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百年青年運動的四重歷史經驗*

2024-01-17 10:39:18王雅琴
關鍵詞:青年團

王雅琴

(安徽藝術學院 美育與高等藝術教育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11)

2022年5月10日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建團100周年。在百年青年運動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不同歷史時期,同廣大人民群眾相結合,服務于國家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積極帶領廣大青年進行青年社會群體運動,為國家的發(fā)展、民族的繁榮、社會的進步做出重要歷史貢獻。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時代背景下,雖然青年運動的方式和重點有所不同,但仍給我們提供了一些重要歷史經驗和啟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創(chuàng)始人和青年運動的卓越領導者張?zhí)渍J為中國的青年運動“是一種范圍很廣、使命很大的運動”[1]。我們要對這一百年的青年運動歷史發(fā)展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總結其歷史經驗,以青年之力量譜寫好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美好篇章。

一、黨的領導是青年運動的根本原則

回顧百年青年運動的歷史,堅持黨的領導是最基本的經驗之一。堅持黨的領導不僅是中國青年運動的根本保證,而且與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同向同行。中國青年運動的指導思想、政治方向、工作重心、發(fā)展模式,甚至一些工作方法都需要黨的堅強領導。百年歷程中,中國青年運動從誕生到發(fā)展,從力量分散到同心同力,在不同歷史時期完成不同的歷史使命和各種艱巨的任務都是因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在歷史的風云中堅持正確的方向,蓬勃發(fā)展。

在中國共產黨籌備建黨工作之時,黨團關系就很密切。1920年,陳獨秀在共產國際代表的幫助下,籌備建黨工作,8月正式建立的上海共產黨小組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指導各地的建黨工作,同時對青年工作也給予了很大關注。為了給共產黨培養(yǎng)后備力量,上海共產黨小組成員俞秀松負責組建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黨組織成員都參加了社會主義青年團。黨組織領導人陳獨秀除了幫助上海建團外,對其它地方的建團工作也很支持和關心?!肮伯a黨的組織當時是秘密的,青年團是半公開的。黨的許多活動都以團的名義出現(xiàn)。”[2]比如在外國語學社以青年團的名義舉行過“馬克思誕辰紀念會”“李卜克內西、盧森堡紀念會”,慶祝三八婦女節(jié)、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等活動[3]。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八個發(fā)起人”中有六個是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員(俞秀松、施存統(tǒng)、沈玄廬、陳望道、李漢俊、袁振英)。上海團組織成立后,即與全國各地共產主義者聯(lián)系,要求各地開展建團活動。許多團員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團員也發(fā)展成了黨員。北京的社會主義青年團是由中國共產黨主要創(chuàng)始人李大釗親自指導建立并直接領導了它的活動[4]。1920年10月,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后,即按照上海方面的建團要求,著手籌建北京青年團組織,草擬了團章。11月,在李大釗的指導下,由小組成員鄧中夏、羅章龍、劉仁靜、張國燾等負責發(fā)起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召開了青年團第一次會議。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一大代表中上海的李達、李漢俊參與了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活動,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創(chuàng)建了武昌社會主義青年團,長沙的毛澤東創(chuàng)建了長沙社會主義青年團,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在山東參加建團,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參與創(chuàng)建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廣州的陳公博參與創(chuàng)建廣州社會主義青年團,因故未能參加的陳獨秀和李大釗指派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張?zhí)?當時22歲)回天津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青年團,委派高君宇(當時24歲)到太原建黨建團。黨的一大研究了在各地建立和發(fā)展社會主義青年團作為黨的預備學校問題,決定吸收優(yōu)秀團員入黨[5]。黨的一大之后,恢復和加強團的工作在黨的領導下有序進行。此后,青年團組織陸續(xù)發(fā)展,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如劉少奇、羅亦農、任弼時、蕭勁光、王一飛、柯慶施、汪壽華等先后被選送到蘇維埃俄國學習,其中大多數(shù)人后來都成為中國共產黨和青年團的著名活動家。各地團組織組織團員青年學習馬克思主義,參加實際斗爭,為共產黨造就了一批后備力量。黨團早期組織都是剛剛成立,成員也大多是青年,所以“年輕的共產黨創(chuàng)建了更為年輕的青年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是黨的有力助手和后備力量,是伴隨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而誕生的,反映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運動發(fā)展的客觀需要。

在青年運動歷史中,中國共產黨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廣大青年進行教育,以創(chuàng)辦刊物、建團建校、辦學宣講、實踐鍛煉等形式引導青年運動。比如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很多早期共產黨領導者就積極創(chuàng)辦刊物、籌建青年團、帶領青年進行社會實踐運動。1920年毛澤東以新民學會會員為骨干,相繼創(chuàng)辦了文化書社、俄羅斯研究會,主編《湘江評論》,宣傳和學習馬克思主義,并主持創(chuàng)建了長沙的社會主義青年團,針對當時一些受無政府主義思想影響的長沙青年進行教育和引導,發(fā)展他們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周恩來于1919年在天津主辦《學生聯(lián)合會報》,提出要改造社會和自覺地改造思想的主張,并與天津各界聯(lián)合會、學生聯(lián)合會、女界愛國同志會的先進青年一起組建革命青年團體覺悟社,其中的社員有半數(shù)以上都走上革命的道路,先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革命的骨干力量。

二、青年是青年運動的主體力量

在青年運動歷史進程中,青年是青年運動的領導者和主力軍。關于“青年”的界定,我國《中長期青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5年)》中對青年的界定是14~35周歲。《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規(guī)定可以加入中國共青團的年齡標準為14周歲以上28周歲以下。一般來說,我們所說的“青年”概念,年齡范圍是14~35周歲。這個年齡段的青年精力充沛、充滿朝氣和熱情、熱愛生活,對未來充滿向往。

在建黨初期和建團初期,青年知識分子和早期無產階級領導人李大釗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1919年)一文中,號召青年“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李大釗不僅是早期青年運動的領導者,關注青年發(fā)展和青年運動,而且還身體力行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青年運動者。他引導和教育青年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理解,以《新青年》為陣地對廣大青年進行理論宣傳和思想引導,通過創(chuàng)辦各種社團組織,開展各種演講活動,深入勞苦大眾,引導青年群體積極進行社會實踐,學習新思想、開拓新世界。尤其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李大釗高瞻遠矚地提出要將青年運動與農工運動相結合,這不僅符合當時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更為我國的青年運動從建團初就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群眾基礎[6]。

在我國的青年運動中,青年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從20世紀初開始,青年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就一直是青年運動的主體、先鋒隊和主力軍。胡適先生在早年紀念五四運動的文章中說過,“干預政治的運動,一定是從青年的學生界發(fā)生的”[7]。比如1919年的五四運動、1925年的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1926—1927年的北伐戰(zhàn)爭、1928年的湘鄂農村革命、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1942昆明學生發(fā)動的“倒孔運動”、1947年的“五·二O”運動、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左翼文化運動、1948年的同濟“一二·九”慘案、1948年的北平“七五”慘案等,青年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都是在青年運動的最前列和最前線,是運動的發(fā)起人、組織者和參與者。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青年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是中國較早覺醒起來的人群。在中國近代社會,貧富分化的不同階級、骯臟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家國飄搖、生活困頓、賣兒鬻女,教育的缺乏和自身的認知使得底層勞動人民無法思考自己身處的社會現(xiàn)實。而張勛復辟、“二十一條”、巴黎和會等歷史事件讓整個社會危機重重,民族發(fā)展陷入黑暗和迷茫之中。這時的青年運動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青年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的運動。他們思想敏銳、關心政治,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憂國憂民、懷抱理想、放眼西方、積極探索、不斷追尋。在文化發(fā)展上不斷審視孔孟儒學和西洋新學,在政治道路上比較判斷溫和改良與暴力革命,在民族發(fā)展上謹慎比較歐美資產階級改良和俄國十月革命。這一時期,由青年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所主導的學生運動與工人運動和農民革命相結合,為實現(xiàn)民族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廣大青年積極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據不完全統(tǒng)計,抗美援朝期間,全國報名參軍青年達70萬人,并涌現(xiàn)了一大批優(yōu)秀青年,比如黃繼光犧牲時21歲,邱少云犧牲時26歲,羅盛教犧牲時21歲。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青年們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參加“三大”改造。在社會主義改造中,廣大青年積極參加農業(yè)互助合作社運動。到1954年6月底,約占農村團員總數(shù)的75%,共計450萬團員參加了互助合作組織,其中入社的為35萬名。在互助組和合作社擔任組長、正副社長、會計、生產隊長和技術員等職務的團員達100萬人以上[8]。青年們積極參加生產勞動,努力增加產量,不斷提高質量,降低成本。這一時期,手工業(yè)領域涌現(xiàn)出來的大批各類先進模范人物中,團員、青年占80%左右,擔任手工業(yè)合作社干部的團員、青年占40%[9]289。

三、愛國是青年運動的奮斗主題

百年來中國的青年運動一直是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們以愛國為方向,在不同時期圍繞著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重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而奮勇斗爭、奮發(fā)向前。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面對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斗爭現(xiàn)狀,青年運動的主題是“救亡圖存”,這是當時整個社會歷史背景下青年運動的核心和主題。這一時期的愛國色彩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因此,常被描述為“愛國民主運動”。

20世紀初,青年們尤其是青年學生們在經歷近代西方科學知識和教育體制的學習后,逐漸認識到教育與國家興亡的關系,政治覺悟不斷提升,作為國家和民族主體的國民意識不斷增強。他們放眼世界,在“破壞一個舊世界”的基礎上,積極尋求創(chuàng)建一個新世界的途徑與方法。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的青年知識分子積極研究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使其成為青年運動的領導核心。他們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積極投入反帝反封建斗爭,與廣大工人階級一起協(xié)同作戰(zhàn),領導五四運動,參與“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大革命,積極推動“二十一條”的廢除?!熬乓话恕笔伦冎?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不僅是知識青年和學生,廣大青年們都積極參與抗戰(zhàn)之中。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廣大青年踴躍報名參加戰(zhàn)斗。據不完全統(tǒng)計,至少3 500萬中國軍民在抗戰(zhàn)中犧牲,其中大多數(shù)是青年[10]。解放戰(zhàn)爭期間,解放區(qū)青年參加“反蔣保田”和參軍參戰(zhàn),保衛(wèi)勝利果實。青年們參與土地改革,發(fā)展生產,參與青年團重建,在土改中建團。這一時期重建的青年團積極組織動員解放區(qū)青年參與土改,參軍參戰(zhàn),帶領團員青年在斗爭地主、看管地主、分配斗爭果實、維持社會治安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逐漸成為指導解放區(qū)青年運動的核心團體。農村青年也逐漸從政治冷漠中走出來,主動參與,為民主革命成功和解放區(qū)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的四個月內,各解放區(qū)就有30萬翻身的青年農民參加了人民解放軍。

抗日救亡時期,各類青年團組織紛紛建立,在不同時期發(fā)揮了重要的領導作用。1931年初,團中央設立了共青團蘇區(qū)中央局,創(chuàng)辦了機關報《青年實話》和列寧團校,新安旅行團(1935年)、中華全國學生救國聯(lián)合會(1936年)、西北青年救國聯(lián)合會(1937年)、青年救國團(1937年)等各類抗日青少年團體和組織建立。1938年1月1日,中國共產黨為了加強對廣東青年抗日運動的領導,發(fā)動廣州學生抗敵救亡會、救亡呼聲社、青年群社、平津同學會、留東同學抗敵后援會、中山大學抗日先鋒隊、中大附中抗日先鋒隊、青年抗日先鋒團這八個主要青年抗日團體聯(lián)合建立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同時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淪陷區(qū)的青年建立起很多秘密青年組織作為黨的外圍組織。如南京的青年互助會、青年救國社、民社、讀書會、團結救國社,武漢的文藝生活社、現(xiàn)代讀書會、武漢青年救國大同盟,北平的三一讀書會、海燕社等。中國民主青年同盟秘密組織成立。1945年春,中大、復旦兩校各自建立統(tǒng)一的新民主主義青年社。在中央青委的直接推動下,1949年3月至5月,中華全國學生聯(lián)合會、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lián)合總會相繼成立。這些都對抗日救亡時期的青年運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青年運動的方向、內容和形式都需要根據國家的發(fā)展而發(fā)生變化。這一時期的青年運動雖然沒有像新民主主義時期救國圖存那樣激蕩起伏,但仍舊以愛國為核心,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投入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軌道中,并根據國家的需求調整自身的運動內容。建國前夕,根據青年運動的發(fā)展需求,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和第一次全國青年代表大會相繼召開。毛澤東為第一次全國青年代表大會題詞,號召“團結各界青年,參加新民主主義的建設工作”。廖承志指出今后青年的三大任務是“擁護人民民主革命的徹底完成,擁護人民民主的新國家;加強生產建設工作;學習新民主主義,學習科學和文化”[11]。這些都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青年運動指明了探索的方向。在這一時期,團中央響亮地提出“把青春獻給祖國”“一切為了社會主義”“到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與黨和人民一起積極探索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這一時期的青年運動包括積極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積極投身于土地改革、鞏固人民政權、恢復國民經濟建設等。在抗美援朝運動中,廣大青年積極宣傳,不僅提升了自身覺悟,還促進了社會各界對抗美援朝運動的認識。在報名參加工作中,青年們積極響應,表現(xiàn)了極大的熱情。1950年8月,青年團中央召開全國農村青年工作會議提出青年團的任務是參加土地改革和減租、反霸。當時很多團干部(包括城市青年)都積極參加土改工作隊,在青年中宣傳土改政策,提高農村青年的階級覺悟,動員青年參加農會。團員青年還積極參加民兵,保衛(wèi)勝利果實。許多青年提高了敵情觀念,積極檢舉和協(xié)助政府搜捕反革命分子。還有一些青年站穩(wěn)革命立場,大義滅親,主動檢舉自己的反革命親屬。

在社會主義改造中,在這一時期,農業(yè)領域出現(xiàn)了青年生產隊這種青年生產組織形式,在工業(yè)領域出現(xiàn)了青年突擊隊、節(jié)約隊、掃盲隊、監(jiān)督崗的組織。各地的知識青年積極參加農場建設,成立青年志愿墾荒隊。全國青年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植樹造林活動,為綠化祖國做出了重要貢獻。社會主義改造基本結束后,廣大青年結合國內各項建設,在黨中央的號召下,積極參加社會生產,參加“上山下鄉(xiāng)”的實踐鍛煉和社會建設。廣大青年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之中,樹立了一個個優(yōu)秀榜樣和閃光旗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因此這一時期青年運動的愛國行動就表現(xiàn)為帶領廣大青年積極投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之中。圍繞這一工作重心的轉移,1978年10月,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通過了《為偉大的新長征貢獻青春》的工作報告,提出這一時期青年的使命:傳承毛澤東思想、提高青年的科學文化水平、發(fā)揚共產主義道德風尚等[12]。1978年青年自發(fā)組織“爭當新長征突擊手”活動,在共青團的組織下開展“青工技術練兵比武”活動、“文明經營示范”活動等活動。1981年2月全國總工會等九家單位聯(lián)合發(fā)出《關于開展文明禮貌活動的倡議》,號召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開展以“五講四美”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貌活動。1978年前后,全國農村生產大隊的正、副隊長及會計70%以上由年輕人擔任,當時的農村青年占全國青年總數(shù)的70%。1980年黨中央肯定農民的創(chuàng)造,承認“大包干”的做法,從而吹響了在農村實行全面改革的號角。農村青年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參與改革實踐,從聯(lián)產承包到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再到搞活流通,農村青年率先探索承包責任制,成為推動改革的骨干力量。家庭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極大調動了廣大農村青年的生產積極性,各地團組織推動農村青年把活動領域從種植業(yè)擴大到林業(yè)、牧業(yè)、漁業(yè)、家庭副業(yè)、社隊企業(yè)等方面,農村青年中涌現(xiàn)出許多科學致富的“生產能手”“土專家”“田參謀”“小行家”等[9]227。80年代在全國范圍內最有影響的是學習張海迪和“一山兩湖”英雄群體,爭做四有新人。比如1985年開展的“祖國在我們心中,做‘四有’新人”活動,1991年的“學雷鋒精神,做‘四有’新人”活動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青年也積極參與,比如1994年的“青年文化園”“青年文明號”、創(chuàng)建青年文明社區(qū)、1997年大學生“三下鄉(xiāng)”、1998年創(chuàng)建“青少年維權崗”等,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行動。1993年底,共青團中央決定實施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到1998年,有7 000多萬青年、130多萬支青年志愿服務隊參與志愿服務,他們長期為急需幫助的對象提供服務[9]471。進入21世紀的青年運動有創(chuàng)業(yè)行動與青春建功、企業(yè)青年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與農村青年建功、實施中國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務計劃、啟動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這一時期的青年運動雖然并沒有形成較為統(tǒng)一的模式,但都圍繞國家的建設中心,在各行各業(yè)、各個領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嵌入性和多元性的青年運動特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中國青年運動的方向和目標更為明確。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為誰培養(yǎng)青年”“培養(yǎng)什么樣的青年”“怎樣培養(yǎng)青年”“誰來培養(yǎng)青年”[13],尤其是明確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是值得思考的時代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和指導,為新時代我國青年運動指明方向,提出要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之后,中國夢成為廣大青年關注的熱詞。從2013年開始,團中央開始實施“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宣講交流、主題團日、講述分享、新媒體宣傳等多種多場次活動,帶領青年參與[9]545。圍繞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共青團還開展“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圓夢中國人”“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等活動,累計覆蓋青年超過4.2億人次[14]。

2014年共青團團中央啟動實施了“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選活動,樹立“青年五四獎章”“優(yōu)秀共青團員”等典型人物。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等各方面創(chuàng)新,從而在全國掀起“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熱潮。圍繞創(chuàng)新熱潮,廣大青年們也積極響應,在各自崗位上做好工作,比如“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yè)技能大賽就是通過競賽晉升技術等級,在青年職工中形成“技能成才、崗位建功”的導向;“青年文明號”以倡導職業(yè)文明為主旨,組織青年集體立足本職工作爭創(chuàng)一流、成長成才,成為帶領青年踐行職業(yè)精神、弘揚職業(yè)道德的響亮品牌等。在脫貧攻堅道路上,共青團以電商扶貧為入點,成立中國青年電商聯(lián)盟、舉辦青年電商扶貧周和眾籌活動等,將技能培訓、站點創(chuàng)建、網上眾籌、小額貸款等服務助力貧困地區(qū)創(chuàng)業(yè)青年[15]。

四、民眾是青年運動的堅實基礎

廣大青年是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因此百年青年運動中,人民群眾一直是青年運動的堅實基礎和力量來源。無論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年代,無論是五四時期的學生運動還是知識青年的上山下鄉(xiāng),青年運動都必須要以民眾為基礎才能發(fā)揮力量,產生作用,堅持與人民相結合是中國青年運動的基本途徑。

20世紀初,青年運動與民眾的結合主要表現(xiàn)為知識分子與勞動階級的聯(lián)合。早期的青年運動是以學生運動為主要形式的,通過五四運動,中國青年發(fā)現(xiàn)知識分子應與廣大工人階級和勞動百姓相聯(lián)合,工、商、學形成集體力量才能產生力量。李大釗在《青年與農村》(1919年2月)中指出“知識階級要與勞工階級打成一氣”[16]。早期的青年在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之后就開始準備建立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工人階級革命政黨,這一時期的青年學生積極響應李大釗等人的號召深入工人階級中,到工人中辦工人學校、辦夜校、辦工會。1921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任書記俞秀松負責組織職工運動委員會,領導工人運動,參加了中共上海發(fā)起組創(chuàng)辦的《勞動界》周刊的編輯工作。早期團員之一李中積極組織上海機器工會,撰寫《一個工人的宣言》。還有一些團組織成員深入工廠做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1921年廣州青年團結合紀念“五一”開展工人運動,號召工人們進行總同盟罷工。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為改良青年工人、農民的生活狀況而奮斗,這為共青團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至1923年京漢路慘案,中國工人與青年們一起將中國第一次工人運動推向了高潮。共青團中央機關刊《中國青年》曾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到民間去”, 認為青年不能只在文章和電報上做文章,而應該到群眾中尤其是工人群眾中投身革命,改造社會,宣傳和發(fā)動人民群眾。1925年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特別強調“學生運動與工人農民運動結合起來”。根據黨的“四大”精神,青年團強調要在工農青年中“做廣大的宣傳”“領導學生運動及引導學生來幫助青年工農運動”[9]615。1925年的五卅運動,共青團員、青年學生和工人們再一次站在反帝斗爭的浪潮前列,實施“三罷”斗爭。除此之外,在省港罷工、北伐戰(zhàn)爭、湘鄂農村革命等革命運動中,廣大青年們都與工人們一起參加革命斗爭,站到斗爭的最前列。

除了轟轟烈烈的參加工人運動之外,青年們還積極參加農民運動。很多地方團組織積極協(xié)助黨建立和發(fā)展農民協(xié)會、建立農村童子團、組織農民武裝、斗爭土豪劣紳、破除宗教迷信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9]89。1927年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對廣大農村青年參加的農村大革命進行了肯定和贊揚。1927年5月召開的共青團四大明確指出今后學生運動的主要方針是“到群眾中去——到農村中去,到軍隊中去”?!吨袊嗄辍诽岢鲆l(fā)動農民,并給出具體步驟:成立一個鄉(xiāng)村運動研究組織,開展平民教育運動,開設農村調查狀況專欄等。1938年中國共產黨發(fā)動廣州學生抗敵救亡會等聯(lián)合建立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明確闡明其工作任務是“建立鞏固的富于戰(zhàn)斗性的青年統(tǒng)一戰(zhàn)線”,號召全省青年“站在民族解放斗爭的最前線,有計劃地分布到大小縣市鄉(xiāng)村去動員工農群眾,武裝工農群眾”[17]。廣州淪陷后,大批抗先隊員走向農村,在農村繼續(xù)參加抗日武裝斗爭。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面臨侵略者和國民黨的雙重包圍,共產黨與中國青年們一起頑強拼搏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青年們與勞動人民的關系更為密切,他們積極投身于各類生產勞動中,組織變工隊,與農村青年互助合作,提高勞動生產率。1949年中華全國學生第十四屆代表大會召開,馮文彬作為中國解放區(qū)青聯(lián)代表向大會作了題為《與工農群眾結合,為工農群眾服務》的報告。他在回顧中國學生運動歷史后說:“30年來,一部學生運動史,可以說就是一部知識分子走向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發(fā)展史”,指出學生要與工農結合的原因是“工人農民在數(shù)量上說占全國人口的90%”。大會還熱烈討論了與工農群眾結合、為工農群眾服務的問題。

五、結語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于1921年建團。一百年來,中國的青年們一直與廣大人民群眾以青年運動的方式在團結奮斗的道路上并肩同行。青年們始終將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國家的建設發(fā)展緊密相連。革命戰(zhàn)爭年代青年們與廣大人民群眾一起奮起反抗、奮勇向前,成為激情昂揚、熱血沸騰的斗爭先鋒。和平年代青年們融入人民群眾中,在建設祖國、民族復興的實踐洪流中成長發(fā)展、貢獻力量。不同的歷史時期青年運動有著不同的時代主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青年運動救亡圖存、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青年運動在探索發(fā)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青年運動與現(xiàn)代化建設共振共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青年運動追夢奮斗。在這樣的奮斗歷程中中國的青年運動逐步形成一些歷史經驗:堅持黨的領導是青年運動的根本原則,青年始終是青年運動的主體力量,愛國是青年運動不懈奮斗的主題,民眾一直是青年運動的堅實基礎。這些歷史經驗不僅在過去一百年中引領著青年運動的發(fā)展,而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仍然激勵著青年們嵌入發(fā)展大局,圍繞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結中國力量,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猜你喜歡
青年團
重讀《青年團的任務》:列寧青年學習觀的邏輯構建與啟示——寫在中國共青團建團100周年之際
新漁陽里6號—社會主義青年團誕生地
海燕(2022年9期)2022-11-17 08:37:40
毛澤東為青年團命名
黨史博覽(2021年4期)2021-06-06 05:00:49
“青年團早期組織創(chuàng)建與‘團一大’ ”主題研討會成功舉辦
青年探索(2021年2期)2021-03-25 11:38:48
湘西北第一個團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常德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
“疊羅漢”
第三課 青年團的先進性和群眾性
中國青年(1952年3期)1952-08-16 02:34:48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
中國青年(1952年2期)1952-08-16 02:34:46
青年團北平市工委辦青年團學校干部學習會
中國青年(1949年16期)1949-08-17 03:19:28
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通知
中國青年(1949年14期)1949-08-17 03:19:28
农安县| 金山区| 全州县| 长顺县| 郓城县| 淮安市| 额济纳旗| 思南县| 广德县| 本溪市| 临夏市| 浦北县| 石泉县| 长春市| 阜南县| 徐闻县| 综艺| 柳州市| 陇南市| 黄大仙区| 东台市| 朝阳市| 辽宁省| 怀来县| 桐梓县| 蓝山县| 达拉特旗| 通化县| 芦山县| 嘉荫县| 亚东县| 武汉市| 凤城市| 姚安县| 江都市| 保康县| 皮山县| 鲁山县| 陇川县| 澄江县|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