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霖
對于古人來說,“餅”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糧食。在吃餅的這件事上,還出現(xiàn)過許多與珍惜糧食有關的故事。
王羆(pí)尚儉
羆性儉率,不事邊幅。嘗有臺使,羆為其設食。使乃裂其薄餅緣。羆曰:“耕種收獲,其功已深;舂爨(cuàn)造成,用力不少。乃爾選擇,當是未饑?!泵笥页啡ブ?。使者愕然大慚。
——選中《周書·王羆傳》
【儉率】儉薄、簡樸。
【邊幅】儀表、衣著。
【嘗】曾經(jīng)。
【臺使】指朝廷使者。
【緣】邊緣,指周邊部分。
【舂爨】舂米與做飯。
【乃爾】如此。
【饑】饑餓。
【愕然】吃驚。
【慚】慚愧、羞愧。
北朝時期的將領王羆,一向節(jié)儉。王羆鎮(zhèn)守地方時,有一次,朝廷派了一位使者來視察。
王羆設宴招待使者,宴上備有餅。餅的中間通常比較酥軟,而邊緣比較厚,口感不好。使者平日里吃慣了山珍海味,用餐時便撕去餅的邊緣不吃。
王羆見了,很不開心地說:“農(nóng)民耕種收獲,費工頗多;舂米炊火,做成餅子,又用力不少。
我看你現(xiàn)在吃飯這么挑剔,大概是不餓吧?!庇谑?,就讓手下把飯食撤去。使者顯然知道王羆這突如其來的情緒是因為自己浪費糧食導致的,頓時感到非常尷尬和羞愧。
李績尚儉
英公時為宰相,有鄉(xiāng)人嘗過宅,為設食??腿肆褏s餅緣。英公曰:“君大年少!此餅犁地兩遍,熟概下種、鋤塒(shí)、收刈(yì)、打(yáng)訖、(wèi)羅作面,然后為餅。少年裂卻緣,是何道?此處猶可,若對至尊前,公做如此事,參差斫(zhuó)卻你頭!”客大慚悚。
——選自《太平廣記·器量》
【嘗】曾經(jīng)。
【裂】破而分開。
【緣】邊緣。
【概】同“溉”,灌溉。
【塒】在墻壁上打洞做成的雞窩,此處指施肥。
【刈】割,收刈即收割。
【打飏】飏,同“揚”,揚谷。“打飏”即將谷物可食用部分從其附著的稻草上松開的過程。
【訖】停止,完畢。
【碨】石磨。
【羅】一種器具。用來過濾流質(zhì)或篩細粉末用。
【至尊】指皇帝。
【參差】差不多,可能。
【斫】砍。
【悚】害怕。
唐初名將李績,戰(zhàn)功赫赫,被封為英國公。有一次有個老鄉(xiāng)來京城辦事,去拜訪李績。李績設宴招待,桌上備有餅。這個老鄉(xiāng)有點挑食,把餅的邊緣掰掉了再吃。
李績見了,嘆了口氣說:“年輕人啊,這餅要犁地兩遍、下種蒔弄、收割打場、用磨來磨、用羅來篩,最后才能做成。你這樣浪費糧食是什么道理?在我這兒我忍著就算了,如果在皇帝面前,你這樣可能就要掉腦袋了!”這個年輕人的臉一下子就紅了,很是惶恐。
李亨侍膳
肅宗為太子時,常侍膳。尚食置熟俎,有羊臂(nào),上顧使太子割。肅宗既割,余污漫在手,以餅潔之,上熟視不懌。肅宗舉餅啖之,上甚悅。謂太子曰:“福當如是愛惜。”
——選自《次柳氏舊聞》
【侍】侍奉。
【膳】膳食。
【尚食】尚食,中國古代官名、官署名,主要掌供奉皇帝膳食。
【置】準備。
【俎】肉。
【臂臑】牲畜前體的中、下部。
【漫】充滿,遍布。
【潔】使清白。
【熟視】細看。
【懌】喜悅;愉快?!安粦奔床婚_心。
【福】感到心滿意足的生活或境遇。也指祭祀用的酒肉。
唐朝人用餅揩油,是很常見的事。中唐有個叫作李德裕的宰相,他在一本叫《次柳氏舊聞》的筆記里記錄了一個故事。說的是唐肅宗當太子時經(jīng)常陪父親唐玄宗吃飯。有一次,尚食官準備了熟肉,里頭有羊腿,玄宗讓太子去切羊腿。太子一邊切肉,一邊用薄餅擦刀上的油漬和肉末。
本來開心吃飯的玄宗表情一下凝重起來:自己未來的繼承人這么敗家嗎?好在太子察覺到了父親臉色的變化,切完肉之后就把薄餅卷起來吃了。玄宗看了,心中的石頭一下子就落地了,高興地對太子說:“對待食物,就應當像這樣愛惜呀!”
王安石余餅自食
王荊公在相位,子婦之親蕭氏子至京師,因謁公,公約之飯。
翌日,蕭氏子盛服而往,意謂公必盛饌。日過午,覺饑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餅兩枚,次供彘臠數(shù)四,頃即供飯,傍置菜羹而已。蕭氏子頗驕縱,不復下箸,惟啖胡餅中間少許,留其四傍,公顧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選自《獨醒雜志》
【謁】進見, 拜見。
【翌日】第二天。
【盛服】華麗的服飾。
【彘臠】切成小塊的豬肉。
【箸】筷子。
【愧】慚愧。
不獨是唐人,對于宋朝人來說,吃餅也能體現(xiàn)他們對糧食的珍惜。南宋的史學家曾敏行編撰過一本叫作《獨醒雜志》的史料筆記,里面記錄了一則北宋宰相王安石吃餅的故事。
話說王安石做宰相的時候,兒媳婦家的親戚蕭家公子到了京城,并去拜訪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請他一起吃飯。
蕭公子認為當朝宰相請客吃飯,一定非常豐盛,于是,穿著華麗的服飾赴約。結(jié)果到了飯點,喝了幾杯酒之后,飯桌上只端上來兩塊胡餅,上了四小塊肉。接著就上飯了,另外只有一碗菜湯。蕭公子平時奢靡得很,哪吃得慣這些粗茶淡飯。于是他就拿起胡餅掏了個洞,只吃中間有餡的部分,把餅的邊緣都丟在了桌上。王安石見了,啥都沒說,只是把蕭公子吃剩下的餅邊兒拿過來自己吃了。蕭公子頓時覺得羞愧難當,然后便告辭了。
沒想到一塊小小的餅里頭,也承載著古人對于糧食的尊重與珍惜。的確,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從古人吃餅便能體現(xiàn)出來。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該將這種美德傳承和發(fā)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