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
南方和北方的飲食文化存在明顯的差異。南方往往以米飯作為主食,而北方則多以面食為主。這種口味差異與地理環(huán)境、歷史文化等息息相關(guān)方面。饅頭、烙餅、面條、餃子……在種類繁多的面食背后,蘊藏著北方獨特的面食風俗與文化。
作者:張艷軍,保定市作家協(xié)會,河北省散文學會。
北方人主食多為面食,但那是以前,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北方人也開始喜歡米飯。北方的面食文化,別有一番說法。
饅頭。饅頭是餐桌上的主食,能有如此地位,委實不是饅頭有多好吃,而是鄉(xiāng)人為圖方便。饅頭房星羅遍布,商店供應(yīng)充足,買兩個,提回家,整兩個菜,就是一頓飯。原來,帶餡的包子,死面的饅頭,都統(tǒng)稱為“包子”。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參加別人家喜事,有人問:“干嘛去?”答:“吃包子去?!贝颂幍摹鞍印本褪侵葛z頭,沒人真的會給你預(yù)備帶餡的包子。小時,主食是餅,很少吃饅頭,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蒸幾鍋。所以,誰家有喜事,我都喜歡跟著去,一是能吃到暄騰熱乎的大饅頭,二來還能順便品嘗一下豐盛的宴席,打打牙祭。我的母親很能干,里里外外是一把好手,唯一的短板就是不會蒸饅頭。母親蒸的饅頭,不是咧嘴的“開口笑”,就是難堪的“黃臉婆”。所以每年過年蒸饅頭,母親都不得不放下身段,請別人幫忙。家鄉(xiāng)的饅頭房多為山東人所開。山東戧面饅頭很有名,也好吃,強過普通的發(fā)面饅頭。做戧面饅頭,搋面是個力氣活,很累人,不過,那是以前,現(xiàn)在大多都用機器和面了。
烙餅。烙餅的江湖地位現(xiàn)在不及饅頭,這著實讓人始料不及。鄉(xiāng)人多喜歡吃烙餅。烙餅扛餓,拿時候;烙餅好吃,剛烙的餅,有油,有鹽,不用就菜,也能吃一張。過去,生活清苦,白面金貴,烙餅多是棒子面,稍好的里面摻點白面;要想吃到純白面餅,除非家里有客人來。我喜歡來客人,除了白面餅,母親還要攤幾個雞蛋,做下酒菜。我小,不讓上桌,只能遠遠地看著,便盼著能剩下一些烙餅和雞蛋,我認為那是最好的美味。那時有個順口溜,“烙餅攤雞蛋,好吃又好看”。清貧的日子,一點小小的改善也會讓人心滿意足。餅有死面餅和發(fā)面餅。死面餅涼了,可以做炒餅和燴餅;發(fā)面餅則不能,但發(fā)面餅軟乎。如若在烙餅時,在餅的夾層中加些餡料,則可以使其來個華麗轉(zhuǎn)身。加糖,就是糖餅;加菜料或肉料,就是餡餅?,F(xiàn)在,隨著營養(yǎng)均衡、粗細搭配的健康需要,棒子面餅又漸漸回歸人們的餐桌。棒子面餅并非難以下咽,這要看配什么菜,如搭燜酥魚,亦是美味。小鯽瓜,燜得酥酥的,魚刺都爛了,往棒子面餅里一裹,你就吃吧,越吃越想吃。
面條。故鄉(xiāng)因與北京相鄰,故許多飲食習慣多與北京相近。北京人愛吃炸醬面,故鄉(xiāng)人的面條里也飄溢著炸醬的香味。炸醬面,面條以手搟面為上佳。手搟面筋道,有嚼頭,越嚼越香;炸醬實為肉丁炸醬之簡稱。肉是五花肉,醬是干黃醬。炸好的醬上面飄著一層油,油光瓦亮,誘人食欲。紅花雖好,還要綠葉相扶。炸醬面的“綠葉”就是菜碼。依個人口味之迥,許多時蔬皆可作為菜碼,如:綠豆芽、黃豆嘴、黃瓜絲、胡蘿卜絲、豆角、白菜絲、芹菜、香椿、菜椒,等等。我吃面條,必使一“巨碗”,碗內(nèi)三分之一是面條,三分之二是菜碼,每樣菜碼都要來一點,冒冒尖尖一大碗,再就幾瓣大蒜,直吃得酣暢淋漓。除了炸醬面,故鄉(xiāng)還有雞蛋西紅柿面、茄丁面、黃花木耳面、麻醬面等,若想簡單,來個花椒油或炸蝦米皮也可以。就季節(jié)而言,夏天最宜吃麻醬面。面條用涼水一過再過,直過得透心涼;輔以青蒜苗、黃瓜絲、豆角等菜碼,拌上芝麻醬,呼嚕呼嚕一吃,那叫一個爽。冬天則不宜吃麻醬面,應(yīng)吃熱湯面。一碗熱湯面下肚,渾身暖和。
餃子?!昂贸圆蝗顼溩樱娣蝗绲怪?,這是流傳下來的老話,直接道出了人們對餃子的偏愛。再早,餃子也和饅頭一樣,只有過年時才能吃到,還深藏“交子”之意。那時,如果誰家平時能吃上一頓餃子,真如過年一般?,F(xiàn)在,若想吃,可以天天吃,那就是天天過年了。有人說,包餃子省事。和好面,拌好餡,一包就得。既當主食,又當菜。若想喝酒,也可以,“餃子就酒,越喝越有”。反正諸多美譽都叫餃子占了。就我個人經(jīng)驗而言,若一人包餃子,未必能省多少事。還有人說,餃子和包子一個樣,只是形狀和做熟方法不同。一個彎如月,一個圓似日;一個鍋中煮,一個屜上蒸,但都是同樣的皮包著同樣的餡。但這種說法我不敢茍同。我這人對餃子情有獨鐘,而對包子置若罔聞,個中緣由,我也說不清。那就用妻的話作為解釋吧——“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