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琛
摘 要:《四季》是俄羅斯浪漫主義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該作品以俄羅斯的風俗景色為核心題材,通過作曲技法中的變化描繪了俄羅斯四季的自然風光及人文風俗。本文從《四季》整體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結構表現(xiàn)、聲控技術以及情感內(nèi)質,探尋其音樂創(chuàng)作中蘊含的“變”奏藝術。
關鍵詞:柴可夫斯基;《四季》;“變”奏藝術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是19世紀俄羅斯著名的浪漫主義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同時也是俄羅斯民族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一生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體裁十分廣泛?!端募尽肥遣窨煞蛩够?875年創(chuàng)作的以四季更替為音樂發(fā)展主線的鋼琴小品曲集,刻畫了一年四季中十二個月份的俄羅斯民俗風情之景,同時抒發(fā)了其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十二首作品在體裁上各不相同,作品的結構表現(xiàn)及聲控技術皆隨著十二個月的四季變化產(chǎn)生了不一樣的“變”奏藝術。
一、穩(wěn)中求變的結構表現(xiàn)
19世紀初,浪漫主義音樂色彩逐漸占據(jù)重要地位,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創(chuàng)作雖仍沿用古典主義音樂的創(chuàng)作手法,但在和聲上更加注重一些色彩性和聲的融入,除此之外,在速度控制以及力度布局中也加入了許多不同的“變”奏藝術。
(一)和而不同的終止樣式
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創(chuàng)作,集聚了古典主義時期與浪漫主義時期不同的創(chuàng)作手法。例如在《四季》十二首鋼琴小品的終止式和聲編配上,仍傾向于使用古典的K46-D7-T這樣的常規(guī)終止手法,但柴可夫斯基在這常規(guī)手法中加入了較多其他的和弦進行,并賦予終止式新的色彩表現(xiàn),最終產(chǎn)生了和而不同的美感。
例如在《六月·船歌》的開頭部分,如譜例1所示,該片段為g小調(diào),和聲走向為t6—Sii56—K46—b3DVII34—t—D7—t,從譜例1中可以看出,雖仍遵循K46-D7-T的和聲走向,但在K46與D7兩個和弦之間,柴可夫斯基加入了b3DVII34—t這一特別的和弦進行。在此加入這一和弦進行,使終止式變得更加有新意,另外,通過橫向觀察,此時的高聲部與次中音聲部的旋律猶如對話般“你應我和”,展現(xiàn)出了一幅輕松自由的水面畫卷。
除此之外,柴可夫斯基也常常使用補充變格終止。例如在《一月·爐邊》中,使用了bVI級和弦代替了下屬和弦形成補充變格終止,bVI級和弦使其和聲色彩更為豐富。類似這般的補充變格終止在《二月·狂歡節(jié)》《四月·松雪草》等作品的末尾處皆有體現(xiàn)。
譜例1
(二)松緊交替的速度調(diào)節(jié)
《四季》十二首鋼琴小品運用了多種音樂體裁,從宏觀結構上看,不同音樂體裁的運用使整部作品在節(jié)奏上松緊有度?!兑辉隆t邊》3/4拍,中速,整體音樂平穩(wěn)、干凈;《二月·狂歡節(jié)》雖為2/4拍,但其整體速度較為歡快,其中運用了較多的俄羅斯民間舞蹈元素,展現(xiàn)了歡樂的節(jié)日氛圍;《三月·云雀之歌》到《四月·松雪草》的速度由行板轉至6/8拍中速,體現(xiàn)了春天來臨、萬物復蘇的生氣之景。十二首作品松緊交替,時快時緩,帶領著聽眾領略了四季更替的同時,也避免了聽眾聽覺上的疲憊。
從單一曲目上來看,例如《五月·白夜》,該首作品為復三部曲式,結構清晰明朗,采用了夜曲這一音樂體裁,旋律極具歌唱性且富有俄羅斯民間音樂風格。樂曲由行板稍慢彈奏的琶音漸入,恬靜而抒情,中部則轉為小快板,歡快俏皮,旋律不斷向前推動直至再次回歸到較為安靜的主題旋律之中,全曲運用了“松-緊-松”的速度布局,由俄羅斯白夜的美好景象切入,將俄羅斯人民看到白夜之景時內(nèi)心的歡愉和對即將到來的夏日的憧憬呈現(xiàn)給聽眾。
(三)冷暖對峙的調(diào)性布局
四季的更替最為明顯的表現(xiàn)是溫度的變化,因此在《四季》這部作品中,冷暖變化的對比展現(xiàn)尤為重要。俄羅斯位于亞歐大陸北部地區(qū),疆域遼闊,基本位于北半球的寒帶、亞寒帶,冬季較為漫長,一年中四月至六月為春季,七月至八月為夏季,九月至十月為秋季,十一月至次年三月為冬季。通過俄羅斯四季的劃分與《四季》宏觀上調(diào)式的變化可以發(fā)現(xiàn),在描繪嚴冬的作品中選用了較多具有暖色色彩的調(diào)性,例如《十二月·圣誕節(jié)》,采用了具有明黃色溫暖色彩的降A大調(diào),為圓舞曲體裁,表現(xiàn)了圣誕節(jié)到來之時的畫面,篝火燃起,大家載歌載舞,彌漫著歡樂活潑的氣氛,這一宏觀上調(diào)性色彩的采用形成了音樂與現(xiàn)實的冷暖對峙。
從單一作品上看,例如《一月·爐邊》:在俄羅斯一月極寒天氣下,人們早已停止了戶外勞作,較多時間是在一家人圍坐在壁爐邊烤火中度過,而柴可夫斯基終身孤獨一人,在這漫漫黑夜中,壁爐里的火苗帶給他的雖有溫暖,但也使其感到寂寞與惆悵。該作品為復三部曲式,樂曲的第一部分(1-28小節(jié))由溫暖的A大調(diào)開始,旋律優(yōu)美柔和,在15-20小節(jié)處,使用了一系列的轉調(diào)(bA-C-B),將樂曲的情緒推向高潮,猶如爐中燃燒的火苗一般,愈來愈烈,旋律不斷地上行下行交替,亦如火苗的跳動,隨后音樂隨著漸慢進入了第二部分(29-60小節(jié)),該部分主調(diào)為帶著憂傷暗淡色彩的e小調(diào),與第一部分的溫暖產(chǎn)生了鮮明的色彩對比,形成了布局上的冷暖差異,音樂浸入了沉思,猶如落寞涌上心頭。
二、百變不一的聲控技術
(一)濃淡得宜的聲部交織
《四季》中的《六月·船歌》描繪的是俄羅斯六月夜晚時河岸邊的景色,主調(diào)為g小調(diào),旋律極具歌唱性,柴可夫斯基在這首作品中運用了復調(diào)的創(chuàng)作手法對不同聲部進行了旋律化的安排,各聲部相互交織形成了一種搖曳感。例如在開頭3-6小節(jié)處,次中音聲部分別在不同的音區(qū)對高聲部旋律進行了兩次呼應,增強了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且兩次呼應皆運用了漸弱的音量處理,與高聲部漸強的旋律產(chǎn)生了對比,在旋律走向及音量上形成了“拱形結構”?!读隆ご琛窞閺腿壳浇Y構,其再現(xiàn)段與A段旋律一致,但在左手部分加入了對位化的內(nèi)聲部,例如在54-73小節(jié),在高音聲部休止或演奏長音時,左手旋律加入,對高音旋律進行呼應,這一濃淡得宜的聲部交織,展現(xiàn)了六月河畔上小船隨水面搖曳的愜意風光,給予聽眾特殊的聽覺效果。
(二)擬聲造景的音色技術
在《四季》這套鋼琴小品中,柴可夫斯基使用了較多擬聲造景的音色處理方法?!妒辉隆ぴ隈R車上》旨在刻畫雪橇在雪地奔馳、車夫哼著俄羅斯民歌、雪橇上鈴鐺作響的美好冬日畫卷,在作品的中部柴可夫斯基將小二度倚音與跳音相結合,來模仿馬車上清脆的鈴鐺聲,而左手低音聲部使用跳音來演奏和弦,仿佛陣陣的馬蹄聲,以此描繪出車夫駕駛雪橇在雪地里飛馳的歡快之景。在《三月·云雀之歌》的第11-23小節(jié)中,柴可夫斯基也同樣運用了倚音來模仿云雀的鳴叫聲;除裝飾音外,在《九月·狩獵》中柴可夫斯基還運用了大量的八度和弦來模仿狩獵時急促有力的號角聲,展示了狩獵場上獵人們斗志昂揚的景象。
(三)漸變與突變的聲色共存
《四季》中每一首作品對于音色力度的變化都十分考究。例如在《五月·白夜》開頭部分,使用了一系列的琶音漸強演奏,用漸強的力度慢慢爬升,細膩地渲染出白夜出現(xiàn)的景象;《十月·秋之歌》描述的是俄羅斯的晚秋時節(jié),自然間萬物凋零的凄涼景象,整首作品的速度較為緩慢,樂句多由力度“p”開始,且為了削弱重音,高聲部旋律多由弱拍進入,后隨旋律下行力度漸弱,由此展現(xiàn)了落葉緩緩飄落的深秋意境。再現(xiàn)段為對A樂段的完全再現(xiàn),但其在音色力度上相較于A段更加柔和,在尾聲處力度由“pp”削弱至“pppp”,將深秋的傷感與悲涼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而《八月·收獲》中運用了許多突變的力度處理,音樂風格富有激情與活力,展現(xiàn)俄羅斯人民因豐收而繁忙的場景。樂曲的第一樂段整體在節(jié)奏上較為急促,體現(xiàn)人們收獲糧食時的歡愉,低音聲部在樂句末尾頻繁出現(xiàn)重音記號,仿佛鐮刀的快速下落,該樂段在一系列短促且強有力的和弦中結束,隨后力度馬上削弱至“p”,進入第二樂段的舒緩旋律之中,勾勒出辛勤勞動后的人們在鄉(xiāng)野中休息的愜意景象,聽眾腦海中的畫面隨著音樂力度的突然轉變而轉入下一幀場景之中。
(四)主次分明的線條勾勒
主次分明的旋律線條在《四月·松雪草》和《十二月·圣誕節(jié)》中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在《四月·松雪草》中,右手聲部多以“拋物線”的旋律走向展現(xiàn)松雪草破土而出的畫面,而左手則多以柱式和弦的重復體現(xiàn)松雪草堅韌的精神,以此作為伴奏織體,柔和又不失力量?!妒隆なフQ節(jié)》采用了三拍子圓舞曲的節(jié)奏形式,低音聲部作為伴奏聲部給予主旋律富有舞蹈性的節(jié)奏律動,右手聲部則將附點、切分融入旋律之中,賦予旋律輕盈的跳躍感,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舞會畫面;在中部時引入了新的主題,以高音聲部旋律為主,低音聲部旋律為輔,產(chǎn)生了你應我和的畫面感。除這幾處較為明顯的主次線條外,在《十月·秋之歌》的第9-16小節(jié)處,主旋律由高音聲部轉入中音聲部,而高音聲部則演奏一條與中音聲部互相呼應的副旋律,兩條旋律交替行進,互相獨立又在音色上相應和,高音旋律仿佛是那凋零的落葉,隨著中音聲部的晚風旋律吹拂飄蕩。
三、色彩多變的情感內(nèi)質
(一)同質音響的不同意義
在《四季》的十二首作品中,同質音響出現(xiàn)在不一樣的曲目中皆有不同的意義。例如琶音在《四季》十二首鋼琴小品中的出現(xiàn),在《六月·船歌》中則是用來展現(xiàn)河面的波動,《七月·刈者之歌》中的琶音則展現(xiàn)了收割之時的火熱氣氛,這些都展現(xiàn)了柴可夫斯基對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感觸及情感內(nèi)質。
(二)“虛實相映”的寄情手法
“虛實相映”一般是運用于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即作家將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表達與現(xiàn)實客觀事物的特征相映照,“有時化實為虛,有時化虛為實,有時虛實交融”?!端脑隆に裳┎荨匪鑼懙乃裳┎菔且环N很特殊的植物,當冬天的冰雪剛剛消融,它就會破土而出,早早地冒土報春,動人地綻放著藍白色的小花,因此在俄羅斯,松雪草象征著新生活、新生命。在整首作品中,伴奏聲部多為柱式和弦,以此來體現(xiàn)松雪草的堅韌精神,作品第二部分為展開對比中段,開始時采用了兩個模仿樂句,上行十六音符演奏旋律結合八分音符的跳奏,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機,也以此映照出俄羅斯人民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期許?!端募尽穭?chuàng)作于1875至1876年間,此時的俄國正處于動蕩與發(fā)展并存的矛盾時期,沙皇專制統(tǒng)治的壓迫促使整個社會進行變革,而此時俄國人民的思想觀念也開始發(fā)生變化,俄羅斯民族主義思想愈發(fā)高漲,在這一歷史背景之下,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中浸透著愛國情懷,其作品極具民族性,折射出柴可夫斯基對于國家的熱愛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動靜結合的形象對比
柴可夫斯基在《四季》這一鋼琴套曲的創(chuàng)作中,基本遵循俄羅斯音樂教育及俄羅斯民族音樂的傳統(tǒng),結構較為方正,因此音樂上的動靜對比也在段落上展現(xiàn)得更為明顯。例如在《六月·船歌》中,音樂在整體上呈現(xiàn)出“靜-動-靜”的對比,首部為平坦搖曳的主題旋律,營造了湖面上漂著一艘小船的靜謐景象,音樂發(fā)展至中部時,整體的情緒向上達到高潮,原本平靜的湖面開始出現(xiàn)船槳打出的水花,情緒從g小調(diào)的陰郁中走出,而到再現(xiàn)部時,音樂再次回歸憂郁的色彩之中,旋律再次趨于平靜安穩(wěn)?!栋嗽隆な斋@》則是呈“動-靜-動”的對比,首部具有俄羅斯舞曲風格,情緒歡快熱烈,符合收獲時農(nóng)民們的心情,而中部則進入一個短暫的休息之中,好似辛勤勞作的農(nóng)民們休息補充體能,再現(xiàn)部則繼續(xù)回到勞作時的熱烈。
四、結 語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利用音樂創(chuàng)作中別具一格的“變”奏藝術展示了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及音樂美學構思,即用作品的結構表現(xiàn)及聲控技術刻畫出四季變化,對四季中俄羅斯人民的生活和事物的輪轉進行了極具特色的藝術呈現(xiàn),用這樣不斷變化的“變”奏藝術展現(xiàn)出極富有生命力的音樂,通過音樂發(fā)展讓聽眾感受到在時間維度上的變化,使音樂表現(xiàn)得更為豐富且深刻,并以此謳歌俄羅斯人民不屈不撓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福建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張蔚鈺.探析柴可夫斯基鋼琴組曲《四季》的交響性演繹[D].重慶:西南大學,2022.
[2] 賴佳雯.柴可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音樂與演奏分析[D].天津:天津音樂學院,2021.
[3] 秦詩媛.柴可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的藝術特色及演奏技巧分析[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