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晏子春秋》中的名辯思想及其論辯藝術

2023-11-25 12:27:08竇衍敏
文教資料 2023年11期
關鍵詞:晏子春秋名實景公

邢 猛 竇衍敏

(江蘇海洋大學 文法學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5)

《晏子春秋》成書于名辯思想空前活躍和論辯風氣異常濃厚的戰(zhàn)國時期,而晏子本人又以能言善辯著稱,因此該書在流傳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戰(zhàn)國時期的名辯之風和論辯之氣。另外,書中有“子墨子曰”形式的墨子評語,還有與《墨子》文字幾乎相同的片段,這都說明該書至少有些篇章是經由墨家學者之手編撰或傳授的,而墨家又是研究名辯理論的集大成者和提倡論辯活動的積極實踐者。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晏子春秋》為什么具有一定的名辯思想和較濃的論辯色彩。

一、《晏子春秋》中的名辯思想

“名辯學是中國古代的一門學問。它是關于正名、立辭、明說及論辯的原理、方法和規(guī)律的科學,其核心就是今天講的邏輯學?!保?]本文所說的“名辯思想”便是在這種意義上使用的?!蛾套哟呵铩窙]有直接具體的名辯學理論,但由于該書觸及“名實關系”“類”“故”等名辯學基本問題和基本范疇,因而具有一定的名辯色彩。下面擬從兩個方面加以論述。

(一)名實關系

從春秋到戰(zhàn)國,由于社會的變革與轉型,舊有的政治倫理秩序發(fā)生了變化,原有的名實關系遭到破壞,長期產生了“名實不符”的社會現實,用《管子·宙合》的話來說就是“夫名實之相怨久矣”[2]。因此,如何看待和解決名實關系問題,就成了先秦思想家激烈爭論的焦點,而名實關系也成為貫穿先秦名辯學的一個基本問題。

《晏子春秋》針對“名實相怨”的社會現實,借晏子之口提出了“其聲不悖,其實不逆”[3]的主張,這實際上已經觸及名辯學中名實關系的問題?!捌渎暡汇?,其實不逆”中的“聲”就是“名”的意思,張純一將這兩句分別解釋為“名正”和“事順”。[4]先秦時期,“聲”有“名”之意,如《莊子·則陽》:“其聲銷?!背尚⑹瑁骸奥?,名也?!保?]《呂氏春秋·過理》:“臣聞其聲?!备哒T注:“聲,名也。”[6]《戰(zhàn)國策·西周策》:“而聲畏天下。”鮑彪注:“聲,猶名也。”[7]這種“聲”作“名”解,“聲”“實”對舉的用法在《史記》中也能找到例證?!妒酚洝ぬ饭孕颉吩唬骸皩嵅恢衅渎曊咧^之窾。”裴骃《集解》引李奇曰:“聲別名也。”司馬貞《索隱》解釋道:“聲者,名也。以言實不稱名,則謂之空,空有聲也。”[8]“其聲不悖,其實不逆”就是“其名不悖,其實不逆”。這兩句互文,不可分解,需要互相闡發(fā)、互相補足,轉換一下,便是“名不悖實,實不逆名”,合言之,則為“名實不相悖逆”。

《晏子春秋》只是提出了“名實不相悖逆”的命題,至于什么是“名”,什么是“實”,“名實”為何“悖逆”,“名實”如何“不相悖逆”等具體問題,該書并未展開討論。盡管如此,這一命題的提出,說明作者已經意識到當時社會出現了“名實相悖相逆”的事實,并且確信“名實相符”對解決社會問題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才有這種主張。這一主張是在齊景公詢問晏子如何才能“謀必得、事必成”[9]的語境中由晏子提出來的,晏子提出“其聲不悖,其實不逆”的主張,實際上是想說明,只有名實相符,才能“謀必得,事必成”,這與孔子所謂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10]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將名實關系引向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應用之中。

(二)“類”和“故”

“類”和“故”是名辯學的重要概念和范疇。戰(zhàn)國之前,“類”和“故”都是作為一般意義上的名詞來使用的,“戰(zhàn)國之初的墨子才把‘類’邏輯化,而且使‘故’成為邏輯范疇”[11]。成書于戰(zhàn)國中后期的《晏子春秋》借晏子之口使用了邏輯學意義上的“類”和“故”這兩個概念。

《外篇第八·仲尼之齊見景公而不見晏子子貢致問第四》章中提出了“誹譽為類”[12]的命題,實際上觸及名辯學中的“類”范疇。沈有鼎對邏輯學范疇的“類”的內涵做了精要的概括:“‘類’字的一個意義是相類,相類的事物有相同的本質。”“把相類的事物概括為一‘類’,這是‘類’字的又一個意義?!薄耙活愔械氖挛锒际恰悺?,本質相同。”[13]“誹譽為類”中的“類”不是具體的物類,也不是表面上的分類,而是根據事物的本質從抽象意義上所做的分類。因為誹謗和贊譽從表面上講屬于不同的行為或現象,而這里卻根據對象的本質屬性劃分為同類,說明這里所講的“類”已經具有邏輯學中“類”的內涵。

《外篇第八·仲尼之齊見景公而不見晏子子貢致問第四》章中的“非人不得其故”[14]觸及名辯學中“故”的范疇?!赌洝烽_宗明義,在第一條經文中,便給“故”做了說明,《經上》曰:“故,所得而后成也?!保?5]陳孟麟解釋說:“‘所得而后成’五個字,說明‘故’是作為前提而推出結論的充足理由。一個思想是真的,顯然不能獨斷,邏輯論證就是揭示所以不能不是真的之理由。如果揭示了這種理由,一個論斷因之而無疑地得以確定,那么,這種理由就不會只是偶然性的東西,而一定是必然性的,即充足理由?!赌q》‘故’,指的正是這種必然性。”[16]“非人不得其故”就是說責怪別人或反對別人的觀點卻沒有“所得而后成”之為反對的理由或根據。《墨子·大取》曰:“(夫辭)以故生……立辭而不明于其所生,忘(妄)也。”[17]這句話是說推論要有充分的理由或根據,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或確實的根據,就是亂說,就是“妄”。

《晏子春秋》中的“誹譽同類”“非人不得其故”雖涉及《墨經》邏輯學的重要概念和范疇,但其倫理學意味非常濃厚,其中的“類”和“故”并非嚴格意義上的邏輯學概念,只能說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邏輯學意義。正如劉培育所言:“中國古代名辯學包括知識論、邏輯學和論辯術等內容,也與政治、倫理等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保?8]《晏子春秋》中的名辯思想便體現了上述中國古代名辯學的特點。

二、《晏子春秋》的論辯藝術

“辯”字在當代的主要含義是“辯論”,也就是雙方或多方之間的辯駁和論證。“在先秦思想家那里,‘辯’可以兼指談說與辯論,也可以指沒有爭論的談說?!保?9]本文就是在上述意義上使用“論辯”一詞的。

(一)晏子之外的人物論辯

《晏子春秋》中晏子表現出高超的論辯技藝,實際上,書中其他次要人物也往往表現出較高的論辯水平。本節(jié)有意避開討論晏子,而關注其他人物的論辯。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避免研究的重復,另一方面可以更全面地說明《晏子春秋》具有較高的論辯藝術,同時也能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論辯活動的普及性和普遍性。

《晏子春秋》中的論辯者為了實現特定的論辯目標,應合論辯主題和論辯情境,運用必要的修辭手法和邏輯思維方法,積極調配語言,以期收到盡可能好的表達效果。如《內篇諫上第一·景公從畋十八日不返國晏子諫第二十三》記載了晏子和景公之間的一場論辯。齊景公在署梁打獵,一連十八天也不回朝,晏子專程從國都趕往署梁,勸諫景公不要荒廢政務。齊景公辯解道:

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則泰士子牛存矣。為社稷宗廟之不享乎?則泰祝子游存矣。為諸侯賓客莫之應乎?則行人子羽存矣。為田野之不僻、倉庫之不實乎?則申田存焉;為國家之有余不足聘乎?則吾子存矣。寡人之有五子,猶心之有四支。心有四支,故心得佚焉。今寡人有五子,故寡人得佚焉,豈不可哉?。?0]

齊景公運用了一種譬喻式類推,即借用眾所周知的、大家公認的彼事理來推知此事理。齊景公深得譬喻式類推的精髓,他將自己比喻成心臟,將泰士子牛、泰祝子游、行人子羽、申田、晏子五子比喻成四肢,從“心有四支,故心得佚焉”類推出“寡人有五子,故寡人得佚焉”,從而論證自己身心安逸的合理性。

《內篇諫下第二·景公欲殺犯所愛之槐者晏子諫第二》記載了犯槐者之女一場關于刑與法的精彩論述。齊景公有棵珍愛的槐樹,命令官吏小心看守,并懸掛告示牌,上面寫著禁令:“犯槐者刑,傷槐者死?!庇袀€普通百姓沒有注意這個禁令,醉酒觸碰了槐樹。景公聽說后,命令官吏將他拘押起來并準備治罪。犯槐者之女為了營救父親,請求謁見晏子,向晏子訴說冤情。犯槐者之女曰:

妾聞之,勇士不以眾強凌孤獨,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猶自治魚鱉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昧墨而與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于民,茍可法于國而益善于后世,則父死亦當矣,妾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樹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傷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義也。鄰國聞之,皆謂吾君愛樹而賤人,其可乎?愿相國察妾言以裁犯禁者。[21]

犯槐者之女先交代事情原委,再運用比較的邏輯思維方法,從“明君”和“吾君”不同治國之道的對比中突出齊景公的荒謬。更值得注意的是,犯槐者之女將“君樹槐縣令,犯之者刑,傷之者死”類比為“自治魚鱉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昧墨與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以此說明齊景公的禁令過于苛刻。這里犯槐者之女實際上運用了歸謬式的類推方法。歸謬式類推是指選擇一個與對方觀點同類卻明顯荒謬的命題來論證對方的觀點是不成立的?!白灾昔~鱉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昧墨與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顯然是荒謬的,而“君樹槐縣令,犯之者刑,傷之者死”與此類似,因而同樣也是荒謬的。

(二)儒、墨不同風格的論辯

《晏子春秋》在先秦流傳過程中產生多種版本,至西漢末年劉向校書時,仍有多種版本匯集秘府。劉向《晏子春秋敘錄》曰:“中書《晏子》十一篇,臣向謹與長社尉臣參校讎,太史書五篇,臣向書一篇,參書十三篇,凡中外書三十篇,為八百三十八章,除復重二十二篇六百三十八章,定著八篇二百一十五章?!保?2]

今本《晏子春秋》分為《內篇》和《外篇》,《內篇》包括《諫上》《諫下》《問上》《問下》《雜上》和《雜下》,《外篇》包括“重而異者”和“不合經術者”兩部分。《外篇》的“重而異者”是指與《內篇》相重而異的章節(jié)。這些相重而異的章節(jié)大都是故事情節(jié)相似而人物不同,或者是主題相似而人物語言不同?!蛾套哟呵铩分邢嘀仄掠械拇嬖诿黠@的差別,如內容上有的鋪張揚厲,有的簡約明晰;說理上有的邏輯性強,有的邏輯性弱。通過這種比較,我們很容易發(fā)現《晏子春秋》具有儒、墨不同的論辯風格。如《內篇諫上第一·景公飲酒酣愿諸大夫無為禮晏子諫第二》曰:

力多足以勝其長,勇多足以弒其君,而禮不使也。禽獸以力為政,強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禮,則是禽獸也。群臣以力為政,強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將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故《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倍Y不可無也。[23]

《外篇重而異者第七·景公飲酒命晏子去禮晏子諫第一》曰:

今齊國五尺之童子,力皆過嬰,又能勝君,然而不敢亂者,畏禮義也。上若無禮,無以使其下。下若無禮,無以事其上。夫麋鹿維無禮,故父子同麀。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嬰聞之,人君無禮,無以臨邦;大夫無禮,官吏不恭;父子無禮,其家必兇;兄弟無禮,不能久同。[24]

前者的論題是禮可不可以無,齊景公希望“無為禮”,晏子主張“禮不可無”。晏子先說人有禮的好處,再說禽獸無禮的壞處,最后采用歸謬法反駁景公的觀點:如果國君去禮,群臣就會像禽獸一樣,“以力為政,強者犯弱,而日易主”,國君的地位就不可能穩(wěn)固。因此景公的“無為禮”是荒謬的,“禮不可無”是合理正確的。

后者的論題仍然是禮可不可以去,景公希望“去禮”,晏子主張“禮不可去”。晏子先說人有禮的好處,具體說明上下無禮的后果,又說禽獸無禮的情形,又具體說明人君、大夫、夫子、兄弟無禮的后果。首先簡略說明人有禮的好處,接著分三點說明去禮的壞處,先是上下無禮的壞處,再是麋鹿無禮的壞處,再是家國無禮的壞處。

比較這組相重而異的章節(jié),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前者在論辯思路上更加清晰,論辯效果上更加令人信服,論證針對性更強。景公的身份是國君,所以論證始終針對國君展開。晏子運用歸謬法,說明去禮對國君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這種針對性強、講究邏輯方法的論辯特點,很像是墨家學者的風格。而后者的論證顯得枝枝蔓蔓,針對性不強,雖然也說明去禮對國君的不利之處,但又旁論大夫、父子、兄弟無禮的不良后果。這種邏輯意識弱、重視討論君臣父子倫理的論辯特點,很像是儒家學者的風格。

三、結語

《晏子春秋》的主要思想傾向是儒家,因而被《漢書·藝文志》列入儒家類,但“ 《晏子春秋》中包含很多墨家思想的因素”[25]。實際上,有關晏子故事的文本在流傳過程中就被各家各派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了刪改。經由儒家學者刪改的《晏子春秋》體現了儒家的學術風格,如文風相對繁縟,說理相對繁瑣,還表現出儒家的“正名”思想。經由墨家學者刪改的《晏子春秋》體現了墨家的學術風格,比如文風簡明質樸,說理講究邏輯,還出現了《墨經》邏輯理論的重要范疇“類”和“故”。

猜你喜歡
晏子春秋名實景公
國學周周讀
論“廣東音樂”的名實之變
音樂研究(2018年5期)2018-11-22 06:43:52
“髦(貓、毛)兒戲”名實之辨
戲曲研究(2018年2期)2018-02-16 07:43:32
《晏子春秋》辨?zhèn)畏椒ㄊ鲈u
《晏子春秋》晏子諫臣形象的特色研究
青年文學家(2017年3期)2017-03-10 22:44:51
晏子施妙法救了齊景公
飲食保健(2017年12期)2017-02-27 05:39:11
試析公孫龍子《名實論》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4
忠直不迂
——晏嬰(二)
晏子漫畫
翻譯學名實詰難與學理定位
台山市| 乌海市| 营口市| 毕节市| 子长县| 东台市| 鄯善县| 昭苏县| 奎屯市| 惠水县| 常熟市| 孟村| 三门峡市| 综艺| 南城县| 温泉县| 通许县| 东乡族自治县| 武穴市| 建水县| 乌兰察布市| 隆昌县| 玉树县| 玉门市| 新巴尔虎左旗| 石台县| 汶上县| 宁都县| 怀远县| 永泰县| 准格尔旗| 永安市| 乐亭县| 乌鲁木齐县| 三都| 噶尔县| 田阳县| 无极县| 乌审旗| 淄博市| 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