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燕
摘 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跨學科學習”要求,目的是讓教師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拓寬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增強核心素養(yǎng)。而語文教師在進行跨學科教學時采用項目式學習方法,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有效,有利于學生參與和探究教學活動?;诖?,文章以《醉翁亭記》為例,探索初中語文跨學科教學有效策略。
關鍵詞 項目式學習? 跨學科教學? 核心素養(yǎng)? 初中語文
“跨學科學習”對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本的單一學科教學需轉變?yōu)橐院诵乃仞B(yǎng)培養(yǎng)為目標的跨學科教學,致力于在語言建構、思維發(fā)展、審美鑒賞、文化理解等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當前,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項目式學習的重要性,卻因未能與跨學科教學有效銜接,陷入了新的教學困境:一是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對各個學科的統(tǒng)合;二是學習規(guī)劃不科學?;陧椖渴綄W習的跨學科教學需要多個學科教師共同探索,但各學科教師間的規(guī)劃欠缺互通性和科學性,無法為學生提供合理的學習導向。對此,筆者以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醉翁亭記》為例,探索基于項目式學習的跨學科教學策略。
一、明確目標,結合多學科情境跨時空創(chuàng)設語文課堂
語文教材涉及歷史、地理、政治等學科知識,注重引導學生拓寬思維、提升審美、增強文化理解能力。基于此,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初始環(huán)節(jié),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項目式學習條件。九年級的學生已初步確立理性思維,能以多學科視野分析語文教材文本涉及的不同領域知識。據此,教師可發(fā)放項目式學習任務,引領學生進入學習情境,掌握多學科核心知識點。
以《醉翁亭記》為例。當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了基礎的古文知識后,教師可進一步分配學習任務:一是整理歐陽修被貶謫到滁州的原因;二是了解滁州的地理氣候;三是分析歐陽修的政治理想。
根據史料記載,歐陽修因“慶歷新政”失敗后被牽連,從京師重地被貶謫到安徽滁州。但他沒有自怨自艾,反而在滁州推行新政,積極發(fā)展農桑,因此才有了“與民同樂”的資本。學生按照歷史記載分析“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結合道德與法治中“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內容,認為《醉翁亭記》其實是歐陽修在表達他推行新政的理想。學生學習文本的歷史和政治視野由此打開。學生結合地理學科知識,了解到安徽四季分明,這是“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的原因。通過跨越時空的項目式學習情境,語文課堂引入了歷史、地理、政治等學科知識,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能以清晰的學習任務帶領學生進入跨學科的學習情境。
二、科學規(guī)劃,以項目式學習引領語文跨學科教學
教師在科學規(guī)劃具體教學時,應當按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跨學科學習”要求,“充分發(fā)揮跨學科學習的整體育人優(yōu)勢,增強跨學科學習的計劃性和目標意識”,以實現語言建構、思維發(fā)展、審美鑒賞、文化理解等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
1.小組分工,共同合作
教師可通過小組分工的方式讓學生承擔不同的多學科學習任務,這樣既能夠讓學生自主實踐,整理文本涉及的其他學科知識,還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向其他學科的教師提出問題,進入項目式深度學習。以《醉翁亭記》為例,語文教師除了教授學生古文相關知識,也可讓學生以小組形式請教歷史、地理、政治等學科的教師,提煉文本涉及的跨學科知識和內容。
2.多學科教師共同指導
《歷史》七年級下冊第六課的知識拓展部分簡單介紹了關于范仲淹推行“慶歷新政”的內容,但由于篇幅限制并未談及歐陽修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對此,學生可請歷史老師進一步介紹歐陽修在當時歷史情境下的作用,請政治老師解讀“慶歷新政”的政治意義。由于歐陽修與范仲淹關系緊密,在“慶歷新政”失敗后,歐陽修便受到牽連,這也是他被貶為滁州知州的政治原因。學生回憶“慶歷新政”的內容——“澄清吏治、改革科舉、整修武備、減免徭役、發(fā)展農業(yè)生產”,認為歐陽修等人的政治抱負符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理念,因為“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改變生活。經過兩位學科老師的提示,學生對歐陽修在滁州改革吏治、興利除弊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是歐陽修舉辦“太守宴”能引發(fā)“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的根本原因。
九年級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過中國的氣候特征,請教地理老師后,學生了解到安徽屬于半濕潤區(qū)和濕潤區(qū)的過渡地帶。因此,滁州氣候變化多端,四季分明,而這也是文本中“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的原因。在一年中瑯琊山上天氣最好的時候,人們“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醉翁亭周圍環(huán)境優(yōu)美、自然物產豐富,可以就地取材,“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這是歐陽修成功舉行“太守宴”的地理原因。
經過整合提煉多學科知識,學生對《醉翁亭記》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文本的語言建構,通過多學科信息開拓思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結合地理知識體會到作者對滁州瑯琊山的審美鑒賞,結合歷史與政治知識對歐陽修的治國理想與抱負產生文化理解。
三、總結反思,推進各學科教學深度融合
語文教師在進行基于項目式學習的跨學科教學時,首先要保證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順利完成,再從語文文本中探索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創(chuàng)造出連通歷史、地理、政治等學科的跨學科學習模式。教師在指定小組分工時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堅持以優(yōu)帶良,力求班級內每個學生都能在跨學科學習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實現思維發(fā)展、審美鑒賞和文化理解的同步建構。語文教師在與其他學科教師組建跨學科教學團隊時,要與不同學科教師有效互通,合力提取知識點,為學生指明具體學習方向。只有實現以項目式學習為基礎的各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才能真正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供幫助。
語文跨學科教學以項目式學習為基礎,以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為最終目標,將多學科融入語文課堂學習,力求拓展初中學生的語文視野。同時,初中語文教師在推進項目式學習時,應著重提煉多學科間的相同點,為學生全面掌握語文、歷史、地理、政治等學科知識創(chuàng)造空間,為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供有效路徑,實現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
[作者通聯:甘肅玉門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