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霏,王 悅,高媛媛
(西安工程大學,陜西 西安 710048)
公元4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將其首都遷至古希臘殖民地拜占庭(Byzantine)的遺址上,建立了“新羅馬”,即拜占庭帝國。拜占庭位于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因此連接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并孕育了豐富的藝術與文化。查士丁尼統(tǒng)治的6世紀是拜占庭歷史上的黃金時代,《查士丁尼及其隨從》作為最著名的圖像之一,研究其畫像不僅能還原拜占庭男性服飾的風貌,而且對研究生活文化具有參考價值。
隨著數(shù)字化技術的發(fā)展,逆向工程原理對三維紙樣展開以及服飾的虛擬仿真成為一種新的手段,此方法顯著降低了服裝紙樣開發(fā)的難度,提高了效率[1],實現(xiàn)了三維服裝與二維紙樣之間的相互轉換[2]。隨著虛擬仿真技術的不斷進步,其也為古代服飾等相關文物提供了一種展示手段,如19世紀男裝[3]、維多利亞時代晚期騎馬裙[4]、日耳曼士兵的裝備[5]、唐墓壁畫中的服裝[6]、《簪花仕女圖》[7]以及馬王堆素紗禪衣[8]等。
《查士丁尼及其隨從》(圖1)馬賽克鑲嵌畫是拜占庭藝術的代表作之一,畫像中查士丁尼位于中央,頭戴王冠,背后有光環(huán),身穿紫色皇袍。他的左側是神職人員,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是拉文納大主教馬克西米爾。查士丁尼的右側是帝國政府成員,馬賽克的最左側是一群士兵。神職人員和查士丁尼從右到左依次抬著香爐、福音書、十字架和盛圣體面包的碗,標志著拜占庭某種儀式的開始。在拜占庭帝國早期,服飾款式與種類主要沿襲了晚期羅馬帝國的風格,但隨著基督教的興起,服裝造型變得呆板、僵硬,色彩變得豐富、華麗,流蘇、緄邊和寶石裝飾變得越來越普遍。畫像中人物服飾分為3種:丘尼卡(Tunic)、帕魯達門托姆(Paludamentum)與達爾馬提卡(Dalmatica)。
圖1 《查士丁尼及其隨從》畫像
查士丁尼與其右側的人物穿著丘尼卡,外披帕魯達門托姆。丘尼卡一直是拜占庭羅馬人的基本服裝。拜占庭初期,丘尼卡沿用古羅馬服飾,裁剪成十字形的貫頭衣,衣長到膝蓋,領型為圓領但沒有領子,窄袖,袖口有裝飾,從開衩到下擺都有刺繡紋樣,丘尼卡的雙肩裝飾著賽葛門太(Sagmentae)。賽葛門太是拜占庭特有的裝飾,通常是圓形或方形,內繡植物紋樣或動物紋樣。帕魯達門托姆為梯形大披風,衣長到腳踝,用寶石固定在右肩。在帕魯達門托姆前,皇室貴族們常在胸前縫制一塊由金線制成的正方形裝飾布,稱為塔布里昂(Tablion),類似于清朝的“補子”,代表著權力和財富。
畫像中的主教與基督教徒穿著達爾馬提卡,是由羅馬帝國晚期丘尼卡演變而來:由一條長布料制成,沿著兩側和袖子縫合,于頭部開一個洞。拜占庭人在此基礎上加寬袖子并極大程度地加寬裙擺,使其變?yōu)殓娦?,衣服在腿上垂下,同時從肩到下擺裝飾著兩條紫紅色的條狀裝飾帶克拉比(Clavi)。
拜占庭時期與希臘羅馬時代一樣,紫色是皇室專用的顏色。在不同背景下,其他顏色傳達了有關階級、教士或政府級別的信息。下層階級穿著簡單的束腰外衣,但仍然偏愛所有拜占庭時尚中的鮮艷色彩。此外,拜占庭人喜歡用寶石和金線裝飾他們的服裝。拜占庭紡織品主要是絲綢、亞麻和羊毛。其中,絲綢是拜占庭經濟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被國家作為支付手段和外交手段。拜占庭的絲綢以鮮艷的顏色、金線的使用以及復雜的圖案聞名于世,其紋樣的復雜程度接近于機織織物上的刺繡。拜占庭織物圖案精致,常以自然、神話和基督教為靈感來源,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服裝逆向工程技術能快速對服裝進行紙樣獲取[9],因此,本研究使用該技術對《查士丁尼及其隨從》畫像中的服飾紙樣進行復原。以畫像中的查士丁尼皇帝為例,步驟(圖2)如下:第一,通過畫像與前文對復原對象的研究獲取服裝的二維輪廓模型,此模型不是準確的紙樣數(shù)據(jù),因此,不需要掌握專業(yè)的服裝紙樣知識,最終得到復原對象前后輪廓模型;第二,由于此模型并不是有效的服裝版片,無法用于制作衣服,需將二維封閉模型導入三維虛擬仿真軟件,調整模型并對其進行虛擬縫合后在三維窗口得到復原對象服飾的初始模型;第三,由于初始模型可能存在不夠平整、細節(jié)處出現(xiàn)折痕或褶皺等問題而影響服裝表面繪制的結構曲線的精確性,需在不更改任何虛擬服飾面積和邊緣的情況下,對生成的三維模型進行拉伸并反復調整和微調,使其表面盡可能平整光滑;第四,根據(jù)前文的分析研究,利用曲面展平軟件在調整后的模型上進行結構線繪制,由于人體表面不平整,需要對繪制的結構線進行反復調整,這些結構線將曲面模型分割成多個相鄰不同的曲面;第五,采用幾何展開法并根據(jù)繪制的分割線對選定所需展平的服裝區(qū)域進行曲面展平,得到最初的紙樣;第六,利用Adobe illustrator 2021軟件在展平后紙樣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精確的修正,解決如紙樣輪廓線是否流暢、紙樣拼接部位是否圓順、紙樣尺寸是否合理等問題,獲得中間紙樣;第七,將中間紙樣導入虛擬仿真軟件中,在虛擬空間中構建三維模型并虛擬試衣,通過反復修改調整紙樣,檢驗紙樣是否合理,最終獲得查士丁尼皇帝所穿服飾的紙樣。
圖2 服飾紙樣復原流程
隨著計算機輔助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十四五”對文物修復、考古等方面的交流與科技創(chuàng)新作出了新規(guī)劃。服飾的虛擬復原與數(shù)字化展示技術的結合為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強大的工具,使古代服飾文化得以再現(xiàn)與保存,因此,本研究使用該技術虛擬復原畫像中人物服飾。以查士丁尼皇帝的服飾為例,若畫像中人物所穿服飾為多層,在虛擬復原的過程中,需要逐層建模[7],具體步驟(圖3)如下:首先,將修正后的紙樣導入虛擬仿真軟件中,在虛擬空間中展示與操作;其次,在三維窗口中將二維紙樣安排到人體模型相應位置并注意紙樣之間的關聯(lián)性,應用服飾工藝知識對紙樣進行虛擬縫合;最后,在進行虛擬試穿的基礎上,設置服裝面料的色彩與紋樣,使虛擬試穿的效果更加真實和可信。
圖3 服飾虛擬仿真復原
本研究共復原了《查士丁尼及其隨從》中的4款人物所著服飾,分別為查士丁尼[圖4(a)]、大主教馬克西米爾[圖4(b)]、貝利撒留[圖5(a)]與基督教徒[圖5(b)]。
圖4 查士丁尼和大主教馬克西米爾服飾虛擬仿真復原展示
圖5 貝利撒留和基督教徒服飾虛擬仿真復原展示
本研究以《查士丁尼及其隨從》中的服飾為研究對象,對服飾的形制、色彩與紋樣進行梳理歸納,利用逆向工程技術與三維虛擬仿真技術復原出畫像中4套人物所著服飾,得到以下結論:
(1)通過文獻、歷史資料與壁畫分析,《查士丁尼及其隨從》中的服飾雖受基督教的影響呆板僵硬,但色彩華麗裝飾豐富,如畫像中人物穿著的丘尼卡、達爾馬提卡與帕魯達門托姆。
(2)利用三維曲面展平技術完成了畫像中人物服裝的紙樣開發(fā),并使用虛擬仿真軟件完成了三維可視化虛擬仿真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