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瀏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黃河泥塤作為黃河流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內涵,是中國傳統(tǒng)工藝品中的瑰寶,具有悠久的歷史與獨特的文化價值。本文以傳播符號學的理論為工具,從微觀的角度深入解讀黃河泥塤的符號構建與傳播過程,探討黃河泥塤符號保護、傳承與弘揚對策。通過對黃河泥塤符號的特征、傳播方式以及社會意義進行分析,旨在為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弘揚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
黃河泥塤符號的構建
黃河泥塤符號的形態(tài)特征
黃河泥塤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獨特的形態(tài)特征,這些形態(tài)特征不僅是手工藝品本身的外在表現(xiàn),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符號與象征意義。首先,可以從黃河泥塤的器型、紋飾和釉色等方面來分析其形態(tài)特征。黃河泥塤的器型多樣,包括花盆、花瓶、花插、茶壺、茶杯等。不同的器型具有不同的功能與用途,同時也反映了制作者對生活的理解與表達。黃河泥塤的紋飾豐富多樣,常見的有各種圖案、文字、人物、動植物等。這些紋飾不僅體現(xiàn)了制作者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功底,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如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民間傳說中的故事等。黃河泥塤的釉色也是其形態(tài)特征之一,常見的有青花、白釉、素釉等。不同的釉色賦予了黃河泥塤不同的視覺效果,同時也傳遞著不同的情感和文化寓意。通過對黃河泥塤的形態(tài)特征進行深入分析與解讀,可以揭示出其中蘊含的豐富文化符號與象征意義,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認識黃河泥塤所代表的文化內涵。
黃河泥塤符號的寓意與象征
黃河泥塤作為黃河流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和文化內涵。其紋飾、形態(tài)和釉色等方面均蘊含著深刻的符號寓意,反映了人們對生活、自然和價值觀念的理解與表達。比如,黃河泥塤常常采用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如蓮花、蟠龍、鯉魚等。這些圖案代表著幸福、吉祥和美好的寓意,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再如,黃河泥塤上的紋飾包含與民間傳說相關的圖案,比如關于黃河的傳說、古代英雄故事等。這些圖案通過符號的方式傳遞著民間智慧、歷史記憶和文化傳統(tǒng),使得黃河泥塤不僅是藝術品,更是文化的載體。此外,黃河泥塤的紋飾和形態(tài)往往受到當地自然環(huán)境的啟發(fā),如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等。這種自然元素的運用賦予了黃河泥塤更為深刻的自然意義和環(huán)境寓意,凸顯了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因此,黃河泥塤通過其獨特的符號寓意與象征,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傳統(tǒng)文化和自然環(huán)境的理解與追求。這些寓意與象征豐富了黃河泥塤的文化內涵,也為后人傳承和發(fā)展它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黃河泥塤符號的傳播
黃河泥塤符號的傳播媒介與方式
黃河泥塤符號的傳播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媒介和方式:第一,手工藝品展覽。黃河泥塤作為一種手工藝品,常常通過展覽會、藝術展等方式進行傳播。在這些展覽中,人們可以近距離觀賞黃河泥塤的形態(tài)特征和紋飾寓意,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其文化內涵。第二,文化節(jié)慶活動。在一些重要的文化節(jié)慶活動中,黃河泥塤常常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藝術表演的一部分進行展示。通過這些活動,黃河泥塤的符號寓意得以傳播,同時也吸引著更多的人關注。第三,多媒體宣傳。隨著互聯(lián)網和新媒體的發(fā)展,黃河泥塤的符號寓意也可以通過網絡、社交媒體、短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傳播。藝術家、愛好者和文化機構可以通過這些平臺分享黃河泥塤的故事、制作過程和文化含義,使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四,教育推廣。在學校、文化機構和社區(qū)教育活動中,可以通過課堂教學、講座演講等形式,向公眾傳授黃河泥塤的知識和文化內涵,增強人們對其符號寓意的認知和理解。通過以上多種傳播媒介和方式,黃河泥塤的符號寓意得以廣泛傳播,使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這一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其傳承和發(fā)展。
黃河泥塤符號傳播中的變遷與演變
黃河泥塤符號在傳播過程中經歷了一定的變遷與演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形式表現(xiàn)的變化。隨著時代的變遷,黃河泥塤的制作工藝和形式表現(xiàn)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在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現(xiàn)代工藝技術和創(chuàng)新理念的引入,使得黃河泥塤的制作方式和外觀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同時也豐富了其表現(xiàn)形式和藝術風格。第二,符號意義的演變。黃河泥塤的符號寓意在傳播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演變。由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對符號的理解與詮釋存在差異,可能會導致符號含義的多樣性,甚至出現(xiàn)新的符號寓意。第三,傳播媒介的拓展。隨著科技和社會的進步,黃河泥塤的傳播媒介也發(fā)生了變化。從最初的口口相傳,到如今的展覽、互聯(lián)網傳播等多種方式,傳播渠道的拓展使得黃河泥塤的符號寓意能夠更廣泛地傳達給公眾。第四,文化交流的影響。黃河泥塤符號的傳播還受到不同文化間交流的影響。在與其他地區(qū)、其他文化的交流中,黃河泥塤的符號寓意可能會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和融合,產生新的變遷和演變。總的來說,黃河泥塤符號在傳播過程中既受到傳統(tǒng)文化延續(xù)的影響,又受到社會環(huán)境、文化交流和個體創(chuàng)新的影響,因此,在傳播過程中會呈現(xiàn)出一定的變遷與演變。這種變遷與演變既豐富了黃河泥塤的文化內涵,也為其在當代社會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的動力。
黃河泥塤符號的社會意義與再塑造
黃河泥塤符號的社會意義
黃河泥塤符號對不同的社會群體,具有不同的社會意義。第一,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對于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來說,他們通常對黃河泥塤符號有著較高的接受度,因為他們更加重視傳統(tǒng)工藝和文化的傳承。對于他們而言,黃河泥塤代表著歷史、民俗和文化傳統(tǒng),因此,會對黃河泥塤符號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并致力于推動其傳承與發(fā)展。第二,藝術界人士。藝術界人士可能會從藝術品的角度來解讀黃河泥塤符號,關注其藝術性和表現(xiàn)形式,對其進行深入的審美分析和評論。他們會將黃河泥塤符號作為一種當代藝術形式來探討,并尋求其與當代藝術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第三,廣大市民群體。一般市民群體對黃河泥塤符號的接受與反應則會更多受到日常生活和審美習慣的影響。一部分人會對其保持傳統(tǒng)的喜愛和認同,而另一部分人則需要通過教育宣傳和文化活動的引導,逐漸了解和接受黃河泥塤符號的文化內涵。
黃河泥塤符號的再塑造
黃河泥塤符號的再塑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第一,文化符號的再塑造。黃河泥塤符號在當代社會的傳播過程中,可能會經歷符號的再塑造。這種再塑造包括對符號形式、符號內涵和符號意義的重新詮釋和塑造,使其更好地適應當代社會的審美需求和文化背景。例如,藝術家和設計師會從黃河泥塤上得到靈感,創(chuàng)作出新穎而具有當代藝術語言的作品,從而賦予黃河泥塤符號新的藝術生命和表現(xiàn)形式。第二,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結合。在接受與解讀黃河泥塤符號的過程中,重視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傳統(tǒng)的黃河泥塤制作工藝和符號寓意可以與當代藝術表達形式和審美觀念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富有時代特色和個性魅力的作品,使得文化符號在傳承中煥發(fā)新的生命力。第三,文化符號的傳承與培育。在接受與解讀黃河泥塤符號的過程中,需要重視文化符號的傳承與培育工作。這包括對黃河泥塤制作工藝、符號寓意的傳統(tǒng)技藝和知識進行記錄、整理和傳授,培養(yǎng)新一代的黃河泥塤傳承者和愛好者,推動黃河泥塤符號的保護、傳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
黃河泥塤符號的保護、傳承與弘揚對策研究
黃河泥塤符號保護、傳承與弘揚對策,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資源保護。黃河泥塤符號作為一種自然資源,需要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保護。那么,保護黃河泥塤符號的產地環(huán)境,維護其自然生態(tài)是保護黃河泥塤符號的前提。同時,也需要在保護黃河泥塤符號資源的基礎上,合理進行開發(fā)利用,促進黃河泥塤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二, 傳統(tǒng)工藝保護。黃河泥塤符號的制作是一門傳統(tǒng)的手工藝技藝,需要得到保護、傳承和弘揚。通過對黃河泥塤符號制作工藝的記錄、研究和培訓,可以促進這一傳統(tǒng)工藝的傳承與發(fā)展。政府部門和社會相關組織應加強對黃河泥塤工藝傳承者的培訓和支持,推動這一傳統(tǒng)工藝的傳承和發(fā)展。
第三, 文化推廣與教育。通過文化推廣和教育活動,向公眾介紹黃河泥塤符號的歷史文化內涵、藝術特點和表現(xiàn)形式,增強公眾對黃河泥塤符號的了解和認同。通過舉辦展覽、講座等文化活動,可以增進公眾對黃河泥塤符號的興趣和理解,推動黃河泥塤符號的傳播和發(fā)展。
第四,地方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參與。地方政府與社會組織在黃河泥塤符號的保護與傳承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參與到黃河泥塤符號的保護工作中:首先,地方政府可以通過撥款、設立專項資金等方式,對黃河泥塤符號的保護與傳承進行資金支持。這些資金可以用于保護黃河泥塤產地環(huán)境,支持傳統(tǒng)工藝的傳承與發(fā)展,以及開展相關的文化推廣和教育活動。其次,地方政府可以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加強對黃河泥塤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同時,也可以制定文化保護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到黃河泥塤符號的傳承與弘揚中來。再次,地方政府可以組織相關的文化保護機構和社會組織,共同參與黃河泥塤符號的保護與傳承工作??梢酝ㄟ^開展文化調研、展覽活動、技藝傳承培訓等活動,加強對黃河泥塤符號的記錄、整理和傳播。最后,社會組織如非營利機構、民間文化團體等可以在保護傳承工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他們可以組織文化愛好者和從業(yè)者共同開展黃河泥塤的保護、傳承和弘揚工作,推動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和發(fā)展。
總之,通過對黃河特色文化符號——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河泥塤的研究,有利于人們深入了解黃河文化符號的內涵、特征及其在民間傳承中的重要意義。黃河泥塤作為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了黃河流域豐富的歷史、文化、藝術和民俗特色,是一項值得保護、傳承和弘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文選自:“黃河特色文化符號研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河泥塤為例”(編號:75)焦作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焦作市黃河文化研究中心2023年度焦作市黃河文化研究專項課題;“高校特色文化符號研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河泥塤為例”(編號:Hhjt-2023104)黃河交通學院2023年度校級教科研課題。
(作者單位? 黃河交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