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云 王浩 王惠民
血管性癡呆在臨床多見,主要為由于腦血管病變或其相關危險因素所導致,患者的認知受損,因此相關的評分及血液指標均呈現(xiàn)相對異常的狀態(tài),同時,本病患者的氧化損傷相對突出,因此氧化應激相關指標的表達呈現(xiàn)失衡的狀態(tài),同時也是亟待改善的方面[1-2]。除此之外,神經(jīng)遞質(zhì)表達的異常也是血管性癡呆患者中較為突出的方面,同時也是與疾病變化轉(zhuǎn)歸密切相關的方面,對于臨床療效的評估與監(jiān)測意義較高。近年來,臨床中采用丁苯酞聯(lián)合艾地苯醌治療血管性癡呆的研究不斷增多,但是其對于本類上述各個方面的細致改善作用研究不足[3-5]。因此本研究現(xiàn)探究丁苯酞聯(lián)合艾地苯醌對血管性癡呆患者認知功能、氧化應激及神經(jīng)遞質(zhì)水平的影響,為血管性癡呆的診治提供參考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6 月—2022 年10 月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yī)院的80 例血管性癡呆患者。納入標準:年齡≥20 歲;于本院進行診治。排除標準:合并多系統(tǒng)臟器功能不全;卒中在3 個月及以上;臨床資料不完整。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0 例和觀察組40 例?;颊呒覍倬橥獗狙芯?。本次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采用丁苯酞軟膠囊(生產(chǎn)廠家: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0299,規(guī)格:0.1 g)進行治療,0.2 g/ 次,3 次/d,口服。觀察組則采用丁苯酞聯(lián)合艾地苯醌進行治療,丁苯酞用藥與對照組相同,在此基礎上以艾地苯醌片(生產(chǎn)廠家: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70137,規(guī)格:30 mg)30 mg/次,3 次/d,口服。兩組均治療2 個月。
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認知功能[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評分及血清認知功能指標包括同型半胱氨酸(Hcy)、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DNF)及神經(jīng)肽Y(NPY)]、氧化應激指標[總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過氧化脂質(zhì)(LPO)]及神經(jīng)遞質(zhì)[去甲腎上腺素(NE)、多巴胺(DA)及5-羥色胺(5-HT)]。(1)血管性癡呆治療效果:以患者治療后MMSE 評分改善幅度在7 分以上為顯效;治療后MMSE 評分改善幅度在1~6 分為有效;治療后MMSE 評分未見改善為無效[6]。血管性癡呆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MMSE 評分:于治療前及治療1、2 個月后分別采用MMSE 評分評估兩組的認知功能,其評估項目包括7 個,評分范圍為0~30 分, 其 中27~30 分、21~26 分、10~20 分及0~9 分分別表示正常、輕度、中度及重度認知功能障礙[7]。(3)血液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1、2 個月后分別采集兩組的空腹靜脈血標本,每次血液采集量為5.0 mL,采用離心機按照3 000 r/min 的速度離心5 min,取離心后的上清液進行血清認知功能指標(Hcy、BDNF 及NPY)、氧化應激指標(TAC、SOD及LPO)及神經(jīng)遞質(zhì)(NE、DA 及5-HT)的定量檢測指標,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進行定量檢測。上述方面均由兩名專業(yè)人員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操作。
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軟件SPSS 23.0 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的表示方式為率(%),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的表示方式為(±s),采用t 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51~78 歲,平均(66.13±6.73)歲;病程6.0~22.0 個月,平均(11.93±3.96)個月;受教育年限3.0~16.0 年,平均(9.13±3.12)年;合并冠心病15 例,合并高血壓10 例,合并糖尿病7 例。觀察組男21 例,女19 例;年齡50~79 歲,平均(66.09±6.86)歲;病程5.0~23.0 個月,平均(11.96±3.89)個月;受教育年限2.5~16.0 年,平均(9.15±3.09)年;合并冠心病16 例,合并高血壓10 例,合并糖尿病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646,P=0.009),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MMSE 評分構(gòu)成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2 個月后,觀察組MMSE 評分構(gòu)成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MMSE評分構(gòu)成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的血清認知功能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2 個月后觀察組的血清BDNF 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血清Hcy及NPY 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認知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血清認知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 Hcy(μmol/L)BDNF(μg/L)治療前 治療1 個月后 治療2 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1 個月后 治療2 個月后對照組(n=40) 19.32±2.63 18.63±2.59 17.11±2.16 2.63±0.35 4.39±0.76 5.61±1.02觀察組(n=40) 19.29±2.75 16.92±2.36 15.63±2.06 2.66±0.39 5.01±0.92 6.20±1.32 t 值 0.049 3.086 3.135 0.362 3.285 2.236 P 值 0.960 0.002 0.002 0.718 0.001 0.028組別 NPY(ng/L)治療前 治療1 個月后 治療2 個月后對照組(n=40) 147.32±16.96 139.71±16.35 123.95±15.65觀察組(n=40) 146.95±17.02 129.65±15.76 116.06±15.35 t 值 0.097 2.718 2.276 P 值 0.922 0.008 0.026
治療前,兩組血清氧化應激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2 個月后觀察組的血清TAC 及SOD 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血清LPO 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清氧化應激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血清氧化應激指標比較(±s)
組別 TAC(U/mL)SOD(nU/mL)治療前 治療1 個月后 治療2 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1 個月后 治療2 個月后對照組(n=40) 10.65±1.86 11.36±1.92 12.12±1.96 70.16±6.61 72.63±8.35 75.65±9.96觀察組(n=40) 10.72±1.91 12.65±1.99 13.63±2.06 69.93±6.75 76.60±8.93 80.71±10.12 t 值 0.166 2.950 3.358 0.153 2.053 2.253 P 值 0.868 0.004 0.001 0.878 0.043 0.027組別 LPO(nmol/mL)治療前 治療1 個月后 治療2 個月后對照組(n=40) 6.31±1.60 5.12±1.32 3.03±0.51觀察組(n=40) 6.26±1.66 3.75±1.01 2.75±0.35 t 值 0.137 5.213 2.862 P 值 0.891 <0.001 0.005
治療前,兩組血清神經(jīng)遞質(zhì)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2 個月后觀察組血清神經(jīng)遞質(zhì)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血清神經(jīng)遞質(zhì)比較[nmol/mL,(±s)]
表5 兩組血清神經(jīng)遞質(zhì)比較[nmol/mL,(±s)]
組別 NE DA治療前 治療1 個月后 治療2 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1 個月后 治療2 個月后對照組(n=40) 8.96±1.35 10.79±2.01 13.60±2.16 0.30±0.12 0.36±0.15 0.41±0.16觀察組(n=40) 9.01±1.29 12.35±2.19 15.05±2.23 0.29±0.11 0.45±0.16 0.49±0.18 t 值 0.169 3.319 2.953 0.388 2.595 2.100 P 值 0.865 0.001 0.004 0.698 0.011 0.038組別 5-HT治療前 治療1 個月后 治療2 個月后對照組(n=40) 0.53±0.15 0.59±0.17 0.62±0.18觀察組(n=40) 0.55±0.17 0.68±0.19 0.72±0.20 t 值 0.557 2.232 2.350 P 值 0.578 0.028 0.021
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認知功能受損相對突出,記憶力、注意力、執(zhí)行功能等多方面狀態(tài)均相對較差,對家庭及社會造成較大的負擔的同時,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及生存狀態(tài),因此對血管性癡呆患者進行診治的需求較高[8-9]。臨床中與血管性癡呆相關的診治研究顯示,本類患者除表現(xiàn)為MMSE 評分的異常外,Hcy、BDNF 及NPY 等與認知相關的指標也表達顯著異常,因此對本病患者進行診治的過程中,上述方面的改善程度均可作為本病治療效果的評估方面[10-12]。再者,血管性癡呆患者的氧化應激狀態(tài)相對較差,表現(xiàn)為TAC、SOD 及LPO 等指標表達的失衡,而此類情況的存在不僅可導致血管內(nèi)皮受損,且對于神經(jīng)損傷的控制與改善也極為不利,因此對血管性癡呆患者進行診治的過程中,上述氧化應激指標的改善意義與需求較高[13-15]。另外,神經(jīng)遞質(zhì)表達的異常也是在血管性癡呆患者中的重要監(jiān)測方面,而NE、DA 及5-HT 則與本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變化轉(zhuǎn)歸有密切的關系,可作為血管性癡呆患者治療措施選擇與制訂的重要參考方面。臨床中采用丁苯酞治療血管性癡呆的研究可見,效果較好,但是其進一步的效果提升極為必要,而近年來采用丁苯酞聯(lián)合艾地苯醌的研究不斷增多,較多研究認為其治療效果較好[16-17]。但是其對于患者上述檢測與評估方面的影響研究不足。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丁苯酞聯(lián)合艾地苯醌在血管性癡呆中的效果顯著優(yōu)于丁苯酞,表現(xiàn)為血管性癡呆治療總有效率相對更高,同時治療1、2 個月后的MMSE 評分構(gòu)成、血清認知功能指標、氧化應激指標及神經(jīng)遞質(zhì)等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P<0.05),因此認為丁苯酞聯(lián)合艾地苯醌在血管性癡呆患者中的綜合應用效果相對更好。分析原因,丁苯酞可有效改善腦血管微循環(huán)狀態(tài),對于神經(jīng)細胞損傷具有積極的改善作用[18-19]。艾地苯醌則具有較好的抗氧化作用,對于神經(jīng)細胞的代謝具有積極的改善效果,兩類藥物聯(lián)合應用更有助于控制癡呆狀態(tài),綜合應用效果相對更為突出[20]。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丁苯酞聯(lián)合艾地苯醌在血管性癡呆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好,且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氧化應激及神經(jīng)遞質(zhì)水平,在血管性癡呆患者中的應用價值較高。