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馥佳
統(tǒng)編教材在習作要求中,大多數提示學生寫后自讀并做必要的修改,將習作完成之后的修改作為習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將所學的修改符號運用于學生真實的習作過程。根據相關的調查,學生對老師 “精批細改”的作文,并沒多少個會認真仔細地看。大部分學生只是看看分數,對老師辛苦評改的內容置之不理。即使教師在學生習作完成后,有進行修改和交流,卻往往因為缺乏目標、組織、反思,而導致流于形式,出現混亂無序、進行低水平交流的現象。
一、要讓學生明白自己修改作文的重要意義
在培養(yǎng)學生自己批改作文之初,一定要轉變學生思想觀念,通過一些有權威性的教育理論,讓學生明白自己修改文章是一種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自己的學習任務之一,比如可以把課標的要求讀給學生聽,每次習作,教材都有關于習作修改的要求。其次,讓學生明白著名作家寫文章也是要經過不斷修改的。比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里的“綠”字是改動了十幾次才確定的。賈島 “推敲”的故事家喻戶曉,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長篇巨著《戰(zhàn)爭與和平》也是經過多次修改才定稿。通過給學生講這些準名作家的故事,讓學生懂得:“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p>
二、教師指導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操作程序
1.在單元課文教學中滲透習作教學。要讓學生學會評改作文,首先得讓他們會寫。教師在課文教學中要著重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把習作方法和對課文的理解很好地結合起來,彼此交融,相互促進,讓課文講解直接為寫作服務。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需以單元為單位,挖掘課文之間的聯(lián)系。下面以五年級下冊第七組“作家筆下的人”為例說明操作方法:首先要帶領學生從單元導語、課文內容、口語交際和習作等熟悉整組教材,明確本組教材的專題是“人物描寫一組”,知道本單元三篇課文,都是寫人的文章,人物形象鮮明,有不同特點,有的側重動作,神態(tài),有的側重語言,有的側重外貌。通過這3篇課文的學習,習得描寫人物的方法,并運用到本單元寫人的習作上。
2.范文修改,學習遷移,形成修改能力。在學生自主評改習作之前,教師要給學生評改的標準和要求。習作評改的標準,一般有兩大項,第一項是習作都要修改的內容“常規(guī)要求”,如對錯別字、不恰當的詞語、用錯的標點符號,表達不清楚不準確的語句進行修改;看看內容是否具體、書寫是否工整、結構是否完整等;圈畫出好詞好句等。第二項是“本次習作要求”,這是針對每次習作的要求確定的,如寫人的文章要抓住景物特點,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表達生動具體;說事的習作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寫活動要進行場面描寫等。然后,教師根據以上的評改標準和要求,選取一兩篇有代表性的習作,帶領全班進行修改,寫評語(旁批總批),這一過程不僅要讓學生學習修改方法,如何寫評語,還要讓學生掌握規(guī)范的作文修改符號。
3.學生自評自改。首先,學生在動筆作文之前,要根據題目要求,確定中心,圍繞中心選擇材料,文章結構安排、寫法等列作文提綱。然后教師要對作文提綱一一查看,做到心中有數,進行有針對性地作文指導,接著學生對自己的提綱進行修改。接著,學生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學生動筆修改之前,一定要讓他們開口讀至少兩次,這樣,在讀中,從整體初步把握自己的習作是否符合本次習作要求,比如主題是否明確,選材是否恰當,結構是否完整。如果以上都符合要求了才進行細致的修改,從語句是否通順,有沒錯別字等進行修改。最后,要看看有沒運用恰當的表達方法,如,是否用上一些修辭手法等。
4.互評互改。(1)小組批改。讓他們在互評中進行比較,取長補短。(2)組長批改。對于能力薄弱的班級,或者剛剛開始學習自主評改作文的時候,也可以推薦作文水平能力較高的學生擔任組長,在小組中帶領大家修改作文。(3)家長參與評改。有一些作文,有利于家長了解孩子的內心情感,促進學生與家長的親子關系。
5.教師及時跟蹤反饋。培養(yǎng)學生自主修改作文,教師要做學生修改作文的引領者,要擔任“扶”“導”的角色,由“扶”到“放”。在學生完成自改互改后還要進行批閱評價,發(fā)現有不到位的要及時督促學生落實,發(fā)現作文評改得特別好的要及時表揚,這樣,對做得好的學生是一種榮譽和鼓勵,而對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也是一種借鑒和促進。至此,一次作文的評改才算完成。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