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清利
一
鞏縣名氣大,改為鞏義后名氣也大。鞏縣因是杜甫的出生地而聞名,鞏義因有個竹林鎮(zhèn)也聞名。杜甫寫盡人間疾苦,竹林創(chuàng)造人間幸福。
在竹林參加奔流文學院研修的空余時間,我曾幾次到駐地竹林賓館的附近去轉(zhuǎn)悠。竹林這個名字,自帶詩情畫意。在賓館里,我看到了一片青青竹林,我想看到更多的竹林。
出賓館左拐,是條坡度不小的路,沿坡走上一段距離,有三條岔道。每一條小道就像一棵果樹的主干,小道上生活的住戶,就像樹枝上結(jié)出的一枚枚果實。
在小道上行走,往上看是房屋,往下看是房頂,再往下還能看到房頂。這些房屋就安放在山區(qū)的梯田上,白色的,紅色的,藍色的,插花點綴在綠色的叢林中。
那天早上,不左不右,我選擇了中間的一條小道往前走。小道就是小道,僅能容一輛轎車通過。若碰上了頂頭車,咋辦?我可能多慮了。
逼仄的道旁,不時看到一片片幾十厘米厚的堆土上,長著十幾棵莊稼。我好奇地數(shù)了數(shù),12棵。值得一種嗎?人家竹林人真的種了。
這才叫寸土不讓?。?/p>
左拐右拐,碰到一位腰板硬朗的老人,我說:“住在你們這里,好啊!”老人不以為然:“好啥?出門就是坡。”我回道:“空氣好?。∧憧吹教幎际菢??!?/p>
這回老人一笑:“你們是來開會學習的吧?”他可能經(jīng)??吹较裎覀冞@樣的外地人來到竹林。
“是啊,我家在洛陽,離你們這兒不遠。您老多大年齡了?”
“明年就整80了?!?/p>
山坡上有人招呼老人,沒聽清吆喝的什么。老人向我招招手,步履輕松地往坡上去了。
太陽還沒有露頭,山村猶在酣夢中,各種鳥兒的鳴叫倒是歡實。坡地上,有幾片麥田,風吹麥成浪,收獲的季節(jié)到了。往遠處看,也沒看到有多少麥地。這星星點點的麥田,即便豐產(chǎn),又怎能滿足竹林人的食用?
這個時令,一種鳥兒會如期而至,四處巡行,邊行邊有節(jié)奏地發(fā)聲,較之其他鳥兒唧唧復唧唧、嚶嚶復嚶嚶的單調(diào)叫聲,它的辨識度很高,個性鮮明。
小時候曾問母親,鳥在叫什么?母親說,地里的麥子熟了,磨好鐮刀,火麥連天到了。你聽,它叫得像不像“麥天咋過?麥天咋過”?我仔細一聽,還真像。
后來知道,這種鳥有個好聽的學名:四聲杜鵑。在不同地域,杜鵑的叫聲有不同的解讀。
說曹操,曹操到。天空中真的就響起了這熟悉的叫聲:“麥天咋過?麥天咋過?”專注地瞅了一圈,也沒看到杜鵑的身影。
二
在隨后的采風活動中,我聽到了很多意義非凡的故事。
歷史上的竹林,山多、石厚、土薄、地少、水缺,資源稟賦極差。
1983年的小滿前后,杜鵑鳥又一次飛過竹林村,看著仍生活在貧困線上的人們,它再次滿含期待地發(fā)出了四聲啼鳴。1300多年前出生在這里的詩人杜甫,曾哀民間疾苦,為民代言。時至今日,竹林人還要過多少年的貧困日子?
這一次,竹林的黨員干部聽進去了,也聽清醒了。杜鵑是在疾呼:“竹林咋過,竹林咋過?”
“七一”前夕,時任竹林村支書的趙明恩和副支書李書轉(zhuǎn),召集全體黨員干部和群眾代表,評議黨員和組織,討論竹林的出路。竹林這樣的條件,好的出路還真不好找。這一找,就是七天七夜。
最后形成三項決議:只顧個人富,不能當干部;黨員干部要集中精力發(fā)展集體經(jīng)濟,帶領(lǐng)群眾走共同富裕道路;黨支部要一手抓經(jīng)濟建設(shè),一手抓思想道德建設(shè)。
窮則思變,定了就要干。2003年7月,總投資1億元、總長32公里的“引黃入竹工程”破土動工,經(jīng)過4個月的奮戰(zhàn),滾滾黃河水途經(jīng)5個鄉(xiāng)鎮(zhèn)、經(jīng)四級提灌,進入竹林北山水廠,數(shù)百年來的吃水難問題徹底得以解決。
在竹林,會議有著非同尋常的作用。此后的林場會議、翱翔會議、新啟程會議,一次會議一次提升,一次會議一次飛躍。
林場會議似一道分樹嶺。竹林從此因地制宜,走上了以廠帶村、以工促農(nóng)、以科技促發(fā)展的道路。
翱翔會議后,一批科技含量高、經(jīng)濟效益好、規(guī)模較大的新項目在竹林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竹林鎮(zhèn)真正脫胎換骨了。
沒有土地,他們怎樣建的廠?竹林人有氣魄,劈山創(chuàng)業(yè)!像國內(nèi)一流的綜合性油服企業(yè)——河南天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在投入上億元硬造出的400畝土地上建設(shè)的。
這是一家以生產(chǎn)陶粒、石英砂及覆膜支撐劑、重晶石及油田化學助劑為主的國家高新技術(shù)企業(yè)。一面榮譽墻上,掛滿了國家知識產(chǎn)權(quán)局頒發(fā)的專利證書:一種篩選機及其旋轉(zhuǎn)架、一種成品砂冷卻系統(tǒng)、一種振動冷卻篩……
我注意到,30項專利中,董事長張?zhí)斐?、常春麗夫妻倆參與研發(fā)的就達20多項。目前,公司已獲得發(fā)明專利1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60余項。每年投入的科研經(jīng)費達上千萬元。
在一個數(shù)米高的圓柱形玻璃器皿中,裝滿了比小米粒還小的專項覆膜支撐劑。這顆顆制劑,可是科技的結(jié)晶啊!科技給公司的騰飛插上了翅膀。天祥公司在自身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同時,已累計為國家繳稅5.5億元。
在竹林,我還看到了上市企業(yè)“竹林眾生制藥”。
三
坐落在群山峻嶺之下的長壽山風情古鎮(zhèn),是竹林人的新手筆、大手筆。
古鎮(zhèn)占地百余畝,青磚黛瓦、廊腰縵回、檐牙高啄、旗幌飄搖的特色古街有10余條,店面店鋪500多間。民俗演藝、特色小吃、非遺展示、酒吧慢生活……在這里,各色人等都能找到自己的樂園。
看到了一處竹林大戲樓。兩側(cè)的對聯(lián)堪稱極品:曲近人情愈曲愈妙,戲推物理越戲越真。
對聯(lián)反復運用“曲”與“戲”字,循環(huán)往復,讀來朗朗上口,看來妙趣橫生。
一查,這句對聯(lián)有出處。原對聯(lián)上聯(lián)為“曲是曲也,曲盡人情,愈曲愈妙”,下聯(lián)為“戲其戲乎,戲推物理,越戲越真”。
它來源于被稱為“清初六大師”之一的思想家、書法家、醫(yī)學家、武術(shù)家傅山。
戲曲的魅力在哪里?它靠什么生存?zhèn)鞒??無外乎內(nèi)容和形式。
它的內(nèi)容是曲折的,越是離奇轉(zhuǎn)折的故事,越能展示人間的喜怒哀樂。
它的方式又是娛樂的,娛樂之中包含著人生自然的道理,越是體會戲曲故事,越能明白人生的真諦。
不由讓人想到另一副對聯(lián):演離合悲歡,當代豈無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
七拐八拐,拐到了一條以經(jīng)營飲食為主的杜鵑街。在杜鵑街里,又看到了一家令人眼前一亮的店鋪:杜鵑擔擔面。巧了!
店鋪不大,但名字引人注目。杜鵑是花名,也是鳥名。擔擔面是商務(wù)部、中國飯店協(xié)會評選的“中國十大名面條”。
這種名面條屬于川菜系。相傳由自貢市一個陳姓師傅于1841年始創(chuàng)。最初賣面時,賣家挑著擔子,晃晃悠悠、顫顫巍巍地沿街游走,邊走邊吆喝“擔擔面,擔擔面”,擔擔面的名字便逐漸流傳固定下來。
擔擔面的出名,還在于它的調(diào)味和獨特的面臊。
沒有時間坐下來品嘗一下這種由面粉、紅辣椒油、芝麻醬、蔥花等材料制作而成,面條細薄、鹵汁酥香、咸鮮微辣、香氣撲鼻的擔擔面。
但在古鎮(zhèn)走了一遭,就像在葉縣縣城看到了“瘸子燴面館”一樣,永遠地記住了這個店名。好吃不好吃,特色是優(yōu)勢,店名是一絕。
那天,還冒雨上了長壽山森林公園。有時間了,你也可以到森林公園走一走,絕對不虛一行。
四
集體經(jīng)濟發(fā)展了,居民能否安居樂業(yè)?到鎮(zhèn)東街和鎮(zhèn)北街社區(qū)看過后,知道竹林人自有辦法。
他們的“十好”評選活動已經(jīng)開展了30多年。在其他地方,見得比較多的是評選好公婆、好夫妻、好妯娌、好媳婦。在竹林,還有好黨員、好干部、好職工、好民兵、好少年評選。看似表彰一個,實則教育一片、帶動一方。
竹林鎮(zhèn)鎮(zhèn)東街婦女兒童維權(quán)、婚姻家庭糾紛調(diào)解處,有這樣一個牌子,上書:電話一響,黨員到崗。你找我,我不煩,千方百計解困難。還挺押韻!
在另一間辦公室里,我看到墻上這樣幾句話:領(lǐng)導就是服務(wù),干部就是公仆,權(quán)力就是責任,職務(wù)就是吃苦。我想,這些不是擺設(shè),應(yīng)已化為了他們的日常工作理念。戲曲《村官李天成》中,有一段經(jīng)典唱段《吃虧歌》,更好地詮釋了這種理念。
我還看到,入住社區(qū)照料中心的群眾,得到了更專業(yè)的照料與護理,享受到了更高品質(zhì)的生活。
在竹林,我聽到更多的是,他們認可想在前、干在前的黨員干部,認可擱得好的搭檔。
趙明恩說過:“我是竹林人,就要永遠為竹林的群眾謀福利。人要敢想敢干,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思想有多遠,事業(yè)就有多遠?!崩顣D(zhuǎn)也講過三句話:輕輕松松干不好竹林工作,馬馬虎虎不適應(yīng)竹林工作,按部就班不勝任竹林工作。
句句鏗鏘有力,句句擲地有聲!
在竹林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何以成長為榮獲數(shù)十項國家榮譽的明星鎮(zhèn)?
我終于明白了,“講文明,共富裕;謀發(fā)展,永創(chuàng)業(yè);愛竹林,比貢獻”的竹林精神,是他們成功的密碼。堅持了40年的以“群眾評黨員、黨員評支部、支部評黨委”為內(nèi)容的“三評”活動,一次評議一個主題,是他們堅守的“傳家寶”。
一些大事要事,像引黃入竹解決吃水難題、實施“兩高一帶”發(fā)展城鎮(zhèn)、建設(shè)新型社區(qū)改善居住環(huán)境、開發(fā)長壽山發(fā)展旅游、出臺《新風公約》移風易俗等大事,都是群眾在“三評”中提出的。
以前出生在竹林鎮(zhèn)這樣的天地里是無奈的,但現(xiàn)在生活在竹林鎮(zhèn)這樣的環(huán)境里是幸福的。
五
又是一個鳥兒和鳴的清晨,我再次沿小路一直往山林邊走去。也就經(jīng)過了十幾戶人家,便到了路的盡頭。一戶人家以樹林為鄰,一層層的紅磚長長地堆在一起,成了所謂的院墻。
有人在家嗎?我大聲問。
從屋里走出一位老年婦女,看面相,慈善,慈祥。我說明我是在竹林賓館學習的,也是來你們竹林學習的。老人說,經(jīng)常不斷時有人來。一問年齡,80多歲了??粗娌幌癜。?/p>
又問家里幾口人?回答說,一個孩子在平頂山工作,“五一”節(jié)剛回來一趟;一個孩子在家門口的天祥公司上班。在那個公司上班的一多半都是本地人。
我問老人去過長壽山?jīng)]有。老人說,經(jīng)常去,那兒離這兒不遠,風景好,很熱鬧。有一家擔擔面味道不錯。
她說的是杜鵑擔擔面嗎?
聊了一會兒,我想起一個話題?!按蚵爞€人,看你知道不,趙明恩?”
“那老頭啊,可好了。誰家有事找他,他都會給辦。只要是不出圈的事?!奔t極一時的“出圈”一詞,原來來自民間??!
看來趙明恩的群眾口碑還是很不錯的。
老人接著說:“有一回他有病了,俺們?nèi)迦硕既タ此!?/p>
又聊了一會兒,我要回賓館了。老人讓我稍等一下,她從屋里取出一個小袋子,里面裝了幾十個橘黃的杏兒。
我想推辭,老人說:“我們這兒缺地,但不缺樹。你看這山坡上,到處都是果樹?!彼质种敢豢煤颂覙湔f:“每年我都能打上好幾袋核桃?!?/p>
“我們想吃核桃,都得到商店里去買?!蔽艺f。
“那還推辭啥?住平原有平原的便利,住山區(qū)有山區(qū)的好處?!崩先碎_心地笑了。
天空中又有杜鵑飛過,依然是有節(jié)奏的四聲鳴叫,聽來好似:竹林如何?幸福生活。這聲音在山林溝壑傳響,傳向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