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瑩,達 波,宋衛(wèi)麗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1156;2.河海大學 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8)
“工程制圖基礎”作為工程專業(yè)基礎的必修課,不僅是一門技術課程,還承擔著轉變新生思維觀念和引領學生工程觀念的任務。以“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作為教育的根本問題,在教授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時,教師不僅要闡述專業(yè)基礎知識,更要立德樹人,把有趣的案例穿插到知識的教學中去,引發(fā)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指引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情懷和文化自信,并在教學過程指明工程制圖常見錯誤,講解工程反例,以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與正確的職業(yè)價值觀。綜合以上,實現課程頂層設計上的知識、能力和素養(yǎng)互容。下面以研究思路及實施路線、教改成果與目標、工程制圖基礎課程思政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為線索,對上述內容進行闡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所謂的課程思政,不是單獨地設立一門教學課程,而是在各科教學設計時靈活且有效地穿插在授課內容,達到潤物無聲的教學效果。
工程制圖課程是工科類院校開設的必修課,其為后續(xù)的專業(yè)課打牢繪圖和識圖的基礎。該課程主要教授學生關于制圖方面的國家標準規(guī)范,培養(yǎng)學生二、三維之間的相互轉換能力和形體表達能力,以及動手繪圖的實際操作能力,涉及面較廣[2]。而思政元素與工程制圖課的結合,能夠在較大范圍內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價值及社會價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掌握科學基礎知識、擁有實踐能力的同時,又富有職業(yè)素養(yǎng)??赏ㄟ^分析高校傳統課程存在的問題,來促進課程思政的創(chuàng)新。首先,要在課程前整理工程制圖基礎知識點和挖掘思政元素,對于工程制圖知識點要進一步模塊化設計,對于思政元素要進一步構建思政資料庫;然后,把制圖課程思政與實踐結合,進行效果分析,總結問題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最終,使得專業(yè)課與思政有效融合,實現立德樹人的目的。
工程制圖專業(yè)課程主要采用講授式教學模式,即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被動聽的教學模式,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不夠,課堂氣氛不活躍,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實現啟發(fā)式教學[3]。此外,現代高校部分專業(yè)課程不再實行閉卷考試方式,而是采取上交結課論文或者PPT答辯的形式給分,這也導致部分大學生對專業(yè)課程不夠重視,抱著應付的態(tài)度完成課程的學習任務。
為避免以上現實問題,工程制圖課程改革要求,首先傳授學生工程制圖基礎知識,使學生學會形和圖的科學轉換,能夠讀懂工程圖樣,并可以繪制符合國際標準的圖樣。然后,要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能夠勝任工程識圖、制圖的工作,并有一定的工程表達能力。接著,要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素養(yǎng)教育,包括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文化自信等政治素養(yǎng),以及嚴謹認真、求真務實、擔當責任的職業(yè)素養(yǎng)。工程制圖課的教改實踐,要確保教學理念深入人心,教學形式不拘一格,教學成果顯而易見,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培養(yǎng)國家棟梁,為課程思政改革保駕護航。
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要同時建立政治資源庫,主要從報紙、網站和報道中獲取信息,確保思政案例的準確性。所以,隨著專業(yè)課不斷拓展和道德教育深入,教師要隨時更新和挖掘新案例。如果一味地講解概念理論,學生很難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往往會導致理論和實踐沒有連接性,所學的理論不能更好地應用到實踐中去,這就要求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教師需重新整合課程設計內容,持續(xù)提煉課程思政內涵,即廣泛收集整理大學生專業(yè)課程思政素材,在教學內容中巧妙地插入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在教學方法中滲入研究方法,提出具體的課堂實施方案,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我探索、自主培養(yǎng)意識,激發(fā)學生興趣,實現由“講授式教學”向“啟發(fā)式教學”的轉變,扎實推進課堂思政進程[4]。
在教學課堂中,適當將思政元素跟工程制圖專業(yè)教育有效融合,引導學生的思考與情緒共鳴是思政專業(yè)協同的重點和難點。雖然課程思政元素在理論上完成了設計,并在課程里實現了二者的有機融合,但實際課程教授過程中,仍然有處理不夠融洽的問題。例如,工程制圖類大學生目前使用的各種教材闡述重點有所差異,缺乏規(guī)范的編寫機制,所涵蓋的內容也不夠完善,未能及時更新工程制圖學科的新工藝和技術,多是介紹傳統制圖技巧,反映新成果的內容不多[5]。這就不能很好地結合新的思政元素,為新的思政元素提供素材。要想將政治成果與教學內容有效融合,需要依托科研項目及成果,豐富和拓展教學內容,更需要對時機、環(huán)境的把握,在課堂教學中反復實踐并不斷提煉總結。
受時間和人員的限制,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分享的機會,也不能保證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雖可以做反饋(例如:設置問卷調查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工程制圖課程思政有效性),但部分評估體系有待完善,需對專業(yè)與思政目標效果進行綜合評價。此外,基于形成的制圖知識模塊化設計和思政資料庫,課程結構有待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內容也有待進一步調整,簡化知識,講重點,由點帶面,穿插思政元素,真正做到“授之以漁”,而非“授人以魚”,“講授+自學+思政案例研討”相結合,不拘泥于某一種授課方法[6]。要把不同的教學方法應用于不同的知識點,教授大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其愛國主義情懷。然而,部分研究效果需長期才能展現出來,如學生工程制圖的責任感等。
在課程緒論與基本知識的教學過程中,積極融入圖學發(fā)展歷史,提高學生對我國文化歷史的認同,介紹近幾年我國水利專業(yè)領域發(fā)展,突出展示我國工業(yè)快速發(fā)展的工程與機械,譬如高鐵、盾構機、港珠澳大橋等,通過運用類似案例,形象地展示工程制圖在工業(yè)上的應用。同時,也可以講解在設計過程中工程制圖的巨大作用。例如:有著龐大系統工程的高速動車組零部件就有50多萬個,幾萬張圖紙需要設計[7]。還可以宣傳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物,例如:盾構專家李增良18年來鉆研盾構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最終完成盾構機快速過站的歷史突破。通過事例與人物介紹,極大展示了我國的民族自信心,堅定了學生的文化自信,樹立了崇高的職業(yè)理想。此外,在之后課程內容的設計中也可以增加“CAD課堂畫國旗”等類似的活動,讓學生了解國旗背后的故事,從而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懷。
在工程制圖類大學生專業(yè)課程教學中,一定要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調動學生思維主動思考問題。在每一章節(jié)的學習過程中,結合學生的興趣運用案例,設置思考問題,布置適當的課后任務,給學生展示的機會。把話語權交給學生,促進其主動探索課堂內容,提升思想水平和課堂學習結合的效率[8]。
在教授畫法幾何過程中,例如:投影的介紹,分析點、線、面在不同投影下的位置關系,可引入多角度看問題及事物之間存在聯系的哲學思想[9];在組合體的教授過程中,學生對此有學習難度,可以向學生講授從簡單到復雜的思想和量變到質變的哲學思想;在運用形體分析法讀圖時,通過抓住主要矛盾讀圖,說明世間萬物矛盾的多樣性,學會抓主要矛盾的哲學思想。通過在畫法幾何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唯物辯證元素,引導學生多層次解決畫法幾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為能夠順利實施上述教學思想,可開發(fā)一系列線上教學資源,使學習方式多樣化且具有靈活性。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運用,信息化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前傳統教學方式的單一、枯燥[10]?!按髷祿币辉~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不僅僅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被廣大高校應用在學生教學中。大數據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大量化,主要是信息量多,無論什么行業(yè),都可以獲取更多的資料信息;二是多樣化,和書本理論不一樣,大數據是集文字、圖表、視頻等于一體,多樣多元;三是高效率,在大數據背景下,效率更高,獲取數據的時間更快,不需要再去等,隨時可以,大大節(jié)省了人們的時間[11]??傊?,通過工程制圖學習過程中線下和線上教學相結合的形式,再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觀察,潛移默化中充分挖掘和培養(yǎng)了唯物辯證觀與科學思維方法。
在向學生闡述制圖實踐過程中,介紹國家標準,說明工程制圖對細節(jié)的嚴格控制,分享“大國工程”片段。例如:自制改進工具數百件的方文墨,他為殲15艦載機加工高精度零件,且加工精度逼近零公差[12]。還有在高倍顯微鏡下手工精磨刀具的李峰,5 μm的公差也不容忍,堅決返工等。正是這些同志在平凡工作中的默默堅守,對工作產品的嚴格追求,才使得他們能夠在平凡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績,成為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人才。結合這些故事,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給予工匠們行為以肯定,表示熱愛自己崗位、精益求精并為之努力付出的人,才可能踏上成功之路。此外,在CAD畫圖過程中,指導學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展示因為物體表達不清而造成嚴重后果的案例,使學生意識到圖樣錯誤所帶來的嚴重后果,甚至有承擔法律責任的風險。
在大數據時代下,教師應該立足現實,及時了解社會中需要的是什么樣的人才,具備什么樣的能力,有針對性地更新教材知識,引入新思想。只有對癥下藥,保持正確的學習方向,才能使學生做到學習和思想發(fā)展的同步,方便日后更好地就業(yè)[13]。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基礎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多的是灌輸教育,過于追求書本理論的學習,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理解,學生更多的是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14]。在新時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將在注重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教學方法的千變萬化,以學生為主,潛移默化中加入思政元素,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鍛煉思考和實踐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在后續(xù)工程制圖以及工作中認真嚴謹的作風。
“工程制圖基礎”不僅是工程專業(yè)的一門主業(yè)專業(yè)課,還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它在工程信息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不僅要掌握熟練的繪圖技巧和理論知識,還應該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尤其是在圖紙設計到保密的時候,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操守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大數據時代下,工程制圖基礎課程思政改革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通過慢慢摸索而不斷完善。本文通過對傳統課程模式的創(chuàng)新,轉變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深入挖掘提煉課程思政元素,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方法,促進了思政與專業(yè)課程的結合,提高了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在專業(yè)課程中不斷增強自身素養(yǎng),以實現專業(yè)課程育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