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
“2023年6月1日,這本該是一個值得慶祝的兒童節(jié),但我們敬愛的周先生沒能過完這一天。他死前沒給我們留下什么,除了那一大堆尚未完工的作業(yè)與滿是F的英語聽寫本?!?/p>
“讓我們相聚在此,慶祝S小姐順利逃離地球。她是一切矛盾的集合體,她在課上睡過覺,考過年級前幾名的好成績,拿過許多獎,挨過許多罵,還和好友鬧掰過;她記得媽媽做的雞腿的味道,記得痛經(jīng)時杯子里水的溫度,記得門口的花香……這地球太小,像座環(huán)行的孤島,誰會在這里終老?也許她更愿追隨彗星漂流。”
…………
很難想象,這些讀起來浪漫、充滿生活氣息,甚至讓人不自覺地微微一笑的文字,是一群中學生為自己寫的悼詞。
不久前,浙江臺州的語文老師朱林鵬給學生上了一節(jié)關于“死亡”的語文課。課程設計的靈感來自他們所學的課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原文是這樣寫的:“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里還不到兩分鐘,當我們進去的時候,便發(fā)現(xiàn)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jīng)永遠地睡著了?!?/p>
朱林鵬覺得這篇悼詞很特別,作為馬克思志同道合的伙伴和陪伴一生的摯友,恩格斯不僅談及這位偉人的貢獻,也流露出許多細膩的情感。
如果是我們自己走到生命的終點,我們希望被他人如何評價?又想以何種方式告別這個世界?
于是,語文老師朱林鵬布置了這項“悼詞作業(yè)”——以他人的視角給將來的自己寫一份悼詞,“你”可以是你的孩子、父母、親友、愛人,可以講述你的工作、生活,或者讓人印象深刻的瞬間。
朱林鵬加了個備注,“這是一項選做作業(yè)”。
他一開始還擔心同學們對此忌諱,結果出乎意料,大多數(shù)同學認真完成,他收到了將近70份“悼詞作業(yè)”。
更讓他驚訝的是孩子們寫的悼詞?!皩τ凇劳觥麄冇凶约邯毺氐睦斫??!敝炝柱i說,“他們并不覺得這個話題是沉重的,反而會用輕松,甚至調侃的口吻來講述。”
有的孩子給自己設定的死亡時間是兒童節(jié)、春節(jié),甚至一個愛開玩笑的孩子選擇了愚人節(jié),他說這次自己可不是在開玩笑了。
寫悼詞是站在人生的終點回望,對未來充滿好奇的孩子們會想象自己的一生——有的會期待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有的是自己在理想的職業(yè)里實現(xiàn)抱負,還有的就只希望當一個體嘗生活百味的普通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想象,同時也在無形中設定了很多人生的小目標。
讓朱林鵬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同學在悼詞里寫道:“我希望我的葬禮在清晨舉行,這樣,等到晚上人們安然入睡的時候,愛我的人可以不用那么傷心?!?/p>
批改的時候,朱林鵬瞬間被觸動——哪怕是面對死亡,他還希望照顧周圍所愛之人的情緒和感受。
這些超乎他們這個年紀的深邃思考,又帶著這個年紀的純真、理想烙印的悼詞,朱林鵬一一掃描、保存。他決定,再上一堂分享這些悼詞、自由探討“死亡”這一話題的語文課。
在語文課上探索“死亡教育”,是這位中學語文老師一次鼓足勇氣的嘗試。
朱林鵬覺得,語文課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核心雖然是對文本的感悟和學習,卻有著更廣闊的外延和更自由的空間。“不僅僅是課文,我們還可以和各種經(jīng)典文本對話,通過詩歌、小說、散文等各類文學作品來理解死亡的存在?!?/p>
比如,史鐵生覺得死亡是個盛大的節(jié)日,它終將到來,我們無從躲避;博爾赫斯的墓志銘翻譯成現(xiàn)代英語是“Be not afraid”,意為“不應恐懼”;幽默的海明威留下的墓志銘是“Pardon me for not getting up”,意思是“恕我不起來了”。
中國的古人,早就對生死有所參悟。蘇軾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里悼念亡妻,卻寫夢中的妻子“小軒窗,正梳妝”——這樣一個平常的畫面,提醒人們更應該珍惜這些“當時只道是尋?!钡臅r刻。
朱林鵬經(jīng)常提到浙江知名的語文教師郭初陽,十多年前,這位新銳的教育者大聲疾呼,認為“性教育、死亡教育和公民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缺失,需要語文課來彌補。
“語文教學的根本是經(jīng)由語言文字來抵達的,而這意味著多元、多層次的對話?!敝炝柱i說,閱讀鑒賞作品、課堂分享和交流,還有孩子們的寫作,通過這些方式,我們至少創(chuàng)造了一個討論的空間。
這節(jié)分享悼詞課的錄播在視頻平臺“嗶哩嗶哩”上火了。
近80萬次的播放量,評論區(qū)的網(wǎng)友也留下許多自己關于這個話題的思考。細看這些評論,你就會發(fā)現(xiàn),談及“死”的時候,網(wǎng)友們更多的是在討論“生”的問題。因為“死亡”并不只是最后那一刻,它直接影響著我們如何理解生命,理解與周圍世界的關系,以及如何看待眼下的日常生活。
朱林鵬和班上的孩子們
很多人覺得孩子們的心理還不成熟,和他們談死亡為時過早,但朱林鵬并不這么認為,“生命意識的發(fā)育是一個過程,孩子就是從懵懂開始,慢慢被啟發(fā)的”。以前大人們習慣把孩子對死亡的思考在他們懵懂時掐斷,等他們長大了,親人去世,死亡突如其來,無法回避,那時候就沒有任何思想上的準備。
所以,死亡教育應該是從小就開始的,它不一定是沉重的。朱林鵬提到了動畫片《尋夢環(huán)游記》,“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這部影片成了很多孩子的死亡啟蒙課。
這堂課,朱林鵬已經(jīng)連續(xù)開設了3年。每個學期末,它都被孩子們評選為本學期“印象最深的課”。
朱林鵬覺得很欣慰,這堂課也在悄悄地改變著班里孩子們的心理氣候。他所在的學校,并非當?shù)氐摹耙活惛咧小?,這里的許多學生往往以很小的分差與“一類高中”失之交臂?!昂芏鄬W生剛進校時會有一種小小的挫敗感,而現(xiàn)在變得開朗了?!敝炝柱i說。
不僅如此,每個孩子都會面臨或大或小的學習、生活壓力。今天,青少年出現(xiàn)抑郁的情況并不少見?!八裕覀兿霃摹劳觥腥?,告訴大家,活著是很幸福、很值得慶賀的事情?!?/p>
死亡教育,當然不僅僅是一節(jié)語文課能完成的事。朱林鵬認為,它應該融入日常的教學和話題中。人們也確實對“死亡”漸漸脫敏——國內有許多專家學者引入并研究“死亡哲學”“生死哲學”等課題;一些高校陸續(xù)開設與死亡教育相關的課程,探索不同的生命教育實踐活動;入殮師、從事臨終關懷的醫(yī)護人員和志愿者分享著他們近距離接觸死亡時的感受……
“你看,堅冰正在慢慢融化。死亡教育這堂課,我們也會一直上下去?!敝炝柱i說。
(朝 歌摘自微信公眾號“有風來L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