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整理自《縣中的孩子: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作者林小英,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2012 年,我參與了一個課題,來到富士康在深圳的廠區(qū)進行調研。廠區(qū)90%的工人學歷只有高中或者中專,大部分來自中西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農村,換句話說,這些工人幾乎都是縣中的學生。 我和團隊訪談了120 多個工人,我曾問過他們:“來富士康之前,在學校過得怎么樣? ”他們的回答通常是,在學校里,是不被期待的。 這句話很刺痛我,我們過去的調研結果顯示, 中國2000 多個縣級行政區(qū)容納了全國50%以上的學生,可以說,這部分學生的受教育情況關乎未來社會的面貌和發(fā)展。
所以,在中國東部、中部、西部不同縣域的學校做了大量調研后,我寫下了這本書——《縣中的孩子: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試圖厘清一個問題:為什么在社會高速發(fā)展、信息越來越通暢、機會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縣里的學生還是像“被剩下的孩子”? 他們的出路在哪里? 我們應該做點什么?
今天,我們常常以一種居高臨下的眼光去看縣域教育,覺得它需要被拯救。但是,我也看到了縣域教育中一些應該被保持和留住的東西,這些東西甚至應該被教育改革確認、吸收和倡導。
學校要清楚地認識到一點:很多學生從他們所讀的學校畢業(yè)后,可能一生都不會再踏入學校了,后面就是忙忙碌碌地謀生。如果他們只能讀到高中,那么高中就有義務讓他們獲得最基本的文理科知識,為他們提供最完整的文理通識教育。
如果一個人只接受了高中教育,那么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情感關系很可能就是在高中時期建立起來的。但是現在很多學校片面地強調成績,同學之間的惡性競爭導致彼此關系冷漠。學校應該是人與人之間建立情感聯(lián)結的一個場所,這個功能不應該被消解掉。在學校里收獲的友情,甚至是愛情,這種情感資源可以滋養(yǎng)一個人的一生。
也許最樸素、最真摯的教育,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教育是在生命和生命之間的互動中完成的,很多教育的結果是無法用成績或者數據來衡量的。成績并不是我們所看到的唯一真實,情感和關系的養(yǎng)育也是不可或缺的。經濟越落后的地方,教育越應該給人以希望。
近在眼前的學業(yè)選擇,是縣中學生在人生中要面臨的第一道重要的選擇題。選科上的迷茫和隨意與對學科的了解存在巨大的刻板印象并行。我在調研中發(fā)現,縣中的學生普遍認為,歷史和政治科目主要靠背誦,男生一般都不喜歡,認為那是女生更擅長的;物理和化學科目是聰明人的選擇,但也不見得能學好,女生更困難。殊不知,在深化高考改革的大勢之下,傳統(tǒng)的文科類課程都不再考查只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點,考查的是更寬泛的閱讀面和分析能力,而選課更直接決定了學生未來對大學和專業(yè)的選擇。
對于今天在城市校園里開展得如火如荼的生涯規(guī)劃,大部分縣中學生并不清楚,對未來也沒有主動意識的設計。但他們會相機而動,根據父輩職業(yè)和在縣域內的所見,憧憬自己的未來。一名高二文科重點班學生坦言:“我以后沒有特別想做的事情,但是說能做什么的話,我可以做老師。老師是一個安穩(wěn)的職業(yè)?!贝蠖鄶祵W生所能想象的未來,就是在本縣縣城過上一種安穩(wěn)的生活,他們無法見到其他更多樣的生活類型。
處于資源分配和競爭劣勢下的縣中學生究竟應該如何回到機會平等的競爭場域內?套用美國政治學家帕特南的一句話“我們愿意將自己的資源投放在別人家的孩子身上”,而這種承諾之所以成立,離不開一種源自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及“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樸素情感。這些縣中的孩子同樣也是我們的孩子。他們終將會長大,會融入社會的洪流之中,不論是富孩子還是窮孩子、超級中學的學生還是縣中的學生,最終都是某一個社群之中的你中的我、我中的你。所以,孩子們不用因為過早地看到“不可能性”就自動退縮,面對未來,應該能想、敢想,能做、敢做。
縣域教育到底應該怎么辦?出路在哪里?我沒有確切的答案。有的縣也開展了多年行之有效的改革實驗,只不過,落到一個具體的地方去實踐時,依然會發(fā)現困難重重。而當地的校長和教師們深耕教育多年,他們其實是知道該怎么辦的。
有一次,我在一個縣調研結束,要趕往一個鎮(zhèn)子住宿,方便第二天趕早班飛機。我打聽到那個鎮(zhèn)有一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由一個土匪創(chuàng)建而延續(xù)至今的學校,打算趁天還亮時去看看。從調研點到那個鎮(zhèn)要走盤山公路,公路邊到處是懸崖,我閉著眼睛不敢看外面,總算到了目的地。下車進入學校參觀,我才發(fā)現還有些人跟著我一起參觀校園,他們是來自十個中小學的校長和一個幼兒園的園長,說是希望在參觀校園的時候能繼續(xù)跟我交流一下。
參觀結束后,我們一起吃火鍋。初冬時節(jié),大家喝著米酒,我問他們是怎么回事。原來那天下午,我受高中校長之邀,臨時決定在學校做一場面向該教育行政轄區(qū)內所有學校的關于教育、教師和教學方面的講座。因為是工作日,盡管當時學校采用了同步線上直播的方式,但依然有很多其他學校的校長沒有聽到。他們在下班后聽到了一些老師的反饋,于是追到了幾十千米之外的這個鎮(zhèn)上,想要與我面對面交流一些想法和做法。他們?yōu)榱吮镜氐慕逃?,堪稱執(zhí)著。
家境好、成績好的學生多數都通過各種途徑離開了當地,要么進入縣城最好的高中,要么去市里上學,留在鎮(zhèn)子里念書的孩子,是過了好幾遍“篩子”剩下來的。這是很多縣域教育的基底,這十幾位縣城學校校長和幼兒園園長也深知這個狀況。面對這樣的現狀,他們早就試著放下以往評價制度中單純對學習成績的執(zhí)念,轉而真正思考如何為這些注定無法升入較好大學的孩子提供值得他們一生回想的學校教育體驗。
孩子們的成績不是很好,但校長們想讓他們在學校快樂一些;孩子們對文化課程不太感興趣,但校長們想把興趣類、動手類的課程開得有趣一些。他們想用自己的方式出卷子來考試,讓孩子們的成績顯得不那么難看;他們熟悉幾乎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知道學校應該盡可能兜底,擔負起一些外出務工的父母無法履行的責任……他們篤定地繼續(xù)前行,用每個人通過多年的實踐生發(fā)出來的智慧滋養(yǎng)著當地的教育。說了那么多,他們最后就想得到一個回答:“林老師,我們就想聽您一句話,我們這么做,您覺得可行不?對不對?”此時的我?guī)缀鯗I流滿面。餐后,十幾位校長還得開幾十千米臨近懸崖的盤山公路返回各自的學校。
無須多言,這就是縣域學校校長們的實踐性知識,里面已經蘊含了改進的建議和行動方案。
閱讀拓展:
2022 年9 月27 日,浙江省教育廳等五部門發(fā)布《浙江省山區(qū)26 縣和海島縣“縣中崛起”行動計劃》,其中包括招生管理、教師管理、縣中教師能力素質提升、縣中對口幫扶、優(yōu)化學生培養(yǎng)環(huán)境、創(chuàng)建現代化高中學校、分類辦學、提高縣中經費投入水平、教科研指導九方面措施。 該計劃的目標是:到2025 年,縣中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顯著提升,市域內縣中和城區(qū)普通高中高質量協(xié)調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