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輝
(閩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就是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語言表達。話語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無論是以理服人還是以情感人,都離不開話語的內在影響力。“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同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可能因為不同的話語表達而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說服教育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講,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過恰當?shù)脑捳Z來實現(xiàn)說服教育目標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習近平強調:“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1]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講好道理,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和實效性,必須高度重視并著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可接受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必須通過一定的話語溝通來實現(xiàn)信息傳遞和思想交流,其中,教育者的話語處于主導地位。教育者的話語能力和話語狀況對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具有直接影響。若沒有恰當?shù)脑捳Z表達,再有說服力的思想或道理也會讓人難以理解和接受。有些教育者的理論水平并不低,但不善于或不愿意根據(jù)教育對象和具體場景,對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中大量的理論話語、政治話語、學術話語等進行必要的闡釋性轉換和創(chuàng)造性表達,存在著話語晦澀難懂、刻板老套、虛浮空洞、言不及義等問題,容易導致有理說不清、說了沒人聽,或者受教育者聽了不理解、聽了不相信等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在群眾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有些領導干部話語能力不足,與不同群體的人們說話時,存在著說不上去、說不下去、說不進去、給頂了回去等種種尷尬現(xiàn)象。對此,習近平曾經(jīng)指出:“很多場合,我們就是處于這樣一種失語狀態(tài),怎么能使群眾信服呢?”[2]419除了口頭話語,書面話語也有不少問題。有學者指出,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種報刊、網(wǎng)絡上,不少文章充斥著大話、套話、空話、廢話,表態(tài)式、口號式、堆砌式的話語屢見不鮮,缺少有思想深度的解讀和深入淺出的闡釋。[3]231-232當然,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諸多話語問題,既與部分教育者的話語能力不足有關,也與黨內外存在的某些學風文風不正現(xiàn)象有關。
對思想政治教育者來說,話語能力是其主體說服力的重要來源。亞里士多德指出,演說者僅僅掌握演說內容是不夠的,還必須懂得如何更好將演說內容表述出來,以便“使得演說顯示出某種性質的特點”。[4]161如果教育者話語能力欠缺、話語水平不高、話語方式失當,勢必影響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有學者指出,“部分教育者將教育內容變成‘假大空’的‘套話’和‘官話’”,這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足夠說服力的重要原因。[5]因此,看似尋常的話語表達絕非無足輕重的小事情,而是直接關系到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乃至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大問題。
在當今新媒體時代,多樣化的信息和個性化的表達層出不窮,人們的話語習慣和接受特點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思想政治教育中某些陳舊刻板的話語方式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由此帶來的話語不適應和溝通低成效問題亟待破解。教育者應當創(chuàng)新話語理念、優(yōu)化話語表達,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可接受性,讓受教育者愿意聽、喜歡聽、聽得懂、聽得進,這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必要條件。
話語是人們溝通交流的基本手段,不同的話語主體、話語目標和話語情境會產(chǎn)生不同的話語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從本質上講是面向大眾的一種公共性話語、價值性話語和說服性話語。與單純作為信息傳播手段的一般性話語或工具性話語相比,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對可接受性的要求更為突出。早在1929年的古田會議決議案中,毛澤東就提出了著名的十大教授法,其中第4條到第7條分別是“說話通俗化(新名詞要釋俗)”“說話要明白”“說話要有趣味”“以姿勢助說話”。[6]104這四大方法都直接涉及話語表達,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可接受性的一貫重視。
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而言,話語的可接受性就是教育者的語言表達在內容、方式、風格等方面具有易于被受教育者理解、認同和接受的內在屬性。具體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可接受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話語要言之有物。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旨在影響和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它不同于一般的交際性話語、工具性話語,必須表達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主導意識形態(tài)。換句話說,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必須包含科學的、先進的、豐富的思想內容,具有鮮明的科學性、時代性、主導性,切忌空話套話、言之無物。否則,不但無法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而且容易損害思想政治教育聲譽。毛澤東在著名的《反對黨八股》一文中,就將“空話連篇,言之無物”和“裝腔作勢,借以嚇人”列為黨八股“八大罪狀”的頭兩條,主張“禁絕一切空話”,并強調共產(chǎn)黨是靠真理、實事求是和科學吃飯的。[7]833-836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無論寫文章、作報告還是授課、演說等,都要做到言之有物,力戒空洞無物。當然,言之有物同時也必然要求言之有理,即話語要符合認知規(guī)律和語言邏輯,能夠科學地闡明或揭示蘊含著規(guī)律性認識的道理學理哲理,從而給受教育者以深刻的思想啟迪和有效的價值引領。
第二,話語要平易近人。教育者說話的態(tài)度、語氣等往往給受教育者留下第一印象,并影響后續(xù)對話效果。教育者的權威性固然是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必要條件,但這并不等于教育者要板著面孔、說著狠話來顯示自己的威嚴。思想政治教育講究以說服教育為原則方法讓受教育者信服,這恰恰需要教育者有鼓舞人心、溫暖人心的話語親和力,而不是要讓人敬而遠之。溫和、真誠、樸實的話語能夠讓人感到親切可信,減少溝通障礙。有調查顯示,“態(tài)度和藹、平易近人”是最受大學生歡迎的高校教師品質之一,僅次于“知識淵博、治學嚴謹”。[8]53-57教育者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能夠增添其人格魅力,從而產(chǎn)生“親其師、信其道”的親和力和說服力。話語的平易近人,往往體現(xiàn)著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尊重和關愛,這也可以為雙方的和諧溝通奠定基礎,從而有助于達成思想共識。
第三,話語要通俗易懂。話語通俗易懂,受教育者才能聽得明白、易于理解,這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充分實現(xiàn)。列寧曾經(jīng)提出一個簡明的等式——“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最高限度的通俗化”,[9]468以此強調通俗化表達對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重大意義。從文本形態(tài)來講,各種馬克思主義典籍浩如煙海,許多還是晦澀難啃的大部頭,但從理論內涵來講,其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則是融會貫通、一脈相承的,可以通過恰當?shù)母爬ê完U釋變成通俗易懂的原理、道理。比如,毛澤東用“造反有理”來解釋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理論,用“實事求是”來概括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我們黨的思想路線,就是采用中國式語言通俗而又精辟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應當深入淺出地做好這種概括和闡釋,“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用簡單質樸的語言講清楚、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說明白”,[10]讓科學理論能夠從浩瀚典籍中“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廣大民眾充分理解、掌握和運用的強大思想武器。當然,對不同受教育者來說,通俗易懂的標準并不一樣。對文化程度或認知水平不高的人,要多講一些樸素直白的生活話語,對文化程度或認知水平較高的人,可以多講一些深刻雋永的理論話語。
第四,話語要準確可信。話語是思想內容的語言呈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準確性、可信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真理性、真實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者應有的實事求是精神和科學嚴謹態(tài)度的重要體現(xiàn)。教育者在闡釋基本理論、剖析思想觀點、解讀方針政策、援引論據(jù)資料等各個方面,都要力求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杜絕言不及義、言過其實、含糊其詞的話語。特別是在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或關鍵信息,比如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重要論斷、法律規(guī)章及方針政策的具體條文、重要人物事件及相關數(shù)據(jù)信息時,語言表述一定要真實準確,使之符合原意和事實(對某些次要信息可以適當?shù)蚧乇?但決不能故意歪曲、改變或忽略重要信息),否則會引起受教育者的誤解或質疑。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經(jīng)常出現(xiàn)差錯或漏洞,必將削弱教育者和教育內容的說服力。
第五,話語要形象生動。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話語(也包括內容)枯燥乏味是最常見的弊病之一,某些教育者的講課或報告也因此被聽眾戲稱為“催眠曲”。形象生動的話語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有助于受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和實效性。教育者要善于結合歷史典故、現(xiàn)實事例、名言佳句等資料,并吸收借鑒人民群眾以及其他學科的話語智慧和話語經(jīng)驗,增強話語的形象性、生動性。比如,講故事就是很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一種話語方式。習近平指出:“紅軍后代、革命烈士家屬傳承革命精神有說服力和感染力,要把先輩們的英雄故事講給大家聽,講給青年一代聽”。[11]當然,形象生動不等于戲說搞笑或粗陋庸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性、學理性、規(guī)范性等鮮明特征,追求話語的形象生動不能以偏離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屬性和目標要求為代價。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可接受性,必須著眼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發(fā)展規(guī)律和受教育者話語接受特點,堅持理論與話語相促進、語言與非語言相配合,從不同層面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創(chuàng)造性表達。
第一,要堅持對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話語體系的守正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強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事業(yè)最鮮亮的底色。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內涵豐富,其中最根本的核心話語體系,就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為主要內容的馬克思主義核心話語體系。與其他話語體系和話語形式相比,馬克思主義核心話語體系具有本源性和穩(wěn)定性,體現(xiàn)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本質屬性和戰(zhàn)略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形成和發(fā)展有其特定的規(guī)律和邏輯,對待馬克思主義核心話語體系,應當堅持守正和創(chuàng)新的辯證統(tǒng)一。一方面,“老祖宗不能丟”。比如,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方法、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政治信仰、實現(xiàn)人的徹底解放和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崇高理想,以及人民立場、實踐觀點、無產(chǎn)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等核心話語及其理念,要經(jīng)常講反復講,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都不能輕易改變或放棄,否則,我國社會主導意識形態(tài)和思想政治教育就會變色、變質。另一方面,要講出新話語。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意識,當社會生活發(fā)生變化時,人們的思想意識及其話語表達必然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話語體系的說服力和生命力,就在于“和自己時代的現(xiàn)實世界接觸并相互作用”。[12]121從根本上說,我們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13]并在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互動過程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核心話語體系。比如,習近平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創(chuàng)新性話語,就充分體現(xiàn)了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堅持和發(fā)展,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和感召力。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既是黨和國家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話語體系守正創(chuàng)新的現(xiàn)實需要。
第二,要善于對各種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形式進行合理轉化。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具體形式豐富多彩。從話語場域來看,有政治話語、學術話語、宣傳話語、教學話語、生活話語等;從話語載體來看,有文件話語、教材話語、網(wǎng)絡話語等;從話語來源來看,有官方話語、民間話語或大眾話語等;從話語主題來看,有革命話語、斗爭話語、改革話語、發(fā)展話語等;從話語功能來看,有說理話語、敘事話語、對話話語、協(xié)商話語、抒情話語等。各種話語形式各具特色,并在不同場合或條件下發(fā)揮獨特作用。當然,它們之間也存在交疊,并且相互影響和融通。在多數(shù)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需要綜合運用不同的話語形式,以增強話語效能。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運用方面仍然存在著兩個極端。一是過度照搬政治話語、文件話語、宣傳話語等,導致整體話語風格比較單調乏味,現(xiàn)實性、生動性、趣味性不足,話語的可接受性不高;二是過度采用生活話語、網(wǎng)絡話語、民間話語等,導致整體話語風格比較主觀隨意,政治性、權威性、嚴肅性不足,話語的思想政治教育屬性不強。其中,第一個問題相對普遍和突出,需要重點解決,第二個問題也不能忽視??傮w而言,教育者要在學深悟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借鑒各種話語資源,尤其要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少生搬硬套,多活學活用,不斷提高話語感悟、話語表達、話語轉化和話語創(chuàng)新能力;要善于根據(jù)不同的對象、場合和情境,靈活運用不同話語形式,比如用適當?shù)纳钤捳Z、大眾話語、學術話語、網(wǎng)絡話語、敘事話語等來轉化或對接政治話語、官方話語、文件話語、教材話語、說理話語等,讓整體話語(并非每一句話語)兼具政治性、規(guī)范性、學理性、現(xiàn)實性、生動性、趣味性等,便于受教育者理解和接受,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說服力的通達和實現(xiàn)程度。當然,話語轉化只是話語創(chuàng)新的途徑之一,從根本上講,各種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形式也都需要不斷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實際上,從毛澤東、鄧小平到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非常善于運用各種話語資源進行話語創(chuàng)新,都有很多既深刻有力又生動活潑的話語表達,這也給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話語創(chuàng)新提供了典型示范。
第三,要注重語言與思想、情感、作風等其他因素的有效配合。完整意義上的話語是語言和思想、情感、作風等其他人格化因素的結合體。重視語言表達,并不等于可以忽視其他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是辯論賽,更不是脫口秀,如果沒有深刻的思想、真摯的情感、優(yōu)良的作風、恰當?shù)姆椒ǖ?單靠雄辯或生動的語言只能產(chǎn)生一時的、表面的吸引力,并不能產(chǎn)生持久的、強大的說服力。正如盧梭所言:“如果你不能使我信服,即使把我說得啞口無言,又有什么用呢?我的自發(fā)的情感始終要駁斥你”。[14]449因此,教育者要提高話語說服力,除了學習和掌握一定的語言表達技巧之外,更要注意加強理論學習和道德修養(yǎng),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理論功底扎實、知識積累厚實,語言表達才能言之有物、深入淺出;只有堅持以德立身、以身作則,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講話、寫文章人們才愿意聽、愿意看、愿意信。在延安時期,毛澤東經(jīng)常給延安各個院校的學員們講課、作報告,即便是常人感到抽象深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他也能講得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大受學員們歡迎并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學員們反映:“毛主席的話,講到我們心窩里去了”;“他的語言、思想、風采,像陽光沐浴著我們”;“聽毛澤東講課是一種精神享受”。[15]毛澤東的精彩語言和強大說服力的背后,是他對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深刻理解以及自身的超凡人格魅力。比如,為了給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學員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前后花了幾個月時間專門撰寫了《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這后來成為著名的《實踐論》和《矛盾論》的主要內容;為了準備某個專題的講課,他往往先用一段時間認真搜集材料、研讀著作、總結中國革命經(jīng)驗,然后集中幾天幾夜時間寫成提綱(講義)。正因為毛澤東有深入研究和精心準備,講課時才能夠得心應手,充分展現(xiàn)出理論和語言的魅力,進而產(chǎn)生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
第四,要重視講好中國故事。講故事是思想文化傳播中最生動有效的話語方式之一。相對于抽象的理論、概念和道理,人們更容易被鮮活的事例和語言所吸引。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故事勝過一打道理,大多數(shù)人也從小就喜歡聽故事。好的故事既形象生動,又蘊含道理,能夠有效地吸引受眾、啟迪思想。在中外思想文化史上,講故事是深受重視的傳播策略和教育方法之一。從我國的先秦諸子到毛澤東、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從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到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再到哈佛大學著名教授桑德爾,無不善于通過講故事來闡明道理、推動工作。正如英國學者卡拉瑟斯所言,“歷史上最有說服力的人物都是講故事的高手”。[16]9我國5000多年燦爛輝煌的文明史、180多年跌宕起伏的近現(xiàn)代史、70多年翻天覆地的新中國史、40多年高歌猛進的改革開放史,以及最近10年來偉大變革的新時代,構成了中華民族延綿不絕的歷史坐標,也孕育了不勝枚舉的中國故事。當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講好中國故事不僅具有豐厚的實踐基礎和素材資源,更成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17]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也強調:“會講故事、講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課就要講好中華民族的故事、中國共產(chǎn)黨的故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故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改革開放的故事,特別是要講好新時代的故事?!盵18]31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重視教育與敘事的有機結合,通過精心篩選、組織和講述,把真實、具體、精彩、凝練的中國故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這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的重要途徑。以中國故事為媒介構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互傳互動的話語平臺,可以促進話語內容的具象化、話語方式的感性化、話語主體的交互化,激發(fā)受教育者的思想共鳴,增強受教育者對所學理論的興趣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