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平浩 劉 華
中國惡性腫瘤中,肺癌發(fā)病率及其病死率明顯增高,目前已經(jīng)居于首位[1]。根據(jù)肺癌的分化程度、形態(tài)特征和生物學特點,目前將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小細胞肺癌,為80%~85%[2],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已發(fā)生肺內或遠處轉移,不能單純依靠手術切除等手段,需要多學科綜合治療。2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對肺癌的探索從未停止,肺癌的治療手段在不斷增多,盡管早中期肺癌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質量都顯著提升,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15%[3]。西醫(yī)治療肺癌主要包括手術、化療、放療、免疫治療及分子靶向治療,而針對III~IV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療,其有效率在近年來得到顯著提高。在治療III~IV期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藥中,安羅替尼具有抗腫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對于III-IV期非小細胞肺癌有值得肯定的療效。臨床試驗已表明,安羅替尼可顯著延長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和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4]。扶正口服液是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院內制劑,在改善肺癌患者癥狀、減輕放化療不良反應、改善癌癥惡病質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客觀效果,該文就扶正口服液聯(lián)合安羅替尼治療6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觀察作一報道。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1月—2022年1月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門診部和住院部III~IV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6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其中治療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齡35~70歲,平均(54±12)歲;腺癌26例,鱗癌3例,混合型1例;驅動基因陽性者23例,驅動基因陰性者7例。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42~68歲,平均(56±11)歲;腺癌25例,鱗癌3例,混合型2例;驅動基因陽性者22例,驅動基因陰性者8例。將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理類型及既往治療情況等比較,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經(jīng)細胞學或病理學明確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以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制定的《非小細胞肺癌TNM分期(第八版)》為依據(jù)[5],分期為III~Ⅳ期。
1.3 納入標準①卡氏功能狀態(tài)評分評分[6](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大于60分;②年齡18~80歲;③無其他惡性腫瘤病史;④肝腎功能、凝血功能正常;⑤患者自愿同意參加本觀察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①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婦女;②對試驗用藥過敏;③合并有心肺功能障礙、顱內高壓、高血壓病II級及以上、極度衰竭狀態(tài)等疾病;④伴有精神、意識障礙,不能合作評價者;⑤存在其他安羅替尼禁忌證者。
1.5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鹽酸安羅替尼膠囊(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0004,12 mg/粒)每日1次,每次1粒,晨起空腹口服。連續(xù)口服14 d,停藥7 d,21 d為1個治療周期,服用4個周期。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扶正口服液治療。方藥:黃芪30 g,西洋參20 g,枸杞子15 g,熟地黃15 g,何首烏15 g,白術15 g,麥冬15 g,女貞子20 g,山萸肉15 g,當歸15 g,雞血藤15 g,大棗10 g,甘草6 g。由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藥劑科制成口服液(批準文號:湘藥制字Z20080456, 規(guī)格:250 ml/瓶), 每次30 ml,每天3次,安羅替尼服用間期仍繼續(xù)服用。
1.6 觀察指標觀察安羅替尼常見不良反應如高血壓病、骨髓抑制、皮疹等情況;非小細胞肺癌常見中醫(yī)證候如咳嗽、咯血、胸痛、胸悶、乏力等情況。
1.7 療效判定標準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7],評估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 CR)、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 PR)、疾病穩(wěn)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CR+PR+SD)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生活質量評價:比較2組治療前后KPS評分變化情況。不良反應監(jiān)測:患者每日監(jiān)測血壓,每隔1周期復查一次血常規(guī),觀察皮疹情況。中醫(yī)證候療效評價: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8]進行系統(tǒng)評分,按癥狀的輕重程度分級,輕度為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證候積分為所有癥狀積分總和。
1.8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處理。疾病控制率以率(%)表示,采用秩和檢驗;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率(%)表示,采用Mann-WhitneyU檢驗;KPS評分采用t檢驗進行處理。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4個周期后,治療組臨床療效疾病控制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KPS評分比較治療前,2組KP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個周期后,2組KPS評分均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2組KP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KPS評分比較 (分,
2.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程度比較2組治療后中性粒細胞減少程度、貧血程度優(yōu)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較對照組而言,中性粒細胞減少、貧血程度輕,高血壓病、手足皮膚反應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程度比較 (例,%)
2.4 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治療后,2組中醫(yī)證候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治療組在改善中醫(yī)證候評分方面較對照組有優(yōu)勢。見表4。
表4 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 (分,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手段十分有限,且治療中的不良作用讓部分患者難以接受。多數(shù)患者經(jīng)過了多次治療,使得患者身心健康等方面均難以再次接受放化療,而安羅替尼解決了這一方面的部分難題。安羅替尼是一種多靶點酪氨酸酶抑制劑,不僅對驅動基因陽性患者有肯定的療效,對于二線治療中基因突變陰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也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且其不良反應在可控范圍內[9]。同時安羅替尼也被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辦公廳推薦為非小細胞肺癌的三線推薦使用藥物[10]。安羅替尼治療接受過放化療但進展后的晚期小細胞肺癌患者,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腫瘤標記物水平,提升療效,延長生存時間[11]。但是安羅替尼在臨床實踐中的主要問題是存在乏力、高血壓病、手足皮膚反應等不良反應,以及耐藥問題。
中醫(y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腫瘤的發(fā)生或體內氣血不足,或陰陽虧虛,以致氣行受阻,或血行不暢,或寒凝經(jīng)脈,或虛火內生;外有寒濕、火熱、癌毒等侵襲,以致經(jīng)絡阻滯,津液不化,痰實凝結,日久化形,形成腫瘤;復加情志不暢、飲食不潔等因素相互影響而成。而癌癥中后期患者機體多為本虛標實,中醫(yī)治療以扶正抗瘤為主。安羅替尼治療腫瘤既攻癌毒,亦損正氣,使中晚期患者正氣更虛,更易出現(xiàn)不良反應。扶正口服液是扶正固本的補益之劑,其中藥組成多為健脾補腎、益氣養(yǎng)陰之品。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往往氣血陰陽皆虛,故補脾以生氣血,益腎以實陰陽。既往臨床研究表明,扶正口服液能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12],減輕放化療不良反應等作用[13]。本研究利用扶正口服液聯(lián)合安羅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結果顯示其能提高安羅替尼的疾病控制率,并減輕安羅替尼相關的不良反應。
本研究結果表明扶正口服液能夠提高安羅替尼的疾病控制率,減輕相關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然而安羅替尼應用的另一大難題是耐藥問題。后續(xù)值得深入研究的是扶正口服液是否可以改善安羅替尼的耐藥問題,可以設計相關臨床研究對此進行深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