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玲
大運河翻騰的浪花,就像魔法師的水晶球,隨便掬起一朵,都會看到無數(shù)疊涌的畫面。
180 年前,河南鹽糧道上,李鈞督運五百艘漕船一路向北而來,便是我時賞時新的畫面。每次站在運河邊,看到波光粼粼處,我都會忍不住和他打聲招呼,嗨,先生,您來了!
李鈞是我的河間老鄉(xiāng),任開封府知府四年,為官勤政,斷制嚴謹,其斷案的《判語錄存》刊刻后,風行當時,被視為高文典冊,治譜巨筆。
清道光十七年(1837 年),李鈞受命督漕船北上,可說是風光無兩。
數(shù)百漕船,舟楫相連,帆接云影,在運河里鋪排開足有二十多里長。所有官船皆雙桅重倉,船頭浮雕老虎頭,披水刀象鼻分水,頭桅頂部掛一面觀風旗,旗上繡有“天庚正供”四個大字,迎風飄展若孔雀開屏。客船、商船見到繡旗和老虎頭標志,知是漕船過境,皆紛紛避讓。
時年44 歲的他,正是仕途馳騁,文筆工嚴。一路上,他賞景拜客,淺酌吟詩,小記沿途名勝,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轉(zhuǎn)漕日記》。
我最感興趣的,當然是他走到滄州時看到的情景。從二月初一下水,一路風停雨阻,到滄州時已是三月初五。這時正是春和景明的大好時光,看看李鈞是如何書寫滄州的:
初五日,卯刻行,三十里,過磚河驛(滄州地)。又三十里,泊滄州南關(guān)。滄州,古渤??さ?,又曰棣州,唐宋置橫海軍,今隸天津府,濱海產(chǎn)鹽,長蘆即其地也(地多蘆葦故名)。天津運司,原駐于此,現(xiàn)只設(shè)監(jiān)掣同知。舊城在迤東四十里,明初移此。
開元寺鐵獅子,高一丈七尺,長一丈六尺,在舊城,相傳周世宗北伐,命罪人輸鐵鑄此,以鎮(zhèn)蛟龍。寺久廢,相距甚遠,不能往觀。
宋包孝肅曾為轉(zhuǎn)運使,所乘轎尚存分司署中,稱曰包公轎。
晉刁協(xié),州人,諳習故事,累官尚書左仆射。元帝南渡,制度皆所裁定,后死于王敦之難。明馬昂,州人,在樞部時,與冢宰王翱(鹽山人)均為英宗眷注,凡有簡任,文以咨翱,武以咨昂,故所用皆得人。
國朝戴明說,號定園,亦州人,官至戶部尚書,工詩善書畫,少談經(jīng)濟,晚遁禪學。惟于前明革命之際,以科臣屈節(jié)流寇,是為瑕玷。其子王綸,順治乙未,以第二人及第,博學多聞,能世其家。
滄酒,屢見前人題詠,王阮亭目之為麻姑酒,其美可知。泊舟親往行沽,其味薄澀,有如柿酒,蓋非家釀不能如法,非陳窨不能得味。曉嵐先生嘗論之矣。然名不可不騖。買數(shù)罌載之,留以贈人。
州別駕喬君(邦哲)向以師禮尊余,來候,并以滄酒見遺,伊年四十,其子(松年)已捷南宮,觀政水部矣,令人健羨。
初六日,辰刻,入城,回拜喬君。歸舟即行,順風揚帆,舟如激箭,快甚。
這段與滄州有關(guān)的日記,我看了數(shù)遍。李鈞可謂博學,對滄州歷史信手拈來,古城遺跡、名人風物如數(shù)家珍。在停留的時間里,他還沿途買酒,入城拜客,興致頗濃。然而,令我頗感遺憾的是,他對當時滄州城的風景物事、街衢景觀幾乎未著一字。
先生并非行色匆匆,也并非沒有覽勝之心,對滄州景致淡漠如斯,對運河沿岸不著一語,大概只有一種解釋,當時的滄州景物庸常、毫無動他心扉之處。
人事代謝,春秋更迭。180 年于我和先生,便是歷史的兩端。一條河串起了鄉(xiāng)梓情誼,先生可否愿意隨我,再赴滄州一游。
依然是舟泊南關(guān),時序是夏日融融,請隨我棄舟登岸。
南關(guān)村屋灘地,已拆遷整飭,林地蔭翳,曲徑通幽,這便是新添的百獅園了。
百獅園占地四百七十畝,是集滄州特色和運河美景為一體的河岸公園,剛好位于運河“幾”字彎懷抱中。
園中環(huán)水原色木棧道,林中青石鋪路,河上虹橋臥波,百獅雜嬉林中。
蹲獅、臥獅、望獅、吼獅,形態(tài)各異的獅子雕塑,復刻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域,匯聚于獅城。既與舊州鐵獅遙相呼應(yīng),更與現(xiàn)代獅城景觀交融。
先生請看,林下一獅回首佇立,閉口瞪目,背馱仰面蓮花盆,前胸后臀佩有束帶,豈不是北京孔廟馱蓮鐵獅復刻而來?這只倒立獅,趣味橫生,是來自安徽石坊的石獅,它擺在縉園入口處,前肢著地,后肢向上,多像是頑皮的小獅子在耍雜技。這邊,還有一只飛獅。飛獅昂首挺胸,目光遠射,張口吐舌,仰天長吼,厚實的鬃毛分散左右,從頭頂披散下來,與身軀連為一體,形成一個硬朗簡明的造型。最珍奇的是,身軀兩側(cè)各雕一翼,平添凌空飛騰之態(tài)。嘉許外來獅,怎能放過本地獅。您看,這尊滄獅,漢白玉雕成,紋理細膩,纖巧生動,蹲坐挺身,四爪抓勁十足。這是滄境出土的唐時文物,因為它前肢秀挺,肩膊處有紋路橫斷,仿佛穿了半袖,被戲稱為“半袖獅”。
轉(zhuǎn)折于百獅園,百獅難以細觀,抬眼,近旁一樓聳入云天,這便是南川樓。
南川樓歷史源深。據(jù)隆慶《長蘆鹽法志》記載,南川樓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隸屬于長蘆鹽運使司,樓上匾額寫著“南川勝覽”四個字。只可惜,千帆過盡,古南川樓毀于風雨戰(zhàn)火。隨著大運河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運河的聲音響徹南北,古樓千呼萬喚,終得涅槃重生。
新南川樓為明清建筑風格,厚重而不失精巧,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玉砌高階,廊通八面,首層四出抱廈,折轉(zhuǎn)八角;二層探出歇山平座,灰瓦翹檐;三層環(huán)廊用重檐四角攢尖,上為鎏金寶頂。樓體高約三十余米,占地約二十一畝,仰望翼角飛檐,如翅凌空,古香古色,古意盎然。
南川樓為滄州人念念不忘,是因為兩大物事——鹽和酒。南川樓因鹽運而生,是滄州“萬灶青煙皆煮鹽”的佐證;南川樓因酒而聞名,秘密就在運河中?!澳洗ǖ赝ò等识??!贝蟾殴湃艘参丛氲剑撬箻?,把酒小酌,聚朋言歡,酒意詩情竟氤氳了歷史天空。而今,這座樓雖不再是文朋觥籌交錯之所,卻是運河文化交流、展演之地,它銜接運河濤聲,又讓人在懷古中看到一座城的成長淵源。
順著南川樓向北走,運河彎彎繞繞中,又一樓卓立岸邊,撞目而來。這便是響當當?shù)睦室鳂橇恕?/p>
朗吟樓名字頗有來歷??滴跏辍稖嬷菪轮尽分杏涊d:呂洞賓曾在江淮斬蛟,岳陽跨鶴,并乘黃鶴飛過洞庭湖來到滄州。后人因此建樓,供呂洞賓塑像。呂洞賓曾有“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之詩句,于是便有了朗吟樓之名。
朗吟樓以紅灰為主調(diào),仿明清制式,形如城樓,攢尖三重檐風格,灰瓦覆頂,紅墻紅柱,底為一層,上為三層,旁有岳陽閣配伍,高矮相映,更有一番大氣磅礴的韻味。
走近些看,梁坊繪彩,翹角出脊,綠藍顏色精描,旋子點金,有五彩斑斕之絢麗。
朗吟樓臨南湖一側(cè),立一座石牌坊,東面寫有“星拱瑤樞”,西面寫有“瑯?gòu)痔熨L”,謂此樓卓然而立,宛如上天賜予的天宮仙境一般。
朗吟樓、南川樓皆依運河東岸,向西望,又有峭拔一樓入眼,這便是清風樓。
清風樓年代最為久遠,相傳建于晉朝,綠樹掩映,清風徐吹,恍若寶塔臨波。
它五層架構(gòu),紅墻黃瓦,映日生輝。正門上方“清風樓”三個大字遒勁有力,門刻楹聯(lián)一副:京杭古運長千里,津滄渤海第一樓。
清風一詞,最早出自《詩經(jīng)》中的詩句:“穆如清風?!焙髞砬屣L一詞,也被賦予了廉明公正之意。元朝薩都剌的詩這樣描繪當年的清風樓:“晉代繁華地,如今有此樓。暮云連海溆,明月滿滄州。歸鳥如云過,飛星拂瓦流。城南秋水盡,寂寞采蓮舟?!?/p>
想先生一定是喜歡“清風”二字的,因為先生一生宦海,亦留下了“察吏安民,風氣蒸蒸”的美譽。只是先生過滄時,此樓早已是“晉代遺蹤渺,清風尚莫休”,今日登樓,也算是補其遺憾。
扶梯而上,盤旋轉(zhuǎn)折,極目遠望,大河蜿蜒,波光如銀,碧空萬里,心胸頓闊,津滄渤海第一樓,誠不虛也。
賞完三樓,請隨我再向北走,過了鹽場碼頭,看到古建園林,便可入境園博園了。
園博園收存河北省13 個城市展園,三步一景,林池爭輝。
此時此刻,且讓我們暫撇園林之盛,走進“中國大運河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示館”,看一看這里的“珠光燦爛”。
大運河——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其衍生的吃、穿、住、行、用諸多技藝代代傳承,便有了非遺文化。
這展館,串起了沿線八省市璀璨歷史,也連綴起搖曳多姿的文化長卷,南有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北有滄州非遺展館,皆是對運河古今的精彩再現(xiàn)。滄州展館特色鮮明,它是運河沿線規(guī)模最大的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示區(qū),三萬余平方米。它將大運河沿線的非遺項目打包呈現(xiàn),三百余個代表性非遺項目,繽紛綻放,可讓人做一日千年之穿越的夢。
滄州非遺展館之妙,妙在非遺之巧奪天工,觸目入魂,更在于設(shè)計精良,移步換景,有置身幻境之感。
看吧,幻境打開,北京有“ 燈火明京城”、天津有“津門百業(yè)傳”、河北有“繁祉燕趙圖”、山東有“齊魯鐘神秀”……頭上是璀璨星河般的光帶,腳下是回環(huán)流淌的水波,眼中是五彩奪目的臻品,雕刻、篆刻、泥塑、陶瓷、美食、吹歌、州戲、剪紙……盡現(xiàn)于斯。配上闊大的穹頂,閃耀的星辰,旋轉(zhuǎn)的羽扇,五彩的錦幢,一切都顯得那么美艷絕倫。
這些空前絕后的絕活、絕藝,用現(xiàn)代多媒體互動形式表現(xiàn)出來,都變成了活的、動的,帆船仿佛在行走,窯火正升煙,京韻水袖揚起,泥人笑臉明媚……您看,這開場的傳承大運,運河大船是號稱“燕京八絕”的景泰藍所制;轉(zhuǎn)過頭來,方寸運乾坤的衡水內(nèi)畫壺又精彩入眼;這邊,蘇繡工藝制作的《千里運河非遺大觀長卷》撲面炫美;那邊,世界木雕之都東陽木雕工藝《好運連綿》含蘊著磅礴之氣,扣人心弦。
大型浮雕墻,仿真街區(qū),精致與細膩并存;彩繪、垂花、描金手法并用,組成了豪華的非遺長卷。這是運河千年的文脈流深,也是滄州智慧給世人的重磅呈現(xiàn)。
這含蘊古今的展館,是否讓先生一窺非遺藝術(shù)的傳世之美、之奇、之妙呢?
一館而驚艷千年,不為過吧?
三樓兩園一館,是今日滄州風貌之一斑,重生的樓是歷史的再現(xiàn),非遺是千年流動的煙火,它們組成了滄州閃耀魯北津南的城市風情。
先生,今借您二兩清墨,補續(xù)“重游滄州”一則可好:
滄州,運河婉轉(zhuǎn)二百一十六公里,素享御河之稱。今踏訪三樓兩園一館,觸眼皆景。三樓映波帶,非遺妙無言。歷史之厚重,文化之韻味,蓬勃端然。昔督漕過境,頗覺市井滄桑,今此地物阜民豐,雖無舳艫千里,三樓邀月,亦抵騷客詩賦百篇。鹽舸已逝,游船蕩波,晴光攬翠,豈不令人快哉!獅王一吼,百獅嘯聚,林岸交錯,市井新顏,絲竹之聲盈耳,康乾盛世何能媲美?一夕回望,南關(guān)古渡,泊舟已是爛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