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anus
在不同的神話中,都不約而同地將地下世界描述為一個危險可怕的地方:烈焰騰騰、群魔聚集之處,充滿毒瘴的黑暗水域、迷霧重重的幽邃洞窟,等等。雖然傳說略有夸張,但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xiàn)在,相比于地表,地下都不是什么安全的地兒。
危險來自水
除了永久性凍土或者透水性很低的花崗巖等基巖之外,幾乎所有地方的地下建筑都面臨著地下水的侵蝕和滲透問題。如果排水系統(tǒng)不能工作,那么這些地下建筑遲早會被地下水淹沒。在地下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地下水涌入導致危險的情況仍舊屢見不鮮,而大規(guī)模的地表降雨在某些時候也會引發(fā)危險的淹水,比如,2021 年我國鄭州發(fā)生的公路隧道淹沒事件,就是由罕見的強降雨導致的。
逃命法則:人往高處走
在地下設施中,如果突然遭遇地下水涌入,且這一情況超過排水系統(tǒng)能夠處理的程度,那么唯一正確的應對措施就是立即逃跑——向相對安全的高處轉移。假如地下水只是較小規(guī)模滲漏,沒有大量涌入,則可以向維護人員報告后盡快撤離。一些兼用作人防設施的地下建筑內(nèi)設有金屬密封門,能對洪水起到一定阻滯作用,為我們在撤離過程中爭取一點時間。
對于來自地面的洪水,許多地下設施都有一定程度的應對手段。在臺風季節(jié),沿海城市的地鐵內(nèi)會常備防災用沙袋,以及額外的抽水機,防止大規(guī)模降雨導致積水涌入。不過,在涌入水量超過處理極限的情況下,組織人員有序撤退是最有效的手段。
坍塌自救
塌方也是地下常見的一種危險。這種意外導致人員傷亡的主要情況是土石重物壓砸造成的直接物理傷害(機械性損傷),以及被困人員的窒息威脅?,F(xiàn)代塌方主要發(fā)生在施工中的地下設施內(nèi)或礦井之中。
如果在坍塌中被困,并遭受機械性損傷,不可盲目地將人挖出或拽出,容易對人體造成二次傷害或引發(fā)進一步坍塌。要是人沒有被埋在土石瓦礫之下,首要任務是找到足夠的空間(這意味著更多的空氣)維持通風,并立即嘗試使用通信設備與外界取得聯(lián)系——通過敲擊金屬結構、用硬物敲打地面墻體等方式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為了避免進一步垮塌發(fā)生,可以向管道網(wǎng)絡密集或墻角位置前進,后者能在垮塌過程中形成較為堅固的三角形架構。最后,盡可能搜集飲用水和食物,等待救援。
地下火災
由于地下空間更加封閉,遭遇窒息的可能性會更大。所以,若不幸在地下商場或地鐵里遇到火情,除了避免吸入有毒煙霧、尋找安全出口疏散、不搭乘電梯、使用滅火器材進行自救外,你必須更加果決地采取應對措施,并快速離開地下區(qū)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