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鈺涵,冀紅芹,張文晶,王忠順,孟令楠*
( 1. 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遼寧 沈陽 110000 ; 2. 遼寧農(nóng)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遼寧 營口 115007 )
中草藥在畜牧業(yè)中的應(yīng)用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兩千多年前已有關(guān)于用中草藥促進(jìn)動物生長、增重和防治疾病的文字記載。近些年關(guān)于中草藥體外抑菌的報道有很多,李美發(fā)等[1]使用黃芪、何首烏、黃連、金銀花、大黃、白頭翁、五倍子、葛根等8種中草藥的提取液,對3種育肥豬常見的有害腸道菌株抑菌圈的大小和最小抑菌濃度(MIC)進(jìn)行測定。結(jié)果顯示,單一添加黃芪、黃連和大黃等3種中草藥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體外抑菌效果較好。董曉龍等[2]取28 種中草藥,研究其對4 種大腸桿菌菌株(血清型O78、血清型O41、血清型O24、血清型O1+O148)的體外抑菌效果,篩選出了秦皮、厚樸、黃芩、苦參、黃連、穿心蓮、馬齒莧、魚腥草、白頭翁和大青葉等10種對大腸桿菌抑菌效果較好的中藥。隨著禁抗政策的實施以及耐藥菌株不斷增加的發(fā)展趨勢,中草藥成為臨床治療畜禽疾病的新研究方向。本試驗通過煎煮法和醇提法兩種方式獲得的中草藥提取物研究其對雞致病性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的體外抑菌效果,以期為中草藥應(yīng)用于畜禽細(xì)菌性疾病的臨床防治提供參考。
1.1.1 菌種與培養(yǎng)基
試驗所用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由遼寧省蛋雞健康養(yǎng)殖重點實驗室提供。
營養(yǎng)瓊脂培養(yǎng)基、LB肉湯培養(yǎng)基常規(guī)配制。
1.1.2 試驗藥品魚腥草、連翹、五倍子、紫花地丁、金銀花、蒲公英、板藍(lán)根、黃連均購自鲅魚圈區(qū)新誠達(dá)藥店。
1.1.3 試驗儀器
電子分析天平、離心機(jī)(湖南湘儀實驗室儀器開發(fā)有限公司);無菌操作臺(廣州市康恒儀器有限公司);恒溫培養(yǎng)箱(上海幕斯實驗設(shè)備有限公司);高壓蒸汽滅菌鍋(合肥華泰醫(yī)療設(shè)備有限公司);振蕩培養(yǎng)箱(廣州市康恒儀器有限公司)。
1.2.1 煎煮法制備中草藥提取液
本試驗采取煎煮法進(jìn)行制備中藥提取液。使用電子天平分別稱取中草藥50 g,用清水清洗干凈,在燒杯中加入500 mL蒸餾水浸泡2 h,分別放入砂鍋中加熱,大火煮沸后改為慢火煮30 min,紗布過濾后再將藥渣使用同樣的方法進(jìn)行處理,重復(fù)兩次,4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濃縮后藥液濃度為1 g/mL[3-4]。用試劑瓶裝好并標(biāo)記,高壓滅菌后備用。
1.2.2 乙醇浸提法制備中草藥提取液
稱取中草藥各50 g,粉碎,加5倍量95%乙醇,浸泡3 d后過濾,藥渣再加5倍量95%乙醇浸泡3 d,過濾,合并兩次濾液,55 ℃蒸餾回收乙醇,并使濾液濃縮至藥液濃度為1 g/mL,在4 ℃的冰箱中保存[5]。
將大腸桿菌與沙門氏菌分別劃線接種于營養(yǎng)瓊脂培養(yǎng)基,37 ℃恒溫培養(yǎng)24 h 后,挑取單個活化菌落活,加入LB營養(yǎng)肉湯培養(yǎng)基中制成菌懸液,配置成1×106CFU/mL的菌懸液用于測定MIC及最小殺菌濃度(MBC)。
開展單味中草藥對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的抑菌及殺菌效果的研究,主要通過兩種不同的提取方法(煎煮法和乙醇浸提法)獲得中藥提取物。獲得中藥提取物后采用瓊脂平板打孔法進(jìn)行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抑菌圈直徑的測定[6-9](大于20 mm 為極度敏感,15~20 mm 為高度敏感,10~15 mm為中度敏感,小于等于10 mm為低度敏感,“—”為無抑菌圈)以及MIC、MBC的測定[10-14]。
表1 單味中草藥提取液對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煎煮法)Tab.1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singl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extract on Escherichia coli (decoction method)
表2 單味中草藥提取液對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乙醇提取法)Tab.2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singl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extract on Escherichia coli (ethanol extraction method)
由表1 可知,大腸桿菌對于8 種煎煮法提取的單味中草藥表現(xiàn)出了不同的敏感性,其中大腸桿菌對于蒲公英提取物表現(xiàn)為極度敏感,抑菌圈的直徑為22.27 mm;對五倍子提取物為高度敏感,抑菌圈的直徑為16.25 mm;對魚腥草、連翹、紫花地丁、金銀花、板藍(lán)根均表現(xiàn)為中度敏感,抑菌圈的直徑分別為12.25、13.87、14.98、12.33、13.58 mm;對黃連提取物表現(xiàn)為低敏,抑菌圈的直徑為8.24 mm。蒲公英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9.65 、15.66 g/L;五倍子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62.25、64.15 g/L;魚腥草提取物的MIC、MBC分別為15.63、31.25 g/L;連翹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25.43、43.25 g/L;紫花地丁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250.00、250.00 g/L;金銀花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250.00、250.00 g/L。板藍(lán)根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250.00、250.00 g/L;黃連提取物的MIC、MBC分別為15.83、31.25 g/L。
由此可知,煎煮法所得的蒲公英提取物對大腸桿菌的抑菌和殺菌效果最強(qiáng),其次是五倍子提取物,而魚腥草、連翹、紫花地丁、金銀花提取物對大腸桿菌的抑菌和殺菌效果相較前兩種略微遜色,黃連提取物對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較差。
由表2 可知,大腸桿菌對于乙醇提取法得到的五倍子提取物表現(xiàn)為極度敏感,抑菌圈的直徑為23.60 mm;對魚腥草為高度敏感,抑菌圈的直徑為17.88 mm;對板藍(lán)根、黃連提取物表現(xiàn)為中度敏感,抑菌圈的直徑為14.68、12.66 mm;對連翹、紫花地丁、金銀花、蒲公英均表現(xiàn)為低敏,抑菌圈的直徑分別為9.10、8.55、7.55、6.41 mm。五倍子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17.66、33.16 g/L;魚腥草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31.75、62.75 g/L;連翹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11.50、19.46 g/L;紫花地丁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500.00、500.00 g/L;金銀花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500.00、500.00 g/L;蒲公英提取物的MIC、MBC分別為62.75、65.46 g/L;板藍(lán)根提取物的MIC、MBC分別為31.75、62.25 g/L;黃連提取物的MIC、MBC分別為125.00、125.00 g/L。
綜上所述,乙醇提取法所得的五倍子提取物對大腸桿菌的抑菌和殺菌效果最強(qiáng),其次是魚腥草提取物,之后是板藍(lán)根和黃連提取物,而連翹、紫花地丁、金銀花、蒲公英提取物對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較差。
表3 單味中草藥提取物對沙門氏菌的抑菌效果(煎煮法)Tab.3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singl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extract on Salmonella (decoction method)
表4 單味中草藥提取物對沙門氏菌的抑菌效果(乙醇提取法)Tab.4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singl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extract on Salmonella (ethanol extraction method)
由表3 可知,沙門氏菌對煎煮法提取的五倍子提取物表現(xiàn)為極度敏感,抑菌圈的直徑為27.38 mm;對板藍(lán)根提取物表現(xiàn)為中度敏感,抑菌圈的直徑為13.46 mm;對魚腥草、連翹、紫花地丁、金銀花、蒲公英、黃連均表現(xiàn)為低敏,抑菌圈的直徑分別為7.12、9.88、8.98、9.98、6.98、9.25 mm。五倍子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33.75、34.25 g/L;魚腥草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31.25、31.30 g/L;連翹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250.00、250.00 g/L;紫花地丁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100.00、100.00 g/L;金銀花提取物的MIC、MBC分別為500.00、500.00 g/L;板藍(lán)根、蒲公英提取物則無殺菌作用;黃連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62.50、100.00 g/L。
綜上,煎煮法所得的五倍子提取物對沙門氏菌的抑菌和殺菌效果最強(qiáng),其次是板藍(lán)根,而魚腥草、連翹、紫花地丁、金銀花、蒲公英等對沙門氏菌的抑制效果較差。
由表4 可知,沙門氏菌對于乙醇提取法得到的五倍子提取物表現(xiàn)為極度敏感,抑菌圈的直徑為23.88 mm;對連翹、紫花地丁、板藍(lán)根、黃連提取物為中度敏感,抑菌圈的直徑為10.68、12.58、11.26、10.62 mm;對魚腥草、金銀花、蒲公英提取物為低敏,抑菌圈的直徑為7.22、9.25、6.58 mm。五倍子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17.66、33.16 g/L;連翹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13.25、19.48 g/L;紫花地丁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500.00、500.00 g/L;板藍(lán)根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33.24、64.75 g/L;黃連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100.00、100.00 g/L;魚腥草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35.25、68.75 g/L;金銀花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500.00、500.00 g/L;蒲公英提取物的MIC、MBC 分別為58.65、64.88 g/L。
由試驗結(jié)果可知,乙醇提取法所得的五倍子提取物對沙門氏菌的抑菌和殺菌效果最強(qiáng),其次是連翹、紫花地丁、板藍(lán)根、黃連提取物,而魚腥草、金銀花、蒲公英提取物對沙門氏菌的抑菌和殺菌效果較差。
本試驗結(jié)果顯示,綜合8 種中草藥單味提取物對雞致病性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煎煮法得到的單味中草藥提取物中,蒲公英提取物對大腸桿菌抑菌效果最強(qiáng),五倍子次之;醇提法得到的單味中草藥提取物中,五倍子提取物對大腸桿菌最為敏感,魚腥草次之,蒲公英則表現(xiàn)為低度敏感。同種中草藥采取不同提取方式的提取液對同一菌種的抑菌效果不同,原因可能是不同提取方式和溶劑所提取出的抑菌有效成分不同。本研究結(jié)果和王雅如等[15]試驗結(jié)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與抑菌物質(zhì)在溶劑中的溶解度、提取溫度與時間有關(guān)。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8 種中草藥單味提取物對沙門氏菌的抑菌效果中,煎煮法得到的五倍子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好,其他中藥敏感性均不高;醇提法得到的五倍子提取物依然敏感性最高,紫花地丁等單一中藥呈中度敏感。綜上所述,同一種中藥采取相同的提取方法對不同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也不相同,這可能跟病原菌菌體結(jié)構(gòu)、組成成分的有關(guān),從而表現(xiàn)出抑菌效果的差異性。
本試驗采取兩種不同的中藥提取方法,研究8 種中草藥單味提取物對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的體外抑菌效果。試驗結(jié)果表明,8 種中草藥對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對大腸桿菌的抑制效果比沙門氏菌的抑制效果更好。其中,五倍子提取物對于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均具有不錯的抑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