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臺州市仙居縣下各鎮(zhèn)中心小學(317321) 顧紫燕
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集中編排了中國古典名著系列課文,對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智慧具有重要作用。在古典名著閱讀教學中實施大單元教學,將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內容與學習方式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對本單元的聽、說、讀、寫等各項活動進行一體化設計,讓學生圍繞共同的學習目標進行學習,交流各自的觀點與想法,有助于實現(xiàn)閱讀資源共享,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名著閱讀單元教學中,教師聚焦單元語文要素,從教會學生名著閱讀的基本方法出發(fā),由易到難、由扶到放引導學生閱讀,能為學生名著閱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古典名著中生僻字較多,加上一些創(chuàng)作背景因素的影響,有一些語句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對于這些詞句,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猜讀,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即可。本單元中,除了《草船借箭》是由原著改寫成的白話文,《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三篇課文都是直接選自原著的內容。對于這些課文中難以理解的詞句,教材注釋或者練習中并沒有明確給出它們的意思,隱含著編者意圖(猜著讀就行了)。猜讀,并不是毫無根據地胡亂猜測,而是要聯(lián)系上下文猜讀。如《景陽岡》一課中的“梢棒”“篩酒”等詞語學生不好理解,聯(lián)系文中“綽了梢棒,立起身來”,學生可以大致猜到“梢棒”就是武松隨身帶的一種用于防身的棍棒之類的武器;聯(lián)系文中“滿滿篩一碗酒來”“隨即再篩一碗酒”這些句子以及“篩”本身的意思,學生可以大致猜測出“篩酒”是店家處理酒的一種方式,篩過的酒可能會更好喝?!逗锿醭鍪馈芬晃闹小懊渴芴煺娴匦?,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這句話很難理解。教師可讓學生聯(lián)系上文中的“仙石”一詞猜測這句話是說這塊石頭很有靈性?!都t樓春趣》中“剪子股兒”“籰子”這些詞語,學生只要聯(lián)系上下文猜測出它們是與放風箏有關的東西即可??梢姡诠诺涿虒W中,對于不理解的詞句,學生無須逐字逐句地理解,只要大致明白意思即可。
回目就是每一回的題目,是章回體小說最明顯的特征。在古典小說中,回目一般用對句的形式組成,前后兩句字數相等,對仗工整,一般采取“人物+事件”的形式把本章回的內容凝練地表現(xiàn)出來,以起到激發(fā)讀者閱讀期待,引起下文的作用。本單元四篇課文的題目都是原著中的回目改寫而成的,便于學生理解。教學本單元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原著中的回目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讀讀回目,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如《草船借箭》是根據《三國演義》原著第四十六回相關內容改寫,原著回目為“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教師可以讓學生讀回目,并結合回目預測課文內容?!毒瓣枌愤x自《水滸傳》原著第二十三回,回目為“橫??げ襁M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同樣,在學習《猴王出世》《紅樓春趣》時,教師都可以把原著中的回目展示給學生看。這樣一方面能使學生對古典小說回目的特點有初步的了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另一方面能使學生在借助回目預測內容的過程中感受到閱讀古典小說的樂趣。
人物是小說的靈魂。古典名著之所以成為經典,廣為流傳,與其中塑造了大量鮮活的人物形象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古典名著教學中,感悟人物形象特點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要善于抓住描寫人物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的詞句,引導學生揣摩品味,感受人物形象的特點。如教學《草船借箭》時,可以讓學生抓住文中諸葛亮和周瑜的對話進行品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諸葛亮與周瑜等人物形象的特點;《景陽岡》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描寫武松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品讀,感受武松的形象特點;教學《紅樓春趣》一課,教師讓學生找出寶玉的語言、動作描寫,感受寶玉對賈府上下眾多丫鬟的體貼以及他的“一看、一急、一摔”中的率真可愛。閱讀古典名著小說,鼓勵學生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進行品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為學生整本書的閱讀奠定基礎。
對學生來說,古典名著閱讀能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孤立教學的弊端,站在單元統(tǒng)整的視角,整體觀照單元閱讀內容,以使學生對古典名著小說的特色感受更加深刻,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四篇課文分別選自我國古典四大名著。四大名著的題材、風格各異,在語言表達方面也有著各自獨特的藝術價值。教學本單元課文時,教師可以采取文白對讀或者多篇對比閱讀的形式,讓學生從不同視角品味課文語言,激發(fā)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恫荽杓芬晃氖歉鶕度龂萘x》原著第四十六回改寫成的現(xiàn)代白話文,在語言表達上與原著有很大差異。這篇課文后面的“閱讀鏈接”中為學生呈現(xiàn)了原著中與課文第八、第九自然段相對應的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采取對比閱讀的方式,讓學生說說原著中的內容與改編后的內容有什么不一樣。通過比較閱讀,學生對原著語言凝練、意蘊深遠的特點感受更加深刻。此外,教師也可以把四篇課文作為大單元教學的素材,放在一起對比閱讀,讓學生說說每篇課文的特點是什么。經過對比閱讀,學生發(fā)現(xiàn)《三國演義》屬于歷史演義小說,小說中的人物重謀略、善策劃,思維邏輯嚴密;《水滸傳》講的是關于綠林好漢起義的故事,多數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人物形象,在語言、動作上更是一言不合直接開打,人物在本質上還是武夫,語言多粗俗、豪爽、仗義;《猴王出世》一文中關于石猴出世的語言描寫雋永,多用對仗形式,讀起來特別有味道;《紅樓春趣》給讀者的首要印象就是人物眾多,厘清人物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地讀懂課文。在古典名著單元的教學中,教師采取多種形式引領學生對比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現(xiàn)文本語言的奧妙,感受到名著的魅力所在。
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走進中國古典名著”,語文要素是“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單元導語頁、單元課文、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快樂讀書吧”等板塊形成了關于名著閱讀的完整系統(tǒng)。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單元教學內容的統(tǒng)整設計,以落實單元語文要素。依據本單元四篇課文的特點,《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學,教師首先可以結合課后練習讓學生默讀課文,厘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然后抓住描寫諸葛亮和周瑜的內容引導學生細讀,感悟人物特點;最后,讓學生把故事內容講給大家聽。教學《景陽岡》一文,教師可以結合課后練習二先讓學生把課文分為四個部分,給每部分內容擬定合適的小標題,再重點就武松打虎部分進行品讀,引導學生感受人物形象特點。《猴王出世》《紅樓春趣》屬于略讀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閱讀提示與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行閱讀。這樣從單元整體出發(fā),整體施教,由扶到放,穩(wěn)步推進,能夠促進語文要素在課堂中的落實,提升學生閱讀古典小說的能力。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過程。對名著閱讀教學來說,教師要注重閱讀過程的鋪墊、銜接與拓展,以逐步達到讓學生用學過的閱讀方法自行閱讀的目標。在古典名著閱讀單元中,學生在閱讀中需要運用猜讀、速讀、借助資料閱讀、聯(lián)系上下文閱讀、帶著問題讀、批注閱讀等方法,這些都是他們寶貴的閱讀經驗。在平時的閱讀實踐中,教師可基于課文特點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訓練,為名著閱讀的順利銜接奠定基礎。另外,在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也安排了名著閱讀的內容,編排的是外國文學名著。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將古典名著閱讀的方法遷移運用到外國名著的閱讀中,從而推動學生名著閱讀能力的提升。
古典名著閱讀單元具有導讀功能,其目的是通過課內閱讀教會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fā)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帶領學生走近經典文化。在古典名著小說閱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采取多種方法,引領學生拓展閱讀,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課文只是個引子,目的是把學生引向整本書閱讀。教師可以以教材為中心,把閱讀由課內引向課外,讓學生去了解更多的人物故事,感受經典的魅力。如教學完《草船借箭》一課,在學生對諸葛亮與周瑜的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教師可以這樣對學生說:“諸葛亮和周瑜都是三國時期有名的人物,他們之間還發(fā)生過哪些事情呢?大家可以閱讀《三國演義》原著,根據回目找到與諸葛亮或者周瑜有關的內容讀一讀。”這樣引導,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而且可以讓學生把課內借助回目預測內容的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在預測閱讀與驗證預測結果的過程中享受到閱讀的快樂。學習《景陽岡》一課后,學生被武松的豪爽以及藝高人膽大的精神折服,并對武松產生了好奇心與敬佩之情,想要對武松有更多的了解。于是,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后“資料袋”中的內容。當學生看到“資料袋”中“及時雨宋江、豹子頭林沖、智多星吳用、浪里白條張順、行者武松”這些人物畫像的時候,他們對這些人物的綽號產生了好奇。這時候,教師可以趁熱打鐵對學生說:“你想知道他們的綽號為什么是這樣的嗎?請到《水滸傳》原著中去尋找答案吧!”同樣,在《猴王出世》《紅樓春趣》這兩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找準切入點,把學生由課內閱讀引向原著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對古典名著小說有更多的了解。
閱讀古典名著不能讓學生一味地讀,教師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閱讀,可以使學生閱讀名著的過程不再那么枯燥、單一,真正把書讀活、讀厚。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最愛讀的就是《西游記》。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邊讀邊批注。學生可以在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處寫下自己的鑒賞性點評,可以在豬八戒和唐僧、沙僧、孫悟空等處理事情的不同做法旁寫下自己的意見。除了批注閱讀,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需要相機拓展補充一些關于四大名著的背景資料,或是引導學生運用流程圖梳理故事脈絡(如《三國演義》),運用思維導圖梳理人物關系(如《紅樓夢》)等。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喜好靈活運用閱讀策略,為持續(xù)性閱讀奠定基礎。
古典名著小說內涵豐富,意蘊深遠,閱讀整本書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種挑戰(zhàn),尤其是一些意志力差的學生很難堅持讀下來。教師可以采取同伴共讀、聯(lián)盟閱讀的形式,讓班里的學生組成“名著閱讀小圈圈”,共讀一本書,定期或者不定期進行讀書交流活動。共讀的形式有許多,除了學習伙伴共讀,還可以采取師生共讀、親子共讀的形式。在共讀模式下,可以讓學生圍繞某個人物或者某些精彩故事發(fā)表自己的讀書體會,也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感興趣的某些章節(jié)的內容改編成白話文或者劇本并演一演。如讀完《三國演義》原著之后,教師組織學生觀看《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視頻資料,使學生對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有更加深刻的感知。在古典名著單元教學中,教師依據學生共讀內容的不同,采取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引導學生交流閱讀所得,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對名著內容的深度理解,幫助學生體會到古典名著的語言魅力和文化內涵,實現(xiàn)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綜上所述,中國古典名著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與外顯,凝聚著民族的智慧與情感。在古典名著小說閱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把教會學生初步掌握閱讀名著的方法作為教學的重點,為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由單篇閱讀走向整本書閱讀奠定基礎,讓學生在名著閱讀中感受經典的魅力,傳承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