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克樂,徐秀芬
(新鄉(xiāng)學院a.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b.機電工程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
2023 年2 月,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正式向海內外發(fā)布《中國智慧教育藍皮書(2022)》,報告指出中國啟動國家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行動, 建成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標志我國率先開啟了邁向智慧教育之路。智慧教育作為數字時代的教育新形態(tài), 能夠全方位促進教育變革,有助于推動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
師范教育在推動教育變革、 改進教育教學模式中起著關鍵作用。引領未來教育新形態(tài),培養(yǎng)適應智慧教育的新人,必須提升師范專業(yè)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水平。基于此,本文以新鄉(xiāng)學院師范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師范專業(yè)學生信息素養(yǎng)現狀, 制定提升師范專業(yè)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有效路徑, 進而全面提升師范專業(yè)學生信息素養(yǎng)水平,推動智慧教育的內涵式發(fā)展。
本研究依據信息素養(yǎng)多元化評價指標體系, 建立信息技術素養(yǎng)測評的快速評價機制, 通過在線問卷調查,分析應用數據。
本研究依托騰訊問卷線上平臺, 對新鄉(xiāng)學院不同年級的師范專業(yè)學生發(fā)放電子問卷, 對師范專業(yè)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整體水平進行評估。共發(fā)放網絡問卷742 份,收回有效問卷725 份,收回率為97.71%。
基于信息素養(yǎng)的四個組成要素: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應用能力、信息倫理與安全[1],進行在線問卷的設計。
自編問卷內容分5 類,共有24 道題目。 第1 類為獲取學生基本情況,共有4 道題目;第2 類為評估學生信息敏感度和對信息價值的洞察力,共有3 道題目;第3 類為評估學生信息知識的掌握程度,共有4 道題目;第4 類為評估學生應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共有9道題目; 第5 類為評估學生對信息安全的認知度和重視程度,共有4 道題目。第2 類至第5 類題目的數量代表信息素養(yǎng)組成要素在評估指標體系中所占的比重。
采用李克特五級計分法設置分值,分“完全熟悉”“比較熟悉”“一般熟悉”“比較不熟悉”和“完全不熟悉”5 個選項,分值依次為5、4、3、2 和1 分,滿分最高分為100 分,最低分為20 分。 得分越高說明被調查對象信息素養(yǎng)水平越高。
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方式:將收集到的問卷信息導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軟件進行數據清洗, 應用SPSS21.0 進行統計分析。 使用均數、標準差和頻數分布等分別對資料進行統計描述。 用t 檢驗、方差分析進行單因素比較分析, 若p<0.05, 則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問卷分類得分情況如下: 第2 類總分為15分,平均得分為(10.58±1.82)分;第3 類總分為20 分,平均得分為(11.02±3.50)分;第4 類總分為45 分,平均得分為(28.71±6.91)分;第5 類總分為20 分,平均得分為(14.47±3.31)分;學生總體得分均分為(64.79±13.14)分。
2.2.1 性別差異
不同性別師范類學生信息素養(yǎng)水平得分情況見表1。結果表明,在信息意識方面男生得分較女生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不同性別師范類學生信息素養(yǎng)水平得分情況
2.2.2 年級差異
不同年級師范類學生信息素養(yǎng)水平得分情況見表2。 結果表明,在信息知識的掌握程度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中大學二年級學生信息知識掌握程度得分最高,大四學生信息知識掌握程度得分最低。
表2 不同年級師范類學生信息素養(yǎng)水平得分情況
2.2.3 學過信息技術類課程數量差異
學過信息類課程數量不同的師范類學生信息素養(yǎng)水平得分情況見表3。 結果表明,學過不同數量信息技術課程的師范類學生在信息意識、 信息知識的掌握程度、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安全認知度和重視程度方面及總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表3 學過信息類課程數量不同的師范類學生信息素養(yǎng)水平得分情況
2.2.4 能熟練操作不同電子設備種類數量的差異
能熟練操作不同電子設備種類數量的師范類學生信息素養(yǎng)水平得分情況見表4。 結果表明,能熟練操作不同電子設備種類數量的師范類學生在信息知識的掌握程度、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安全認知度和重視程度方面及總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表4 能熟練操作不同電子設備種類數量的師范類學生信息素養(yǎng)水平得分情況
師范教育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教學能力,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資源開發(fā)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從而實現自身知識的更新以及教學能力的提升,以適應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未來智慧教育的需求。
調查發(fā)現,“學生信息素養(yǎng)水平與學習信息技術類課程的數量成正比”,這恰好可以證明完善的課程體系的重要性。 產生問題的原因在于被調查對象所在學校通常僅在大學一年級時開設信息技術類課程(必修),課程數量通常為1 門。 其他信息技術類課程往往采取選修課的方式開設,但實際上受選修課課程數量、學生興趣等影響,很多同學沒有再選修信息技術類課程。高年級學生信息素養(yǎng)水平與低年級學生相比偏低。 所以在高年級師范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中應加大信息技術教育力度,尤其是在實習環(huán)節(jié),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作為實習環(huán)節(jié)考核的一項標準。 師范生信息素養(yǎng)尤其是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種零散、單一的工作,而是一種系統性的工作,應建立完善的課程培養(yǎng)體系。
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不能只依靠教師的傳授, 個人的信息意識更為關鍵。 信息意識表現為人們對所關心的事或物的信息敏感力、 觀察力和分析判斷能力及對信息的創(chuàng)新能力。 師范專業(yè)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敏感度應是一種基本能力,對新技術應有更強的感知能力,應有主動利用信息技術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的愿望, 但統計結果顯示部分學生信息敏感度不高, 且對信息技術的新領域關注度偏低。 如題目【Q7】“信息素養(yǎng)是師范專業(yè)學生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的統計結果顯示,有42%的調查對象對這一觀點不太認可;題目【Q9】的統計結果顯示,有近70%的調查對象對區(qū)塊鏈、元宇宙、CHATGPT等信息技術的新領域不感興趣。
評估信息知識掌握程度的題目共有4 道, 其中2道題目主要了解學生對E-mail、windows、Internet、數據庫、搜索引擎等概念的熟悉程度,這些知識屬于信息技術基本知識且調查對象全部都修過相關課程, 但統計結果顯示學生的基本知識掌握不扎實, 基本操作掌握不熟練,完全熟悉這些概念和操作的學生不足10%。
具有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師范生除了熟練應用Office 等常見辦公軟件外, 還應能夠將信息技術靈活運用在學科教學內容或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開發(fā)中。 問卷中共有9 道評估信息應用能力水平的題目, 結果發(fā)現學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水平不高。 本文選取3 道典型題目進行分析。 題目【Q15】旨在了解學生對計算機基本操作的熟悉程度, 這些操作是對師范生開展信息化教學的基本要求;題目【Q18】旨在了解學生對常用的Office辦公軟件和聊天軟件的熟悉程度;題目【Q19】旨在了解學生對常用的課件制作軟件的熟悉程度, 圖片編輯等專業(yè)軟件雖然復雜, 但有很多同類功能的小軟件操作簡單、容易掌握。 詳細評估結果見表5。
表5 評估信息應用能力水平的典型題目的統計結果
需要說明的是, 雖然被調查學校信息技術教學中涉及的新知識及最新軟件使用較少,但在微視頻時代,隨著微信、抖音等軟件的普及,短視頻已經成為知識內容的承載體, 因而師范生不但要能夠利用短視頻內容進行自學, 也要了解短視頻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的特點,從而促進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問卷中共有4 道信息倫理與安全意識類題目,本文選取2 道典型題目進行重點分析。 題目【Q23】評估學生對信息技術相關的道德和法律的熟悉程度, 題目【Q24】評估學生對防病毒技能的熟悉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信息安全意識不足,對防病毒軟件及技術的熟悉程度偏低,具體結果見表6。
表6 信息倫理與安全意識類典型題目的統計結果
信息素養(yǎng)不僅是當前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 而且是信息時代每一個社會成員必備的基本素質[2]。 師范生所處學校的信息化環(huán)境和建設水平是影響師范生信息化素養(yǎng)意識及應用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學校要不斷提升學校的信息化應用水平,以增強學生對信息素養(yǎng)必要性的認識和理解, 通過日常學習和生活的環(huán)境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提升學生信息意識和應用能力。
第一,學校應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入,積極推動智慧校園建設,為師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廣泛覆蓋教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身處其中的師生能時刻感受到信息應用帶來的便利, 在潛移默化中欣然強化信息應用能力[3]。 另外,調查發(fā)現學生信息素養(yǎng)水平與其能熟練操作的電子設備種類數量成正比, 可見學校加大智慧校園建設,能夠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 第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讓師范生能充分體驗到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勢, 有助于促進教育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第三,定期組織開展系列專業(yè)信息素養(yǎng)提升活動,督促引導學生接觸專業(yè)數字化資源,養(yǎng)成數字化學習習慣, 提高學生基于信息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增強學生在專業(yè)學習和研究中提升信息素養(yǎng)能力的自覺性。
課程是實現師范生培養(yǎng)的基礎和載體, 師范生信息素養(yǎng)課程只有將信息素養(yǎng)整合到具體培養(yǎng)目標中,設計開發(fā)和師范生培養(yǎng)相適應的、全過程的、多層次、多樣化的具有新技術的課程體系, 提高學生對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視程度, 才能保障信息素養(yǎng)教育思想和實踐的真正落實[4]。 第一,在學科專業(yè)、教育理論和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等課程中增加信息技術類知識傳授的比重。第二,構建與教師資格認定掛鉤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課程認證體系。學??筛鶕煼渡呐囵B(yǎng)目標,設計一系列課程,綜合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F在很多師范院校已達到了師范生教師資格認定條件, 學??蓛?yōu)先認定通過信息素養(yǎng)能力課程認證的學生。 新鄉(xiāng)學院在研究課程建設新樣態(tài)中另辟蹊徑,推出系列微課程,開設了部分微專業(yè)。 這種模式可在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課程體系中推廣。第三,在高年級開展以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為主題的實踐比賽活動, 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還可以促進科技與教育的融合。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幫助學生實現理論知識向實踐的轉化, 這樣才能使教育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信息素養(yǎng)課程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優(yōu)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內容,減少理論宣講,增加實踐教育環(huán)節(jié),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提升信息技術課堂的效果。
信息技術類課程實踐內容多, 與其他課程相比和現實生活聯系緊密, 課程目標應該是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進而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一,在教學中引入生活元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直提倡“生活即教育”。 在教學中使用生活中的素材,將生活中的情境作為教學素材,讓信息技術課堂成為“生活化的課堂”,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實際的能力。 如在Excel 課程中,可將學校運動會、班級綜合測評等作為實踐案例,這樣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積極地嘗試制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第二,發(fā)揮學生團隊的優(yōu)勢。 部分信息技術課程比較復雜且有一定的難度,可以發(fā)揮團隊的優(yōu)勢,共同解決問題。例如可以根據任務成立各種項目小組,發(fā)揮學生團隊的優(yōu)勢,類似于中學教學中的“集體備課”。第三,尊重性別差異,靈活選擇教學案例。 因為師范專業(yè)學生中女生比例偏高, 所以教師在應用案例教學時應考慮性別差異,可以選擇女生感興趣的案例。
智能教育素養(yǎng)指教師勝任智慧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種綜合素養(yǎng),是一種集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知識、整合AI 的教學能力以及AI 教育倫理與信念為一體的綜合素養(yǎng),是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在智能時代的新表征,它是對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內涵更新與結構拓展[5]。如何提升師范生的智能教育素養(yǎng)以適應教育生態(tài)系統數字化轉型的新趨勢,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任務。
智能技術已經開始對人類社會全方位滲透,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社會,對教育的沖擊越來越大。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推出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ChatGPT 功能極其強大,除了能與人類幾乎無異的聊天場景進行交流外,還能進行翻譯和撰寫郵件、視頻腳本、文案、代碼等任務。ChatGPT 這一類技術獲取信息非常便捷, 使得有些人開始輕視知識及傳統的知識獲取方式, 并引起了部分教育者的恐慌。但同時教育也存在著巨大機遇,這類技術正在推動人類社會傳統教育加速向智能化轉變。 可見, 新形勢下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發(fā)展已經成為未來教育的必然趨勢, 這場新科技革命所引發(fā)的社會變革也在不斷重塑現有的教育形態(tài), 教師包括作為準教師的師范專業(yè)學生作為“教與學”關系中的核心要素,其專業(yè)素養(yǎng)也亟待進行適應性調整與升級。
“教師智能教育素養(yǎng)”首先要求教師或師范生熟悉和掌握人工智能的相關知識和技能, 增強人工智能意識,以人工智能技術輔助教學與管理,處理好“人與工具”的關系[6]。 這就需要在師范專業(yè)課程中增設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相關的通識教育課程。
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的滲透無孔不入, 互聯網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 也成為國外敵對勢力進行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重要渠道,高校大學生思想活躍,容易對理想與現實產生困惑, 成為西方敵對勢力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重點群體。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為準教師的師范生地位特殊,他們承擔著未來的育人使命。 因此,高等學校在提升師范生信息素養(yǎng)水平的同時, 應注重網絡思想引領,增強教育和愛國情懷的培養(yǎng),進一步堅定學生教書育人、報效祖國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