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堅勇
石碑的右側(cè)是潼江,小晌午了,晨霧仍未散去,朦朦朧朧的一脈春江,水勢很低調(diào),隱約顯現(xiàn)著幾塊鴨頭似的沙渚,卻看不到一只先知先覺的鴨,所以也不知水暖了沒有。石碑的左側(cè)是歷史上著名的金牛蜀道——現(xiàn)在當(dāng)然修成了國道,編號很豪邁:108,似乎這道上走的都是綠林好漢。國道邊的山坡上長滿了柏樹。柏樹威嚴而沉靜,讓人想到不茍言笑的武士。沒錯,這里的柏樹相傳原先是三國時鎮(zhèn)守巴西(閬中)的大將張飛所栽,不要以為這只是“相傳”而已,仔細一想,張將軍栽的就應(yīng)該是柏樹,他不會栽下春風(fēng)楊柳萬千條,更不會栽灼灼其華的桃樹——雖然他們?nèi)齻€好基友結(jié)義是在桃園。
石碑上有陰刻的銘文:“唐明皇幸蜀聞鈴處?!?/p>
唐明皇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清代因避康熙皇帝玄燁的“玄”字,改稱明皇。根據(jù)這個稱呼,不用看上款,我們大致可以斷定這是清代的石碑。天寶十五載(756)七月十七日,唐明皇一行來到這里的上亭驛,他是從長安往成都去的,所以叫“幸蜀”。皇帝出行離不開翠華搖搖的排場,但這一次是個例外,不是君王不“好色”,而是時勢使然,他是逃難來的,所謂“幸蜀”其實很不“幸”,也就顧不上翠華搖搖了。如果一定要說“搖”,只能說風(fēng)雨飄搖。安祿山的叛軍已經(jīng)耀武揚威地開進了長安,老皇帝和太子一個往西蜀跑,一個往朔方跑,唐王朝還不夠“飄搖”嗎?而且現(xiàn)在他也不是皇帝了,兒子給他在皇帝前面加了“太上”兩個字,這兩個字的意思本來都很高端,但加了以后,他的地位反倒下來了??磥矸彩怯煤廊A的大詞恭維人的,大多心懷鬼胎。太上皇帝,稱號很牛很神圣,但說話的影響力只在戶牖之內(nèi)。詔書更不值錢,洛陽紙賤。那就不說話也不下詔書,枕著窗外的潺潺雨聲,做夢。
上亭驛在梓潼城北的七曲山下,所謂的金牛蜀道,即從綿陽、梓潼經(jīng)劍閣、廣元越白水,進入陜西漢中,其中最為崔嵬奇險的則是從梓潼到廣元這一段。也就是說,你如果是出川,那么到了梓潼,“蜀道難”的考驗才算真正開始;如果你是入川,那么到了梓潼已經(jīng)坡去平來,再往前朝成都去,路就好走了。唐明皇一行是六月十三日凌晨逃離長安的,這一個多月的經(jīng)歷有如漫漫長夜的夢魘一般,始終在噩耗和驚魂之間顛沛流離。特別是在長安附近的馬嵬坡,他心愛的貴妃楊玉環(huán)被嘩變的士兵用一根白綾縊死在驛站。對于這個叫李隆基的男人來說,楊玉環(huán)不僅是一個可以侍寢的美麗的妃子——他身邊并不缺乏具有性魅力的嬪妃,何況楊玉環(huán)已遠不年輕——她早已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上亭驛的夜晚凄清而孤寂,夏天的雨往往金剛怒目,夜雨卻例外。夜雨是慢性子,有如一個老者在翻著發(fā)黃的史書,有一搭沒一搭的,翻到哪頁是哪頁。但不管窗外的雨翻到哪一頁,太上皇的眼前總離不開貴妃的音容……
詩人后來描寫那個夜晚,只用了一句:“夜雨聞鈴腸斷聲。”其中既有寫實也有藝術(shù)的渲染,說太上皇思念貴妃,恍惚中似聽到貴妃熟悉的呼喚:“三郎、三郎……”一聲聲親昵如酥。醒來后卻四顧茫然,窗外風(fēng)雨如昨,只有檐角上的風(fēng)鈴“叮當(dāng)、叮當(dāng)……”
《長恨歌》為白居易帶來了巨大的聲譽,在我的印象中,中國歷史上抒寫愛情的長詩一共只有兩部半:《孔雀東南飛》和《長恨歌》,這是兩部;另外還有曹子建的《洛神賦》,寫暗戀、單相思,只能算半部。這中間,《長恨歌》無疑是成就最高的。正是這部作品決定了白居易在唐代詩壇上的地位,如果沒有《長恨歌》,他大抵只能和劉禹錫、元稹等人比肩?,F(xiàn)在,他可以跨上一步,勉強和李白、杜甫站在一起了?!堕L恨歌》是一部致敬愛情的偉大史詩,不能說帝王和妃子之間只有性而沒有愛情,他們之間產(chǎn)生愛情的幾率和普通人一樣高,甚至還要更高一些。因為愛情是需要經(jīng)營的,他們比普通人有更多的閑情逸致用于經(jīng)營;而柴米油鹽的庸常生計則讓普通人的愛情經(jīng)營成為一種奢侈。對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的愛情,白居易是由衷贊美的。但長期以來,主流評價卻認為作者的思想傾向在于諷刺,最多也不過是同情而已。我不知道這些“主流”們在閱讀《長恨歌》時有沒有被感動過,如果被感動過,那他們的評價就是為了附和某種教條而言不由衷。如果沒有被感動過,那只能證明他們自己是冷血動物,而冷血動物有什么資格來評價人類高貴的愛情呢?白居易自己是情場老手,也是在詩歌中描寫女性的高手,他那些膾炙人口的詩篇,有好多是關(guān)注女性命運的,除《長恨歌》而外,例如《琵琶行》《上陽白發(fā)人》《井底引銀瓶》《繚綾》,等等。無論關(guān)注的對象是宮廷貴婦、風(fēng)塵娼妓,還是蓬門織女,他的目光中始終流瀉著理解、尊重和欣賞,當(dāng)然也有幾分溫情脈脈的纏綿意味。大師們都有各自的獨門絕技,在對女性的體驗和表達方面,白居易超過了李白,甚至也超過了杜甫。也許他寫得太好了,以致引來了非議,例如清代的龔自珍。龔自珍這個人才氣大,也狂,臧否人物常常驚世駭俗。他說白居易“真千古惡詩之祖”,理由是:“《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乃形容勾欄妓女之詞,豈貴妃風(fēng)度耶!”這話猛一聽似乎有理,其實毫無道理。我想,所謂的“貴妃風(fēng)度”大抵就是古典版加青春版的“馬列主義老太太”吧,那樣一副尊容,有多少男人會真心喜歡呢?
楊玉環(huán)這個女人不簡單,站在唐代詩壇最高端的幾位大腕——李白、杜甫、白居易——都為她寫過贊美詩,其中李白的三首《清平調(diào)》是面對面的贊美?!霸葡胍律鸦ㄏ肴荨?,這兩個“想”何等好??!好得只可意會,不可翻譯。不信你譯譯看:“貴妃的面孔像花兒一樣美麗?!绷ⅠR成了小學(xué)生作文。有人說李白的詩中暗寓譏諷。扯淡!那是高力士說的,也只有高力士那種心態(tài)的人才會相信。在有些人眼里,不光是《清平調(diào)》,就連《蜀道難》也成了“諷刺玄宗逃難入蜀之作”。似乎離開了影射,世界上就沒有詩了。《蜀道難》和玄宗入蜀有什么關(guān)系呢?李白的老家就在梓潼附近的江油,年輕時,他師從趙蕤,送老師回鹽亭,梓潼是必經(jīng)之地。送過了老師,他興致來了就往上走,去劍閣、廣元,體驗蜀道的奇麗驚險,雖步履艱難卻意氣風(fēng)發(fā)。當(dāng)斯時也,山川、歷史、神話、傳說,全都成了詩神的奴仆,“噫吁嚱,危乎高哉!”這樣氣勢逼人的詩句就只等著噴薄而出了。但李白出川時并沒有走蜀道。蜀道太難走了,他走的是三峽水路。這大概是性格使然。出三峽,一葉輕舟,順流直下,何等倜儻輕捷。他是“仰天大笑出門去”的人,如果走蜀道,一步一蹉跎,他還笑得出來嗎?
就在唐明皇夜宿上亭驛大約三年以后,詩人杜甫從秦州輾轉(zhuǎn)入蜀。他一路走一路寫詩,一直寫到劍閣。寫詩易,蜀道難,一家人走走停停,整整走了一年才到了成都。他當(dāng)然也要夜宿上亭驛的。驛站檐角的鈴聲依舊,觸景生情,他會想些什么呢?在長安的大街上,他是見過楊家姊妹的,這有詩為證(《麗人行》)。他也曾因楊貴妃的死訊而吞聲飲泣,這也有詩為證(《哀江頭》)。無論是對貴妃的美,還是對李楊的愛情悲劇,他都是由衷贊美也由衷哀悼的。細心的讀者可以發(fā)現(xiàn),他的《哀江頭》其實已為五十年后白居易創(chuàng)作《長恨歌》定下了基調(diào)。請看:“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瘪R嵬之變后,楊玉環(huán)孤獨地葬在渭水之濱,唐玄宗則往劍門關(guān)的深處漸去漸遠,一對情侶,彼此再無消息。這樣的句子如果混在《長恨歌》里,粗心的讀者還真不一定看得出來。所以后世的學(xué)者認為,《哀江頭》和《長恨歌》可以互讀。
其實楊玉環(huán)也是從蜀道走出去的,他父親曾在蜀中做官,她亦在蜀中長大,山溫水軟的四川盆地滋潤了她的好顏色。一個絕代佳人沿著金牛蜀道走向了京師長安,走進了王朝的權(quán)力中心。從她的背影里,人們讀懂了一個詞:亂世之美。在所有的美中,這是最無法無天所向披靡的,是美中的極致。極致的美和極致的權(quán)力結(jié)合在一起,那就莫怪天下大亂了。
好吧,現(xiàn)在讓我們看看石碑的落款。果然是清代的。上款:“光緒二十年歲次甲午仲夏月”;下款:“知梓潼縣事昆明桂良才書”。
我對“光緒二十年”沒有什么感覺,但一看“甲午”,而且是光緒年間的“甲午”,心頭便不由得一陣黯然,隨即又想到,梓潼的地方官為什么要在這個甲午年發(fā)思古之幽情呢?
這可能牽涉到對唐明皇夜雨聞鈴的另一種解讀,說當(dāng)夜唐明皇在上亭驛遇見神仙托夢,告訴他唐軍大捷,叛亂即將平定。第二天果然驛馬來報,安祿山已死,請?zhí)匣驶罔帯_@是一個關(guān)于否極泰來挽狂瀾于既倒的寓言,而在那個世紀末的甲午年間,危如累卵的大清帝國是多么需要這樣的寓言。由此可以想見,那個叫桂良才的知縣倒是一位憂時之士呢。
但我還是喜歡第一種傳說,相對于成王敗寇的政治游戲,只有愛情是不朽的。
選自長江文藝出版社《唐朝的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