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娟娟
(青島市李滄區(qū)文化館,山東 青島 266000)
文化是一種內涵豐富、多維度的概念,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與生活中所創(chuàng)造的財富,對于人來說,文化能起到的直接作用便是以文化人。中老年文化是文化眾多維度中的一個重要維度,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新命題。中老年文化是現代社會中老年群體對生命周期的重新認知與自我管理,所形成的后期生命價值觀以及科學、健康、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等。目前,我國老齡化人口比例逐漸增多,中老年文化的重要性愈發(fā)凸顯。中老年文化承載著營造中老年群體精神家園、引領中老年人健康生活等重任,做好中老年文化工作,便是用文化藝術之光點亮中老年人的生活。
中老年文化工作是促進文化發(fā)展的工作,能夠提升中老年人口素質,積累深厚文化底蘊。提高中老年人口的文化與藝術修養(yǎng),便需要中老年文化社會組織發(fā)揮作用,通過豐富的文化及藝術活動,為中老年人口搭建學習和交流的平臺。中國中老年學學會于1986 年經國家體改委批準成立,自成立后,歷經幾十年的實踐探索,積累了大量的科學養(yǎng)老理論,對國內的中老年群體具有引領作用。在中老年學學會的引領下,中老年人口逐步樹立了新的生活觀念,中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不再局限于物質層面,而是轉向了更高層次的精神層面,體現了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學等積極的精神追求。中老年學學會自開展工作以來,組織了眾多影響力較廣的文化藝術活動,如“七彩夕陽全國中老年才藝大賽”“七彩夕陽唱響國家大劇院”“全國中老年合唱藝術節(jié)”等,豐富的活動拓寬了中老年人的視野,開啟了中老年人深入接觸文化及藝術的渠道,有助于中老年人獲得愉悅的心理和精神雙重體驗,形成達觀而自信的態(tài)度。
在中老年文化工作長時間的開展中,國內各地的文化館在推進中老年工作中發(fā)揮了重要的領跑作用。對于中老年人口而言,中老年文化工作是一項公益事業(yè),更是一種崇高的文化精神。中老年文化工作體現社會和參與者的強烈責任感和團結互助意識。在國內各地的中老年文化社會組織的引領下,各地紛紛組建了中老年文化團隊,并開展了豐富的公益活動,藝術大師與中老年人有著更多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文化館則成為中老年文化工作開展的重要載體。在文化與藝術活動中,中老年人口的審美情趣得到涵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全面提高。文化館舉行的各種中老年活動是對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引導中老年文化活動的實踐,引領和輻射中老年文化工作中的真善美精神。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精髓,對于中老年人口來說,文化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組成。在文化與藝術活動中,文化館是重要的平臺和載體,幫助中老年群體迅速適應社會身份的轉變,重新塑造家庭角色,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老年群體在退休后,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變少,對先進技術、信息的了解滯后,很容易形成“與社會脫離”的自我認知。中老年文化工作為中老年群體提供了“重新”融入社會的途徑,建立自我展示、自我發(fā)展的橋梁和紐帶。在文化館組織的中老年活動中,中老年人的心態(tài)逐漸“年輕化”,年齡不再成為困擾中老年群體的因素,中老年人將“無齡”的智慧寄托于豐富的文化藝術活動中,將永不疲倦的精力融入社會生活,成為與現代社會緊密相連的“新中老年”。文化館作為中老年活動的平臺,在幫助中老年群體追逐生命價值的同時也發(fā)揮了自身的社會價值??梢哉f,中老年文化工作能夠提升中老年群體的生活幸福感,促進文化和藝術的發(fā)展,“新中老年”群體的不斷擴張,也體現了中老年群體在人際關系、家庭關系等方面更加和諧、幸福。
在各地社會組織及文化館的組織和引領下,越來越多的中老年群體投入到文化或藝術活動中,這些中老年人在活動中普遍體現出了年輕的心態(tài),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于中老年文化事業(yè)中,文化生活逐漸成為中老年群體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對于中老年群體來說,文化與藝術活動不僅是一項事業(yè),更是一種精神寄托,在文化與藝術的支持下,中老年人能夠擺脫孤獨的困擾,淡然面對生活中的瑣事,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態(tài),不僅自身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其子女也更加放心、安心。從長時間的實踐來看,中老年文化工作顯著提高了中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品質,是推進文化養(yǎng)老、藝術養(yǎng)生的健康老齡化的善美大業(yè)。
我國作為人口大國,自然也面對著老齡化社會逐漸到來的挑戰(zhàn)。從目前各個國家的應對方式來看,“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是各國應對挑戰(zhàn)的主要戰(zhàn)略布局,確保中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品質,建設健康的老齡社會,都離不開“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指最大限度保障中老年群體的身心健康,從而達到提高中老年群體生命及生活質量、延伸中老年群體生命長度的目的,健康老齡化是中老年群體在心理和生理上實現社會價值的狀態(tài),有著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統(tǒng)一的特征,是一種中老年群體趨近于完美的生活狀態(tài)。積極老齡化指中老年群體即便在生理上衰老,也仍舊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及文化互動,積極行使自身公民權利和義務,在各種活動中都保持著最佳狀態(tài)。積極老齡化的目的在于豐富中老年群體的生活,提高中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延長健康預期壽命,為每一類中老年群體提供相應的關愛和照料。
在中老年文化工作中,文化藝術活動是工作開展的主要形式,如音樂活動、舞蹈活動、棋牌活動、書法活動、繪畫活動等。在豐富的活動中,數字化移動設備能夠記錄中老年群體在活動中的美好瞬間,使中老年群體的言志修養(yǎng)全面提高,生活情感更加豐富,以文化藝術活動潛移默化地引領作用幫助中老年群體提高生活品質。無論何種內容、何種形式的文化藝術活動,都蘊含深厚的精神文化,傳達了時代精神,展示其群眾性與參與性的教化價值。
中老年文化藝術活動是寬容、善美的精神文化。豐富的活動促進與充實中老年人的生活,在促進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同時,還有人格、潛能方面的塑造作用,帶給中老年群體生命關懷的愉悅感。雖然中老年文化藝術活動中,中老年群體在舞臺表演或視覺傳達等藝術活動中,其表現與專業(yè)藝術家存在較大差距,但文化藝術活動滋潤了中老年群體的思想和情感,使中老年群體的生命力保持旺盛,在活動中收獲不同層面的人生樂趣,使自身心理和思維不再受年齡局限。中老年文化藝術活動中體現的“善美”內涵,實際上是中老年群體在文化藝術活動中,將感想和收獲內化,從而轉變?yōu)樯畹姆e極動力和生存的積極境界。在文化館舉行的眾多中老年文化活動中,多數中老年群體幾乎將全部生活都寄托于文化與藝術生活中,各種民樂團長、合唱團長、舞蹈團長等,年逾古稀的中老年群體大有人在。眾多中老年群體在文化與藝術的推動下,打破了“門外漢”的局限認知,通過文化及藝術活動形成了自我認同,找尋到了重要的精神寄托。由此可見,文化與藝術是人類高級精神活動的最終成果,是人類心靈家園最終的歸宿。中老年文化工作具有滋養(yǎng)溫潤的作用,能夠提高中老年群體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實現“人的意義化生存”的目的。
中老年群體在文化及藝術工作中,中老年人在創(chuàng)作藝術的同時,也在表演藝術。文化和藝術都能夠促進人的即時異動功能,幫助人領略、感受美,在使參與者產生個性化體驗的同時,能夠滿足其精神上的需要。中老年群體每參與一次藝術或文化活動,其人生便多一道難以忘懷的經歷,同時也獲得了收獲幸福的另一種途徑。中老年群體在藝術表演中創(chuàng)造藝術,在交流中分享藝術,在藝術的擴散與傳播中影響力不斷提高,經久不衰。中老年文化與藝術活動對中老年群體的審美情趣和生命力量有著塑造作用,文化藝術活動能夠幫助中老年群體重新認識自我,喚起身體的美感和表達能力,使中老年群體能夠更加和諧地與社會、他人、自然相處,在不斷的探索與糾正中,促進自身幸福的生活和生存。
中老年文化工作為相對孤立、疏離的中老年個體搭建了彼此連接的橋梁,塑造了共同的美好愿景,在促進中老年群體間的相互認同、理解的同時,使中老年人彼此成為精神共鳴、同頻共振的集體。中老年群體在參與文化藝術活動中,可通過藝術表演、藝術作品傾吐生命感受,重塑自身的生命品質和形態(tài)。文化藝術活動全面提高了中老年群體的想象力,對中老年群體的情感和人格有著純化、促進的作用,有助于激發(fā)中老年群體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和崇高理想的追求,是情感升華、道德實踐的統(tǒng)一。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充分尊重中老年群體在權利、生活上各方面的選擇,使中老年群體能夠積極融入社會,做到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為,構建了和諧的社會關系,通過中老年群體的參與推動社會在文化、藝術等方面的進一步發(fā)展。
人才是中老年文化工作中最寶貴的資源,要建設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需要大量高素質中老年文化工作者。中老年文化工作者既承載著傳遞文化、散播善愛的使命,又肩負著搭建健康高品質文化活動平臺的重任。因此,要加強對中老年文化工作人才的培養(yǎng)和保護力度,人才的培養(yǎng)和發(fā)掘工作是目前文化館的首要任務。高素質的中老年文化工作者隊伍能夠提高文化館的專業(yè)服務能力、社會管理及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為中老年文化工作提供工作效率、專業(yè)化程度和服務質量上的保障。
任何一個生命個體都要經歷生理和心理由年輕到年老的過程,在每個階段都會受到先天制約。人的修養(yǎng)是價值取向、文化、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通常需要經過學習和鍛煉才能達到相應水平。要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中老年文化工作者的修養(yǎng),就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學識修養(yǎng)。學識修養(yǎng)可通過三個維度進行理解,首先是人的知識和智慧;其次是人的見解與膽識;最后是人的才華與創(chuàng)造。從中老年文化工作者的角度出發(fā),人才的學識修養(yǎng)應主要集中在人文知識、社會科學方面的培養(yǎng)。
第二,道德修養(yǎng)。道德是被社會所廣泛接受并認同的一種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在中老年文化工作中,對人才道德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應集中在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美德三方面。要幫助人才建立符合中老年文化工作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就需要層層遞進對人才的道德修養(yǎng)進行培育。
第三,人文修養(yǎng)。人文修養(yǎng)是結合文化與社會綜合得來,其分支眾多,在中老年文化工作中,工作者需具備以下人文修養(yǎng):禮儀修養(yǎng)、語言修養(yǎng)、情感修養(yǎng)、性格修養(yǎng)、審美修養(yǎng)、精神修養(yǎng)、心理素質修養(yǎng)。
第四,禮儀修養(yǎng)是遵守社交禮儀規(guī)范的修養(yǎng),強調后期的養(yǎng)成,通常在長時間的學習和適應中便可具備。
第五,語言修養(yǎng)是在交流共同中,語言工具使用的修養(yǎng)。中老年文化工作者應具備文雅謙遜、純潔健康、樸實規(guī)范、活潑生動的語言修養(yǎng)。
第六,性格修養(yǎng)指人對現實實際中各種事物的態(tài)度,要確定一個人的性格修養(yǎng),通常需要觀察人已經習慣的行為和表現。性格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同樣是一個長期、持續(xù)的過程,中老年文化工作者應具備嚴肅認真的生活態(tài)度、熱情積極的生活方式、正常融洽的人際關系等性格修養(yǎng)。
第七,審美修養(yǎng)指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認知美的能力與水平。中老年文化工作者應認真學習審美知識,積極參與審美實踐,主動深入審美思考。審美修養(yǎng)的水平可通過人創(chuàng)造美、鑒賞美的表現來判斷。
第八,精神修養(yǎng)指人的精神力量,要判斷一個人的精神修養(yǎng)處于何種水平,就需要通過行為發(fā)掘其精神內涵。中老年文化工作者應具備自覺適應社會發(fā)展新階段的精神修養(yǎng),不斷提高自身現代化意識,傳遞積極的精神力量。
中老年文化工作不僅關乎著中老年群體的生活和生命質量,還關系著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感。文化館作為中老年文化工作的平臺和載體,更要尋求國家價值內核,響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號召,將中老年文化工作作為一項事業(yè),積極推進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的共同理想,打造國民的精神家園,做到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學,使中老年群體同樣能夠繼續(xù)在社會上發(fā)光發(fā)熱,為社會發(fā)展奉獻自身的熱愛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