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
【摘要】小學數學教師圍繞解決問題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提高他們獨立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增強其自主解決問題的信心,還能借此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啟發(fā)他們多維思考,使其能夠合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相關問題,進而提升數學學習的最終效果.對此,為了使解決問題教學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文章從方法優(yōu)化視角出發(fā),闡述數學教師通過開展情境探究、數形結合、構建模型、生活聯(lián)想、思路引導等活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數學教學;策略
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其最終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出能夠合理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技能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人才.因此,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xiàn)更有效的課程教學已經成為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而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標,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要運用“授人以漁”的教學思路開展多種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解決各種數學問題,提升知識運用和技能實踐的水平,從而真正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意義
解決問題是學生從知識探索與學習拓展到學科技能應用的一個過程,數學教師圍繞解決問題開展多元化教學活動,對實現(xiàn)高效的數學教學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在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進行科學融合與巧妙應用,讓他們根據已有的學習經驗,運用已知的數學理論或學科技能嘗試解決各種數學問題,這樣更易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使其實現(xiàn)更加有效的數學學習.
另外,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逐漸掌握學科知識靈活運用的方法,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還能使多維思維得到有效發(fā)展,增強邏輯思考的能力,形成創(chuàng)新解題的意識.對于學生而言,解決數學問題不僅是學以致用的過程,也是思維發(fā)散、邏輯梳理的過程,他們需要靈活調動各種思維,找尋數學問題與數學理論之間的關聯(lián)性,探索與之相適應的解決方法,找到更為高效、精準的解題思路,從而快速解決數學問題.由此可見,解決問題教學能夠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多維思維,提高其知識精準運用的能力.
二、基于解決問題的數學教學原則
(一)啟發(fā)性原則
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啟發(fā)性原則,要給予學生更多獨立思考、自主分析的空間,鼓勵他們自行閱讀題目,引導其探索與問題相關的各種數學理論,找尋更高效的問題解決方法.這樣既可以啟發(fā)學生的多維思維,幫助他們真正突破思維定式,還能借此增強其思維靈活運用的能力,進而更好地提升其數學問題解決效率.
(二)實踐性原則
數學教師還應遵循實踐性教育原則,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運用的方法不能只依靠于理論講解,教師還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自主實踐的機會,鼓勵他們嘗試運用正確的數學理論,以及多樣化的數學技能解決相關問題,使其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扎實記憶數學知識,提高精準運用學科技能的能力.
三、小學數學指向解決問題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構建趣味情境,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生動的、有趣的、真實的學習情境,能夠讓他們對數學問題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探索欲望,進而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由此可見,教師若想增強學生自主解決數學問題的動力,激發(fā)他們應用知識的興趣,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建生動真實的問題情境,以此增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趣味性,從而快速調動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積極性,使其在情境解題過程中掌握知識正確運用的方法.
以“克和千克”的教學為例,為了激發(fā)學生測量物體質量的興趣,教師可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使學生能夠用相關知識解決與物體質量測量相關的問題,可以開展趣味情境教學活動.如教師可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曹沖稱象”的動畫視頻,營造趣味學習情境,利用生動的動畫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他們對物體質量測量的思考.然后,教師再展示一些真實物體,如一袋鹽、一克砝碼、一個蘋果、半袋大米等,讓學生將其按照由輕到重的順序進行擺放.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能夠產生用桿秤或電子秤稱量物體質量的意識,提升主動稱量的積極性.最后,班級學生可以自行組成學習小組,以協(xié)同合作的方式,運用電子秤或者桿秤稱量上述物體,將稱量的數據轉換成同一質量單位后,再按照從輕到重的順序排列上述物體.教師通過構建動畫情境,能夠快速激發(fā)學生情境模仿的興趣,調動其自主稱量的積極性,使其找到精準判斷物體質量的方法,從而掌握高效解決相關數學問題的方法.
(二)應用多元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若想擁有更強的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需要進行更多的知識應用實踐練習.對此,數學教師應結合單元教學內容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如數形結合解題、構建模型解題等.學生通過參與不同的解題活動,得到多維思維啟發(fā),掌握技能運用方法,進而提升解決數學問題的水平.
1.運用數形結合,巧妙解決問題
數形結合解題思路指的是在“數”與“形”之間進行合理轉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數”的精準性和精確性表達“形”的相關屬性,或者運用“形”的直觀性和具體性,闡釋“數”的相關概念,從而使學生更加快速地找到數學問題的答案.具體來講,當數學問題中隱藏某些數量關系時,學生可以通過畫圖的方式,直觀展現(xiàn)各個數量之間的關系,通過將“數”轉化成清晰的“形”,快速理清題目內容,并在“形”中找到問題的答案.
2.應用模型構建,找尋解題方法
針對較為抽象的數學問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構建模型的方法探索問題的答案.比如,對空間思維和幾何直觀要求較高的圖形問題,為了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正確的幾何圖形,使其能夠運用合理的圖形理論或圖形公式解答相應問題,提高其解決幾何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采用模型構建教學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各種學習工具,依據題目內容,制作真實的、直觀的幾何圖形,然后再運用所學知識對實際模型進行分析與研究,探尋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從而得出最終結論.
以“多邊形的面積”的教學為例,此單元知識點包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求值方法,以及簡化多邊形求取面積的方法.對此,教師可以舉例由多個不同圖形組成的多邊形,鼓勵學生運用構建圖形模型的方法求多邊形的面積.例如,教師可展示一幅由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組成的多邊形,要求學生自行制作上述圖形,將其組合拼裝成一個大的長方形,再求出大長方形的面積.對此,學生需要用直尺或三角尺測量每個圖形的邊長、高等數值,將白紙裁剪成與之相符的圖形,然后再對圖形進行重新拼組,使其組合成完整的大長方形.之后,學生再測量大長方形長和寬的值,用長方形面積公式求出長方形的面積.除此之外,學生也可以單獨測量每一個圖形模型,分別用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面積公式進行求值,最后將各圖形的面積相加,從而得出長方形的面積.學生通過制作圖形模型,能夠把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更加直觀化、立體化,從而在腦海中形成正確的空間觀念,同時,能夠更加快速地找到問題的解答方法,提升解決幾何問題的效率.
3.帶入生活經驗,高效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正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相關問題.對此,教師應將教學內容回歸于真實生活,巧妙引入日常生活元素,在生活現(xiàn)象、生活場景或生活案例中提煉數學問題,同時,讓學生立足于現(xiàn)實生活,引導他們結合以往的生活經驗,從現(xiàn)實視角出發(fā),探究更為合理、更為實用的問題解決方案.此種方法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寬他們的解題思路,還能逐漸提升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以“折線統(tǒng)計圖”的教學為例,教師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作用,使其能夠正確解讀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中的各種信息,可以利用現(xiàn)實生活案例開展問題解決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先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本校從2016年至2021年購進不同類別圖書的統(tǒng)計數據,如科普書、繪本故事兩類書籍每年的購入本數.這一案例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能夠有效喚醒他們的生活經驗.然后,教師再指導學生繪制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引導他們根據以往的閱讀經歷分析折線統(tǒng)計圖中各組數據的意義.比如,2017年購買的科普書多于繪本故事書,學生通過回憶發(fā)現(xiàn)這一年確實了解了更多的科普知識.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研究生活化的數學問題,既可以拉近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形成在生活中探究和解答數學問題的意識,又能借此啟發(fā)他們的聯(lián)想思維和遷移思維,進而提升其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4.探索最優(yōu)方案,提升解題能力
教師若想讓學生更加合理地解答數學問題,需要對其進行解題思想優(yōu)化,要培養(yǎng)他們一題多思的能力,使其能夠從多種可行性較高的解題方案中找到最優(yōu)解題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精準解答數學問題的水平,還能借此啟發(fā)他們的發(fā)散思維,提升其一題多解的意識,使他們能夠在多種方法中選擇更加高效合理的解題方案,從而提升數學問題的解題質量.
以“數學廣角———優(yōu)化”的教學為例,此單元提出一個“烙餅問題”,即一名廚師需要烙兩張餅,每張餅需要烙兩個面,每面需要烙三分鐘,問怎樣做才能盡快將兩張餅烙好?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出發(fā)思考這一問題,圍繞“如何烙餅最高效、最合理”展開討論,鼓勵他們提出多種解題方法,設計不同的烙餅方案,最后從中選擇一個最優(yōu)解題方案.例如,方案一:先烙一張餅,當正反兩面都烙好后,再烙第二張餅.方案二:先烙第一張餅的正面,三分鐘后,烙第一張餅的反面,同時烙第二張餅的正面,再過三分鐘取出第一張餅,烙第二張餅的反面.方案三:同時烙兩張餅.根據一張餅一面需烙三分鐘可知,方案一烙餅所用時間為12分鐘;方案二烙餅時間為9分鐘;而方案三烙兩張餅的時間為6分鐘.學生在優(yōu)化思想之后確定方案三為問題最優(yōu)解決方案.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探尋最優(yōu)解題方案,既可以培養(yǎng)他們一題多思的意識,使其能夠多角度探尋解題方法,還能使他們找到最優(yōu)的問題解決方案,進而提升其數學問題的解決質量.
5.引導學生逆向思考,拓展解題思路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習慣于用正向思維思考數學問題,此種思考方式雖然可以讓他們按部就班地解決數學問題,但是卻難以啟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當學生遇到稍有難度的數學問題時,正向思維可能會成為其快速解題的阻礙.對此,教師需要啟發(fā)學生的逆向思維,要引導他們從反方向視角出發(fā),對數學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以“倍的認識”的教學為例.如“2的6倍是多少?”正向思考為2乘6等于12,則2的6倍是12.然而,針對“倍”的知識,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逆向思維進行知識學習和問題解答.例如,當探尋16與4之間的數量關系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逆向思維進行思考,如“16里面有幾個4?”“16是4的幾倍?”“如果一朵小花有4片花瓣,那么4朵小花一共有幾片花瓣?”“一個數的4倍是16,這個數是多少?”學生運用上述思考方式探究4與16之間的關系,既可以進一步理解4的4倍是16這一倍數知識點,還能形成較強的逆向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多角度解答數學問題的水平.
結 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若想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改善解決問題教學的效果,需要豐富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情境探究、發(fā)散思考的過程中掌握更加多樣化的解題方法,從而提升其多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使其逐漸形成較強的問題解決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立輝.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36):98-100.
[2]何穎.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高段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策略[J].智力,2022(23):75-78.
[3]蔣磊.獲取信息有方 解決問題有策: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分析[J].求知導刊,2022(27):2-4.
[4]陳智芬.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策略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2,23(8):85-87.
[5]陳麗雯.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策略探究[J].讀寫算,2022(30):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