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豪爽
(洛陽師范學院 河南 洛陽 471000)
21 世紀以來,許多電視劇不僅更真實地反映了社會的現(xiàn)實,而且探索了更深層次的人性,進入了人們的內心世界,挖掘了更多寶貴的精神資源,鼓勵人們擁有廣闊的胸懷,仰望星空,創(chuàng)造未來。這樣的電視劇既溫暖人、撫慰人,又啟迪人、教育人,而電視劇《焦裕祿》《我的父親母親》無疑具有這樣的意義。
電視劇《焦裕祿》的故事,本來就是焦裕祿的真實事跡。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平凡的事跡凸顯出他的高大形象。但電視劇并不滿足于宣揚焦裕祿的先進事跡,而是向人性的深層挖掘,體現(xiàn)人物的本質。人物的本質是優(yōu)秀人物形象的隱性存在,而且人物本質的核心是欲望和人性?!叭宋锏脑S多言行會過時,但人物的人性光輝卻歷久彌新,典型人物正是靠普遍而獨特的人性穿越時空而不朽?!盵1]探尋焦裕祿之所以成為楷模的根源,書寫和彰顯他閃耀著人性光輝的大愛,是電視劇《焦裕祿》不同凡響的一點。
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忠孝不能兩全”。電視劇中焦裕祿的母親從山東老家來洛陽礦山機械廠看望自己的兒子,在那里住了幾天也未能與兒子見面。兒子一直在車間忙碌,可等有空兒回家時,母親已經離開,回老家去了。這個例子就說明了“忠孝不能兩全”。但在筆者看來,導演者并不滿足于此,而是試圖進一步闡述忠與孝的關系,使忠與孝達到有機結合。這表現(xiàn)在焦裕祿與徐俊雅戀愛時的一段談話,他向她講述起母親過去救他時歷盡的艱難。在以后的工作中,焦裕祿也時常想起自己的老娘,與別人提起自己的老娘。電視劇中也有他帶著妻子兒女回去看望老娘的情節(jié)。導演者有意告訴觀眾,焦裕祿聽娘的話,走人間正道,一心為國家,一心為百姓,做人民的公仆,就是對母親最大的孝。這就把“忠”和“孝”做到了巧妙地融合。忠就是大孝。
導演者還試圖尋找焦裕祿之所以成為時代的先鋒,成為人們懷念的領導干部的原因,尋找他內在的本質。除了他受過苦,歷經過磨難,不忘本;受到黨的教育培養(yǎng)參加過剿匪反霸;在礦山機械廠與工人同吃同住之外,還有來自母親的力量。母親的教育、精神和期望,成為他前進的動力和做人的原則。電視劇片尾曲就集中表現(xiàn)了這一點:“小時候我喊了一聲娘,山也應來地也響。腳下的路要走穩(wěn),有娘我就膽氣壯。出門時我喊了一聲娘,娘抻平我的舊衣裳。娘啊娘啊,你的話兒記心上。長大后我喊了一聲娘,天也闊來地也廣。人生的路啊步步留腳印,有娘我就挺脊梁?;丶視r我喊了一聲娘,娘撫平我的痛與傷。娘啊娘啊,你的囑咐永不忘。天上一顆星地下一個釘,好男兒就要有擔當……”這首歌讓導演力求尋找焦裕祿動力源泉的創(chuàng)作意圖更加明顯。也就是說,焦裕祿之所以能成為焦裕祿,就因為他本質上就是個好人。不忘老娘,不忘孝順,也就是他能夠“忠”的思想基礎。這首歌的插播,是本劇的一個亮點,增加了本劇的厚重和真實感;也使焦裕祿的形象更加人性化。
劇中對兩起事件的處理特別值得一提。它不僅突破了對人物形象“高大全”的簡單塑造,也避免了因年代不同產生的對英模精神的隔閡感。依托人物的內心世界,實現(xiàn)了對觀眾的情感慰藉和人性關懷。使劇情更加深入人心,更有說服力;使觀眾對焦裕祿的感覺更親切更沒有距離,對他勇于擔當?shù)木窀泳磁?。從而激發(fā)人們努力向他學習,做一個好人;也使得該劇提高了層次,更有教育意義。
其中的一個情節(jié)是,當年蘭考遭了大災,災民紛紛出外討飯。作為一個“政治事件”,上級的決定是要堅決阻攔。為了顧及“面子”,上級作出了“不準放走一個”的指示,要求一律勸回。這讓作為縣委書記的焦裕祿真的犯了難。一方面是“一律勸阻”的指示,一方面是群眾挨餓的實際。如果從自己的利益考慮,他對執(zhí)行上級的決定應當堅定不移,但人性中的善良和大愛使他于心不忍。經過一番思想斗爭,他認為,外出逃荒的根本原因是鄉(xiāng)親們的口糧不夠吃,必須設法解決口糧問題?!梆I死人才是最大的政治錯誤!”于是他向滯留在火車站的群眾深深鞠躬,殷切囑咐,施禮相送。“那種從實際出發(fā)的政治態(tài)度和‘以人為本’的情懷,感動、溫暖了寒風中的災民,也溫暖了今天臺下的觀眾?!盵2]
劇中的另一情節(jié)是“購買議價糧”事件。當時作出的“購買議價糧”的決定是有很大政治風險的,是“高壓線”碰不得的,當然作為縣委書記的焦裕祿知道自己會承擔主要責任。面對鄉(xiāng)親們挨餓的現(xiàn)實,他不怕自己丟官罷職,毅然說出了“讓群眾吃上飯錯不到哪里去!”“在執(zhí)行政策的‘原則性’和生死攸關的‘人性’較量中,人性中的大愛、惻隱再次占了上風。”[3]“在突破政策局限的艱難抉擇中,顯示出其人性的光輝。其愛民,為民,親民的公仆情懷,在悲愴的情感迸發(fā)中得以凸顯?!盵4]我們說,當下有些干部缺乏的正是這種敢于擔當?shù)挠職夂蛯嵤虑笫堑木瘢麄冎豢紤]對上邊負責,而不考慮群眾的利益。焦裕祿這種“大愛為民”超出常人的高尚行為很值得各級領導干部們學習。此外,焦裕祿深入群眾之中調查研究、問計于民,也是電視劇的亮點之一,正如李強總理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所說:“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高手在民間。”“人民群眾最了解實際情況,最容易發(fā)現(xiàn)問題,最有解決問題的經驗,也最能夠創(chuàng)造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調查研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也是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的過程。搞好調查研究就要甘當‘小學生’,尋找民間高手、問計民間高手,打撈群眾的真話實話心里話,汲取群眾智慧力量?!盵5]這也正是當下社會管理中所需要的。從這個角度說,電視劇《焦裕祿》更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21 世紀以來,反映家庭生活的電視劇越來越多。這些電視劇顯現(xiàn)出人們在新形勢下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狀況和精神迷茫,有的顯示倫理、道德的缺失,多是些離婚、二婚、復婚、第三者插足、小女嫁大男、假婚之類的內容,也有反映婆家、娘家、婆媳關系的內容,還有因拆遷賠償兄弟姐妹爭奪財產之類。有的是借家庭困難反映社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的是借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反映人們精神的貧乏和無力……“家庭劇”的增多,反映出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時代沒有大規(guī)模的急風暴雨,因而“宏大敘事”少了;這個時代突出的是變革,所以展現(xiàn)人們在轉型時期躁動不安心理的作品就多了。人們在社會生活、家庭生活中左沖右突,東奔西走,忙來忙去,疲于應付,缺乏靈魂的安寧、環(huán)境的安靜和心靈的慰藉。人們在享受現(xiàn)代化的同時,又被現(xiàn)代化束縛著手腳,出現(xiàn)困惑苦惱和孤獨無奈。社會著重關注集體的發(fā)展,忽略了人們個性的需求。生活的現(xiàn)實實際地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需要人們去面對,去消化,去解決,于是就有了一幕幕反映悲歡離合、苦辣酸甜的“家庭劇”出現(xiàn)。
電視劇《我的父親母親》以一個子輩的口吻講述父輩的故事。故事的進展合乎邏輯,循序漸進,故事的內容符合父輩所處年代的生活實際。在人物的塑造上,該劇從人性的深層挖掘,展現(xiàn)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找出造成人們情緒苦惱的根源。
“文革”時期,知識青年陳志下放到哨寨鍛煉,支書的女兒翠花愛上了陳志。陳志成為首屆工農兵學員以后,翠花到城里照顧有病臥床的陳志的父親,并為陳志父親的平反搜集調查材料而東奔西走。陳志的母親臨終前告誡陳志:“人這一生,愛情是重要,可還有更重要的東西——良心?!贝藭r,陳志對翠花一家的幫助非常感激,但二人并未成婚。上了大學的陳志與同學葉秀蘿相互傾慕,產生了情愫,但班上的支部書記馬慶升也愛上了葉秀蘿,并與她成婚。在以后的日子中,陳志、馬慶升、葉秀蘿同在一個市里工作。陳志與翠花結婚以后,翠花家的諸多親戚都來找陳志幫忙處理找工作、上大學、打官司的事情,陳志雖很為難,但也竭盡全力來辦。翠花對陳志是一種簡單的樸素的愛,而陳志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與翠花成的婚。
陳志、馬慶升、葉秀蘿在同一座城市工作,甚至是在同一座大樓,抬頭不見低頭見,難免有些工作或生活上的接觸。馬慶升利用秀蘿父親的關系,一心撲在升遷上;翠花懷疑陳志與葉秀蘿有男女關系,并弄得滿城風雨。后來陳志辭去了公職,放棄了即將提拔副市長的機會,調入由濱河師專改為師院的高校教歷史。陳志搬到學校居住,雖回家吃飯但不同房,這樣拖了幾年。馬慶升去世后,秀蘿帶著女兒生活,日子遇到困難,陳志很想幫助,卻愈發(fā)使翠花懷疑,矛盾終因煤氣罐事件再次爆發(fā),兩人的婚姻從此名存實亡。
在陳志辭掉農委主任的前夕,翠花的侄子歲歲放棄了姑父陳志給他介紹的到某縣招待所當炊事員的機會外出打工。幾年后賺了大錢,開著自己的轎車來看望姑姑。這件事使翠花認識到“人活在世上,誰都不能依靠,就得靠自己”。翠花決心自立,她賣菜賣水餃,開了餃子館,生意興旺。此時的她遇到了唐大哥,唐大哥給予她幫助,兩人很合得來,能說到一塊兒。翠花患病昏迷期間,陳志和唐大哥都到醫(yī)院精心照料。翠花意識到“愛一個人,是兩個人的事情”,“親人和愛人不一樣”,主動提出與陳志離婚。辦完手續(xù)之后,他們設宴招待親朋好友,并宣布他們“是因為愛而離婚”。
劇中有一個很巧妙的安排,陳志的兒子考入父親曾經就讀的東州大學讀研,而葉秀蘿的女兒也來到東州大學讀研,并且都是歷史系。由于有共同愛好,都喜歡仰望星空而接觸,并談起了戀愛。他們的最初相遇重復了陳志與葉秀蘿入校時的情景,也是男方接過女方的行李送到宿舍。當這一對戀人向自己的父母通報他們的戀情時,兩位父母都驚呆了一陣,都告訴兒女“兩個人的婚姻應當?shù)玫綄Ψ嚼先说恼J可”。劇的結尾,翠花主動走進了唐大哥的家;陳志的兒子領著父親去與葉秀蘿見面。
導演這樣的安排是精心設計的,也是合情合理的?,F(xiàn)實中,一般來講,父輩曾在哪所大學就讀,很容易讓自己的子女報考這所學校,甚至是選擇與自己相同的專業(yè)。這主要是因為對學校懷有深厚的感情和對自己專業(yè)的熱愛。當然“感情”和“熱愛”都是建立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之上。兩個孩子具有共同的愛好,都喜歡拿著望遠鏡觀察星星,所以走到一起也是自然而然。至于陳志和葉秀蘿要求孩子的婚事應當?shù)玫綄Ψ郊议L的認可,是一種試探,也是一種尊重,既是對孩子成長的教育,也是對孩子未來的負責。他們的內心在感受“天意”的同時,也會涌起甜蜜。
綜上所述,社會物質文明進步的同時,精神文明的步伐一定要同時進行。影視劇是一個時代精神文明的窗口,從中可以看到社會文明進步的程度,看到人民需求什么,渴望什么。它對社會環(huán)境的凈化作用,對人們心靈的教化作用是法律所不能替代的。在《焦裕祿》中,觀眾感受最深的就是焦裕祿對蘭考人民的人文關懷精神。該劇自始至終都在展現(xiàn)著人生與人性,獨具匠心地反映了人與自然的抗爭與和諧,書寫了人間真情。而《我的父親母親》則從個人解放與社會守成的悖謬視角,講述了張翠花與丈夫陳志的婚戀、離婚及再尋真愛的曲折過程。應該說,張翠花選擇和陳志離婚是她主體意識的成長與張揚的寫照。如果說陳志是她一廂情愿的美麗的夢,那么選擇離婚,是她重新審視現(xiàn)實的新起點。找到了自己的事業(yè),發(fā)現(xiàn)了真正的愛情,懂得了理解他人珍愛自己,張翠花打開了錯誤婚姻的鎖鏈,既解放了自己也解放了陳志。張翠花的選擇給浮躁的當代女性以深刻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