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暐博
“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開篇,每次閱讀都很沉重,盡在“停止思想了”。
對馬克思“停止思想了”,我隨悼言而沉慟,因為“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zhàn)斗的無產(chǎn)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隨之,我生發(fā)了人活著而“停止思想了”的沉吟,因為活著而阻塞、放棄或泯滅思想,預示人在凋敝。
呼吸、心跳、思想,人活著的標志。但是,呼吸、心跳停止,人必定死了;思想停止,人卻要么死了,要么活著。這活著,分為兩類:一則思想停止了,軀體還活著;二則軀體沒了,思想還活著。后者,非生前有艱苦卓絕的思想不可,已殞歿的眾多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科學家、發(fā)明家等等無不如此,他們身軀消亡了,思想依然在服務人類;前者,軀體活著卻沒了思想,少了靈魂,如若還像祥林嫂“只有那眼睛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那就悲哀了。咱們尋常人等,不見得強求做后者,但當見得呼吸著、心跳著,同時思想著。
何為思想呢?既是思考,屬思維活動;又是觀念,屬思維活動的結(jié)果。通常,提及思想,人們會迅疾想到后者,我則更多想到前者。因為,沒有思維活動便沒有其結(jié)果,而且它是人活著的現(xiàn)在進行時。換句話說,人要有觀念,先得有思考,思考著即在思想著,思想著即在活著。
思想著,實則是這樣的邏輯流程: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獲得自然、社會的信息儲存大腦,形成“記塊”;“記塊”被生物鐘提示功能提取,存于思維神經(jīng)中樞形成“憶塊”;“憶塊”被定向組合起來,形成“思塊”,又叫思維或思考、思想。照此流程,思想著實質(zhì)上是覺、記、憶、思聯(lián)袂做出能動反映。譬如咱們看花,眼睛睬覺了花的顏色、形態(tài)等信息,儲存在大腦,先是記住,然后憶想,爾后思考美或不美。這樣,咱們便思想著花了。有了類似思想著,才產(chǎn)生花美或不美等觀念,顯示咱們在能動地活著。
顯然,思想著是件要緊事。除了產(chǎn)生觀念、標志活著,它還叫人有力量、有尊嚴。巴爾扎克“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帕斯卡爾“我們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說的就這意思。不過,這里的力量,不是力氣,而是心境、行為的張力;這里的尊嚴,不是尊貴的身份,而是權利、人格的被尊重。這兩樣東西,靠強勢或乞憐難得著,多半得靠不懈怠、放棄、泯滅思想來成就。試想,沒有思想著,哪來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王陽明“知行合一”,孫中山“天下為公”,魯迅“俯首甘為孺子?!薄绺叩牧α亢妥饑??咱們思想著,無疑在豐實、宏闊心境和行為,起碼在尊重自己的權利和人格,因而當如帕斯卡爾誨言——“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好好地思想”,可謂醒人恒言。細想,它有兩重寓意:一則“好好地思想”,且莫問逆境、順境,盡管未必見仁見智,總能宗心自然、社會、人文、實踐等沃塬,舒展覺、記、憶、思等翅膀,活泛地思想著,讓思想著成為人生旅途常態(tài),抑或存在方式;二則“好好的思想”,必當問得瓜、得豆,盡管可能思緒跌宕,總能賦予積極態(tài)度、正態(tài)取向,讓“好好地思想”孵出“好好的思想”或“正確的思想”,釋放正能量,繼而正向啟智自己抑或他人。我想,人的活著需要有力道,人的生命需要綻放理性美,而它的成全恰在“好好地思想”和“好好的思想”。
人心不思,本源空寂。“思”,原本由心、囟組成,囟就是腦門;“想”,則古今均為“心中之相”。照此會意,思想的居所在心、在腦,亦即思想乃心腦之事。這意味著思想或不思想,別人看不見摸不著,全由自己自覺做主。只是,咱們的活著,該是有能動、有觀念、有力量、有尊嚴地活著,最好做“思想”的主,而不是“不思想”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