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叫他“老秀才”。因為,他在戲臺上,扮的都是老秀才。
有一次,他扳著手指算他扮演過的角色,奇怪,確實扮的都是老秀才啊。即使有幾個不是,也是清官大老爺或者上了年紀(jì)的良民。
他雖然老了,但眉目清秀,文質(zhì)彬彬。夏天,還搖一把折扇。折扇上是他曾經(jīng)的學(xué)生,現(xiàn)已是小有名氣的一位書畫家給他題的“青松夭矯老來姿,白梅清疏月下魂”。
活躍在民間的戲班子,經(jīng)常來請他。這些班子知道他的脾氣,來了先給他講劇情,然后講角色。只要是正面角色,他肯定去演。報酬不計,哪一天班子里缺了什么,他還會慷慨解囊。只是有一個要求,要帶上老妻。他總是提前半個小時就候臺。一上臺,就一板一眼、中規(guī)中矩地演。但是,這群業(yè)余演員,越劇還好,如果是唱本地的灘簧戲,唱著唱著就胡編唱詞,甚至還來幾句葷的。他下臺后,就批評他們:“現(xiàn)在什么社會了?老百姓素質(zhì)都很高了,你們還那么不文明?!备嗟臅r候,演員們下了場嘻嘻哈哈,胡侃海聊,他和老妻就笑瞇瞇在旁看著、聽著,很少多嘴。
大伙公認(rèn),無論是唱腔還是扮相,他都可以和專業(yè)演員媲美。甚至,有老戲迷說,沒想到“野雞”里飛出了一只鳳凰,然后又困惑了,怎么他年輕時沒看他演過戲,他那時要是上臺了,妥妥的英俊小生一個。
他年輕時畫過畫,種過地,當(dāng)過代課老師,還辦過廠,他就是不唱戲。雖然,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戲迷。
年輕時,他還是上過一回臺的。
那年,農(nóng)閑,有一外鄉(xiāng)的草臺班子來演戲,戲臺搭在他家旁邊的曬谷場上。演員們就在村小的教室里打地鋪。一天,一位主角發(fā)燒了,昏昏沉沉的。怎么辦,救場如救火,他提出他可以試試。其實,他越劇、姚劇都會唱。農(nóng)村里廣播每天都有戲曲,他唱詞都記熟了。他那天上臺,全場轟動。那出戲是《梁山伯與祝英臺》,“草橋結(jié)拜……三載同窗”“十八相送”“樓臺會”,一溜下來,他都記得滾瓜爛熟。唱到“樓臺會”,那女演員眼波流轉(zhuǎn),水汪汪的眼睛看著他,他怦然心動。這兩個在臺上生離死別,撕心裂肺,觀眾只覺演得真,兩人居然也真動起了心思來。
他回來時,已經(jīng)很晚了。妻子正在昏暗的燈光下戴著口罩紡石棉。男人在舞臺上出盡風(fēng)頭,她卻渾然不知。她每天紡到夜深,就是為了早日還清債。今天,因為等丈夫,紡得就更加晚了。女兒早就在床上甜甜睡去了。
他想起白天,他當(dāng)代課老師時的一位學(xué)生來看他。那學(xué)生已經(jīng)考上了美院。他說,當(dāng)時,老師教他們美術(shù)和音樂,在黑板上畫了一棵椰子樹,還畫了大海和船。從那時起,山里的孩子就憧憬起了大海,愛上了畫畫。現(xiàn)在,學(xué)生終于能走出去了。他很欣慰。妻子這時給學(xué)生泡了一杯糖開水。學(xué)生看著黑黑的顯老的妻子,有些疑惑,他可能想,心中的偶像,英俊而且多才多藝的老師,怎么找了這么個不相配的妻子呢?其實,他十歲時父親因病去世,還欠下了一大筆債。他小學(xué)畢業(yè)就輟學(xué)了,認(rèn)字、畫畫,全靠自學(xué)。后來做代課老師,但是不久,鄉(xiāng)里造了一所小學(xué),村里的這個學(xué)校就停了,他只好回了家。好多姑娘中意他,但一聽家境就望而止步。只有她,不顧家人反對,辮子一甩,咬牙進了門。妻子從來不讓他干重活兒。有一次,他畫畫,畫了一個灶王爺。母親看不過去了,責(zé)備他一個大男人就知道玩,什么也不干。妻子卻讓他再畫幾張,第二天她挨家挨戶去賣,居然賣掉了。于是,村里人家的灶臺上,都貼著他畫的灶王爺了。
“你餓不餓?我煮了老南瓜, 燜在鍋里,還熱著?!逼拮诱f。
“戲班子請我吃過夜宵了,你吃吧?!彼f。
“我不餓,明天當(dāng)早飯吃?!逼拮诱f。
他想起了那個旦角送他出門時,在月亮下說過的那句話:“明天我們就要到另一個村去演了,你愿不愿意跟我們一起去?”
他沒回答。
“明天早上,八點,如果你愿意,就來。不愿意,就算。”旦角那雙眼睛,就像臺上一樣勾魂。
那晚,他想了很久。
第二天,他沒去。
現(xiàn)在,曾經(jīng)最貧困的人家成了殷實之家,兩個孩子都很聰俊,像鳳凰一樣飛了出去,夫妻倆有錢又有閑。還是一年農(nóng)閑時,他出錢讓班子來演戲。自己客串了一個老秀才。老妻在底下看,樂成了一朵花。后來就一發(fā)不可收拾,經(jīng)常請了?,F(xiàn)在,那些班子再來演戲時,還專挑有老生的,如果沒有,就會稍稍改編一下,一定要加一個老秀才。
侯大碗
我常常光顧這家餛飩店。這里的餛飩皮薄餡兒美。豬肉、牛肉、白菜、韭菜、薺菜、芹菜、香菇冬筍、蝦仁,甚至連干貝、蟹黃餡兒都有。一大份,幾年來都是十六元,沒漲過價。我每次都換餡兒吃,有時還點一個“十全十美”,各種餡兒的組合。
店名叫“侯大碗”,想來老板姓侯。大碗,確實是,那碗是專門定制的,青花瓷的,很精美。碗大量足,而且湯汁也異常鮮美。有時候我讓干撈打包,老板就問要不要香菜、蒜泥,然后在里面放一小盒老陳醋,醋里有姜末、蔥花?!昂畲笸搿痹诩?xì)節(jié)上就是這么講究。
這家店是夫妻店,這兩夫妻都長得周正。男人很勤快,很周到,也沒有小生意人的油滑。而女人呢,有點矜持,很少主動招呼客人。生意火爆時,透過簾子,看兩夫妻都在灶前忙,只是,丈夫又是燒,又是端,忙得像陀螺。而空閑時,基本上就是男人一個人在忙。有天中午我進店去,去早了,還沒其他人。聽到簾內(nèi)兩夫妻在拌嘴,女的很生氣,大概說那么忙為什么不雇個人,男人說已經(jīng)習(xí)慣了,覺察到外面有人,立馬噤聲。
我總覺得這家的女人有點“作”。想那男人,辛苦忙碌,她不太幫忙就算了,還沒個好臉色。
有一天,小店掛出一塊小黑板,上面寫著“如果要柚子,批發(fā)價可以面談”,大概是幫人代銷或者店主在推銷自家物產(chǎn)。那一手粉筆字寫得非常清秀,這手字,恐怕連一些專業(yè)書法家也未必能寫到這種程度。我吃了一驚,心想,可能是有人代他們寫的。
又一天,小黑板中寫著“薺菜冬筍鮮肉餛飩已經(jīng)售罄”。這一次,我想,這字應(yīng)該是他們自己寫的。
終于,我按捺不住好奇心,想問個明白。我說:“這黑板上的字是誰寫的?”
男人說:“我老婆寫的?!?/p>
我說:“寫得真好!”
男人指了指樓上,說:“我老婆喜歡練毛筆字?!?/p>
我說:“你們家的餛飩很好吃?!?/p>
男人說:“我們自己也喜歡吃餛飩。我和我老婆就是在餛飩店里認(rèn)識的?!?/p>
我想起戀愛時,我說喜歡吃餛飩,我的男友給我一口氣點了三碗,還說“那你就拼命吃餛飩吧”。他用三碗餛飩俘獲了我,成了我丈夫。
我想,這男人是不是很愛這個女人,因為她喜歡吃餛飩,他就開始做餛飩,而且換著各種餡兒讓她嘗。后來,兩人干脆就開起了餛飩店。
當(dāng)然還有N種可能,我在心里給他們編故事。
一次,我跟同事說起了“侯大碗”。一位同事說:“侯大碗呀,這是我的兩位老鄉(xiāng)開的。女的是我們村里的高中生。那年代,考上大學(xué)的人少,高中生也是鳳毛麟角了。他們家開著餛飩鋪,她是獨生女兒,老兩口視若掌上明珠的,還讓人教她寫字、畫畫呢。女孩想到大城市闖,老兩口死活不肯,還提出要招個女婿入贅。男的是初中生,家里條件不錯,有哥兒倆,是種柚子的。一天,去了餛飩店,看到女的寫的價目表上的字,就認(rèn)定了她,不管父母反對,做了上門女婿?!?/p>
“他們在我們這兒開店已經(jīng)十多年了吧?”我說。
同事繼續(xù)說:“他們也去過其他城市,但他老婆喜歡吃海鮮,就留在這兒了。你可別小看他們,在外地還有幾家連鎖店呢。但他們就是沒老板的樣子,天天守著這個店?!?/p>
我突然腦海里閃過“侯大碗”那三個招牌字,問:“他老婆姓侯?”
“是的,他老婆以前經(jīng)常在村里給人寫春聯(lián)和壽聯(lián)。那店名可不是電腦集字,是她自己題的。”
作者簡介>>>>
趙淑萍,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微型小說學(xué)會理事,寧波市作協(xié)評論創(chuàng)委會副主任。作品散見于《文藝報》《小說選刊》《小說界》《小小說選刊》等多種報刊。出版微型小說集《永遠的紫茉莉》《十里紅妝》,散文集《自然之聲》《坐看云起》;與人合著長篇紀(jì)實文學(xué)《百年和豐》《東風(fēng)蝴蝶》《江東人家》。
[責(zé)任編輯 陳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