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忻州方言屬于晉語五臺片,在與異方言和共同語接觸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豐富的文白異讀現(xiàn)象。筆者通過田野調(diào)查和自省法,對忻州方言中的文白異讀詞語做出了整理與分類,初步將忻州方言文白異讀分為聲母異讀、韻母異讀兩大類,并在分析中得出忻州方言文白異讀具有區(qū)別詞義、固定搭配性的特點,反映了不同的歷史層次,進一步探討了忻州方言文白異讀的發(fā)展趨勢,這對于研究忻州方言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忻州;方言;文白異讀
【中圖分類號】H1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22-0083-04
忻州市忻府區(qū)位于山西省北中部,東連定襄縣,西鄰靜樂縣,南靠陽曲縣,北依原平市,東西相隔55公里,南北相距43公里,總面積1980平方公里。忻府區(qū)下轄秀容街道、長征街街道、新建路街道、云中路街道、九原街街道、旭來街街道、橋西街街道共7個街道,囊括八個鎮(zhèn)——奇村鎮(zhèn)、三交鎮(zhèn)、莊磨鎮(zhèn)、豆羅鎮(zhèn)、董村鎮(zhèn)、西張鎮(zhèn)、忻口鎮(zhèn)、合索鎮(zhèn)和三個鄉(xiāng)——蘭村鄉(xiāng)、東樓鄉(xiāng)、北義井鄉(xiāng)。在《中國語言地圖集》中,忻府區(qū)方言被劃分到了晉語五臺片忻州小片中。本文記錄的就是忻府區(qū)市區(qū)三個街道辦的文白異讀現(xiàn)象。徐通鏘指出:“文白異讀是漢語中常見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是指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讀音是不同的。‘文與‘白代表兩種不同的語音系統(tǒng),白讀指本地方言的土語,文讀指本方言音系所許可的范圍吸收某一標準語的成分?!蓖ㄋ讈碇v,即某些字在書面語和口語中是兩種不同的讀法,如忻州話中,“蒸”在“蒸汽機”一詞讀作[t???],而在“蒸饃饃”中讀作[t??]。忻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忻州方言中存在著大量的文白異讀詞語,本文采用自省法和田野調(diào)查法,并結合《忻州方言志》對忻州方言中的文白異讀現(xiàn)象進行了整理,簡要分析了其特點和發(fā)展趨勢。
一、忻州方言音系介紹
(一)聲母系統(tǒng):
(二)韻母系統(tǒng):
說明:[yɑ]韻母能寫出來的只有一個“曰”字;[?]韻母能寫出來的只有“著”和作為名詞詞尾的“子”
(三)聲調(diào)系統(tǒng):
二、忻州方言文白異讀現(xiàn)象歸類
在與共同語的接觸中,忻州方言形成了特有的文白異讀,主要表現(xiàn)在聲母和韻母上。因此,在下文我們會從這兩方面來對忻州方言中的文白異讀進行一個更細致的分類探討。
(一)聲母文白異讀
1.在忻州方言中,有這樣一類字,文讀時聲母是送氣音,白讀時為不送氣音,這類文白異讀的現(xiàn)象主要集中在古全濁聲母今讀塞音、塞擦音,且主要表現(xiàn)在澄母、並母上,如下表4:
2.文讀時聲母是舌面前音[?],白讀時聲母是舌根音[x],這類現(xiàn)象的聲母字主要是古匣母開口二等字,如下表5:
3.文讀時聲母是零聲母,白讀時聲母是[?]或[n],這類現(xiàn)象的聲母主要是古影母字的開口三等和古疑母字的開口二等,這類文白異讀現(xiàn)象在忻州方言中比較少,具體如下表6:
4.文讀時聲母是舌尖前音[?]或舌根音[k],白讀時聲母是舌面前音[t?],這類字的文白異讀只有如下幾例,如下表7:
5.此外,在忻州方言中,還存在一些孤立的聲母異讀現(xiàn)象,如下表8:
(二)韻母文白異讀
1.文讀韻母是鼻化韻[ɑ?],白讀韻母為[?],這類字主要是古宕攝、江攝,且主要集中在宕攝開口一等字和三等字上,如下表9:
2.文讀時韻母是[iɑ?],白讀時是[i?],這類字的文白異讀現(xiàn)象比較多,主要集中在宕攝開口三等字上,且文讀時為鼻化韻,白讀時變?yōu)榭谠?,如下?0:
3.文讀時韻母是[uɑ?],白讀時是[u?],這類文白異讀現(xiàn)象主要分布在江攝和宕攝上,且文讀時為鼻化韻母,白讀時為口元音,如下表11:
4.文讀時韻母是[i??],白讀時是[i],這類字的文白異讀現(xiàn)象也比較多,主要集中在梗攝上開口三等字和開口四等字上,且文讀時為鼻尾韻韻母,白讀時為開尾韻韻母,如下表12:
5.文讀時韻母是[??],白讀時是為[?],這類字的文白異讀集中分布在梗攝和曾攝上,大多數(shù)為曾攝開口三等字,且文讀時為鼻尾韻韻母,白讀時為開尾韻韻母,如下表13:
6.文讀時韻母是[??],白讀時韻母是[?],這類字的文白異讀情形只分布于梗攝開口二等上,比較少見,如下表14:
7.文讀時讀作開口呼韻母,白讀為齊齒呼韻母,這類字的文白異讀分布在止攝、梗攝和曾攝上,如下表15:
8.文讀時讀作開口呼韻母,白讀為合口呼韻母,這類字的文白異讀在忻州方言中比較少見,見于效攝和宕攝的開口字上,如下表16:
9.此外,在忻州方言中,除了以上這些有規(guī)律的文白異讀外,還有一些零星的異讀現(xiàn)象存在,如下表17:
通過以上對忻州方言文白異讀現(xiàn)象的整理歸類,我們可見其豐富性,上述這些文白異讀現(xiàn)象涉及了澄、並、匣、邪、影、疑、精、見、從、禪10個聲母和宕、江、曾、梗、通、止、效、深8個攝,且聲母和韻母內(nèi)部的文白異讀又具有其規(guī)律性,其中聲母內(nèi)部又分為了有規(guī)律的四種,韻母內(nèi)部又分為了八種情況,此外還有不成規(guī)律的一些字詞,其復雜性可見一斑。
三、忻州方言文白異讀的特點
(一)具有區(qū)別詞義的功能
在區(qū)別詞性和詞義方面,文白異讀在忻州方言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一個字的文白讀音往往表現(xiàn)著詞性的差異,如“平”字,作動詞時,“平田整地”的平讀作[phi??],作形容詞時,“平地”的平讀作[phi]。同一個詞語文白讀音不同,則意義不同。如“餅子”,白讀為[pi?? t?]時,一般指燒餅,文讀為[pi t?]時則專指用稀面攤成的薄餅。文白異讀也和構詞密切相關,如“張”字,做姓氏時讀文讀音[t?ɑ?],在構成地名時則用白讀音[t??],像稱呼人“張教授”時只能念[t?ɑ?],而“張村(在忻州市高城鄉(xiāng))”“西張(在忻州市西張鄉(xiāng))”“張家山(在忻州市合索鄉(xiāng))”里的“張”都要念作[t??]。
(二)具有固定的搭配性
一個字的文白讀音在一些詞匯搭配中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文白讀音往往對應著不同的詞匯搭配,是不能任意搭配混淆的。如“秤”字,在“過秤”一詞里讀為[t?h??],在“一桿秤”里面讀作[t?h?]。這些字在不同的詞組內(nèi)其讀音是各不相同的,且這種搭配是固定的。
(三)反映了不同的歷史層次
文白異讀和詞的歷史層次也有關系,白讀反映較早的層次,文讀反映較晚的層次。如:“槍”字,文讀[t?iɑ?],白讀[t?i?]。在舊時用的“火槍”里,“槍”念[t?i?],在后起的“手槍、機關槍、沖鋒槍”里,“槍”都要念[t?iɑ?]。
四、忻州方言文白異讀形成原因及發(fā)展趨勢
(一)形成原因
徐通鏘先生在《歷史語言學》中指出:“白讀代表本方言的土語,文讀則是以本方言的音系所許可的范圍吸收某一標準語(現(xiàn)代的或古代的)成分,從而在語音上向這一標準語靠攏?!彼?,文白異讀其實是不同語言間相互影響下的產(chǎn)物。語言發(fā)展是有自身規(guī)律的,但在自身演變過程中又不可避免會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其中,內(nèi)部規(guī)律應該占主要方面,而外部的影響僅僅是因為“本語言系統(tǒng)有所許可”。因此從語音自身的發(fā)展來看是有方向性的,只是由于種種原因,發(fā)展的快慢有所不同,出現(xiàn)了不同的音韻層。這種不同的音韻層可能來自其他語音系統(tǒng),也可能來自自身的發(fā)展。
忻州方言文白異讀,一部分是由于本方言內(nèi)部變化的結果,忻州方言內(nèi)部演變主要是指語音的弱化,即鼻化韻不再鼻化和鼻音韻尾的消失。忻州方言韻母數(shù)量最多的是古宕、江、曾、梗四攝,宕攝在文讀時為鼻化韻,白讀時為純口音,如文讀為[ɑ?]、[iɑ?]、[uɑ?],白讀時變成了[?]、[i?]、[u?]。且曾攝、梗攝在白讀時都脫落了[-?]韻尾。這種現(xiàn)象徐通鏘先生在《歷史語言學》中解釋為“不少方言都經(jīng)歷了從鼻化韻尾到鼻化元音、再進而消失鼻化成分而成為口元音的發(fā)展”。另外,語言具有社會性,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人們活動范圍不再局限于當?shù)?,勢必會去往?jīng)濟更加發(fā)達的城市發(fā)展,這樣就會學習其他地方的語言,受到其他語言的沖擊,從而使得忻州方言在自身音系的基礎上會吸收其他方言的優(yōu)勢而產(chǎn)生文讀音。
語音的演變與歷史文化的發(fā)展也息息相關,正因為忻州不間斷的文明以及厚重的歷史文化名城的熏陶,使得忻州方言中保存了較為豐富的文白異讀現(xiàn)象。
(二)發(fā)展趨勢
徐通鏘先生指出:“文讀形式在產(chǎn)生之后,在語言系統(tǒng)中就出現(xiàn)了文與白的競爭,競爭的總趨勢一般都是文讀形式節(jié)節(jié)勝利,而白讀形式則節(jié)節(jié)敗退 ,最后只能憑借個別特殊的詞語與文讀形式抗爭。”為了方便交流,語言不再口耳相傳,近代以來,隨著普通話的大力推廣以及文教習傳的深入等因素,這為文讀音的發(fā)展提供了很大便利,反之,白讀音會受到一定的阻礙。忻州方言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文讀音向著普通話在靠攏,白讀音在逐漸消失。
其實,文白讀音都是語言系統(tǒng)的產(chǎn)物,雙方各有其價值所在,都是人們用來交際的重要工具,我們不該一味地舍棄白讀音來追求標準化的文讀音。場合不同,使用不同,文讀莊重典雅,白讀通俗易懂,雙方各司其職,二者都為一個地區(qū)的語言貢獻著各自的力量,展現(xiàn)了方言雅俗共賞的共存風貌,是一個方言區(qū)不可或缺的兩種語音系統(tǒng)。
五、結語
綜上所述,忻州方言文白異讀現(xiàn)象豐富復雜,在聲母和韻母方面均存在大批系統(tǒng)的文白異讀現(xiàn)象,其中以韻母方面的文白異讀居多。通過分析,我們也得出了忻州方言文白異讀現(xiàn)象具有固定性和區(qū)別詞義的特點,同時它也可以反映不同的歷史層次。如今忻州方言文白異讀表現(xiàn)出了不斷減少的現(xiàn)象,我們要以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這一趨勢,同時在當今普通話盛行的大環(huán)境下,我們也要注重對方言的整理與保護??傊?,文白讀音的判定是比較復雜的,要結合語境、語用及語音等多角度來考察,這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思考挖掘。
參考文獻:
[1]溫端政.忻州方言志[M].北京:語文出版社,1985.
[2]山西方言調(diào)查報告研究[M].侯精一,溫端政,主編.陽泉:山西高校聯(lián)合出版社,1983.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方言調(diào)查字表[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4]徐通鏘.歷史語言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5]田娟.山西霍州方言語音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9.
[6]張光明.忻州方言的聲母[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01):84-88.
[7]王臨惠.臨猗方言的文白異讀[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04).
[8]孫小花.山西方言語音歷史層次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6.
作者簡介:
韓璐璐(1996-)女,山西忻州人,漢族,山西大同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