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東北塘中心幼兒園 陳宇超
隨著教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手機攝影已經(jīng)愈發(fā)成為一種視覺語言描述著我們的世界。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育要與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與生產(chǎn)實踐相結(jié)合,按社會生活的前進的需要實施教育?!睂τ谟變簣@教師來說,通過手機攝影進行日常生活和教學記錄,是做好家長溝通、做全過程性記錄和做活教學評估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手機攝影有了更多的意義——手機攝影從單純的記錄事實發(fā)展成為一種視覺藝術存在于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它不僅具有記錄功能,還兼具認知、教育、審美等社會功能,其存在于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影響著他們的發(fā)展。
“來,你做這個動作,我來拍!”在日常生活或攝影機構(gòu)里,我們經(jīng)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語。為了提升照片的觀賞性,使拍攝達到完美,就需要一絲不茍的服飾、干凈整齊的頭發(fā)、拘謹禮貌的笑容,某些老師甚至為了重現(xiàn)成人視角的精彩瞬間而不斷讓幼兒“重現(xiàn)”場景,從而獲得成人眼中的完美。如此,幼兒也成了任人擺布的拍攝對象,失去了本真的模樣。
在進行手機攝影時,作為教師我們是否做到暫忘成人身份呢?我們是否做到時刻聆聽幼兒的想法呢?要呈現(xiàn)幼兒本真的面目,我們要蹲下來和幼兒的眼睛在同一水平線上進行拍攝,而不是擺出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我們可以試著把身子放低,甚至趴在地上,用鏡頭捕捉幼兒的神態(tài),這樣,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全新的世界,這樣拍攝出的照片更具生命力和細膩感,從而準確地還原幼兒的本質(zhì)面貌,使照片充滿感染力和影響力。
例如,在秋日的愛心菜園里,絲瓜藤縱橫著、蜿蜒著,“胖乎乎”的絲瓜交錯地懸掛著,惹人喜愛。散步的時候,一個聲音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過去了:“老師,你看這個絲瓜怎么又大又黃呀?”原來這是一顆老絲瓜,幼兒對此很感興趣。“老絲瓜是什么樣的呢?”幼兒互相合作,剝?nèi)ソz瓜皮,露出白白的絲瓜絡,他們仔細觀察著,不斷發(fā)現(xiàn)著驚喜:“絲瓜絡就像迷宮一樣,好神奇呀!”之后幼兒對絲瓜絡的外表和內(nèi)里進行探究,探索了老絲瓜的秘密,累積了多種經(jīng)驗。這些難道不令人驚喜嗎?教師及時記錄下幼兒的“哇”時刻,這種紀實拍出來的照片可能背景不那么簡潔,幼兒也沒有經(jīng)過精心打扮,以至于照片不夠精致,但是正是這樣的場景才使得畫面更加真實、更親切,更具有現(xiàn)場感。通過鏡頭,人們才容易看到幼兒的笑容、認真的表情,同時感悟到幼兒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與自然的依存關系,看到幼兒身上所散發(fā)出來的真摯美好。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生來就是活潑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游戲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游戲。”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不要擔心難以拍攝,無從下手。我們可以嘗試以下五種模式:
幼兒奔跑于大自然,穿梭于草地山坡樹林,我們不需要專業(yè)的設備與高超的技術,如果不能做到讓手機拍攝隨時響應,可能會因此錯過很多美好的畫面。所以運用各種抓拍、偷拍、蹲著拍、趴著拍、追著拍的方式,才能抓住他們有趣又專注的神態(tài),拍出他們盡情玩耍的樣子。教師還可以多視角分鏡頭記錄,將所有照片拼合起來也很有意味。
幼兒玩耍的精彩瞬間值得記錄,教師要養(yǎng)成隨手拍的習慣,多拍定會抓拍到完美瞬間。例如,在戶外游戲中,活動器材豐富多元、五彩繽紛,不用擔心鮮艷的色彩進入鏡頭,不過可以減少其他畫面元素,比如綠化、電線桿、教學樓等,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更能突出主體。若是幼兒在有樹的地方,陽光從樹葉縫隙傾斜下來形成的漂亮光影,也能夠形成很美的背景。
教師要記錄真實的情感,哪怕不是幼兒的笑臉。例如,每年小班剛?cè)雸@,幼兒哭著喊“爸爸”喊“媽媽”,有心的教師可以拍下來,記錄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待到大班畢業(yè)前夕放映給幼兒看,畢竟隨著幼兒的成長這樣的畫面會更顯得彌足珍貴。有的老師可能會想:幼兒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拍出來不好看呀!但是,這不就是生動的真實記錄嗎?要相信“好看”并不是唯一的標準,幼兒面對鏡頭時無論是哭還是笑,只要自然、有童趣就是好的瞬間。
拍攝過程中,教師還要做到巧用角度。例如,拍攝戶外循環(huán)式游戲時,鏡頭中暗藏著很多玄機,以我園為例,香樟小院等區(qū)域有樹繩、騎行區(qū)、小池塘、愛心菜園,只要巧妙運用角度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畫面——拍攝幼兒在小池塘玩撈魚游戲,不用苛求幼兒對著鏡頭,可以試試守株待兔,舉著手機守在幼兒撈魚的瞬間。當然,這時如果能抓拍到幼兒在玩水時潑出小水花的畫面就更好了,透過陽光照射的水花下浮現(xiàn)出幼兒的可愛側(cè)臉,這個鏡頭必定是鮮活亮麗的。比起每次在活動中指導幼兒咧開嘴、做個勝利的手勢,這個方法顯然好得多。
在手機攝影中,構(gòu)圖之美是技術與藝術、記錄與表現(xiàn)、紀實與創(chuàng)意的完美結(jié)合,這也是一個在美學原則指導下、多重元素并列的畫面設計的過程。我們可以嘗試用多種構(gòu)圖來拍攝幼兒園、幼兒,如對稱構(gòu)圖、形狀構(gòu)圖、色彩構(gòu)圖等。
作為初學者,我們還可以使用最簡單的構(gòu)圖方法,例如中央構(gòu)圖、集中構(gòu)圖、三分法構(gòu)圖、滿版構(gòu)圖等。拍攝過程中我們還可以開啟較大的光圈,以人像模式吸收更多光線的同時,盡量選擇單點對焦,讓幼兒處于視覺清晰處,虛化背景,突出幼兒本身。同時,在拍攝幼兒照片時,不妨多考慮背景的配合,不要盲目追求大光圈淺景深,否則照片會變得一成不變,千篇一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銳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綉穑纬珊献魈骄渴降膸熡谆?。”作為拍攝者,我們要尊重幼兒的小小世界,如果能夠花時間去觀察、去思考,每個幼兒都會展現(xiàn)出可喜的一面,切忌一味讓幼兒對著鏡頭笑,一味地擺拍,那會錯過很多美妙的瞬間。
例如,一次區(qū)角游戲時,幼兒正在建構(gòu)區(qū)搭城堡,誠誠正在用奶粉罐、積木壘高城堡。只見他腳尖踮起,雙手上舉想要把積木放在最上面,可是夠不著,他搬來了一張小椅子,小心地站在椅子上,積木總算搭上去了。慢慢地,城堡越壘越高,椅子也不夠了,他看了看教室,發(fā)現(xiàn)了一張桌子,準備和另一名幼兒一起搬過來。這時教師想把這一過程記錄下來,便指揮幼兒把剛剛壘高城堡的過程再呈現(xiàn)一遍。本來準備搬桌子,接著壘高城堡的幼兒只好就此打住,變成聽從老師安排,擺拍了幾張。這樣一番操作,打擾了幼兒本來的活動秩序,打斷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過程,破壞了幼兒的專注力,影響了最終的游戲效果。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幼兒的自然狀態(tài),在記錄幼兒的過程中,盡量不打擾幼兒游戲進程,還原幼兒的本真狀態(tài),同時培養(yǎng)幼兒的專注力。
又如戶外游戲時,幼兒正在愛心菜園里寫生,無垠的天空、溫暖的陽光、黃黃的油菜花,偶爾有一兩只小蜜蜂飛過,停留在油菜花,光線透過綠植,斑駁閃耀,這一極美的情境吸引著幼兒用畫筆將畫面呈現(xiàn)在畫板上。這時教師認真觀察,用手機“偷拍”幼兒專心致志的樣子,可以利用油菜花或樹叢做前景,這樣的畫面展現(xiàn)出極致的真實感與藝術感,當我們欣賞照片時,仿佛也走進了幼兒的世界,陪著幼兒一起放飛想象。
也許作為幼兒教師,我們不如職業(yè)攝影師那般技術嫻熟,可是憑借教師對幼兒的了解和愛所拍攝的照片都會打動人心。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睈塾變菏俏覀冇捉倘说某跣氖姑?,只要我們愛幼兒,幼兒就會愛我們。
要拍攝一張幼兒的照片,器材重要、構(gòu)圖重要、光線重要、曝光重要,可是最重要的是鏡頭后面那個對幼兒深深的愛的教師,我想這才是一張畫面最終的靈魂。
在信息化社會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手機攝影由于其便利性逐漸涵蓋了幼兒的日常生活。在對幼兒進行攝影時,我們應該多關注拍攝對象,即幼兒本身的狀態(tài),讓手機攝影能夠真實再現(xiàn)并傳遞幼兒的自然形象,以進一步推動幼兒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