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養(yǎng)寵人群不同材質衣物微生物多樣性研究

2023-12-19 06:06熊明趙貞堯李婷謝九艷葛媛媛張晶晶楊嘯曹運奕袁帥龐玲玲姚粟
中國標準化 2023年23期
關鍵詞:高通量測序

熊明 趙貞堯 李婷 謝九艷 葛媛媛 張晶晶 楊嘯 曹運奕 袁帥 龐玲玲 姚粟

關鍵詞:養(yǎng)寵人群,高通量測序,可培養(yǎng)技術,微生物多樣性

0 引言

隨著飼養(yǎng)寵物成為一種十分普遍的家庭生活方式,飼寵衛(wèi)生問題受到廣大養(yǎng)寵人關注。衣物作為寵物和養(yǎng)寵人互動接觸的重要媒介,可為微生物生長定植提供適宜環(huán)境,促使微生物在衣物—養(yǎng)寵人—寵物間的傳遞轉移。部分微生物可能對養(yǎng)寵人或寵物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如導致異味、使衣物受損甚至引起皮膚感染等[1-2]。

微生物在紡織品上的定植過程主要包括粘附、增殖和形成生物膜三個階段[3]。Callewaer t、Sterndorff等人[4-5]的研究證實衣物的微生物群落組成可能與衣物材質、外界環(huán)境、穿著者皮膚、洗滌方式等因素直接相關。其中,材質成分差異導致的衣物理化性質不同,可能是影響微生物在衣物定植的關鍵因素。天然纖維主要由植物源纖維素和動物源蛋白質組成。棉、羊毛、絲綢等常見天然纖維織成的衣物自帶的天然營養(yǎng)物質及吸附汗液、皮脂,均為微生物定植提供良好條件[6]。盡管材質對衣物微生物影響已有大量研究,但針對特定人群,尤其是養(yǎng)寵人群,其衣物材質對微生物群落結構特征的影響仍不清晰。

為解析材質對養(yǎng)寵人群衣物微生物群落結構特征的影響,本研究擬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及傳統(tǒng)的分離培養(yǎng)法,探究棉、羊毛、絲綢材質衣物中微生物種類及其分布規(guī)律。為后續(xù)紡織、日化、洗護家電等行業(yè)的抗菌技術實現專業(yè)化、細分化升級奠定基礎,同時為保障特定人群健康、構建家庭環(huán)境健康微生態(tài)環(huán)境提供數據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品信息

本研究分別于2022年4月—6月開展樣品采集工作,選取來自南京、杭州兩座城市的6位養(yǎng)寵人,收集其棉質、毛質、絲質居家衣物,共計18件。養(yǎng)寵人群特點,如調研參研者性別、飼養(yǎng)寵物種類、飼養(yǎng)寵物類型以及飼養(yǎng)寵物習慣等,詳見表1。

1.2 試劑與儀器

生物安全柜,ESCO;隔水式培養(yǎng)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高速冷凍離心機,Eppendorf;P C R 儀,B i o m e t r a ;微量核酸蛋白分析儀,Biochrom;電泳儀 BIO-RAD;恒溫培養(yǎng)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高壓滅菌鍋,HIRAYAMA;MALDI-TOF-MS儀,BRUKER;電泳儀,BIO-RAD;凝膠成像儀,BIO-RAD ;-20℃冰箱,海爾。

TSA培養(yǎng)基、R2A培養(yǎng)基均購于BD;強化梭菌培養(yǎng)基、MEA培養(yǎng)基、PDA培養(yǎng)基均購于北京陸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Dixon改良培養(yǎng)基購于青島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QIAamp Fast DNA StoolMini Kit購于QIAGEN;真菌DNA提取試劑盒(美國Omega Bio-Tek公司);PCR引物,合成于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PCR MasterMix DL 2000Marker購于北京全式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3 實驗方法

1.3.1 樣品制備

根據文獻調研,選擇衣物與皮膚、外環(huán)境常接觸的領口、袖口、腋下作為采樣位點。參考《紡織品微生物檢測技術》[7],選擇稱量法處理并制備待測樣品,具體步驟為:收集養(yǎng)寵人衣物樣品,用無菌剪刀在領口、袖口、腋下均勻剪下并準確稱取25 g衣物樣品,剪碎后加入到盛有225 mL的無菌生理鹽水的均質袋中,用拍擊式振蕩器拍打1~2 min,充分混勻,獲得1∶10的樣品稀釋液。

1.3.2 分離培養(yǎng)方法

將1∶10的樣品稀釋液逐級梯度稀釋,制成1∶100、1∶1000的稀釋液。好氧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吸取三種稀釋梯度的稀釋液分別于TSA培養(yǎng)基平板、R2A培養(yǎng)基平板,均勻涂布,置于30℃和37℃下好氧培養(yǎng)2~3天;厭氧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吸取稀釋液涂布于強化梭菌培養(yǎng)基平板,置于30℃下厭氧培養(yǎng)7天;絲狀真菌及酵母菌的分離培養(yǎng):將三種稀釋梯度的稀釋液分別涂布于PDA、MEA平板,置于20℃和28℃好氧培養(yǎng)3~7天,將稀釋液分別涂布于Dixon培養(yǎng)基平板,30℃好氧培養(yǎng)3~7天。培養(yǎng)過程中連續(xù)觀察,選取菌落形態(tài)不相同的菌株進行分離純化,記錄其形態(tài)特征。將選取的單菌落通過平板劃線法進行純化,得到單菌落后再次通過平板劃線法進行分離純化。

1.3.3 菌種鑒定

采用MALDI-TOF MS對細菌菌株進行初步鑒定。挑取純菌菌體并在300 μL超純水中混勻,向混勻的菌液中添加900 μL無水乙醇并充分振蕩,離心去上清,加入50 μL 70% 甲醇重懸菌體,加入50μL乙腈并反復吹打,混勻懸液;將制備的懸液按照MALDI-TOF MS 檢測規(guī)程進行鑒定分析,以確定菌株分類學地位。結果得分為2.00~3.00,表示菌株可鑒定至種水平;結果得分為1.70~1.99,表示菌株可鑒定至屬水平;結果得分低于1.69,表示鑒定結果不可信。

對于無法通過M A L DI-T OF MS方法得到可信鑒定結果的細菌菌株,提取細菌菌株的基因組DNA,采用細通用引物27F/1492R 擴增細菌的16SrDNA。PCR反應條件:94℃,5 min,1 cycle;94℃,1 min;55℃,1 min;72℃,1.5 min,30 cycles;72℃,10min,1 cycle,得到的PCR產物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測序。根據測序結果,將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測序結果上傳至EzBioCloud服務器(www.ezbiocloud.net/identify)進行相似性搜索,與已發(fā)表的有效模式菌株進行比較,確定菌株的分類學地位。

對于真菌菌株,提取真菌菌株的基因組DNA,分別采用分子標記引物對絲狀真菌和酵母菌的核酸序列進行PCR擴增,絲狀真菌采用引物TIS5/ITS4,酵母菌采用引物NL1/NL4。PCR反應條件:95℃ 5min;95℃ 30 s,55℃(TIS5/ITS4)或53℃(酵母菌)45 s,72℃ 45 s,共27個循環(huán);72℃ 10 min。得到的PCR產物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測序。根據測序結果,用菌株的26S rDNA和ITS基因作為靶序列,在GenBank數據庫中用BLAST程序搜索同源序列,挑選與靶序列最相近的參考菌株系列進行比較,獲得菌株的分類學地位。

1.3.4 樣品基因組提取與高通量測序

利用QIAamp DNA提取試劑盒,提取衣物樣品種的宏基因組DNA。以質檢合格的宏基因組DNA為模板,使用16S rRNA基因V3/V4區(qū)和ITS基因的I T S1區(qū)通用引物進行PCR擴增。PCR擴增體系:5×FastPfu 緩沖液 8 μL,2.5 mmol/L dNTPs4 μL,10 μmol/L 上、下游引物各 2 μL,FastPfu 酶 1 μL,DNA 30 ng,ddH2O 補足至 40 μL。PCR 反應條件:95℃ 5 min;95℃ 30 s,55℃ 45 s,72℃ 45 s,共27個循環(huán);72℃ 10 min。使用 Agencourt AMPure XP 磁珠對 PCR 擴增產物進行純化并溶于洗脫緩沖液中,完成文庫的構建。使用 Agilent 2100 Bioanalyzer 對構建文庫的片段范圍及濃度進行檢測,檢測合格的文庫利用 HiSeq2500 平臺進行擴增子測序。

1.3.5 高通量測序結果分析

數據分析主要包括測序數據過濾、Tag拼接、OTU聚類、物種注釋和物種復雜度分析等流程。利用QIIME 2的DADA2方法對下機數據進行質控,去除低質量序列、嵌合體并得到Clean Data。使用軟件 FLASH(Fast Length Adjustment of Short reads,v1.2.11),利用重疊關系將雙末端測序得到的成對Reads 組裝成一條序列,得到高變區(qū)的Tags。利用軟件USEARCH(v7 .0.1090)將拼接好的Tags聚類為OTU,并采用RDP classifier貝葉斯算法對OTU 代表序列進行分類學分析,并在界、門、綱、目、科、屬和種水平統(tǒng)計分析各樣本的群落組成。利用QIIME2中q2-diversity方法進行Alpha多樣性分析,chao指數、shannon指數共同表征樣品的 Alpha 多樣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養(yǎng)寵人群衣物樣品α多樣性指數分析

Alpha多樣性指數用于估計特定生態(tài)系統(tǒng)內物種多樣性,通常包括Chao1、ace、shannon、simpson和coverage指數。其中,以Chao1指數評估樣品物種總數,指數值越大,表示樣品物種豐富度越高。以shannon指數評估物種多樣性,shannon指數越大,表示樣品物種多樣性越高。

綜合上述兩項指數,分析養(yǎng)寵人群衣物微生物群落結構。細菌方面,如圖1A所示,棉質樣品Chao1指數平均值為757.4,高于絲質樣品(平均值為662.0)和毛質樣品(平均值為492.4),棉質樣品具有較高的細菌物種總數;如圖1B所示,絲質樣品Shannon指數平均值為3.56,高于毛質樣品(平均值為3.25)和棉質樣品(平均值為2.40),絲質樣品具有較高的細菌物種多樣性。真菌方面,如圖1C所示,毛質樣品Chao1指數平均值為353.2,高于棉質樣品(平均值為296.5)和絲質樣品(平均值為186.9),毛質樣品具有較高的真菌物種總數;如圖1D所示,毛織樣品Shannon指數平均值為3.95,高于棉質樣品(平均值為3.84)和絲質樣品(平均值為3.50),毛質樣品具有較高的真菌物種多樣性。

2.2 養(yǎng)寵人群衣物樣品微生物聚類分析

Beta多樣性用于比較不同組別樣品之間的多樣性,是衡量不同組別樣品間微生物組成相似度的指標。如圖2A所示,衣物細菌樣品在PCA圖中整體較為分散,棉質衣物樣品中C1、C2、C3、C4分布位置較為集中,毛質、絲質衣物樣品在圖中分布較為分散,不同材質衣物細菌的β多樣性沒有顯著性差異;如圖2B所示,部分衣物真菌樣品在PCA圖中較為集中,棉質衣物樣品C4、C5,絲質衣物樣品S1、S3、S4、S6分布位置較為集中,其余樣品在圖中分布較為分散,不同材質衣物真菌的Beta多樣性沒有顯著性差異。

2.3 養(yǎng)寵人群衣物樣品微生物組成及豐度分析

進一步分析養(yǎng)寵人群衣物樣品的細菌組成及相對豐度。在門水平上,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是三類材質衣物樣品中的絕對優(yōu)勢菌門,在三類材質衣物中占比分別73.1%、65.9%、51.7%。此外,厚壁菌門(Firmicutes)、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及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也是三類衣物中的優(yōu)勢菌門。在屬水平上,統(tǒng)計相對豐度超過1%的細菌菌屬。棉質衣物樣品中優(yōu)勢細菌菌屬為水棲桿菌屬(Enhydrobacter),其相對豐度達到47.2%,值得注意的是,對比序列相似性能夠發(fā)現,屬水平鑒定為水棲桿菌屬(Enhydrobacter)的OTU與奧斯陸莫拉菌(Moraxella osloensis)呈現100%的序列相似性。Yan等人[8]發(fā)現水棲桿菌屬(Enhydrobacter)在棉質衣物中檢出的相對豐度高于聚酯和混紡衣物,由此推測水棲桿菌屬(Enhydrobacter)在棉質衣物中可能具有較強的定植能力;馬賽菌屬(Massilia)、不動桿菌屬(A c i n e t o b a c t e r)及卟啉單胞菌屬(Porphyromonas)是毛質衣物樣品中的優(yōu)勢細菌菌屬,相對豐度分別為16.3%、14.0%、7.7%;絲質衣物樣品中不動桿菌屬(Acinetobacter)和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是部分樣品的優(yōu)勢細菌菌屬,相對豐度分別為18.1%和5.2%。

分析養(yǎng)寵人群衣物樣品的真菌組成及相對豐度。在門水平上,子囊菌門(Ascomycota)在三類材質衣物中的占比分別為39.1%、53.8%、59.7%,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在三類材質衣物中的占比分別為60.0%、43.4%、38.9%,上述兩菌門為衣物樣品中的絕對優(yōu)勢菌門。在屬水平上,統(tǒng)計相對豐度超過1%的真菌菌屬。棉質衣物樣品優(yōu)勢菌為節(jié)擔菌屬(Wallemia)、馬拉色氏菌屬(Malassezia)、枝孢霉屬(Cladosporium),其相對豐度分別在27.1%、11.8%、11.0%之間;毛質衣物樣品優(yōu)勢菌屬為曲霉屬(Aspergillus)、節(jié)擔菌屬(Wallemia),其相對豐度分別在18.9%、15.9%;絲質衣物樣品優(yōu)勢菌屬為曲霉屬(Aspergillus)、馬拉色氏菌屬(Malassezia)、枝孢霉屬(C l a do sp or iu m),其相對豐度分別在19.8%、12.1%、10.8%。

2.4 養(yǎng)寵人群衣物樣品可培養(yǎng)微生物分析

通過可培養(yǎng)方法探究養(yǎng)寵人群衣物中微生物多樣性,在屬水平上統(tǒng)計三組樣品微生物分離種類及數量。本研究共從18件衣物樣品中分離獲得172株微生物,其中細菌123株,涵蓋25個屬。在這123株細菌中,從棉質衣物中分離獲得45株細菌,分屬于15個屬;從毛質衣物中分離獲得40株細菌,分屬于14個屬;從絲質衣物中分離獲得38株細菌,分屬于12個屬。

在屬水平上,棉質衣物分離頻次較高的菌屬主要是芽胞桿菌屬(B a c i l l u s)、葡萄球菌屬(S t a p hylo c o c cu s);毛質衣物分離頻次較高的菌屬主要是葡萄球菌屬(S t a p hylo c o c c u s)、芽胞桿菌屬(Bacillus)、馬賽菌屬(Massillia);絲質衣物分離頻次較高的菌屬主要是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芽胞桿菌屬(Bacillus)、考克氏菌屬(Kocuria)。其中,芽胞桿菌屬(Bacillus)、馬賽菌屬(Massillia)是常見環(huán)境菌屬,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考克氏菌屬(Kocuria)則為人與寵物皮膚常駐菌屬。

在種水平上,一共有4 9株細菌鑒定至種水平。棉質衣物分離頻次較高的菌種主要是人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ominis);毛質衣物分離頻次較高的菌種主要是人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hominis)、沃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藤黃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絲質衣物分離頻次較高的菌種主要是人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hominis)、印度考克氏菌(Kocuria indica)。其中,人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ominis)廣泛分布于三類衣物樣品中,是人類皮膚常駐菌種,通常在腋窩微生物群中豐度較高。

真菌分離獲得49株,涵蓋25個屬。其中從棉質衣物中分離獲得27株真菌,分屬于15個屬;從毛質衣物中分離獲得14株真菌,分屬于10個屬;從絲質衣物中分離獲得8株真菌,分屬于7個屬。

在屬水平上,棉質衣物分離頻次較高的菌屬主要是曲霉屬(Aspergillus)、青霉屬(Penicillium)、短梗霉屬(Aureobasidium);毛質衣物分離頻次較高的菌屬主要是枝孢霉屬(Cladosporium);絲質衣物種無分離頻次較高的菌屬。其中,短梗霉屬(Aureobasidium)在自然條件下主要分布于植物的莖、葉、花、果實表面,巖石表面和沿海水域,也從亞麻質衣物中分離獲得過曲霉屬(Aspergillus)、青霉屬(Penicillium)、枝孢霉屬(Cladosporium)從自然環(huán)境、人體皮膚、寵物皮膚中有分離報道。

3 討論

本研究收集棉、毛、絲質衣物樣品,通過高通量測序及傳統(tǒng)培養(yǎng)法分析材質差異對養(yǎng)寵人衣物微生物產生的影響。高通量測序結果顯示,材質對衣物微生物群落結構沒有顯著性影響,但水棲桿菌屬(Enhydrobacter)、葡萄球菌屬等部分菌屬(Staphylococcus)在不同材質中的分布存在差異;通過傳統(tǒng)培養(yǎng)法,共收集獲得172株微生物,其中細菌123株,真菌49株。

衣物微生物受到穿著者影響,人類皮膚微生物群落可能直接影響衣物的微生物群落結構,Y a n 等人[ 8 ]研究結果表明,水棲桿菌屬(Enhydrobacter)、微球菌屬(Micrococci)、丙酸桿菌屬(Propionibacterium)等皮膚常駐菌也是衣物中的高頻檢出菌種。本研究中棉、毛、絲質衣物作為天然纖維織物均具有較好的保水性,微生物易通過代謝人類皮脂、汗液定植于織物中。高通量測序結果顯示,在門水平上三類衣物微生物群落結構相似,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是絕對優(yōu)勢細菌菌門,子囊菌門(Ascomycota)和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是絕對優(yōu)勢真菌菌門。相似的微生物群落結構可能與樣品采集部位有關。本研究采集衣物的領口、腋下、袖口等部位,腋窩貼近衣物的腋下和袖口部位屬于皮膚潮濕區(qū),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在該區(qū)域占據絕對優(yōu)勢[9],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也是寵物貓、寵物狗皮膚中的常駐菌,廣泛分布于寵物貓、寵物狗的口腔、鼻孔、腋下、爪等部位[10- 11]。此外,子囊菌門(Ascomycota)、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是人類和寵物貓狗皮膚常駐真菌[12-14]。此前有研究顯示,飼養(yǎng)寵物可能為家庭成員引入更多的外源微生物,相對而言養(yǎng)狗的成年人皮膚細菌群落種類更加豐富[15]。寵物與養(yǎng)寵人的微生物群可能存在交互共享,衣物可能作為中間媒介參與了微生物的交互傳遞過程,衣物微生物群落構成可能與兩者的微生物群密切相關。

衣物材質不同可能導致微生物群落組成出現差異。棉質織物主要由植物纖維組成,其中纖維素占比在9 0%以上,部分微生物通過外葡聚糖酶、內切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等生物酶將纖維素逐級分解,纖維素降解可能導致纖維結構斷裂、機械強度下降[5]。細菌方面,水棲桿菌屬(Enhydrobacter)作為人體皮膚常駐細菌在棉質衣物中高豐度檢出,該菌屬可能通過內切葡萄糖酶推動纖維素的糖化及利用過程[16],這可能是其在棉質衣物中高豐度定植的關鍵因素。其屬下的奧斯陸莫拉菌(Moraxella osloensis)在中國人群皮膚中高豐度富集,并在洗衣機、晾曬后衣物等人類相關環(huán)境中檢出。Kubota等[17]人推測可能產生4-甲基-3-己烯酸(4-methyl-3-hexenoic acid,4M3H)導致晾曬后衣物出現“濕抹布般的臭味”。副球菌屬(Paracoccus)在棉質衣物中檢出豐度較高,該細菌菌屬廣泛分離于水、土壤、污泥等自然環(huán)境中。Jacksch等人[18]也發(fā)現副球菌屬具有在洗衣機中長期定植的潛力。副球菌屬(Paracoccus)通常被認為是纖維素降解模式菌,常用于農業(yè)廢棄物降解[19],其高效的纖維素水解能力可能是其在棉質衣物上高豐度定植的關鍵。真菌方面,節(jié)擔菌屬(Wallemia)是棉質衣物中檢出豐度最高的真菌菌屬,該菌屬在家庭空氣、家庭灰塵中廣泛分布。Yin等人[20]的研究證實節(jié)擔菌屬(Wallemia)可能通過高活性的纖維素酶促使纖維素降解并轉化為有機物,這可能有利于其在棉質織物真菌群落中占據優(yōu)勢。

毛質織物和絲質織物主要由角蛋白組成,部分微生物通過角蛋白水解酶水解蛋白結構中的二硫鍵,從而導致羊毛或蠶絲劣化[21]。細菌方面,馬賽菌屬(Massilia)在羊毛衣物中被高頻檢出。作為常見環(huán)境菌屬,馬賽菌屬(Massilia)常分布于水、土壤、巖石表層、空氣中。Michela等人[22]的研究證實,綿羊毛處理殘留物作為改良劑可能提高土壤中馬賽菌屬(Massilia)的豐度,證明潛在的羊毛纖維利用能力可能使其成為羊毛織物中的優(yōu)勢細菌。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在絲質衣物中被高頻檢出。作為人體皮膚常駐菌,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在不同粒徑規(guī)格的絲素蛋白處理下具有較高的存活率[23],推測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可能通過角蛋白酶降解并利用絲素蛋白。真菌方面,相較棉質織物,馬拉色氏菌屬(Malassezia)在毛質和絲質織物中豐度較高,作為人類、寵物皮膚常駐菌,除附著在衣物上的皮脂成分,羊毛和蠶絲中角蛋白基質可能為馬拉色氏菌屬(Malassezia)在織物中的高豐度提供適宜的底物[24]。

結合養(yǎng)寵人群衣物生境特點,綜合分析衣物樣品中微生物群落結構特點和分離菌株特性,重點關注衣物中具有潛在致病、致異味特性的菌株。參考《人間傳染病目錄》篩選潛在條件致病菌,本研究中分離獲得的具有潛在致病特性的條件致病菌,包括蠟樣芽胞桿菌(Bacillus cereus)[25]、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人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ominis)、曲霉屬(Aspergillus)[26]、枝孢霉屬(Cladosporium)[27]等;人體、衣物異味可能是由于部分微生物降解人體皮脂、汗液代謝產生的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VOCs)導致,如異戊二酸、乙酸、4-甲基-3己烯酸等[17, 28]。在本研究中,分離獲得的具有潛在致異味特性的關鍵菌屬包括,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奧斯陸莫拉氏菌(Moraxella osloensis)[17, 29]、藤黃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28]等。

4 結論

本研究針對養(yǎng)寵人群不同材質衣物微生物群落結構開展調研分析。高通量測序結果顯示,衣物材質差異不會對養(yǎng)寵人群衣物的微生物物種總數和多樣性產生顯著性影響,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是三類材質衣物樣品中的絕對優(yōu)勢細菌菌門,子囊菌門(Ascomycota)和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是三類材質衣物中的絕對優(yōu)勢真菌菌門;培養(yǎng)法共分離獲得172株微生物菌種,包括來自25個屬的細菌123株,25個屬的真菌49株。本研究首次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和培養(yǎng)法全面解析養(yǎng)寵人群不同材質衣物微生物特征,分離獲得關鍵微生物菌種資源,為后續(xù)抗菌織物的開發(fā)及衣物健康洗護研究奠定了基礎。

猜你喜歡
高通量測序
基于高通量測序的野生毛葡萄轉錄組SSR信息分析
木質纖維素分解復合菌系的分解特性與細菌組成多樣性分析
基于高通量測序技術對三種太歲樣品細菌組成的分析
基于高通量測序的玄參根部轉錄組學研究及萜類化合物合成相關基因的挖掘
污水處理中壓力變化對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組成的影響研究
石柱黃連根腐病根際土壤細菌微生態(tài)研究
環(huán)狀RNA在疾病發(fā)生中的作用
川明參輪作對煙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多穗柯轉錄組分析及黃酮類化合物合成相關基因的挖掘
人參根際真菌群落多樣性及組成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