草共爭春。且邀翠竹為同社,莫與蒼苔點破茵。雪里玉肌無一粟,漢宮飛燕是前身。
7.山名群玉有仙人,不醉輕紅九陌塵。淡淡香浮清夜月,飄飄韻絕滿腔春。真堪頓在維摩室,那得飛來舞女茵。寧底高寒寧底瘦,浪仙東野苦吟身。
8.服玉成仙骨換凡,數(shù)枝的皪照霜巖。扳條欲折還愁落,摘蕊將餐更忍饞。冷樹何妨春自透,幽香未信雪能緘。丁寧莫上佳人鬢,恐誤釵頭金鳳銜。
9.三生真是一仙儒,山澤精神個樣臞。小試東皇春手段,全勝姑射雪肌膚。冰霜國里還先暖,松竹林邊也不孤。佳實成時渾未問,別花能有此清無。
10.到得溪南第幾枝,幽芳元不與春知。風臺月觀黃昏后,冰谷雪山清曉時。漠漠冷香生獨樹,亭亭清艷耿疏籬。人間草木非吾偶,未可輕收入楚辭。
11.自共孤山各一時,已無妙語莫哦詩。江頭弄暖空千數(shù),墻角凌寒不數(shù)枝??c袂來游臨靜夜,鉛華不御照清池。幽香漠漠無人覺,月底風前只自知。
12.花成白玉蕊成珠,富貴人間總不如。孤根幽香何樣古,數(shù)枝冷艷底能疏。歲寒心事松為侶,野逸家風竹并居。雪后園林清艷處,月明人靜見瓊琚。
13.竹外斜枝半出墻,苔封鶴膝幾星霜。三花五蕊無多子,萬紫千紅不敢芳。雅淡惟求春作主,孤高自擇雪為鄉(xiāng)。入窗虛白清寒夜,和我詩篇字字香。
14.無一詩中不說梅,梅應為我冒寒開。精神全向月娥借,苗裔元從冰氏來。種樹先營臨水屋,護寒合筑避風臺。冰霜百煉成仙骨,鶴膝全臞鎖碧苔。
15.每見梅花必有詩,梅花偏與野人宜。香來寒廡霜飛夜,影落清溪月到時。已被傳將縑上寫,更遭把入□中吹。憑君著眼看春草,無此風前灑落姿。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五絕第五首取此詩“憑君著眼看春草”句,注為“宋張澤民”[4]38。“草”字,童琥所集作“卉”。
16.只許騷翁管領梅,冰甌滌筆不生埃。初疑玉女遺瓊佩,又訝仙翁獻玉杯。幾度臨風和月嗅,何人剪水作花開。誰知凍得清如許,曾歷千霜萬雪來。
17.水月界中成雅趣,冰霜國里煉幽姿。數(shù)花疏冷無多子,萬木荒寒忽一枝。素韻只應天上謫,清香不許世間知。恰才微露春消息,踏雪來尋也道遲。
18.黃昏寂寞蒼苔徑,數(shù)點疏花一樹明。姑射肌膚天下白,九齡風味世間清。直呼俗李為奴婢,肯認山礬作弟兄。誰道胡兒吹塞笛,幾多哀怨曲中生。
19.絕與春花迥不侔,越疏越瘦越風流。才些子月韻尤古,無半點風香更幽。憶昔沖寒行大庾,至今飛夢繞羅浮。一清到骨無如白,紅紫回春總合羞。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律第三十首取此詩頸聯(lián)下句,署“宋張澤民”[4]27。
20.說到梅花已自清,隔溪一見眼雙明。軒窗疏絕天□夜,籬落寒香雪正晴。難把精神毫底寫,易教哀怨曲中生。三閭浪采群芳盡,千古知心一廣平。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絕第二十四首第三句即此詩尾聯(lián)上句,所注作者為“宋張澤民”[4]40。
21.水竹孤村窈且深,誰歟玉汝立寒林。但看嚴冷冰霜面,可想堅貞鐵石心。韻在疏中繁卻俗,香來遠處近難尋。宜霜宜雪仍宜月,花下還宜著我吟。
22.搖落山川獨見芳,疏花一一綴明珰。香來世上無蘭麝,花發(fā)南中有雪霜。清曉嫩寒春未透,黃昏淡月韻尤長。只應天女維摩室,要試平生鐵石腸。
23.古梅雪里一枝新,彈壓千花不敢春。照影初無奔月意,飛香要似御風人。此君三徑真成友,我輩孤山合問鄰。鏤玉熏成良不易,好將斗酒酹花神。
24.剪水為花點綴新,工夫渾不費花神。肌膚全勝臘前雪,肝腑盡收天下春。日莫野橋誰是主,天寒水竹可應鄰。冷煙籬落茅茨小,邂逅瑤臺月底人。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絕第六十四首取此詩“邂逅瑤臺月底人”句,注為“宋張澤民”[4]43?!板忮恕薄芭_”三字,童琥所集分別作“解后”“池”。
25.殘雪疏籬半欲摧,數(shù)枝摘索冒寒開。人憐玉樹風前立,我道瑤臺月下來。一白最宜籠薄曉,獨清終不受纖埃。幽香漠漠前村路,布襪青鞋日幾回。
以上七律二十五首全部出自《香雪林集》卷九。[5]678-682《全宋詩》收張道洽《梅花二十首》及《梅花七律》二十四首,皆為七律,共計四十四首?!断阊┝旨肪砭潘湛傤}為《張道洽七律七十首》,實際數(shù)量為六十九首。將《全宋詩》與《香雪林集》所收合勘并去其重復后,可輯補出以上二十五首。
1.《戲梅》:料得梅花也解吟,風前月底一生心。孤山句法應難繼,直誤渠儂到至今。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律第八十一首取此詩“孤山句法應難繼”句,注為“宋張澤民”[4]34?!袄^”字,童琥所集作“和”。
2.《探梅》:車馬駢闐出探梅,連枝拗折帶將回。誰知軼蕩實齋叟,花下曾攜一鶴來。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絕第八十四首取此詩“花下曾攜一鶴來”句,注為“宋張澤民”[4]45。
3.《紅梅》:天女維摩老子家,也嫌寒瘦愛妍華,直教未脫胭脂態(tài),風格終非桃杏花。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紅梅集句》第八首取此詩“也嫌寒瘦愛妍華”“風格終非桃杏花”句,第九首取“也嫌寒瘦愛妍華”句,所注作者皆為“宋張澤民”[4]47。
4.《惜梅》:只恐因風糝玉塵,枝頭剪卻一分春。笛聲吹斷羅浮夢,急向花邊布錦茵。
5.《愛梅》:眾芳品里首陽高,勝欲添渠壓楚騷。頗似揚州著何遜,繞花百匝更千遭。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絕第四十四首取此詩“頗似揚州著何遜”句,注為“宋張澤民”[4]41。 “頗”字,童琥所集作“好”。同卷第六十六首取此詩“繞花百匝更千遭”,亦注“宋張澤民”[4]43。
6.《贈梅》:賽過故人千古意,窗前殘臘一枝春。枕屏四畔溫存著,便是天涯骨肉親。
7.《墨梅》(其二):清質生來無俗氣,素衣元不涴緇塵。煖龍劣相猛呵水,煙霧中間見玉人。
8.《瓶梅》(其二):幽香萬斛一瓶慳,疏影橫斜燭底看。密地小屏遮護著,夜深不怕玉肌寒。
9.《見梅》(其一):自別西湖處士家,十年萬里落天涯。清溪幾曲無人處,一樹玲瓏數(shù)點花。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絕第三十五首取此詩“十年萬里落天涯”句,注為“宋張實齋”[4]40。 “落”字,童琥所集作“客”。第九十四首取“一樹玲瓏數(shù)點花”,注“宋張澤民”[4]45。
10.《尋梅》(其二):梅花處處爭迎客,一路爭迎來嶺頭。倒盡殘錢沽老酒,百年今日最風流。
11.《對梅》(其二):看到梅花又一冬,老夫于此最情鐘。只愁落后春無味,姚魏諸家不屬儂。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律第四十一首取此詩“只愁落后春無味”句,注為“宋張澤民”[4]26。同書七絕第六十八首取此詩“老夫于此最情鐘”句,亦注“宋張澤民”[4]43。
12.《和梅》(其一):一痕新月印寒流,沙上無人香暗浮。獨殿歲華還更早,春風占斷百花頭。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絕第七十九首取此詩“一痕新月印寒流”句,注為“宋張道洽”[4]38?!坝 弊郑鳌坝场?。
13.《和梅》(其二):入骨憐渠玉雪清,月香水影刻心銘。紫芝眉宇今千載,唯此幽姿尚典刑。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律第二十一首取此詩“入骨憐渠玉雪清”句,注為“宋張澤民”[4]29。
14.《和梅》(其三):華發(fā)蕭疏兩鬢殘,小窗寂寂一冬寒。精英落盡群芳歇,留得梅花帶雪看。
15.《詠梅》(其一):萬紫千紅莫比倫,風流無此玉豐神。誰人不道工題品,惟有孤山最逼真。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絕第九首取此詩“誰人不道工題品”句,注為“宋張實齋”[4]38。同卷第三十三首取此詩“萬紫千紅莫比倫”句,亦注“宋張實齋”[4]40。
16.《詠梅》(其二):一臞味與此兄宜,隔水香來若有期。雪后休尋戴安道,獨乘曉月對幽姿。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律第二十三首取此詩“一臞味與此兄宜”句,注為“宋張澤民”[4]26。
17.《詠梅》(其四):幽香隔水迥清孤,漠漠遙聞近卻無。喜到斷橋知去處,滿身苔蘚半身枯。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絕第七首取此詩“滿身苔蘚半身枯”句,注為“宋張澤民”[4]38。同卷第九十八首取此詩“喜到斷橋知去處”句,亦注“宋張澤民”[4]46。
18.《詠梅》(其五):雪樣肌膚玉樣人,定應姑射是前身。一枝映月窗間白,彈壓千花不敢春。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絕第二十三首取此詩“雪樣肌膚玉樣人”句,注為“宋張澤民”[4]39。同卷第八十六首取此詩“定應姑射是前身”句,亦注“宋張澤民”[4]45。
19.《詠梅》(其六):孤根直老冰霜國,疏影長依水月家。共道春風能樣子,無人知是隔年花。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律第四十四首取此詩“疏影長依水月家”句,注為“宋張澤民”[4]29。同書七絕第六十五首取“共道春風能樣子”句,亦注“宋張澤民”[4]43。
20.《詠梅》(其十一):梅花交替菊花時,消息惟愁探得遲。第一春風何處是,凇溪尋遍向南枝。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絕第五十八首取此詩“凇溪尋遍向南枝”句,注為“宋張澤民”[4]42。 “凇”字,童琥所集作“沿”。同卷第九十七首取“梅花交替菊花時”句,亦注“宋張澤民”[4]46。
21.《詠梅》(其十六):一白何曾假玉華,如何分種到檐牙。北風剪出花如許,未必東風更有花。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絕第六首取此詩“未必東風更有花”句,注為“宋張實齋”[4]38。同卷第十七首取“一白何曾假玉華”句,所注為“宋張澤民”[4]39。
22.《詠梅》(其十八):一點春風便少年,何妨貌古更心妍?;ㄖ薪褚颜扇诵?,脂粉從渠自取憐。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律第八十七首取此詩“脂粉從渠自取憐”句,注為“宋張澤民”[4]35。
23.《詠梅》(其十九):大都一點陽和力,香盡千巖萬壑風。此興正于春不淺,何人吹笛月明中。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絕第二十一首取此詩“此興正于春不淺”句,注為“宋張澤民”[4]39。同卷第四十首取“香盡千巖萬壑風”句,所注亦為“宋張澤民”[4]41。該句又見于明人沈行《集古梅花詩》卷下第一百五十一首,注“張澤民”[7]卷下,14b。
24.《詠梅》(其二十一):雪徑香來黯黯時,風凄月冷少人知。若非到骨皆冰玉,爭解天寒不粟肌。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絕第二十八首取此詩“爭解天寒不粟肌”句,注為“宋張澤民”[4]40?!敖狻弊?,童琥所集作“奈”。
25.《詠梅》(其二十二):誰似佳人巧耐寒,淡妝日暮倚瑯玕。云深莫道春猶淺,試與詩人一面看。
26《詠梅》(其二十三):月耿黃昏伴到明,唯愁吹入角中聲。歲寒天地成孤立,誰道山礬是弟兄。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律第七十五首取此詩“唯愁吹入角中聲”句,注為“宋張澤民”[4]26。該句又見于沈行《集古梅花詩》卷下第一百五十三首,句下注“張道洽”[7]卷下,14b?!拔ā弊郑⑸蛐兴宰鳌拔?。
27.《詠梅》(其二十六):首陽玉立自禁持,千載孤高一伯夷。雪魄冰魂招不得,風標猶在歲寒枝。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絕第二十七首取此詩“千載孤高一伯夷”句,注為“宋張澤民”[4]40。
28.《詠梅》(其二十七):淡佇精神別一家,生來不識御鉛華。人間無比天然白,萬紫千紅不敢花。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絕第四十五首取此詩“淡佇精神別一家”句,注為“宋張澤民”[4]41。同卷第七十八首取“人間無比天然白”句,注為“宋張道洽”[4]44?!氨取弊郑鳌按恕?。
29.《詠梅》(其三十):墨本畫成霜月夜,水沉香在雪風時。平生受用惟須此,除卻詩翁世不知。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絕第七十八首取此詩“除卻詩翁世不知”句,注為“宋張道洽”[4]44。
30.《詠梅》(其三十一):想見天寒日暮時,佳人空谷獨凄凄。只將一白高天下,萬紫千紅價盡低。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七絕第三十三首取此詩“只將一白高天下”句,注為“宋張實齋”[4]40。
以上七絕三十首輯自《香雪林集》卷一六[8]17-21。該卷中所收錄的張道洽七絕共有五十七首,包括《折梅》《嗅梅》《戲梅》《探梅》《紅梅》《借梅》《訪梅》《愛梅》《憶梅》《贈梅》《墨梅》(二首)、《瓶梅》(二首)、《見梅》(二首)、《尋梅》(二首)、《對梅》(三首)、《和梅》(五首)以及《詠梅》(三十一首),《全宋詩》所收張氏七絕則為三十三首,將二者合勘去重后仍可輯出以上三十首。
張道洽以詠梅詩名世,宋元文獻中未見其文章存錄,故《全宋文》中未收其人,今從《(崇禎)開化縣志》中輯出一篇,題作《梅花詩序》。全文如下:
梅花風味,在淵明則為數(shù)條佳花,在少陵則為冷蕊疏枝,在和靖則為暗香疏影。三君子者,梅花中人也,故其詩如此。予官萬里海外,蓋常道羅浮山下,登廣平堂上,歲寒心事,于梅最深。己未(1259)冬,歸舟載月,拜曲江祠,挹其風度,得詠梅數(shù)首。丹山翁先生適持使節(jié),延而飲之酒,舉“一白雪相似,獨青春未知”之句,丹山擊節(jié)稱賞。蓋翁曩常薦予于朝,以為趨向閑雅,有隱君子風操,豈變化亦入梅花品格者乎?別庾嶺十年,留此面與梅花相見,無一點愧色。故山云臥,因取余篇,裒成小集,索共檐梅一笑,但未知三君子風味如何耳。予詩似梅乎?梅似予詩乎?黃梅夜半,當持叩丹山消息[9]820。
此文為張道洽自撰詩集之序,其中所述與張道洽生平行跡頗相符合。方回《張澤民詩集序》稱其“嘗為廣州理掾”[2]360,即廣州司理參軍。序文中“予官萬里海外,蓋常道羅浮山下”云云,當指其在廣州司理參軍任上常赴羅浮山探梅。“曲江祠”當為贛州大庾嶺上紀念張九齡之祠,“眾所周知,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嶺南曲江(今廣東韶光)人張九齡奉命修鑿嶺路,兩壁峭立,中路坦夷,以通車馬,方便往來商旅”[10]21?!暗ど轿滔壬奔次毯?,何喬遠《閩書》載:
翁合,字叔備。七歲能文,辟童選,登嘉禧[熙]二年(1238)進士。歷官有聲。賈似道謫建州,合上言:“建,實朱熹闕里,三尺童子亦知向善。聞似道名,咸欲嘔吐,況見其面乎?乞投荒裔,以御魑魅?!彼频雷熓诟咧輬F練副使,循州安置。景定中,擢侍講。所著有《丹山集》。[11]2944-2945
《(天啟)贛州府志·職官志(知贛州)》載:“翁合,以中書祭酒任?!盵12]357緊隨其后者則是“趙孟傳,字巖起,宗室子,咸淳間任”[12]357,則翁合知贛州的時間當在咸淳之前,與《梅花詩序》所謂“己未冬……丹山翁先生適持使節(jié)”之描述亦相合。
又,清人曹庭棟編《宋百家詩存》所收《實齋詠梅集》前小傳云:“生平詠梅詩最富,嘗自裒所作,次為二卷,并自為序,其略云:‘余詩似梅乎?梅似余詩乎?黃梅夜半,當持叩丹山消息?!衷疲骸畡e庾嶺十年,留此面與梅花相見,無一點愧色?!盵13]874-875“余詩似梅乎?梅似余詩乎?黃梅夜半,當持叩丹山消息”以及“別庾嶺十年,留此面與梅花相見,無一點愧色”諸句,與《(崇禎)開化縣志》所存《梅花詩序》中的句子幾乎完全相同。由此可見,《(崇禎)開化縣志》所存《梅花詩序》之作者當為張道洽無誤。
從這篇序文來看,張道洽確曾自裒其詩為一集,然卻不見于《宋史》,宋元兩朝文獻述及者亦少。方回《張澤民詩集序》末云:“予篋中藏君詩三帙,惟與予同官時往來詩最多。摘選如干首序其意,與學者共之,庶或傳之不朽焉?!盵2]1322可見其集當時應該并未刊刻。
目前所見較早記載張道洽詩集刊刻信息的文獻是明人施恕所撰《實齋梅花詩跋》,其文云:
衢先生張實齋詠梅詩余三百首,僅存什一于《瀛奎律髓》。此集則僉憲方二宜先生所珍藏者,茲用鋟梓,與海內詩家共。其標格風味,方虛谷已有評致,予復何言?實齋諱道洽,字澤民,登宋端平二年進士。惜乎位不滿才,官至池州僉判云。[9] 820
施?。?438—?),字勉仁,衢州開化(今屬浙江)人。成化十四年(1478)進士。《(崇禎)開化縣志·人物·忠節(jié)》載:
施恕,號貞齋。性敏直,行尤端方。初授工部主事,采木蜀中,士官以珍玩冀免,恕卻之。時饑,禁民越關游食,恕弛其禁,民賴以活。又嘗定儀真閘蓄泄制,至今□之。轉屯田郎,豁坍江虛稅。及守岳州,力沮沙汰生員之例,后科貢出其中者累累,岳士民以其所創(chuàng)半山亭為墮淚處。同時張東白、莊定山深敬服焉。著《貞齋集》。[9]768
從施恕此跋來看,張道洽之作傳至明代所剩已經不多。又,高儒《百川書志》載:“《實齋梅花詩》四卷,宋張道洽撰,五七言律絕凡百五十八?!盵14]306此處著錄之本或即施恕刊本,存詩僅為方回所稱之數(shù)的一半。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亦著錄“張道洽《實齋梅花詩》四卷”[15]710,四庫館臣則稱“端平中有張道洽者,作梅花詩三百余首,今惟《瀛奎律髓》僅存數(shù)首”[16]1707。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現(xiàn)存宋人別集版本目錄》僅著錄《宋百家詩存》本《實齋詠梅集》一卷,并有按語云:“《千頃堂書目》著錄張道洽《實齋梅花詩》四卷。今僅存此本,一卷?!盵17]219祝尚書先生程功十余年而成巨著《宋人別集敘錄》,考訂五百余種宋人別集版本源流,對張道洽之作亦付闕如。由此可見,大約在清乾隆時期,張道洽詩集已散佚嚴重且難覓其本,今人對其了解更是不多。
《香雪林集》為明人王思義所輯梅花圖、譜、事、論、文、詩、詞等之合集,共二十六卷。王思義(生卒年不詳),字允明,松江(今屬上海)人,自署“梅花散人”“香雪林主人”,乃王圻次子,明萬歷年間在世,曾與其父王圻共同編纂《三才圖會》?!断阊┝旨方翊嫒f歷三十三年(1605)自刻本,前有王圻《香雪林集序》、王思義《香雪林全集序》各一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80-81冊據北京圖書館藏本影印。程杰先生曾高度評價《香雪林集》之價值,認為:“該書是《全芳備祖》以來廣集梅花資料的大型專題纂輯,內容比較齊全……保存了一些明人的罕見作品……基本上保存了吳太肅《松齋梅譜》全本資料,是書中土久已失傳,《香雪林集》所錄與今所見日本藏抄本足資互校參證?!盵18]418可見王思義《香雪林集》是一部較為嚴肅的纂輯之作,文獻價值已為學界所重。其中所收張道洽之作未見明顯作偽痕跡,亦未見署在他人名下之記載,故當為張道洽之作無疑。
綜上所述,明人王思義所輯《香雪林集》本身真?zhèn)尾o疑義,其中所收張道洽詠梅之作又可于《瀛奎律髓》《宋百家詩存》或在他人集句詩中找到諸多旁證,可見上文所揭六十一首詩乃張道洽之作當可信從。至于《(崇禎)開化縣志》中所存《梅花詩序》,不僅與張道洽自身經歷若合符契,且可與相關文獻互證,亦不存在真?zhèn)螁栴}。將前文所補六十一首與《全宋詩》所存九十六首合于一處,今可得見的張道洽詠梅之作尚有一百五十七首,與明人高儒《百川書志》著錄之數(shù)已極為接近,再加上其自撰《梅花詩序》,庶幾有補于張道洽以及宋代詠梅文學研究之深入。
(1)原文此字漫漶不清,下同。
[1]方回.瀛奎律髓匯評[M].李慶甲,集評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方回.桐江集[M]//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32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周斗華.開化文化英才述略[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
[4]童琥.草窗梅花集句[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46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
[5]王思義.香雪林集[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80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
[6]楊鐮.全元詩:第66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3.
[7]沈行.集古梅花詩[M]//武林往哲遺著:第33冊.光緒二十三年(1897)刻本.
[8]王思義.香雪林集[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81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
[9]朱朝藩.(崇禎)開化縣志[M]//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第17冊.北京:中國書店,1992.
[10]程杰.中國梅花名勝考[M].北京:中華書局,2014.
[11]何喬遠.閩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12]余文龍.(天啟)贛州府志[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202冊.山東:齊魯書社,1996.
[13]曹庭棟.宋百家詩存[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7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4]高儒.百川書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5]黃虞稷.千頃堂書目[M].瞿鳳起,潘景鄭,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6]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65.
[17]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現(xiàn)存宋人別集版本目錄[M].成都:巴蜀書社,1990.
[18]程杰.中國梅花審美文化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08.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3.06.13
I207.2
A
2096-9333(2023)06-0086-06
2023-09-16
阜陽師范大學博士科研啟動項目“中國古代詠梅詩集文獻研究”(2023KYQD0040)。
鄭斌(1991- ),安徽池州人,博士,阜陽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研究;翁小娣(1990- ),安徽六安人,碩士,阜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