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存龍(四川大學 考古文博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4)
微山島,位于微山湖東南部,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內陸島。20 世紀七八十年代,山東省石刻藝術館、微山縣文管所曾多次對微山島進行田野調查和考古發(fā)掘,在溝南村、萬莊和上莊等地出土了大量漢代畫像石槨墓。[1]94-117這一地區(qū),是漢代畫像石槨墓最集中的分布區(qū)。
1973年,在對溝南村進行田野調查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塊完整刻畫漢代喪禮的畫像石(圖1)。畫像刻于石槨側板上,畫面分為三格,是漢代石槨畫像典型的構圖方式?;仡櫱叭说难芯浚杂胁町愅猓居^點大同小異。信立祥[2]218張從軍[1]98-99將其命名為“送葬圖”,王思禮、賴非等將其命名為“喪禮圖”。[3]對于左格畫像,研究者多認為是“孔子見老子”的歷史人物故事圖像,中格所刻畫的大型送葬車輛,學界觀點也較為一致,認為此車當命名為“輀車”,乃與棺之車。[4]筆者以為,此幅畫像內容,完整地表現(xiàn)了漢代喪禮中“吊唁—送葬—墓地”的全過程,此幅圖像當命名為“喪禮圖”。值得注意的是,在沛縣湖陵城出土的一具畫像石槨墓,也發(fā)現(xiàn)刻有相似的圖像,只是形式較為簡化。[5]102-103
圖1 溝南村“喪禮圖”畫像石 1.畫像石拓片 2.畫像線圖
“吊唁圖”刻畫于側板左格。畫面上層刻五人,均佩劍右向,下層中間一人身材高大,手持曲杖,其前二人,其后一人持杖迎謁。旁置兩壺,有飛鳥盤旋其間。信立祥認為這是一幅“孔子見老子”的歷史人物故事圖像,佩劍之人皆為孔子弟子,中間為項橐,[2]217張從軍同樣認為該畫像中“孔子見老子”,表彰的是孔子不恥下問的美德,同時也隱喻敬老的思想成分。[1]103
在實地觀摩畫像之后,筆者以為,將其定為“孔子見老子”,證據(jù)不夠充分。其一,這塊石槨側板,主題畫像是漢代“喪禮”,是石槨畫像中墓主人“私人訂制”一類的畫像,無固定格套模式,“孔子見老子”屬固定格套的歷史人物故事題材,與畫像主題不符;其二,研究者認為中間體型矮小之人為項橐,這是與研究者采用的拓片有關系。信、張二人均引用《中國漢畫像石全集》中該畫像拓片,然而該拓片表現(xiàn)較為片面。對比筆者所拍照片,我們可以看到,中間人物頭部最高到曲杖的中部,拓片沒有將其頭部表現(xiàn)出來,也未將最右之人所持直杖表現(xiàn)出來(圖2)。通過比對,除執(zhí)曲杖之人身材較為高大之外,中間人物與其他人物,身高比例為6:7,因此從身高比例來講,將其釋讀為七歲“項橐”,有失偏頗;其三,圖像不符合“孔子見老子”的格套模式。邢義田對山東地區(qū)“孔子見老子”的圖像格套進行了概括,典型格套為老子持曲杖,身前7 歲項橐手牽鳩車,孔子單獨或與弟子躬身向老子問禮。[6]若將該圖像釋讀為“孔子見老子”,則項橐背對孔子、面對執(zhí)曲杖老子,且孔子弟子刻畫在老子身后,這顯然不符合“孔子見老子”的格套模式;其四,目前所見“孔子見老子”的畫像,最早發(fā)現(xiàn)于兗州農(nóng)機學校M2,該墓是一座新莽至東漢早期的雙室畫像石槨墓,在雙室中間隔板東面左格畫像中,右側高大人物后有“老子”題記,身后一侍者,身前一童子(項橐)、一人(孔子)躬身拜謁(圖3)。[7]根據(jù)畫像題記與刻畫內容,可將其命名為“孔子見老子”畫像。此畫像構圖、人物造型與邢義田總結的格套化“孔子見老子”差異較大,據(jù)此推斷,在畫像石槨墓流行時期,典型的“孔子見老子”圖像,尚未形成。
圖3 兗州農(nóng)機學校M2中間隔板東面左格“孔子見老子”畫像
從畫像本身觀察,該幅畫像的刻畫核心是持曲杖的高大人物與中間矮小之人的會見、交談,周圍人物皆是附屬角色。通過對畫像環(huán)境的分析,筆者認為,這是一幅“吊唁圖”,表現(xiàn)的是君主派使者前來吊唁的畫面。身材高大使者與隨從,前來吊唁、并贈赗賻,使者所持曲杖,雖不知其名,但從其形制可知應是用于禮儀制度的禮器。墓主人之子在擯者引導下,前來迎接使者。關于圖像中各人物角色,在下一節(jié)中,筆者將進行詳細分析。
“送葬”刻于側板中格,完整地表現(xiàn)了墓主人死后,運送棺柩至墓地的畫面。畫面中心刻一四輪有蓬大車,車篷以斜線組成的網(wǎng)格紋為裝飾,其上立兩桿,桿上懸掛一玉璧、一方形物。大車由10 人用繩索牽引前行,車與中立一柄高傘蓋,其上系一玉璧。這四輪大篷車,顯然與常見的車馬出行中的軺車形制不同,形如龜甲,車體巨大,上懸掛有多種飾物?!夺屆め寙手啤份d:“與棺之車曰輀。輀,耳也,懸于左右前后銅魚搖絞之屬耳耳然也。其蓋曰柳,柳聚也,眾飾所聚亦其形僂也。亦曰鱉甲,似鱉甲亦然也?!盵8]295-296《說文》載:“輀,喪車也?!盵9]303顯然圖像中似鱉甲的大篷車,就是文獻中所記載的輀車,為裝載棺木的喪車,不設車轅,不用牛馬,車篷即眾飾所聚之“柳”,而其上兩桿所掛玉璧、方形物或為搖絞之屬。輀車前方有10人牽引,下排6 人,上排4 人,最前一人為持“功布”,其余9 人引棺柩前行。畫面右上角一人向輀車和眾人跪拜,輀車之后刻兩排8 人,左側刻10 人,均為參與送葬的人。
“墓地”刻于側板右格,形象地展現(xiàn)了當時漢代墓地的情況,也是輀車行進的終點。畫面上方,三座圓錐形墳丘一字排列,旁植有墓樹,中間刻一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右側二人對向而坐,中間置一酒樽。墓穴左側已經(jīng)有喪祝到達墓地,下方五人面左而坐,旁置一尊、一壺,正休憩進食。
值得注意的是,在石槨側板左端立面,刻一執(zhí)戟門吏,頭戴武弁,這對我們復原該畫像石槨有重要意義。
吊唁——送葬——墓地,這一圖像完整地展現(xiàn)了漢代人從死后到埋葬,最重要的三個階段。在2 平方米左右的畫面上,刻畫了49 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圖4),而他們均在“喪禮”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通過圖像刻畫造型特點,結合文獻記載,可將49 個人物,分為5 類,即君主使者、墓主人之子、喪祝(商祝、周祝)、服齊衰喪禮親屬和觀喪禮者(表1)。
表1 微山島溝南村“喪禮圖”人物分類及造型特點
圖4 微山島溝南村“喪禮圖”人物編號示意圖
關于喪禮的詳細過程,《儀禮》中《士喪禮》和《既夕禮》,作了詳細記載。其中關于“吊唁”,《儀禮·士喪禮》記載:“君使人吊。撤帷。主人迎于寢門外,見賓不哭,先入,門右北面?!盵10]662-663意即君主派人前來吊唁,墓主人之子迎于寢門之外,見使者不哭,迎入門,“吊者致命”后,方可哭拜。而只有君主使者來吊唁,方出去迎接,“唯君命,出”。這一現(xiàn)象也出現(xiàn)在贈赗賻的環(huán)節(jié)中,《儀禮·既夕禮》:“公赗,玄 束,馬兩。擯者出請,入告。主人釋杖,迎于廟門外,不哭?!盵10]743國君來贈赗賻,墓主人之子同樣迎于門外,且須釋杖,而其他賓客來贈赗賻,則不需要迎出門外。因此,左格下部中間手持曲杖的人物(編號7),應是君主所派使者,故而形象高大,凸顯其身份地位。所持曲杖,應是專為喪禮所用的禮器,身后和左側6 人,均佩劍,為使者隨從或武士(編號1-6),他們在吊唁之后,部分又留下來參與了送葬(編號15)。
墓主人之子在此圖像中出現(xiàn)了兩次,一次是出現(xiàn)在使者身前,由擯者指引,迎接使者,尚未著喪服、持苴杖(編號8)。另一處出現(xiàn)在中格右上角,墓主人之子著首绖、腰垤、跪地,身側放一苴杖,行斬衰喪禮(編號17)?!秲x禮·喪服篇》所記載,斬衰是五等喪服里最重的一等,“斬衰裳,苴绖、杖、絞帶、冠繩纓,菅屨者”。[10]540-541囿于畫面面積,未能完全表現(xiàn)出斬衰喪服,但其形象特征刻畫明顯。《儀禮·喪服篇》“為父何以斬衰也?父至尊也”,[10]553服斬衰喪禮的對象最少,只限于兒子為父親、妻妾為丈夫、父親為嫡長子和諸侯為天子、臣為國君等少數(shù)幾種情況。
圖像中孝子跪拜,推測有兩層含義,其一為跪拜死去的墓主人,其二為拜謝幫助送葬的商祝、引者和執(zhí)事等,至今魯南蘇北地區(qū)仍留有此傳統(tǒng)。
喪祝,是喪禮中最重要的成員,案《周禮》記載的“喪祝,掌大喪勸防之事”,[11]680可知喪祝掌管喪禮全部事宜?!妒繂识Y》和《既夕禮》又對喪禮及喪祝的分工,進行了詳細記載:“天子以下喪禮,云亦當喪祝行事也?!盵10]678-679在喪禮過程中,不同喪祝履行不同職責,主要有夏祝、商祝、周祝。喪禮中仰習夏禮者為夏祝,夏人教忠,從小斂奠、大斂奠及朔月薦新、祖奠、大造奠皆是夏祝為之;仰習商禮者為商祝,“商人教之以敬,于接神宜……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10]678故尊神、接神皆是商祝為之;關于周祝,《儀禮·士喪禮》賈公彥疏“其徹之者,皆不言祝名,則周祝徹之也”[10]678“若取銘之類,不言祝名者,亦周??芍?,[10]678可見在喪禮中,不明確表明“祝名”的,均是周祝的職責。概括而言,夏祝負責祭祀禮儀,商祝是“溝通神靈”的一類人,而周祝負責喪禮具體事務。由于“喪禮圖”以“吊唁—送葬—墓地”為核心,因此在圖像中,沒有表現(xiàn)夏祝祭祀的畫面,主要刻畫商祝和周祝的形象。
(1)商祝
“喪禮圖”中,商祝的工作主要為“飾柩”和“御柩”兩部分。
①飾柩
《儀禮·既夕禮》載:“商祝飾柩,一池,紐前赪后緇,齊三采,無貝。設披。屬引?!盵10]732-733中格畫像中的“輀車”,即是商祝的作品。囿于石刻畫像本身的局限性,未能展示紐“前赤后黑”和齊之“三采”的色彩,但將墻柳(布帷布荒)、池(類宮室小車)、銅魚搖絞之屬以及用于固定柳棺的“披絡”,較為完整地用線刻畫像表現(xiàn)出來。由此可見,在送葬之前,商祝對“輀車”做了大量的裝飾工作。
②御柩
在送葬過程中,輀車前方有十人牽引,下排六人,上排四人,最前一人持幡狀物,此幡狀物即是文獻記載的“功布”?!秲x禮·既夕禮》載:“商祝執(zhí)功布以御柩,執(zhí)披。”[10]756此十人均為商祝(編號30-39),職責是執(zhí)功布、執(zhí)披,御柩前行。
“功布”,乃執(zhí)大功之布粗者也,是調節(jié)柩車前行方向的重要標志物。鄭注曰:“居柩車之前,若道有低仰傾虧,則以布為抑揚左右之節(jié)?!盵10]756-757道路若遇下坡則抑下功布,若遇上坡則揚舉功布;若轉轍東行,則執(zhí)功布指向東方,由西邊執(zhí)披者(商祝)持之;若轉轍西行,則執(zhí)功布指向西方,由東邊執(zhí)披者(商祝)持之。觀察圖像中執(zhí)披者所持功布的方向,此刻,柩車前方應是遇到了上坡路段,故而功布揚舉。
所謂“披”,鄭注曰:“披輅柳棺上,貫結于戴,人居旁牽之,以備傾虧。”[10]734即以帛橫絡棺上、而以兩頭貫穿棺束并出其余使人執(zhí)之,以保障棺柩不致傾斜。關于執(zhí)披者的數(shù)量,《儀禮·既夕禮》鄭玄注“士執(zhí)披八人”,[10]756而《釋名·釋喪制》中,鄭玄云:“披者,扶持棺險者也。天子旁十二,諸侯旁八,大夫六,士四?!盵8]296“送葬”畫像刻畫執(zhí)披者9 人,按文獻記載,墓主人身份要高于諸侯王、略低于天子,這顯然與實際情況不符。這也反映了在畫像石槨墓的成熟時期,即使在儒家中心鄒魯之地,禮制的觀念,已經(jīng)逐漸崩壞。也是從這一時期開始,魯南蘇北地區(qū)的中小型墓葬,開始由“槨墓”演變?yōu)椤笆夷埂保皾h制”全面興盛。
(2)周祝
①擯者
擯,同“儐”,《說文解字》“儐者,導也。從人賓聲。擯,儐或從手”,[9]163《周禮·司裘》“若有祭祀、賓客、喪紀,則擯”,[11]187《周禮·司儀》“掌九儀之賓客擯相之禮”,注曰:“出接賓曰擯?!盵11]1017簡言之,擯者,在喪禮中,主要負責賓客的迎來送往,屬于周祝的一類。在君主派人前來吊唁、贈赗賻時,墓主人之子需要在擯者(編號9)引導下,前來迎接。而其造型刻畫為手持杖,以體現(xiàn)與其他人員身份的不同,此杖亦有可能為擯者迎賓專用杖,以與使者曲杖相對應。
②甸人
右格“墓地”畫面中間刻一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壙,右側二人對向而坐,中間置一酒樽。左側三人,下方五人面左而坐,表現(xiàn)的是墓主人墓地建造情況。輀車行駛至墓壙,此時夏祝和商祝的任務已經(jīng)基本完成,墓地中的喪禮需要周祝來引導完成。左側三名周祝,提前來到墓地查看墓地建造情況。右墓穴右側二人為“甸人”(編號48、49),即“甸人”,乃負責墓穴挖掘之人。由《儀禮·士喪禮》“甸人掘坎于階間”、[10]667疏曰“掌田野之人,謂之甸人”[10]667可知田野及挖掘墓穴的工作,由甸人來引導進行。墓穴下方為實際挖掘墓穴的民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民工也應該屬于甸人(編號43-47),他們也是為喪禮服務的人員。整幅畫面表現(xiàn)是,周祝前來查看墓穴建造情況,躬身問詢是否已經(jīng)可以“陳器于道東西”,在墓壙周圍陳放明器,準備下葬,挖墳者五人回禮并作答。據(jù)旁邊刻畫的豎穴土坑墓壙,表明墓穴已經(jīng)建好,已經(jīng)具備埋葬的條件。
③周祝
其余不能明確職責的“喪祝”,均為“周?!?。在“喪禮圖”中“送葬”和“墓地”環(huán)節(jié),周祝出現(xiàn)頻率最高。輀車左前方4 人(編號18-21)、畫像右格左3 人(編號40-42)均頭戴冠、著長袍,均為周祝,引柩前行,在家中喪禮完成后,4 人參與送葬、3 人參與墓地建造工作。
輀車之后為8 人送葬隊伍,從圖像刻畫觀察,上層4 人為男子(編號22-25),均著首绖、腰绖,下層4 人為女性(編號26-29),僅著首绖,此八人應為服齊衰喪禮親屬。齊衰,是次于斬衰的喪禮,根據(jù)親疏的不同、有用杖與不用杖的區(qū)別。圖像中八人、四男四女,沒有用苴杖,應屬于“齊衰不杖期”,《儀禮·喪服篇》“不杖,麻屨者”,[10]572齊衰不杖期,身著四升粗疏麻布制成的喪服,不用苴杖,“麻屨者”即腳穿麻繩編成的草鞋。這是男子為伯叔父母、為兄弟的喪服,已嫁的女子為父母、媳婦為舅姑(公婆)、孫和孫女為祖父母也是不杖期。
關于齊衰的喪服,亦有男女的差異,《儀禮·士喪禮》記載首绖、腰绖,“婦人之帶,牡麻結本”,[10]688齊衰服婦人之腰绖與男子有異,要于麻根處打結,這也是圖像中下層四位女子為何沒有表現(xiàn)出“腰绖”的原因。
輀車左側佩劍者,亦著高冠,是隨國君使者前來吊唁的隨從,安排其參與墓主人送葬的全過程;其身后5 人(編號10-14),與孝子旁1 人(編號16),形象矮小、刻畫模糊,顯然并非關鍵人物,不屬于整個送葬的隊伍,推測是周圍觀喪禮的群眾。
與“喪禮圖”畫像石同出的石槨中間隔板,出土時斷為兩塊,后經(jīng)修復,組合在一起,圖像內容略有殘損,現(xiàn)均藏于微山縣文物管理所。現(xiàn)將石槨隔板的畫像內容簡單介紹如下:
A 面:畫面分為三格。左格刻西王母仙境圖,諸位仙人引導墓主人拜謁西王母;中格刻車馬出行圖,左端殘;右格畫面刻斗獸圖,巨型怪獸獸圍困一馬,數(shù)人持械斗獸救馬??坍嬃四怪魅蓑T乘車馬前往西王母仙境,路途中遭怪獸阻攔,將其搏殺后,繼續(xù)前行,終于在仙人引導下,到達了西王母仙境(圖5:1)。
圖5 溝南村“喪禮圖”石槨隔板畫像
B 面:畫面分為三格。左格刻庖廚圖,刻畫7 人,多為女性,為墓主人準備宴飲;中格刻樓閣宴飲博局圖,二層樓閣上墓主夫婦行六博戲,屋頂二鳳鳥對立,屋脊刻畫成龍頭的形狀,也表明了樓閣所處的位置,應為仙境;右格刻撈鼎圖(圖5:2)。
立面:一端立面刻一武士、怒發(fā)沖冠,身前一斧鉞;另一端立面刻一戴武弁門吏,拱手而立(圖6 左立面)。
圖6 溝南村“喪禮圖”畫像石槨復原圖
通過對石板形制的觀察,筆者對“喪禮圖”畫像石槨進行了復原,該石槨是一座“一次性建造連體雙室扣合型石槨”,這一類型的石槨特點是一次性設計、建造的兩具并排連體石槨,在墓壙內,兩石槨共用一隔板。其中側板、隔板和端板,兩端采用“榫卯”方式相互扣合而成(圖6)。從兩塊畫像石形制觀察,“喪禮圖”為石槨側板,左端設“U”形卯槽,中間隔板兩端設“W”形卯槽,用來構筑端板,端板嵌入兩側板。側板和中間隔板立面刻畫的門吏,作為守護墓主人死后居所的兩門吏,應是在同一方向。從石槨外部形制觀察,該石槨墓屬于側板夾筑端板的建造方式。這種開鑿榫卯的“扣合型”石槨,廣泛流行于魯南地區(qū),其中以微山縣和滕州市發(fā)現(xiàn)數(shù)量最多。此外,在京杭運河—泗河流域發(fā)現(xiàn)有“拼合型”石槨和“混筑型”石槨,在徐州地區(qū)還發(fā)現(xiàn)有造型呈寬扁狀的寬石槨。
“喪禮圖”右格刻畫了墓地圖,反映三個重要信息:
其一:墓地植樹。漢代人常在墓地種植柏樹,這一點在文獻中多有記載,又稱之為“墓樹”或“冢樹”。《西京雜記》記載:“杜子夏葬長安北四里……墓前種松柏樹五株,至今茂盛?!盵12]《潛夫論·浮奢篇》云:“造起大冢,廣種松柏?!盵13]137《風俗通義》云:“墓上樹柏,路頭石虎?!吨芏Y》方相氏可入墓壙驅魍象,魍象好食亡者之肝腦,人不能長令方相于墓側以禁御之,而魍象畏虎與柏?!盵14]由此可見漢人墓地植柏的意圖。
其二:墓上起墳?!度簳我芬迣仭墩摗吩疲骸肮耪吣苟粔?,文武之兆與平地齊,今豪民之墳已千坊矣?!盵15]可見漢代墓上起墳已成為一種風尚,文獻中多記載孝子“資產(chǎn)竭盡”“負土起墳”。究其原因,一方面與漢代“舉孝廉”的選官制度有關,孝子對自己進行道德標榜;另一方面,將墳丘作為懷念先人之處,《釋名·釋喪制》記載:“墓,慕也,孝子思慕之處也?!盵8]301而漢代對于墳的高度,在《漢律》中有明確記載:“列侯墳高四丈,關內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11]568“喪禮圖”中所刻畫的墳,顯然非列侯之墓,對于其名稱,鄭玄在對《釋名·釋喪制》的注中提到“冢,自關而東謂之丘,小者謂之塿,大者謂之丘墓”,[8]301顯然,“喪禮圖”中刻畫的墓葬,其墳只能叫“塿”。
其三:豎穴土坑墓壙。豎穴墓壙,是畫像石槨墓最常見的墓葬形制,大部分為豎穴土坑墓,少數(shù)為豎穴巖坑墓、豎穴土坑巖坑墓。但是在微山縣兩城鄉(xiāng)大辛莊M18,發(fā)現(xiàn)了帶有長斜坡墓道的畫像石槨墓,[16]這也體現(xiàn)了由“石槨”向“石室”的轉變。
畫像石槨墓作為一種特殊的墓葬形制,近年來由于出土數(shù)量的增多,開始逐漸受到重視。關于“喪禮圖”畫像石槨墓的年代問題,調查者王思禮、賴非等并未給出判斷,[3]信立祥將其定為東漢早期,[2]217但并未給出斷代的依據(jù)。由于該石槨墓未經(jīng)過科學的考古發(fā)掘,缺少出土遺物斷代的直接證據(jù),只能通過與微山縣典型畫像石槨墓對比,分析其年代。
微山縣是漢代畫像石槨墓分布的核心區(qū)域,2003—2005年,微山縣文管所對微山島溝南村、萬莊和上莊暴露的墓葬進行發(fā)掘,共計發(fā)掘畫像石槨墓10 座,其中M20 是一座五石槨并列的家族合葬墓,墓葬雖經(jīng)盜掘,但其墓葬形制、石槨結構、圖像刻畫基本完整,并出土了部分典型器物,可視作微山湖附近典型的標桿性畫像石槨墓。簡報中發(fā)掘者根據(jù)M20中出土的陶器以及新莽時期的錢幣,將其年代定為新莽時期。[17]由于M20G4 南端板鑿刻成了可以開啟的石門,這是“石槨”開始向“石室”轉變的重要標志。因此,筆者認為M20 的年代下限可能更晚,其年代約為新莽至東漢早期。
盡管缺少典型器物的對比,但“喪禮圖”畫像石槨與M20 在石槨結構與畫像刻畫方面,均有高度的相似性。
首先,兩墓葬石槨均為“扣合型”石槨,且扣合方式較為相似,側板兩端“L”形和“U”形卯槽,在兩石槨中均有使用;其次,兩石槨在畫像刻畫上,相同主題圖像相似度極高,例如M20G2 東側板右格與“喪禮圖”畫像石槨隔板A 面左格畫像,西王母仙境系統(tǒng)畫像內容、造型、構圖幾乎完全一致,G2、G4 的樓閣拜謁圖和庖廚圖與“喪禮圖”畫像石槨隔板畫像如出一轍。我們有理由相信,二者采用了同樣的畫像格套。
因此,綜合分析,筆者認為,“喪禮圖”畫像石槨年代與微山島M20年代相近,大約為新莽至東漢早期。
“喪禮圖”畫像石槨是成熟時期畫像石槨的代表,這一時期,微山湖流域的畫像石槨著重刻畫“升仙與西王母仙境”主題圖像,盡管該石槨墓僅存一側板、隔板,但是在中間隔板上,刻畫了車馬出行、西王母仙境和墓主仙境生活的畫像題材,因此,“升仙與仙境”仍然是“喪禮圖”畫像石槨的核心主題內容。但同時,“喪禮圖”的刻畫,又是源自于對現(xiàn)實生活的模仿,這是漢代石槨畫像中極少見的題材。因此綜合分析,“喪禮圖”畫像石槨的畫像主題是“升仙、仙境”與“模仿現(xiàn)實生活”。
關于漢代畫像石槨墓墓主人身份,鄭同修、楊愛國、[18]張從軍[19]等學者普遍共識是屬于小型墓葬,墓主人身份等級比較低,筆者基本同意此觀點,但進一步分析,畫像石槨墓墓主人地位,又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包含“喪禮圖”畫像石槨、微山島M20五石槨墓[17]微山縣大辛莊M18[16]鄒城臥虎山M2[20]江蘇泗洪重崗畫像石槨墓[21]等,年代相近,部分墓葬出土了部分玉器、銀器等裝飾性器物。[17]除隨葬品外,這一類畫像石槨,同樣造價不菲。江蘇雎寧古邳苗莊出土的一座雙室石槨墓的槨室蓋板上刻有“李□鄉(xiāng)石槨直萬當千”的銘文。[5]347年代相近的“永平四年”(公元61年)畫像祠堂,題記中記載祠堂值“五千泉”,[5]60而該祠堂僅是一座小型平頂式祠堂,其工程體量尚不如一座單體畫像石槨。因此,筆者推測這一類刻畫精美的畫像石槨,單石槨造價要超過五千錢,顯然并非普通民眾所用??傮w來說,筆者傾向于將這一類墓葬墓主人身份定為下層官吏,或為縣功曹、卒史、掾史一類的縣官,在縣域內,也屬于地位較高的一類人。
第二類是剩余的其他畫像石槨墓,出土隨葬品不超過20 件,且畫像刻畫簡單,這一類墓主人,多屬于平民百姓等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
在“喪禮圖”中的墓地,我們看到,除即將要埋葬的豎穴土坑外,還有三座墓葬,相距不遠,這應是一處家族墓地。而這座雙槨室畫像石槨墓,是典型的同穴夫妻合葬墓。畫像石槨墓產(chǎn)生于西漢早期,主要流行于西漢、新莽時期。畫像石槨墓葬制與葬俗的演變,總體來說,經(jīng)歷了從單人葬——并穴夫妻合葬——同穴夫妻合葬——家庭合葬的過程。
單石槨墓流行于各個時期,均為單人仰身直肢葬。大約在西漢中期偏早,合葬墓出現(xiàn),為異穴夫妻合葬,表現(xiàn)出的石槨結構與類型是各自獨立的雙槨室墓。比如棗莊小山M3,是一座木、石混合型槨墓,其中南側石槨墓墓壙打破北室墓壙,可推斷北側木棺墓下葬較早,南側石槨是后期將墓壙重新挖開后,合葬于木棺墓,這是一座典型的夫妻異穴合葬墓。[22]在漢代畫像石槨墓中,這一類墓葬數(shù)量較多,且在考古發(fā)掘過程中,可能存在忽略夫妻異穴合葬墓的現(xiàn)象。比如臨沂慶云山M1、M2,[23]河南夏邑吳莊M26、M28,[24]均是兩石槨并列,墓葬形制、方向與石槨尺寸幾乎完全相同,且兩石槨相距分別為0.68、0.16 米,我們有理由推斷,這兩處墓葬,很有可能是夫妻異穴合葬墓。同穴夫妻合葬墓,大約出現(xiàn)在西漢晚期,是指夫妻在同一墓穴內合葬,表現(xiàn)出的石槨結構與類型是雙槨室石槨墓,兩石槨共用一隔板。《潛夫論》記載:“又貞潔寡婦或男女備具,財資富饒,欲守一醮之禮,成同穴之義?!盵13]236隔板將墓室分為左右兩槨室,墓主夫婦各居一室。
通過上文對圖像中49 個人物角色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在魯南蘇北地區(qū),周禮的影響極深?!皢识Y圖”中大部分的喪俗,都可以在《儀禮》中找到記載。且這種以“棺槨制度”為中心的墓葬形制,在本地區(qū)一直延續(xù)至新莽時期,導致本地區(qū)中小型墓葬“漢制”的進程,略晚于其他地區(qū)。《左傳》記載:“周禮盡在魯矣?!盵25]《史記》“魯中諸儒尚講誦習禮樂,弦歌之音不絕……豈非圣人之遺化,好禮樂之國哉?”[26]從中可窺周禮在本地的影響。然而,在一些喪禮的細節(jié)處,比如圖像中輀車前執(zhí)披者的人數(shù),顯然與周禮的規(guī)定不相符,也反映了當時人們已經(jīng)開始突破周禮的束縛,有意識地去追求一種新的喪葬理念。畫像石槨墓,是漢代新興起的一種墓葬形制,作為漢代早期畫像石的主要形式,關于其起源、墓葬形制以及圖像內容,對于研究漢代畫像石的發(fā)展史,有重要價值,此處不表,筆者將另著文繼續(xù)討論。
圖片來源:
圖1:1微山縣文物管理所種法義提供。
圖1 2筆者繪制。
圖2 1中國漢畫像石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漢畫像石全集》2,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年,圖五五左格。
圖2 2,3筆者拍攝于微山縣文物管理所。
圖3 中國漢畫像石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漢畫像石全集》2,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年,第13頁,圖十八左格。
圖4 筆者繪制。
圖5:1 中國漢畫像石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漢畫像石全集》2,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年,第46頁,圖五四。
圖5:2 根據(jù)王思禮、賴非等:《山東微山縣漢代畫像石調查報告》,《考古》1989年第8期,圖二、圖版叁4合成。
圖6筆者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