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清
行走在襄陽街頭,不禁想起王維的千百年來人們傳頌的詩句:“襄陽好風日”。而就是這平實的一句詩,道出了襄陽人的鄉(xiāng)愁。襄陽人的鄉(xiāng)愁,是一座古城,一池碧水,一碗堿面,一壺黃酒,是親人的守望,灣上的炊煙;襄陽人的鄉(xiāng)愁,是所有襄陽人的“根”,是對襄陽的深情大愛,是對襄陽的文化認同。
遙想當年,唐朝大詩人王維從洛陽經(jīng)襄陽南下,專門拜訪他的千古知音——同享盛名的本土詩人孟浩然。他在這里逗留了數(shù)日,他們一起寫詩,一起寄情山水,一起“行到水窮處,坐起云起時”。某日,王維極目遠望江水,突然間風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動,眼前的襄陽城郭也隨著波浪在漢江中浮浮沉沉。風越來越大,波濤越來越?jīng)坝?,浪拍云天,望著磅礴水勢,他倆唱和,王維便吟出了這留傳千古的詩作?!跋尻柡蔑L日,留醉與山翁?!鄙轿?,即山簡,晉人?!稌x書·山簡傳》說他曾任征南將軍,鎮(zhèn)守襄陽。當?shù)亓暿系膱@林,風景很好,山簡常到習家池上大醉而歸,王維便與他共謀一醉。詩人直抒胸臆,對襄陽的山景和人都流露出無比熱愛之情。
漢水蒼蒼,古城悠悠,源遠流長的江河文化,瑰麗多彩的詩文華章,在襄陽這個地理區(qū)位上,聚合為一個明麗的亮點,它流經(jīng)陜西漢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陽、荊門、天門、潛江、仙桃、孝感,到漢口流入長江。詩題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題名為“漢江臨眺”,臨眺,意指登高遠望。漢江從襄陽城中流過,把襄陽與樊城一分為二(合稱“襄樊”),以及襄樊周圍大大小小的無數(shù)城郭(包括襄陽城門外的許多“甕城”)。泛舟江上,隨著小舟在波瀾中搖晃,感覺遠處的天空都在搖動,這般美景,難怪王維對這座古城如此的陶醉!再加上有充沛的活水資源,有江河流經(jīng)貫穿,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沉淀,這座城市的面貌和形象就讓人刮目,猶如人體既有了經(jīng)脈氣血的暢通,又有了顏面風華的雅致,這是襄陽之幸。
漢江穿襄陽城而過,形成寬廣平緩的河道,成為天然的屏障護城河,最寬處達兩百五十米。天下護城河以襄陽的最寬,堪稱華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鐵打的襄陽”之說,如今它還是那么雄偉壯觀。漢江,長江最大的支流,循名責實,水因地而名,或者更有一種寓意。漢江的發(fā)源地在我國的秦嶺山脈,水質(zhì)極好,最適合為飲用水,是一條水清如鏡,受污染最小的大江。當年楚國的重心,如今國家南水北調(diào)西線的起源地,以及三國以至宋明以來的兵家征戰(zhàn)之地,都與這漢水不無關聯(lián)。借助便利的水陸交通網(wǎng)絡,南來北往的船只從漢江和長江云集襄陽,一時間“往來行舟,夾岸停泊,千帆所聚,萬商云集”。盛唐詩人張九齡坦言:“江漢間,州以十數(shù),而襄陽為大,舊多三輔之家,今則一都之會?!倍鸥τ性娫疲骸凹磸陌蛵{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卑拙右滓嘣疲骸跋埋R襄陽郡,移舟漢陽驛。”由此奠定了襄陽“南船北馬”的繁榮盛況。
而與漢江接通,不遠處就是護城河。我住的南湖賓館旁邊的街頭公園就可以進入江邊的景點,小道上人流摩肩接踵,微風輕拂,波光倒影,影影綽綽地映照出車水馬龍式的繁華,河里的水是那樣清,清得可以看見水里的沙粒和已經(jīng)發(fā)黑的樹葉。整個護城河面寬如湖泊,碧波蕩漾,似巨型的翡翠和玉璧環(huán)繞著古城。不遠處,街頭廣場數(shù)百人聚集,唱跳舞蹈,或緩或急,聲浪鼎沸,喧鬧的節(jié)奏與靜靜河水形成強烈反差。但正是如此,使得這座城市總有種出世入世之感,想必這也是深厚的千年文化支撐的底蘊。
“東津綠水南山色,夢寐襄陽二十年?!蔽彝砦虤W陽修一般,被襄水之陽的那座城魂牽夢繞了多年。時常在書卷中張望,看著關于這座城的文字堆疊演繹成故事,勾勒出一個關于襄陽的夢。一千多年之后,我又循著王維的足跡而來。九月盡管早已入秋,然而風日之好,氣候宜人,漢江、城墻、閣樓、水塘、花樹,真實地鋪開在你面前,古城的強大魅力由此凸顯,它們仿佛都被蒙上一層低飽和度的濾鏡,在我的眼前形成頗有質(zhì)感的畫面。禪意深、古意濃。每幀每幅,皆是故事。
有人說,襄陽多戰(zhàn)事,這座城是千古英雄的墳場。關羽水淹七軍在此,劉備馬躍檀溪在此,南宋的幾世榮光也因此城的失守而終結?!胺蛳尻栒?,天下之腰膂也?!毖鍪侨说难常尻柺翘煜碌难?。它地處南陽盆地和江漢平原狹長通道的核心位置,是中原地區(qū)南北陸路交通的重要中轉(zhuǎn)站,還是溝通中原和長江的水路航運的關鍵節(jié)點?!秾O子兵法》有言,襄陽“北通汝洛,西帶秦蜀,南遮湖廣,東瞰吳越”,可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自漢以來,起中原而爭天下者,惟晉以樓船出巴蜀,沿江東下取吳,外此,這出師之途無過二:曰淮北,曰漢南。而江不與,淮北不得志,則漢南重,而襄重起東南者亦然?!毕尻柖笫刂媳苯煌ǖ难屎?,本身三面臨江,背靠峴山,軍事價值不言而喻,但自古亂世出英豪,襄陽這座多戰(zhàn)事的城,自然是天下英豪的聚集地。諸葛亮歸隱于此,劉備為平定天下三顧茅廬;岳飛大破金兵,收復襄陽,盡顯精忠報國的一腔熱忱;李自成攻破襄陽,彼時的襄陽成了襄京,見證了闖王斬將,縱橫馳騁的灼灼風華。
然而最初我知道的襄陽的英雄傳奇,卻是關于一個少年。他從紙上躍然而出,經(jīng)過我的心上。暮鼓晨鐘,黛瓦朱門,是誰按停了時鐘?世上千年,唯獨在這兒遺落了江湖,是那個看似愚鈍的少年堅守了三十多年的執(zhí)念。
少年攜著他心愛的人兒,在江湖上走過一遭,沒有歸隱桃花島,做那江南柳枝上的雙飛燕。他擋在了襄陽千萬生靈與蒙古鐵騎的刀鋒之間。他并不聰明,甚至固執(zhí)得像塊愚木,不懂得如何從那亂世中脫身,與愛慕的她做對神仙眷侶。他不愿負了江湖人尊稱的一聲“郭大俠”,便舍下了自我,卻唯獨覺得苦了自己的心上人。
她雖不似他那般,但面對襄陽戰(zhàn)事,同樣義無反顧。在苦守襄陽的三十多年的漫長歲月里,她從少女變成了婦人,斂去了鋒芒,收起了小女兒頑皮的心性,不再逍遙行于世間。他在襄陽,襄陽便是她的江湖。
從那時起,已不見那對悠游天下的江湖小兒女,只有立在襄陽城下不畏生死的夫婦。一聲聲“靖哥哥”,一聲聲“蓉兒”,從弱冠喚到古稀,一如既往,初心亦從未改變。走出半生,再無正茂風華,可他們依舊堅守在這座城,行走古墻,一步刀光劍影,一步兒女情長,仿佛仍是當時少年情侶。
在這座古城門上的西北角處還有個“夫人城”,上面有尊雕像,這又是另一個女中豪杰——韓夫人。這位女士姓韓,出生于東晉時期,他的兒子叫朱序,是東晉名將,曾被任命為梁州刺史,鎮(zhèn)守襄陽。
太元三年(公元378年)二月,前秦皇帝苻堅為消滅東晉,獨霸天下,令其長子、長樂公苻丕率領十七萬大軍,分四路大舉進攻東晉重鎮(zhèn)襄陽。此時,守將朱序手下兵員緊張,連守城都顧不過來。他的母親見兒子忙于全面防務,便親自登城巡視,察看地形。韓夫人,早年曾跟隨丈夫朱燾南征北戰(zhàn),看出城西北角地形險要,必先受敵,便帶領家婢和城中婦女,夜以繼日筑起一座新城。
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敵軍攻破,守城將士移駐新城繼續(xù)戰(zhàn)斗,保住了襄陽城。為了紀念韓夫人筑城抗敵之功,襄陽人把襄陽城西北角那段城墻稱為“夫人城”。千百年來,韓夫人這位巾幗英雄的壯舉一直為后人所緬懷,夫人城也屢獲修復。
夫人城的正門入口,在臨漢門的內(nèi)側,拾級而上就能看見二層樓制式的城樓。站在城樓之上,向外遠眺可以看見漢江奔流不息,以及兩側漢江大橋和長虹大橋的壯闊。向內(nèi)望去,穿過熙熙攘攘的商業(yè)街,遠處的明昭臺和古城樓遙相輝映。我到這里,已是落日余暉時,在夕陽的照耀下,古城墻顯得特別的耀眼,浮光躍金。
盡管眼前的景色溫暖且絕美,可若隱去襄陽城的烽火硝煙,透過阻擋敵軍的銅墻鐵壁,又有誰言襄陽苦?當脫下鎧甲,想必當年的他們都是這城中的逍遙郎。那些奮勇當先的殊死搏斗,不過是為了再無彌漫的硝煙遮住眼,再無刀槍劍戟的聲音灌入耳,讓襄陽不再是襄陽,也讓襄陽永遠是襄陽。
我摸著斑駁的城墻門,一處處古跡,如無言碑雕,記錄著歷史,英雄的挽歌,每一寸塵土還唱著:誓死抱守終不渝,生有威,死不悔。
《神雕俠侶》里,當楊過問郭靖襄陽是否守得住時,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蒼蒼的丘陵樹木,說道:“襄陽古往今來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當年耕田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治國安民的才略,我們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說只知道‘鞠躬盡瘁,死而后己,至于最后成功失敗,他也看不透了。我與你郭伯母談論襄陽守得住、守不住,談到后來,也總只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己這八個字。”
其實“南陽諸葛廬”在襄陽,襄陽人對于諸葛亮的感情很深,有以他命名的廣場,還有以他命名的文化節(jié)。隆中山里草木蓊郁,幾座草廬宅堂散落其間,一眼井水汩汩地流淌,設想當年孔明先生若真居住于此,倒稱得上是閑云野鶴了。雖然整日躬耕,卻也筆耕不輟,時刻思考著天下大事,這種心系天下的胸襟著實令人欽佩。“隆中對”后,追隨劉備,又輔佐劉禪二十余年,一步一步將藍圖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一次次北伐使得原本弱小的蜀國占據(jù)戰(zhàn)略的主動權,最終由于操勞過度病死軍中,使得后世英雄淚滿襟。在古隆中的樓牌兩旁,分別刻有他的名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名臣的一腔情懷,肝膽相照,超邁高義,拳拳赤心無不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歷經(jīng)千百年,他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被人們視為智慧與忠義的化身。很多地方都建有武侯祠,大概也是出于對他的敬仰之情吧。
晚飯后去北街周圍漫步,在護城河的映襯下城門顯得高大和獨特,微風夾雜著江水的沁涼,好不愜意。孩子們在碼頭邊嬉戲,好多青年男女在放孔明燈,一點燭光將微薄的紙映得透亮,飄飄搖搖地上升,越過漢江飛上天空,點綴漆黑的夜。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站在東南角一處以建安八子之一王仲宣之名命名的仲宣樓上向下望,護城河與城墻之間蔥郁的石子路,假山桃樹林,襄陽人叫它陽春門公園,是白居易住過的地方。李白專門賦詩稱道的“孟夫子”孟浩然有詩,全中國的人都會背: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就是在襄陽寫下的春。
鮮衣怒馬,把酒天涯,哪個仗劍少年的心里,不藏著一座襄陽城?唐詩五萬首,十分之一有襄陽。襄陽小兒生來會背詩,會講三國,因為他們生在古詩里,生在好風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